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得到不同的知識、觀念、想法。這些東西毫無規則的被我們塞進了大腦,而很多時候我們又無法消化,反而讓自己變得迷茫、恐懼。如何做一個不惑、不憂、不懼的人?聽聽梁啟超怎么說!
1922年,梁啟超先生應蘇州學界之邀做一場演講,雖然已經過去九十多年,時代也變化的很多,但細細讀來那時的青年碰到的問題和我們現在沒什么兩樣。梁啟超先生給的建議那時候管用,現在依然有用,所以不管你是20歲、30歲,還是40歲,都可以讀這篇文章。以下是演講全文:
諸君!我在南京講學將近三個月了。這邊蘇州學界里頭有好幾回寫信邀我,可惜我在南京是天天有功課的,不能分身前來。今天到這里,能夠和全城各校諸君同聚一堂,令我感激得很。但有一件,還要請諸君原諒︰因為我一個月以來,都帶著些病,勉強支持,今天不能作很長的講演,恐怕有負諸君的成為一個不憂、不惑、不懼的人期望哩。
問諸君︰“為什么進學校?”我想人人都會眾口一辭地答道︰“為的是求學問。”再問︰“你為什么要求學問?”“你想學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來了。諸君啊!我替你們總答一句吧︰“為的是學做人。”你在學校里頭學的數學、幾何、物理、化學、生理、心理、歷史、地理、國文、英語、乃至什么哲學、文學、科學、政治、法律、經濟、教育、農業、工業、商業等等,不過是做人所需要的一種手段,不能說專靠這些便達到做人的目的。任憑你那些件件學得精通,你能夠成個人不能成個人,還是另一個問題。
人類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這三部分圓滿發達的狀態,我們先哲名之為“三達德”——知、仁、勇。為什么叫做“達德”呢?因為這三件事是人類普通道德的標準,總要三件具備才能成一個人。三件的完成狀態怎么樣呢?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所以教育應分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 現在講的知育、德育、體育不對,德育范圍太籠統,體育范圍太狹隘。——知育要教導人不惑,情育要教導人不憂,意育要教導人不懼。教育家教學生,應該以這三件為究竟;我們自動地自己教育自己,也應該以這三件為究竟。
一、怎樣才能不惑呢?
最要緊的是養成我們的判斷力。想要養成判斷力︰第一步,最少須有相當的常識﹔進一步,對于自己要做的事須有專門知識﹔再進一步,還須有遇事能判斷的智慧。
假如一個人連常識都沒有了,聽見打雷,說是雷公發威﹔看見月蝕,說是蝦蟆貪嘴。那么,一定鬧到什么事都沒有主意,碰著一點疑難問題,就靠求神、問卜、看相、算命去解決。真所謂“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憐的人了。學校里小學、中學所教,就是要人有許多基本的常識,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僅僅有這點常識還不夠。我們做人,總要各有一件專門職業。
這職業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從前已經許多人做過。他們積了無數經驗,發見出好些原理、原則,這就是專門學識。我打算做這項職業,就應該有這項專門學識。例如我想做農嗎?怎樣地改良土壤,怎樣地改良種子,怎樣地防御水罕、病蟲‥‥等等,都是前人經驗有得而成為學識的。我們有了這種學識,應用它來處置這些事,自然會不惑﹔反是則惑了。做工、做商‥‥等等,都各各有它的專門學識,也是如此。我想做財政家嗎?何等租稅可以生出何樣結果,何種公債可以生出何樣結果‥‥等等,都是前人經驗有得成為學識的。我們有了這種學識,應用它來處置這些事,自然會不惑﹔反是則惑了。教育家、軍事家‥‥等等,都各各有它的專門學識,也是如此。
我們在高等以上學校所求得的知識,就是這一類。但專靠這種常識和學識就夠嗎?還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們每日所碰見的事理,是復雜、變化的,不是單純的、印板的。倘若我們只是學過這一件才懂這一件,那么,碰著一件沒有學過的事來到跟前,便手忙腳亂了。
所以還要養成總體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斷力。這種總體的智慧如何才能養成呢?第一件,要把我們向來粗浮的腦筋,著實磨練它,叫它變得細密而且踏實﹔那么,無論遇著如何繁難的事,一定可以徹頭徹尾地想清楚它的條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們向來昏濁的腦筋,著實將養它,叫它變得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從容、很瑩澈的去判斷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說常識、學識和總體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二、怎么樣才能不憂呢?
為什么仁者便會不憂呢?想明白這個道理,先要知道中國先哲的人生觀是怎么樣的。“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觀的全體大用都包在里頭。“仁”到底是什么,很難用言語來說明。勉強下個解釋,可以說是︰“普遍人格之實現。”孔子說︰“仁者,人也。”意思說是人格完成就叫做“仁”。
但我們要知道︰人格不是單獨一個人可以表見的,要從人和人的關系上看出來。所以“仁”字從二人,鄭康成解它做“相人偶”。總而言之,要彼我交感互發,成為一體,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實現。所以我們若不講人格主義,那便無話可說﹔講到這個主義,當然要歸宿到普遍人格。換句話說,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的人格和宇宙無二無別。體驗得這個道理,就叫做“仁者”。然則這種“仁者”為什么會不憂呢?大凡憂之所從來,不外兩端︰一曰憂成敗,一曰憂得失。我們得著“仁”的人生觀,就不會憂成敗。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遠不會圓滿的,所以易經六十四卦,始“干”而終“未濟”﹔正為在這永遠不圓滿的宇宙中,才永遠容得我們創造進化。
我們所做的事,不過在宇宙進化幾萬里的長途中,往前挪一寸兩寸,那里配說成功呢?然則不做怎么樣?不做便連一寸兩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失敗了。
“仁者”看透這種道理,信得過只有不做事才算失敗,凡做事便不會失敗﹔所以易經說︰“君子以自強不息。”換一方面來看,他們又信得過凡事不會成功的﹔幾萬里路挪了一兩寸,算成功嗎?所以論語說︰“知其不可而為之。”你想︰有這種人生觀的人,還有什么成敗可憂呢?
再者,我們得著“仁”的人生觀,便不會憂得失。為什么呢?因為認定這件東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連人格都不是單獨存在,不能明確地畫出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則哪里有東西可以為我所得?既已沒有東西為我所得,當然亦沒有東西為我所失。我只是為學問而學問,為勞動而勞動,并不是拿學問勞動等等做手段來達某種目的——可以為我們“所得”的。
所以老子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持。”“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你想︰有這種人生觀的人,還有什么得失可憂呢?總而言之,有了這種人生觀,自然會覺得“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自然會“無入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純然是趣味化、藝術化。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是教人做到“仁者不憂”。
三、怎么樣才能不懼呢?
有了不惑、不憂功夫,懼當然會減少許多了。但這是屬于意志方面的事。一個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很豐富的知識,臨時也會用不著﹔便有很優美的情操,臨時也會變了卦。然則意志怎樣才會堅強呢?頭一件須要心地光明。孟子曰︰“浩然之氣,至大至剛。”“行有不慊之心,則餒矣。”又說︰“自反而不縮,雖褐寛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俗詞說得好︰“生平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也不驚。”一個人要保持勇氣,須從一切行為可以公開做起,這是第一著。第二件要不為劣等欲望所牽制。
論語說︰“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被物質上無聊的嗜欲東拉西扯,那么,百鏈鋼也會變為繞指柔了。總之,一個人的意志,由剛強變為薄弱極易,由薄弱返到剛強極難。一個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這個人可就完了。
自己做不起自己的主,還有什么事可做!受別人壓制,做別人的奴隸,自己只要肯奮斗,終能恢復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嗜欲的奴隸,那么,真是萬劫沉淪,永無恢復的余地,終身畏首畏尾,成了個可憐人了。
孔子說︰“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我老實告訴諸君吧,做人不做到如此,決不會成一個人。但是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非時時刻刻做磨練意志的工夫不可。意志磨練得到家,自然是看著自己應做的事,一點不遲疑,扛起來便做。“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樣才算頂天立地做一世人,絕不會有藏頭露尾、左支右絀的丑態。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人做到“勇者不懼”。
我們拿這三件事作做人的標準,請諸君想想,我自己現在做到哪一件?哪一件稍微有一點把握?倘若連一件都不能做到,連一點把握也沒有,噯喲!那可真危險了,你將來做人恐怕都做不成!講到學校里的教育嗎?第二層的情育和第三層的意育,可以說完全沒有,剩下的只有第一層的知育。就算知育罷,又只有所謂常識和和學識,至于我所講的靠總體智慧來養成根本判斷力的,確實一點兒也沒有。
這種“販賣智識雜貨店”的教育,把它的前途想下去,真是令人不寒而栗!現在這種教育,一時又改不來,我們可愛的青年,除了它更沒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諸君啊!你到底還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險呀!非你自己抖擻精神想法自救,沒有人能救你呀!
諸君啊!你千萬不要以為得些片斷的知識就是算有學問呀!我老實不客氣告訴你吧︰你如果做一個人,知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知識卻越多越壞。你不信嗎?試想想全國人所唾罵的賣國賊某人某人,是有知識的呀,還是沒有知識的呢?試想想全國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專門助軍閥作惡、魚肉良民的人,是有知識的呀,還是沒有知識的呢?諸君須知道啊!這些人,當十幾年在學校的時代,意氣橫厲,天真爛縵,何嘗不和諸君一樣,為什么就會墮落到這樣田地呀?
屈原說的︰“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天下最傷心的事,莫過于看見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地往壞路上走。諸君猛醒啊!現在你所厭、所恨的人,就是前車之鑒了。
諸君啊!你現在懷疑嗎?沉悶嗎?悲哀、痛苦嗎?覺得外邊的壓迫你不能抵抗嗎?我告訴你︰你懷疑、沉悶,便是你因不知才會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會憂﹔你覺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壓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會懼。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經修養、磨練,所以還未成個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覺啊!有了自覺,自然會自動。那么學校之外,當然有許多學問,讀一卷經,繙一部史,到處都可以發見諸君的良師呀!
諸君啊!醒醒吧!養定你的根本智慧,體驗出你的人格人生觀,保護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這幾年哩!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