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19日刊登題為《中國人過圣誕只有禮物不懺悔》一文,作者為帕蒂·沃爾德邁爾。文章稱,從筆者不再相信有魯道夫(故事中為圣誕老人拉雪橇的馴鹿)那時候開始,圣誕節在西方就失去了靈魂,而對于在乎這一點的人來說,那之后的幾十年這一直讓他們感到焦慮。
文章稱,不過在中國,這個節日從一開始就沒有什么靈魂可言。正因為如此他們的節日才會如此歡樂。在中國,圣誕節與歷史、傳統、親人或者禮物轉送無關。這就是個赤裸裸的金錢和狂歡的節日。
文章稱,中國人慶祝圣誕節——盡管這并不是公共假日——的方式是購物,出去吃飯,可能還會唱唱卡拉OK,然后還是購物。這里沒有西方人在圣誕假期里的懺悔、焦慮或家庭摩擦。中國也有基督教徒,不過慶祝圣誕節的人比基督教徒要多得多。這種情況在全球都存在。不過在中國,沒有基督教精神的圣誕節更多的是一個浪漫的節日,而不是假冒的宗教節日。
比如,圣誕節,在中國許多新人在婚姻登記處結婚。而在西方,很少會有人在這一天結婚,為的是避免來賓埋怨為了參加儀式而錯過了圣誕鵝肉。既然與基督、彌撒和圣母無關,中國人為什么要慶祝圣誕節呢?
中國女人過圣誕節是為了騙錢,所以出現了圣誕送禮熱潮。“中國人喜歡節慶。假如給他們一個慶祝的理由,他們就會去慶祝,即便他們并不明白這個節日所蘊含的意義”。
文章稱,幸運的是,有文化修養的中國人并不會慶祝這個節日,因此過圣誕節的都是些無知的年輕人。二十多歲的人可能會在約會的時候戴上馴鹿角頭飾,其他的裝飾工作就留給餐館和商場去做吧。沒什么人會在家擺放圣誕樹,也沒人會自己做蔓越莓醬。
“在中國沒有黑色星期五,”她說,但因為零售商都在為圣誕購物狂潮展開競爭,“中國的整個12月都是黑色12月”。
圣誕節、萬圣節、情人節、感恩節——中國人在文化超市中徜徉一番之后決定把這些節日都引進來。不過也要注意了:正如一家中國媒體指出的,節日貿易不再是單向的了,“光棍節”(銷售額達到90多億美元,由阿里巴巴推廣到海外的節日,在中國也叫“雙十一”)可能將逐漸影響全球消費者。
“只有‘雙十一’這個中國人自造‘節日’的擴張速度能跟圣誕節、情人節這些洋節一拼高下,甚至壓倒了它們,”該媒體說,“這個互聯網購物節已經形成強大感召力"
筆者說,這也許是填補精神空虛的一個方式:用淘寶包裹把它裝滿。作用可能跟圣誕樹差不多。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