人生的過程,是不斷走向確定的過程。
米切爾.蘭德曼說: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種不完善,可以說,自然把未完成的人放在世界之中,它沒有對人作最后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給他留下了未確定性。尼采說:大自然似乎僅僅完成了人的一半就讓其上路了,而將人的另一半留給了人類自己。
人的確定性,是建立在一定的內涵和外延基礎之上。人之初,內涵幾近為無,外顯的軌跡亦近于無,人的成長存在著無限的可能,也存在著無限的不確定。人的生命歷程,就是從無限的不確定走向有限確定的過程。事實上,某種程度上的不確定性,一定存在于人的生命進程當中。一方面,相對確定是人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當不確定性還是個人生命的主要特征時,人只有依賴于外部確定性因素才能得以生命的延續;另一方面,不確定總是伴隨著生命的全程,某種程度上不確定因素的存在,表明存在發展的空間和可能,當一個人的生存狀態以固化的方式被確定時,也就預示了發展的終結。
人的確定性和很多因素有關,就主要因素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血緣和文化的傳承。人的出生,既是血緣的延續,更是文化的延續。人從出生那一刻起,血緣和文化的因素,就無以不在的影響著人生的每一進程。血緣和文化賦予人的確定性,既有先天性,又有根本性。它既能導致“王侯有種”的先天差別,使出生于不同家庭和文化背景的處于不同的人生起點,也從根本上決定著人的認知、人格、心理和行為方式。人也正是在血緣和文化的譜系中,尋找到了人生最初的坐標,從而確認了自我的最初身份。
二是人格水平。很多歷史人物,盡管早已“蓋棺”,卻至今仍無法得到定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格過于復雜,大多存在著雙重甚至是多重的人格。復雜而又多變的人格,不僅讓他人,甚至連自己也無法確定自己的本來面目。人格因素,是決定人的確定性的最為重要的因素。純粹而高尚的人格,既能夠確保不會把自己推向極端的境地,追求背離社會主流的個人目的,從而保證了行為的可控可測;同時,良好的人格因素,也會帶給別人穩定和安全感,更加容易贏得信任,也更加易于確立個人的社會地位。
三是個人追求。獲得確定并不是人生的目的。當一個人把追求穩定而確切的生活,當作人生的唯一目的時,也就預示著其事業的停止。相比較而言,一個人理想越遠大,從事的社會職業越是高端,其面臨的不可知、不可控的因素也就越多,風險也就越大,不確定性也就會越多。和復雜人格帶來的不確定性相比,這是良性的不確定,是追求和探索帶來的不確定。在確定與不確定的輪回交替中,人也在不斷地得到成長。
四是外部因素。人的確定性和外部因素呈正相關性,從一定意義說,人的確定性,是建立在外部確定性基礎之上。如果說,個人存在不確定性未必是壞事,那么,一個社會如果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則肯定不是好事。當一個社會整體處于不確定性當中,往往是陷入戰爭、內亂或遭逢大的自然災害。這種整體的不確定性,必然會影響到當下生存的每一個個體。而且,除了社會和自然的因素,人為因素更加容易帶來生存發展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在規則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生活于“暗箱”中的人,對自己的命運總是難以把握。
人生的過程,是不斷超越局限的過程。
時至今日,人類距全面自由地發展尚有長遠的距離,用孟德斯鳩的話說:“人類還是局限存在物。”十八世紀的文學大家塞繆爾-約翰生曾對人的局限性有過系統地論述,他認為:人的局限性,既指人的優秀,又指人的弱點,同時,還指人的不知足的本性。無知、丑惡等不和諧社會現象的存在,都是人類局限性表現的例證。人的局限性,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人會局限于社會總體認知水平、特定的社會制度和歷史文化,也會被當前具體實際所束縛,或局限于特定的社會條件,或局限于自已的胸懷視野、能力素質。歷史證明,局限性將會普遍而頑強地存在于每一種社會和每一個個體之中,其每一次凸顯,都將會使社會和個人的發展陷入困局。因而,人要想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必須突破具體局限性;要想改變和創造歷史,則必須超越人類一般局限性。
人類超越自身局限,是從接受合理而必要的限制開始。在人的身上,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劣根性,這種劣根性,既包括“不法本性”,也包括貪性和惰性,對劣根性的約束和羈押,是自我超越的前提,也是自我超越的重要內容。而對劣根性的放任和放大,必將走向反動和沉淪。因而,要實現自我超越,就得接受并不斷內化必要的社會約束,以社會理性引導個人行為,不斷完善自身思想和道德修養。
人人渴望超越,人人也都不同程度的實現了超越。但能實現偉大越越,并高懸于歷史星空的人,為數甚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理想。只有胸懷偉大理想的人,才有可能實現偉大的超越。絕大多數的普通人,為什么在實現超越自我的過程中,難以翻越“現實的高原”,根本原因就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缺少足夠的張力,較低層次的理想目標,決定了個人視域對自身生存的關注重于對普世價值的追求。相反,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因理想目標的遠大,決定其精神和思想脫俗,他們不會臣服于現實的誘惑,也不會輕易束縛于各種陳規陋見。在實現自我超越的過程中,也許困難重重,也許不受人理解,但現實一再證明,正是他們,不斷改變和修正了人類的軌跡。
其二是積累。超越的過程,就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知識的積累和經驗的積累都是必要的,但還有一種更為重要的積累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即痛苦和失敗的積累。中華民族的偉大背后,有多少苦難交織;一個成功人士的既往,又有多少血淚橫飛?人不必為了失敗而失敗,更不必為了痛苦而痛苦,但我們要實現超越,就必須敢于面對失敗,勇于接受各種困難的考驗。
其三是環境。人生于不同的環境,處于不同的環境,環境從一定意義上,決定人的發展方向和路徑。人的超越,需要相應的物質條件,也需要相應的思想引導和精神支撐。當一個人生存于自己難以改變的物質和精神“洼地”,為生存而生存,必然是他們人生的最高目的。當然,人的超越,更多體現在精神領域,財富的多寡和社會地位的高低,并不能作為衡量個人自我超越的指標。自我超越的廣度和深度,和思想、精神的廣度和深度成正比。但作為一個社會,有義務讓所有的人,公平地處于同一起跑點。
人生的過程,是不斷尋找平衡的過程。
人一出生,就處于極度的失衡之中,這種失衡,更多表現在身體方面。從爬行到蹣跚學步,我們都是在不斷學習和獲得平衡身體的能力。身體的平衡,能夠通過漸進的方式,一步到位的獲得,而人的精神世界,平衡和失衡總是在不斷易位和交織。利益的得失,容易讓人失衡;困難和挑戰,也容易讓人六神無主。平衡對人而言,是內心的和諧與心力的強大。日常生活中保持平衡,能使我們成為社會的和諧因子;關鍵時候保持平衡,能使我們成為集體的柱石。
人要成長,也要發展。人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自身難以承受之重、難以承受之苦和難以擺脫的誘惑。失衡對人而言,意味著痛苦,意味著挫折,也意味著對自我的不可掌控;同時,也是對人精神的洗禮和必可少的教育。世界上走得最穩健、事業發展最好的人,往往都是經歷無數失衡、無數挫折的人。
人需要保持適度的平衡。人只有以站立的姿勢,才能行得更快更遠;人的精神也只有保持站立的姿態,才能獲得更好更快地發展。但平衡是相對的、動態的,平衡對人而言,是手段而不是終極目的,以犧牲發展、犧牲人格而求得的平衡,其實是最為深度地失衡。
人要保持平衡,需要有寬廣的胸懷。胸懷寬廣的人,有更大的心靈空間容納異質,也能從更寬廣的角度看待和處理各種紛爭,他們的神經往往為集體和社會命運而敏感,因而,不會為個人的得失斤斤計較,不會因外界的紛擾而患得患失。
人要保持平衡,需要順勢而為。人的失衡,有很多是因盲動而引起。順勢而為,最為主要的就是要正確認識當前形勢,努力把握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沒有理解透的道理不要亂講,沒有把握好的事情,不要亂為。只有這樣,才不會因自身不當的言行而造成對他人和自己不必要的傷害。
人要保持平衡,需要有厚重的重心。有重心的人,即便是暫時的失衡,也會很快的復位。重心,是保持自我平衡最重的那塊砝碼;是崇高的道德,扎實的學養,健全的人格,過硬的素質和頑強的毅志。憑借這一砝碼,人就不會為無謂的事想得太多,也不會奢求得到太多,生命就會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人生的過程,是不斷付出的過程。
泰戈爾說:“我們的生命是天賦的,我們唯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是的,人是在不斷付出的過程中,贏得了個人的獨立和尊嚴,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不同人的不同付出,既能看出思想境界的高下,也能看出能力素質的大小。正如費爾巴哈所言:“一個人所做出來的東西便包含著他的本質,便向我們說明他是什么東西以及他能做什么事情。”
付出,是生命的常態,也理應是生命的終極目的。我們的成長進步,無不建立在他人付出的基礎之上;我們每一個人的付出,又會成就他人和社會的發展進步。付出,對個人而言,有不同的方式和路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自我完善。通過學習和實踐,達到自我的不斷完善,是人類需要面對的普遍課題,也是最大的難題。需要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汲取社會養分,以不斷建構和完善自我認知系統、精神家園和行動能力。人只有達到相對完善,才能進入主流社會,成為社會肌體中的有用部件;人只有達到相對完善,才能獲得心靈和身體的自由,超越內在和外在的的各種限制,得以在更廣的空間和更大的平臺上展示和實現自我;人也只有達到相對完善,才能不斷凈化和升華自我,不在復雜多變的社會中發生蛻變,確保自身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
二是自我實現。正如馬斯洛所言,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需要,也是人生的目的所在。人的自我實現,是通過與社會不斷互動,找準一個適合自己的社會平臺,并通過這個平臺,以自身辛勤的勞動不斷為社會創造財富。能夠自我實現的人,就是那些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得到了社會和他人高度關注、高度認可的人。當然,能夠自我實現的人,只能是小部分人,對于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他們一輩子追求的目標,就是能過上體面而又有尊嚴的生活。人的尊嚴不能指望上天賦予,建立在付出、建立在勞動基礎上的生活,才是真正有尊嚴的生活。當然,我們的社會,也有責任和義務為所有創造更多勞動的渠道和實現自我的平臺。
三是自我犧牲。人應該為自己活著,應該把自己的需要滿足好、把自身的問題解決好,不要成為他人和社會的負擔。與此同時,人又不能完全為自己活著,一個人把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放在首位,其人生必然是殘缺和不完整的。當國家和民族尊嚴受到侵犯、社會的公平正義受到踐踏、他人的安全和幸福受到威脅,我們也應該勇于付出,哪怕是鮮血和生命。犧牲,是付出的最高境界,也是生命的最高境界。犧牲,煥發了生命的光彩,譜寫人生的華章。
付出,不能簡單地等同于輸出。但凡是人,都會有所輸出,但有一種輸出叫貢獻,有一種輸出是罪惡;有一種輸出叫建設,有一種輸出是破壞。其根本原因,在于愛的自覺的差別。綜觀歷史和現實,但凡對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都是有著高度愛的自覺的人。不同的人,素質有高低、能力有大小,有人承擔著國家和民族的重任,有人為生計整日奔忙。但不管是什么人,從事何著工作,一切的輸出都必須基于愛心、基于責任。否則,能力和智慧越是過人,越是會污染和破壞我們共同的家園。因而,付出愛,是人生的主旨所在,也是人生的樂趣所在。冰心說:“人類啊,相愛吧。我們都是長行的旅者,向著同一的歸宿!”我說:人,得不到愛,長不大!人,不付出愛,走不遠!愛國家、愛社會、愛他人,以愛為媒,為愛為橋,我們的付出就是金子,我們的付出就會為社會帶來更多的陽光和溫暖。
(作者系軍事學碩士;【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
網址: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