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我們的民族復興,不是要回到秦漢唐宋盛世,不是要效仿歐美資本帝國,而是要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到底,把黨的執政使命與民族的奮斗目標貫通起來,把中國的前途命運與世界的前途命運連接起來,“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共產主義作為科學信仰,樹立起來不易,在當今世界迅速發展變化時,在社會主義處于挫折與低潮時,在掌握權力面對各種利益強大誘惑時,在黑色、灰色、黃色人生觀價值觀紛紛涌來時,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消極現象時,“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萬擊還堅勁”,一生一世矢志堅守,一代代人薪火相傳,更是極為不易。
■蘇聯解體是外部原因與內部原因、政治原因與經濟原因、黨內原因與社會原因、個人原因與群眾原因長期演化、逐步發酵、綜合作用的結果。分析原因、反思教訓,根本的是要搞清楚蘇聯解體是堅持社會主義的失敗,還是背離社會主義的失敗。答案不言自明。
■中國道路之所以稱其為中國道路,并不僅僅是經濟科技比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怎樣走出一條不同于西方國家發展的道路,向著現代化目標邁進,更重要的是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制度體系的競爭與較量格局中,中國獨立自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
■共產主義理想不可能從一開始就描繪出遙遠未來的詳盡藍圖。因為人類實踐是展開的、創新的、無止境的,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關于未來世界的圖景也是與時俱進的。
近日,主流媒體紛紛發聲,闡述共產主義作為理想信念、精神旗幟的科學性,理直氣壯、論證有力。共產主義的理想之歌,正在中國唱響。但在有的讀者心中,可能還有疑問:共產主義理論是如何在中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如何看待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遭受的挫折?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該如何堅持共產主義理想?等等。這篇文章深入淺出地回答了這些問題,希望能夠給您以啟迪和思考。
【一】
世界的希望在哪里、人類的未來是什么,這是關系發展大勢、人類命運的大問題。在一部分人那里,現世的關注替代了遙遠的遐思,思想的困惑削弱了信仰的堅定,宗教的傳播填補了精神的空虛。但是,人類的目光如果總是盯著腳下,最終必將迷失自己。歷史將證明,共產主義是我們必須堅定高揚的旗幟。那么,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今日之世界,在民族復興處于由大向強關鍵階段的今日之中國,高揚共產主義旗幟的意義何在?
共產主義作為最終目標立起來,指明了民族復興的最高理想。黨的十八大以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使命,成為13多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中華民族從5000年悠久文明走來,歷經170多年的民族復興艱辛歷程,現在最為接近這個宏偉目標,需要進一步明確民族復興向何處去的問題。我們的民族復興,不是要回到秦漢唐宋盛世,不是要效仿歐美資本帝國,而是要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到底,把黨的執政使命與民族的奮斗目標貫通起來,把中國的前途命運與世界的前途命運連接起來,“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共產主義作為價值目標立起來,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根本原則。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堅持開放發展,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套規則;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人要問,這些新變革、新格局、新理念,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走向和走勢,不用再問姓“社”姓“資”了;是不是中國在國際社會將使用“統一”的話語體系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各項舉措,“這些都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內容,如果丟掉了這些,那就不成其為社會主義了。”旗幟鮮明地標出共產主義的價值高度,表明了中國的改革開放,積極吸收人類文明特別是資本主義文明的優秀成果,追求的是高于優于資本市場規則的價值理想,是馬克思所指明的“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
共產主義作為信仰目標立起來,彰顯了共產黨人的崇高境界。“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革命先烈是一批為了真誠信仰不惜身家性命的共產黨人。共產主義作為科學信仰,樹立起來不易,在當代世界迅速發展變化時,在社會主義處于挫折與低潮時,在掌握權力面對各種利益強大誘惑時,在黑色、灰色、黃色人生觀價值觀紛紛涌來時,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消極現象時,“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萬擊還堅勁”,一生一世矢志堅守,一代代人薪火相傳,更是極為不易。我們看到,一些黨員、干部包括高級干部,理想喪失、信仰坍塌,心中沒有人民群眾、沒有國家利益,無視黨紀國法、不要道德約束,給黨和人民事業造成了多么大的危害。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經受住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二】
“大同世界”是人類從來就有的美好理想。先秦《禮記·大同篇》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描述了一個和諧友善、無私無利,“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理想世界。在古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國》里,公正為德,沒有家庭,子女公養,“哲學王”執政。人類早期的這些思想,更多的是對原始公有制的回想與眷戀,阻擋不住生產力前行的滾滾車輪。
社會主義500年,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發展,共產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在發展豐富、檢驗磨練、深化前進。空想社會主義者看到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部矛盾,但由于當時資本主義的發展還不成熟,他們不得不從頭腦中構想出新社會的要素,用理性去演繹歷史,用觀念去感召世界。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首先把社會主義置于現實的基礎之上。社會主義不再只是抽象原則或思維理性的產物,而是基于現實的歷史運動的產物。“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這個運動的條件是由現有的前提產生的。”馬克思積幾十年之心血,從事政治經濟學批判,撰寫《資本論》,就是要在該時代的經濟運動中,在剩余價值的內在矛盾中,在生產方式的變革趨勢中,尋找資本主義何以滅亡、社會主義何以建立、共產主義何以實現的現實根據。
共產主義是生產社會化的發展要求。資本主義借助第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生產力以前所未聞的速度和規模發展起來。機器大工業造成了生產資料、生產過程、生產組織、勞動產品的社會化,但社會占有形式仍然是資本家占有。社會化生產與資本主義占有的不相容性,要求產品起初奴役生產者而后又奴役占有者的占有方式,讓位于以現代生產資料的本性為基礎的產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會直接占有,作為維持和擴大生產的資料;另一方面由個人直接占有,作為生活資料和發展資料。
共產主義是交往普遍化的發展要求。資本主義開啟了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進程。“資本按其本性來說,力求超越一切空間界限。”世界市場的形成、交通通訊的創新,既發展了人類勞動的物質變換,又發展了人類的社會聯系和社會化程度。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交往的普遍化,促進了人的共同體意識,促進了人的聯合體的形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造成以全人類互相依賴為基礎的普遍交往,為新世界創造物質基礎,同時形成了超越資本狹隘性的否定因素,充當了“歷史不自覺的工具”。
共產主義是社會平等化的發展要求。18世紀啟蒙學者打出“自由、平等、博愛”的旗幟,反映了“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實際上卻是在爭取資本運動的自由、市場交易的平等、階級內部的博愛。馬克思、恩格斯從唯物史觀出發,清醒地認識到,社會分裂為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統治階級和被壓迫階級,人們受著社會關系、勞動分工的奴役,是以生產力的不發展為基礎的。在社會生產力發展達到很高水平的發展階段,“社會全體成員的平等的、合乎人的尊嚴的發展,才有可能”,人們才能夠成為自己的社會關系的主人。
共產主義是人的全面化的發展要求。“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是《共產黨宣言》對共產主義社會最高價值的確定。資本主義勞動方式,一方面通過勞動的專門化、固定化,使勞動效率提高,勞動者成為企業組織“有意識的器官”;一方面又在不停頓的變革創新中,促使了勞動的變換、工人的全面流動,產生了個人關系和個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但資本主義的發展終究是以人的片面化甚至畸形化發展為代價的,“它不僅浪費人的血和肉,而且浪費人的智慧和神經”。馬克思的分析指出,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當個人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消失時,當勞動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時,就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進入“作為目的本身的人的能力發展”的自由王國,這就是共產主義“人將重新掌握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三】
《共產黨宣言》問世至今已有近160年了,時空巨變。資本主義從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從工業資本主義進入后工業資本主義,資本輸出從商品資本、貨幣資本、金融資本到知識資本等多種形式,經濟發展方式從以資本為核心的要素驅動到以科技為核心的創新驅動,科技和產業革命從機械化、電氣化到自動化、信息化、綠色化。資本主義國家經歷了諸多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社會危機和政治危機的震蕩,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摧毀與重建,經歷了殖民地獨立和解放的沖擊,經歷了與社會主義陣營的冷戰與競爭,經歷了各個領域自我更新的“革命”“新政”和“主義”,經歷著與恐怖主義的另一場戰爭。病癥與生機同在、阻滯與前行齊驅。不可否認,資本主義在當代仍然具有生命力。我們從19世紀中葉到21世紀前20年的歷史變化中,看到了馬克思、恩格斯當年的深入探討、科學研究,對當代資本主義的矛盾、趨勢、規律仍然具有透徹的解釋力和有效的預見力。同時也應承認,社會歷史進程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存在著許多難以預料的因素和事件,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判斷和預言,特別是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不可避免的結論,還沒有成為現實。共產主義社會理想建立在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怎樣看待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命運,是關系到理想能否樹立、信仰是否堅定的重大課題。
階級矛盾的緩和消弭不了資本的固有矛盾,資本主義決不是“千年王國”。上世紀中葉以來,資本主義國家的科技和產業革命帶動生產率提高,社會收入普遍增長,中產階級數量增多,勞動階級民主權利拓展,階級矛盾有所緩和。但與此同時,資本收益率仍然明顯超過經濟增長率,資本收入仍然遠遠大于勞動收入。社會不平等不僅沒有縮小,反而在進一步擴大,根本原因在于資本占有權的不平等。幾年前的“占領華爾街”,就是美國民眾的一種抗議。更為重要的是,資本主義制度帶來的不平等是全球性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存在著巨大的財富鴻溝,豪富與赤貧的強烈對比觸目驚心,全球嚴重不平等成為21世紀政治的重大問題。在這樣一艘潛藏各種危機的渡輪上,期盼資本主義永世長存,認為貧富差距天經地義、合理合法,只能是私利蔽目、一廂情愿。
生產力的持續發展,客觀上有利于社會主義因素在資本主義內部的增長。馬克思、恩格斯從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看到了資本主義自身孕育著新社會的經濟因素和主體力量,看到了社會主義的曙光和共產主義的希望。當今世界,資本主義在科技和產業革命中的新進展,在社會創新和文明進步方面的新成就,不是社會主義信念動搖的理由,不是共產主義渺茫無望的證據,而是馬克思主義真理性科學性的新證明,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例證。無論是“移動浪潮”“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工業4.0”,還是員工持股、社會福利、民主參與、公益慈善,都是科技和社會創新對人類文明的貢獻,都是為未來新社會準備物質、技術和社會條件,都是為當今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發展提供有益資源。要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宏觀視野,從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學習的關系,來看待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合作互利。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汲取人類文明特別是資本主義創造的文明成果以發展壯大自己,增創競爭優勢,立于不敗之地。
戰爭與革命不是資本主義滅亡的唯一途徑,人民在創造歷史中創造著社會進步新的方式。20世紀以來,經歷了從戰爭與革命向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的重大轉變,世界格局、戰爭形態、制度較量、階級矛盾及其解決方式、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變革方式,都出現了許多新的時代特征。這就使得資本主義社會處于一個相對平穩的過渡時期,使得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誰勝誰負的較量在多個領域展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使得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向新的社會形態轉變有著多種途徑。從根本上說,人民創造歷史,創造出歷史變革的方向和方式,創造出社會形態的制度和機制,創造出人民主體的國體和政體。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不是決定于少數資本巨頭、金融寡頭、政治精英,而是決定于人民、希望在人民。
2017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一百年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例如前蘇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社會主義陣營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特別是社會主義中國的巍然屹立,給向往社會主義的世界人民以巨大鼓舞和更強信心。同時,蘇東劇變,社會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加上社會主義建設自身的失誤和出現的錯誤,也一度給社會主義的聲譽帶來很大傷害,對許多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的理想信念造成很大沖擊。美國的福山曾把冷戰結束、蘇東劇變看成是“歷史的終結”,認為西方的自由民主已是人類政治的最佳選擇,也是最后的形式。若依此論,社會主義理想、共產主義信仰沒有立足之地。這就要求我們有效應對否定社會主義歷史的思潮,科學總結十月革命一百年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實踐的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努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發展新局面,把共產主義信仰建立在科學的實踐的歷史的基礎上。
開拓探索、展現優勢,社會主義道路是人間正道。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場具有空前廣度和深度的社會新實踐,必然帶有摸索試驗、披荊斬棘的性質。由于多種原因,社會主義首先是在資本主義發展比較薄弱的俄國建立,而沒有如馬克思、恩格斯所預想的在資本主義發展比較成熟的西歐北美建立。在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土壤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更是中國共產黨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貢獻,同時也意味著倍加艱難、倍加復雜、倍加曲折。蘇聯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迅速實現了工業化,國家主導科技發展成效顯著,蘇聯成為與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但由于缺乏經濟建設經驗,對經濟規律認識不夠,隨著時間推移,其弊端日益暴露,嚴重阻礙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付出了沉重歷史代價。新中國成立后,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我國創造性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盡管探索歷程艱辛坎坷,遭到嚴重挫折,但建設社會主義取得的積極成果極其寶貴,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對于百年來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要堅持實事求是,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不畏浮云遮望眼”,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偏離航道、必定翻船,社會主義規律是鐵的定律。蘇東劇變過去20多年了,痛定思痛,對這一巨大歷史事變的回顧反思一直在繼續。蘇聯解體是外部原因與內部原因、政治原因與經濟原因、黨內原因與社會原因、個人原因與群眾原因長期演化、逐步發酵、綜合作用的結果。分析原因、反思教訓,根本的是要搞清楚蘇聯解體是堅持社會主義的失敗,還是背離社會主義的失敗。答案不言自明。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后的經濟調整改革中,受西方經濟學說、政治思想左右,偏離了正確方向,起到了削弱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銷蝕作用。蘇聯共產黨在激烈的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中放棄陣地、喪失原則,聽任歷史虛無主義盛行,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一些最高領導人本身就是蘇聯社會主義歷史的否定者,造成了嚴重思想混亂。蘇聯黨的干部在等級制、特權制等既得利益面前,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氣,逐漸脫離群眾、日益失去人心,拋棄了社會主義理念,敗壞了社會主義形象。可以看出,社會主義原則不能背離,社會主義規律不可違背,否則必然會被歷史淘汰,被人民舍棄,被社會主義“除名”。
改革創新、增強定力,社會主義前途在實踐之中。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成功實現從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的跨越。這樣的發展、這樣的巨變,在人類發展史上都是罕見的,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新的偉大實踐。不論怎么全面深化改革、怎么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都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現在,有些人議論這個道路、那個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道路、方向、立場等重大原則問題上,旗幟要鮮明,態度要明確,不能有絲毫含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舉旗定向、謀篇布局、攻堅克難、強基固本,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社會主義500年的理想與奮斗在延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在發展,共產主義偉大目標的火炬在燃燒。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共產主義的信仰鞏固,還要依賴于21世紀以至以后一個更長時期的社會主義實踐和人類歷史實踐,中國責任重大,中國共產黨使命神圣。
【五】
信仰問題本質上是歷史觀問題。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特別是唯物史觀,是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石。根據思想理論動態,在這里討論兩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用歷史的社會的實踐的觀點看待人的本性,作出共產主義的人性證明。
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科學、道德、宗教三大問題,總起來就是一個問題:人是什么?關于人是什么的回答,直接關系到什么樣的社會、什么樣的制度才是可能的。中國古代就有人性善說、人性惡說、人性善惡混合說、人性無善無惡說等不同見解。改革開放之初曾就人的本性是不是自私的,展開過一場熱議。在人性與共產主義的關系上,有的認為共產主義很美好,但人性不能與之相匹配,因此共產主義只能是烏托邦。
我們承認,人首先是一個自然的、生物的存在,具有與生俱來的自然、生物屬性。同時要看到,人在幾十萬年間脫離動物界成其為人、形成人類社會的進化歷程中,是一個人性逐步主導動物性,理性逐步滲透于感性,人的獨有品質逐步強化提升的過程。人不僅是制造工具的、勞動的、實踐的活動主體,人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意志、有美感,追求真善美的活動主體。這就使得人類與生物界、動物界有了本質的區別。共產主義作為人的最高社會理想而提出、憧憬并為之獻身,本身就表明共產主義內在于人的本性之中。
我們承認,人性中也有自私、貪婪、虛假、邪惡、兇殘的因素,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就是經典注腳,“這個世界會好嗎”隱含著對人性的懷疑態度。同時要看到,從古至今,高尚、純潔、善良、美好的人性一直存在于人的行為之中。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普羅米修斯盜火的傳說,都是人的美德形象化。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出身于有產者,他們卻自覺成為為工人解放而奮斗的領袖,成為共產主義精神的踐行者。馬克思研究利潤、資本和財富,卻沒有用于自己賺取利潤、增值資本、積累財富,還不時需要恩格斯的接濟才能維系生活,但他無怨無悔,寫出了工人階級的“圣經”,寫出了理論版的《悲慘世界》。90多年來,無數中國共產黨人英勇犧牲、無私奉獻,托起民族的脊梁,張揚著鮮活的共產主義精神。
我們承認,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不能脫離一定的社會發展階段、歷史發展水平,去談論抽象的不變的人性。市場機制有一個理性人假定,交易者利益是前提和動力。同時要看到,人與社會是一個相互塑造的過程。人的本性受制于一定的社會關系、社會環境、社會地位,但人又在變革社會、建設新社會的過程中改變著更新著人的本性,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的過程,就是社會主義新人、共產主義新人的生長過程。人的本性不僅是社會塑造的產物,而且是人的自我塑造的產物。在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的對立中,在崇高與卑下、忠誠與背叛、自律與放縱的沖突中,人可以自覺選擇向上向好向善的價值取向和人生準則,不變其志、不改其節、不悔其道。
其二,用多樣性與統一性相一致的觀點看待中國道路,作出共產主義的歷史證明。
冷戰結束,開始了世界多極化的趨向;中國崛起,打破了西方模式的一統天下。當今世界的大格局,對于人類歷史及未來,具有哪些啟示?西方道路不再被認為是世界各國的通用模板,中國道路為人類社會發展打開了新的視野,有的據此認為,“斷言世界上某種制度是人類社會萬流歸宗的最終目標,是一種典型的線性史觀,這種歷史觀跟人類社會的真實面貌相去甚遠”。有的甚至宣稱,沒有最終目標,免談人類理想,只有“怎么都行”、離散無序的多元模式。這就涉及到怎樣看待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和歷史意義。
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可以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過渡、后發現代化國家向現代化國家轉變的示范意義考察,但更要從上世紀中葉以來世界歷史的總進程中來考察,從冷戰結束后社會主義在當代世界前途命運的獨特意義考察。中國道路之所以稱其為中國道路,并不僅僅是經濟科技比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怎樣走出一條不同于西方國家發展的道路,向著現代化目標邁進,更重要的是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制度體系的競爭與較量格局中,中國獨立自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闡述了生產方式的演進決定了社會形態的更替,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決定了社會主義的生長興起。當今世界資強社弱,對增強社會主義自信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因此,解讀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最重要的是明確社會主義對于人類社會發展道路的方向意義,增強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指出的關于人類社會發展大趨勢的信念。同時也要全面深刻認識當代歷史的新變化新問題,把道路自信建立在更加科學的基礎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唯物主義在當代中國的自覺運用和主動實踐,具有民族性,同時又不限于本土化。因為中國特色與歷史規律相連接,合乎規律的社會發展是超越地域、超越民族的。我們說我國不僅要趕上時代,而且要勇于引領時代潮流、走在時代前列,正是基于對歷史唯物主義揭示的社會發展規律普遍性的堅定自信。
當代世界表現出多樣模式、多條道路、多種制度并存共進的格局。看待歷史趨勢、世界大勢,關鍵是要從多樣性中發現統一性,從階段性中建立恒常性,從特殊性中揭示普遍性。無論世界發展如何紛繁迷離,但馬克思揭示的社會形態“兩個決不會”始終保持著透徹的解釋力和說服力。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要防止一些片面狹隘的認識,有的把歷史看作是一種宿命的過程,忽略主體的能動作用;有的把意志或權力當作歷史的決定性因素,否定人民群眾的歷史決定作用;有的把表面的、眼前的現象視為永恒的世界,放棄對人類未來的理想追求。因此,牢固樹立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理論基礎。
【六】
共產主義是目標與過程的統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和社會形態的演進中逐步實現。當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在曲折中重整行裝,在壓力中開拓道路,在迷茫中照亮希望。社會主義的歷史實踐,是走向理想目標的切實步驟和扎實行動。無論還需要經歷多少個世紀,共產主義作為最終目標是在一個延續的歷史過程中實現的。我們不可能精確預言共產主義何時實現,但這一目標就內在于過程之中,目標是過程的結果。在社會形態的演進過程中,要經過從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的社會形態更替。就社會主義社會而言,在不同的國度也要經過若干個發展階段。每個發展階段,具有各自的階段性特征,是量變質變、漸進突變的逐步上升過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歷史實踐。沒有最高理想的領航,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就會失去方向、改變性質。
共產主義是理想與現實的統一,在社會主義的創新實踐中孕育生長。理想社會是對現實生活的超越,但又是從現實生活中生長出來的,具有現實根據和現實可能的理想。共產主義理想是科學的信仰,從人類社會歷史的大趨勢中洞察未來,從私有制的形成和消滅條件中預見變革,從社會主義的創新實踐中增強信心。共產主義理想作為一種社會形態,是將來進行時;作為一種社會實踐,則是現在進行時。蘊含著共產主義理想的社會因素,活生生地存在于社會生活和社會成員之中。理想在人間,理想在眼前。社會主義建設越是發展完善成熟,共產主義理想的基石就越是牢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中國,就是共產主義理想的當代實踐。理想引領現實,現實也在塑造理想。共產主義理想不可能從一開始就描繪出遙遠未來的詳盡藍圖。因為人類實踐是展開的、創新的、無止境的,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關于未來世界的圖景也是與時俱進的。當今世界,勞動方式、發展方式、交往方式、信息方式,包括財富方式、分配方式、交換方式、消費方式,都發生了空前變化和深刻變革。我們堅定理想信念,基于對歷史規律的正確認知,也基于對世界大局的總體領悟。
共產主義是規律性與主體性的統一,在一代代共產黨人和先進分子的接力奮斗中創造未來。社會規律本身就包含人的活動規律,是在主體的創造性實踐中發揮作用的,不是一個自然的、宿命的過程。規律性依賴主體性,主體性證實規律性。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理想,是社會生產方式運動規律與人民創造歷史活動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1871年的巴黎公社,工人們用他們的熱情和熱血獻身于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無數先驅和先烈,矢志不渝、前赴后繼,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的忠實踐行者。崇高理想信念的支撐、不懈奮斗精神的激勵,是百年中國歷史的魂魄。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更加需要8700多萬共產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站在新的歷史進軍第一線,更好發揮先鋒隊作用。先鋒是人民的杰出代表和前驅楷模,在歷史的關鍵時刻、轉折關頭,先鋒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先鋒精神表現為使命擔當、為民造福、犧牲奉獻、開拓創新,是實現最高理想的精神力量。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必須要有一代代走在群眾前列的時代先鋒,要有為實現最高理想奮斗終身的先鋒精神。
(解放軍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解放軍報:軍隊做到一切重大事項由習主席決定,一切工作對習主席負責,一切行動聽習主席指揮
2017-09-01軍報:徹底查清處理郭伯雄徐才厚的小圈子,把軍隊干部隊伍搞純潔
2016-05-28?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