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新聞熱點 > 閱讀信息
一個科研大國墮落的開始?英退歐成功將重創其科研
點擊:  作者: DT君    來源:DeepTech深科技  發布時間:2016-06-26 07:40:22

 


  據BBC計票統計,支持脫歐的人數過半,脫歐支持率為51.8%,留歐支持率為48.2%,英國成功實現脫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英國本身長期奉行的“光榮獨立”與歐盟的歐洲一體化理念有著本質的沖突,因此歐盟常常指責英國“三心二意”,而英國也會各種“嫌棄”歐盟拖后腿等等,所以到了2015年5月英國保守黨贏得大選之后,“退歐”這件事情,終于被提上了議程。2016年2月20日,首相卡梅倫正式宣布,英國將在2016年6月23日進行關于是否退出歐盟的全民公投。

 

  英國退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它涉及了政治、經濟、產業、文化等等方面,而DT君今天想和大家聊的,卻是英國退歐對科研的影響。

 

 

  歐盟目前共有28個國家,人口超過5億,她在科研方面為全世界做出的貢獻也是舉足輕重的,DT君現在就來為大家簡單盤點一下。 

 

  “無疆界”的歐盟科學家們

 

 

  首先,歐盟的重大貢獻之一就是真正實現了,或者說至少在歐盟內部實現了科學無疆界。

 

  科學從來就對國境線毫無敬意,因此科學家們受到國家這個概念的限制越小,就越有利于科技本身的進步。歐盟通過一系列措施做到了這一點,這里面包括了“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計劃”(Marie Sk?odowska-Curie actions),這項計劃提供了一系列的獎金,每年資助9000名科學家(包括博士生)來歐盟,或者在歐盟內部遷移并進行科學研究。

 

  總之,這項計劃填平了國家間的“經費壁壘”,因為大多數科研基金都不愿意給國外的項目投錢。另外歐盟的“伊拉斯謨交換生項目”(Erasmus exchange programme)自1987年起,總共為超過330萬名學生、47萬名教師和學校行政人員提供了跨國交流的機會。

 

 

  這些措施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根據2011到2013年的調查報告,31%的歐盟學者在過去的10年內都有過在國外做科研的經歷,這些人中的80%都覺得這段經歷對他們有了非常積極的影響,同時還提升了他們的科研技巧。同時還有60%的人表示海外科研的經歷大大增加了他們的科研成果產出。

 

 

  巨大的科研投入 

 

  關于歐盟到底投了多少錢,做了哪些史詩級的科研項目,下面這張圖會讓大家一目了然。

 

圖片來源:nature

 

  2014-2020年,歐盟將把總預算的約13%投入于科技創新,再算上周邊的其他投入,這個數字會上升到19%,也就是將近1800億歐元(約合1.35萬億人民幣),這差不多趕上類似希臘和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一年的GDP總量了。

 

  所有項目中最亮眼的自然是“地平線2020”(Horizon 2020),這個總投資量將達748億歐元的項目將涉及科研、工業以及創新技術研究所等方面的投資,號稱人類科研第二大燒錢項目的ITER(熱核聚變項目)與這一比就只能算是滄海一粟了。看完上面這張圖,DT君只能說,在科研方面,歐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另外還想說明的一句就是,大家可以注意圖的最左下角,其中歐洲科學研究委員會的131億元基金中有一半流向了英、德、法三國,那么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英國退歐之后,這筆錢還會這么分配嗎?所以我們接下來就來看看英國本土的科學家們對退歐的看法吧。

 

 

 

  科學圈的一致反對


 

  對待英國退出歐盟這件事情,英國學術圈的觀點倒是出奇的一致,他們認為退歐會嚴重影響英國的科學預算與科技創新,還會限制年輕科學家在歐洲的學術交流。民意調查顯示,93%的英國科學家反對英退歐盟。今年3月,159位英國皇家學會成員集體發聲,稱退歐會成為英國科學界的災難。上議院4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英國科學界一邊倒地反對退歐。

 

  那么英國科學界為何對退歐反應如此激烈呢?首先一個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科研基金。歐盟在2014至2020年間對其成員國的科技預算達748億歐元。沒有錢,科技將成為科幻。而退歐派的理由則是:納自己的稅,服務自己的人民,肥水不流外人田。

 

  果真如此的話,英國將損失慘重。英國科技界一向高產,全世界頂尖論文中16%源于英國。也正因如此,英國的研究申請通常都會得到布魯塞爾(Brussel,比利時首都,歐盟的主要行政基地,有歐盟首都之稱)的批準。2007至2013年,英國為歐盟的科技預算貢獻了54億歐元,歐盟卻向英國提供了88億歐元的科研資助。

 

  此外,英國的公共研究基金有四分之一源于歐盟,而且這一比例近年來持續上升。而如果英國退歐,這一資金來源將被切斷,英國各個領域的研究都將受阻。考慮到英國在科學界的杰出成就,這無疑是個遺憾。

 

  邁克·高爾斯華綏(Mike Galsworthy)是倫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他組織了一個叫“支持歐盟的科學家”的社交媒體陣營。邁克說:“歐盟促進了國際化合作,所以退歐影響的不只是基金。”而歐盟資助研究經費也反過來促進了歐盟一體化形成:絕大多數研究項目都需要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跨國合作才會得到批準,所謂眾人劃槳開大船。這是好事情,因為團隊合作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往往較大。

 

  關于以上提到的這些問題,退歐派卻另有一套說辭,他們認為英國可以參考非歐盟成員國挪威和突尼斯的做法,在某種“合作協議”下,以局外人的身份參與歐盟研究。但是,英國作為一個科研大國,這種做法又是否值得借鑒呢?

 

 

  瑞士的前車之鑒

 

  從科研實力的比較來看,退歐后的英國最有可能的模板并不會是挪威或者突尼斯,而更像是瑞士,但這顯然不是一個對退歐派有利的例子。瑞士不屬于歐盟,但在2004年為了參與歐盟的研究項目,瑞士允許人們自由進出國境。到2014年,瑞士面臨著和如今英國一樣的移民壓力。于是瑞士進行公投,結果50.3%的人投票取消自由進出國境的政策。當時,沒人站出來為科學發聲。

 

  但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而且還得立竿見影。不久之后,歐盟的“伊拉斯謨交換生項目”中,瑞士學生的名額迅速下降,而該項目又是年輕科學家的最愛。瑞士是歐盟科技項目的重要參與國,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人腦工程。但是歐盟突然撤回資金,瑞士的研究也隨即擱淺。之后布魯塞爾同意給予瑞士“部分合作權”,僅允許瑞士參與幾個基本研究項目。

 

  然而歐盟又變臉了,瑞士想要分到這點“殘羹”都沒有那么容易。二月份,歐盟堅持瑞士要和挪威一樣,允許歐洲人員自由遷徙,否則瑞士就不能與歐盟全面合作。如今瑞士又回到原點。如果瑞士不能抱上歐盟的大腿,瑞士想要參與歐盟的研究項目只能自掏腰包。

 

  基于瑞士的前車之鑒,劍橋卡文迪許實驗室(Cambridge’s Cavendish Laboratory)和歐洲科學研究委員會(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的阿西妮·唐納德(Athene Donald)說:“英國的處境不會比瑞士好。”英國想參與歐盟項目并且獲得歐盟資金,英國必須允許人口自由遷徙,而這正是退歐派所反對的。

 

  退歐之后,即便可以參與歐盟研究,成本也只會更高。合作國之間要通過競爭才能成為歐盟項目的“會員”,研究者估計要多交20%的“會員費”,更不用說還要投入更多精力到管理上。而且作為“繳費會員”,英國對資金分配還沒有決定權。

 

  我們再來看看瑞士如今到底怎么樣了。在失去歐盟科研資助之后,瑞士的經濟也受到了波及。今年5月份的一份民意調查顯示,只有21%的人認為自由遷徙于國不利。為此,活動家們正在組織另一次全民公投。

 

 

 

  英退歐盟,兩敗俱傷

 

  一旦英國推出歐盟,必將傷害到目前正在進行中的許多歐盟內的科研合作項目。其中之一的人腦工程,總部位于德國海德堡和英國曼徹斯特,海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Heidelberg)的卡爾海因茨·邁耶(Karlheinz Meier)負責該項目的神經形態計算平臺。如果英國果真退歐,他希望英國能想辦法繼續參與人腦計劃。“英國不會瘋狂到置合作成果于不顧,”卡爾海因茨說。 

 

 

  但是,英國似乎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上星期,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表示為了支付退歐成本,他不得不削減公共開支,估計到2020年削減總額將達1000億美元。其中甚至包括一直是預算禁區的醫療保健領域,而科研更是經費削減重災區。

 

  勞斯萊斯(Rolls-Royce)和英國電信(BT,BritishTelecom)等科技公司已經緊隨小型數字初創公司Coadec之后,站出來反對英退歐盟。它們都需要統一的市場和監管,以及人員自由。

 

  其它研發團體也紛紛向上議院表明立場。世界上最先進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是由歐盟主持的,英國國際原子能機構(U.K.Atomic Energy Agency)提醒上議院,位于英國的歐洲聯合環(JET)使英國物理學家和工程師處于獨特優勢。而如果英國退出歐盟,JET的后繼者,位于法國的熱核聚變(ITER)項目將會無限期延長。如此,英國與歐盟將兩敗俱傷。

 

  歐洲在創新藥物計劃(Innovative Medicines Initiative)上投資了33億歐元,該項目始終將瑞士拒之門外。作為英國商業投資的巨頭,醫藥業擔心退歐會使英國重蹈瑞士覆轍。英國是歐盟醫藥研究的主要成員,英國退出則意味著歐盟一些亟需藥品的研發會進展遲滯。

 

  如此,又是兩敗俱傷。

  來源:DeepTech深科技)

  【附錄】

  英國科技創新:從自由探索到國家戰略

  來源:文匯報)

 

  19世紀30年代,查理·巴比奇向英國政府申請資金用以研制分析機——一種早期計算機。經過十載奔走,這位當時英國頂尖的數學家和工程師最后獲知,政府非但不支持他的分析機計劃,還取消了對他的另一項相關研究即差數機的資助。就此,英國這一近代科學的策源地、工業革命的先驅與現代計算機的發明失之交臂。

 

  究其原因,英國的科學研究有著深厚的業余傳統。從早期倫敦皇家學會開始,一種通行的觀念認為:科學是對自然奧秘的探奇,只有自由而不受約束的心靈才最適合完成這一事業,政府對科學的投入與導向則不一定促進科學發展。實際上,即使在科學職業化和科技政策產生之后,關于權力與知識是何關系、政府應該有為還是無為的爭論始終不絕于耳。

 

  但是,近20年來,英國政府明確將科學和創新列為英國長期經濟計劃的核心,加大投入、銳意改革,緊鑼密鼓地集中和整合科技資源。經濟與社會的多重需求、國力競爭的緊迫感以及科學自身的新特點都促使這個以科學傳統為榮的國家投入到一場世界科技競賽當中。2007年,布朗政府改組教育與技能部,成立了一個新的創新、大學與技能部。該部門提出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研究基礎來支持所有部門的創新,整合了原貿易與工業部和大學的科學研究資源,建立起一個開放活躍的知識經濟體系。兩年后,創新、大學與技能部與商務、企業與改革部合并,成立了新的商務、創新與技能部。2014年底,商務、創新和技能部制定國家科技戰略,計劃未來5年投資59億英鎊用于科學發明和技術創新。

英國的科技投入總量不高,2012年占GDP的1.7%,這個數字低于美國的2.8%,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的2.4%,歐盟國家的2%,也低于中國的1.8%。因而,對英國來說,選對方向成為科研投入的重點。

 

  在“卓爾不群、反應靈敏、團結協作、選對地方和開放融通”這五項原則指導下,英國政府選擇科學與創新的具體增長點,對其進行扶持和投入。其中,“卓爾不群”即保持世界領先性,“反應靈敏”即把握最新的科技發展動態,“團結協作”的原則對應科技成果轉化,交叉學科發展,商務、科技管理部門整合重組,“選對地方”指發揮技術資源集中的地緣優勢,“開放融通”指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從吉爾伯特、哈維、波義耳和牛頓開始,英國科學家始終引領著世界科學的前沿。英國的諾貝爾獎得主人數居世界第二,在原子內部結構、宇宙起源、基因組研究、進化關系、命名學、信息技術等基礎領域保持著絕對的優勢地位。2012年,英國政府選定8個優先發展的領域:大數據與高能效計算、衛星與空間商用、機器人和自動系統、合成生物學、再生醫學、農業科學、先進材料和納米技術、能源及其儲備。2014年又將石磨烯和量子技術作為發展重點。與此同時,英國著力建設一批世界級的研究機構。

 

  相對科技投入而言,英國的科技產出較高。其人口不足世界人口的1%,科研投入只占世界總量的3%,但是英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數量卻占全世界科學家發表論文總數的6%,高引用率文章占全世界的16%。

 

  在追求世界領先性的同時,英國還致力于將本國人的聰慧用在實處。對于本國發展起來的新技術,政府牽頭提高其商用價值,如超聲掃描、CT掃描、MR掃描、蛋白質和DNA測序、單克隆抗體技術等。新增的“射彈器項目”扶植一批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令其得到良好的投資環境。在“選對地方”的原則指導下,英國政府注重發展以大學為基地的創業型環境。這樣一來,大學除了研究和教育的傳統職能,還發揮了發展地方經濟的作用。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和牛津大學都屬于這一類地方經濟與研究機構、教育與創新結合的典范。英國每39個地方企業合作組織就有1個副校長級別的高校代表參加。2000年至2008年,英國有三分之一的生產率增長來自于技術創新。

 

  英國的科學教育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有數據顯示,近五年來獲得普通中等教育證書的英國人對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的興趣有所提高,越來越多的大學新生選擇生物學、物理學和數學作為專業。世界前200名的大學有29所在英國。2014年底,商務、創新和技能部又宣布,將增加中學數學教師和物理教師的人數,對現有非專業中學教師進行科學訓練,并提高博士后待遇。在科學傳播方面,英國率先提出“公民理解科學”和“公民科學”等概念。在一些領域,良好的民間科學傳統在今天的大數據時代得到了延續,例如傳染病學和天文學的一些領域鼓勵普通人參與研究并提供數據,參與英國生命數據庫建設的普通人多達50萬。

 

  總體而言,在國家科技戰略的強力導向之下,英國的科學人才、科學機構和科學資源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重組和發展。對于英國這一科學原發國家來說,這場變革仍然免不了要與傳統的分散、自由模式發生碰撞。2014年商務、創新和技能部制定的《增長計劃:科學與創新》仍然要涉及17世紀60年代斯布萊特在《皇家學會史》中討論的問題:科學是研究者個人自由的探索還是要為全社會提供簡單明快的答案。因此,對于英國科學與創新的變革,我們還需觀察、等待。

 

  歐盟如何推動科技創新

  作者:張敏;來源:瞭望)

 

圖為瑞典Kista科技園

  

  在歐洲,科技創新不僅是一種時髦、靚麗的政治口號和標語,更是經濟復蘇和創造就業崗位的主要源泉和動力,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基石。盡管歐盟遭遇了戰后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的打擊,但仍著力推動科技創新。

 

  持續擴大研發投入

 

  歐盟研發預算僅次于美國,位列全球第二。即使面臨經濟嚴重衰退,公共債務高筑的窘境,歐盟多數成員國仍然保持甚至擴大了研發經費投入規模。

 

  2011年歐盟28國研發經費預算為2570億歐元,2012年預算為2668.98億歐元,同比增幅為2.9%。研發強度(即研發預算占GDP的比重)2006~2012年期間基本保持增長,僅在2010年時略有下降。2012年達到2.06%。研發強度位居前三甲的國家分別是芬蘭(3.55%)、瑞典(3.41%)和丹麥(2.99%),它們已成為歐盟科技創新的領頭羊。

 

  歐洲創新聯盟排行榜將歐盟成員國劃分為四個類別:即創新領先國家、創新跟進國家、創新一般國家和創新較弱國家。2012年各成員國的創新綜合指數均值為0.544,創新領先國家的這一指數均值高于0.7。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臘創新綜合指數普遍較低,綜合指數平均在0.4左右,其創新研發投入規模較低,因此最易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多次強調,科技創新在歐盟應對經濟危機、促進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方面至關重要,盡管目前歐盟總體上采取財政緊縮政策,但對于科技創新和教育還要加大投入。巴羅佐還以芬蘭和德國經濟在這次危機中的較好表現為例,強調科研投入在促進就業方面的意義。

 

  著力激發企業創新

 

  構成科技創新的五大驅動力分別是創新驅動力、知識創造力、企業創新力、創新績效力和知識產權力。

 

  在企業創新力方面,歐盟企業的研發經費遠高于其他機構,企業是研發活動的主體。據統計,2011年歐盟企業研發經費占總額的62.3%,高等教育機構和政府部門的研發經費份額分別為24%和12.7%。

 

  德國、芬蘭和瑞典更是將企業研發經費的75%投入到制造業中,其制造業的創新研發活動十分活躍。

 

  德國“工業4.0”被政府《高技術戰略2020》定為十大未來項目之一,即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歐洲經濟衰退背景下,2013年芬蘭的國家競爭力仍然排名全球第三,創新力排名更是位居全球第二。

 

  芬蘭的國家創新體系十分重視成長型企業,企業一直被看作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也是技術成果的直接受益者。

 

  瑞典是許多成功的創新型企業的發源地。歐盟委員會稱贊瑞典是歐洲最具創新活力的國家,是將創新理念轉化為產品的最為成功的國家。

與之相對照的是,保加利亞、愛沙尼亞、塞浦路斯、立陶宛、葡萄牙等國家,將50%以上的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到了服務業中,制造業創新水平較弱。

 

  加快科技一體化進程

 

  自2010年頒布“歐洲2020戰略”以來,歐盟朝著建設創新聯盟和歐洲研究區的方向穩步發展。目前創新聯盟建設已初見成效,歐洲研究區也將在2014年創建完成。這些步驟加強了創新知識基礎建設,改變了成員國在相同研發領域和項目上自行其是的分割局面,提高了研發資源的整合效率。

 

  2014年歐盟又正式啟動“地平線2020計劃”,這預示著歐盟科技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地平線2020計劃”總額800億歐元,將重點扶持一系列具有創新思維、高科技含量、具備世界性競爭實力的研究項目和創新研發活動,實現創新理念的市場化、區域化和國際化。

 

  這些項目包括創新型藥品,燃料電池和氫能技術,更清潔、更安靜、二氧化碳排放更少的飛機,用可再生資源和創新技術來生產更環保的日用品等。

 

  為與歐盟層面上的科技一體化進程趨同,趕上歐洲研究區建設的發展步伐,歐盟成員國不同程度地進行研發創新體系的調整和改革,尤其是遭受危機重創、深陷債務危機泥潭的南歐國家,其產業結構嚴重失調、缺乏創新活力,因此,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具有加快研發創新體系調整和變革的意愿和動力。

 

  以西班牙為例,其研發創新治理體系的調整涉及法規、機構、政策等多個層面的變化:一是對西班牙現行科學技術法規進行重大修訂;二是重視研發創新對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驅動作用;三是打破傳統的重科學技術、輕研發創新的機構設置體系,創建獨立的西班牙研究署。西班牙的這一改革在歐盟國家中具有普遍借鑒意義,也有利于歐盟科技一體化進程的順利實施。

 

  預計隨著歐洲研究區建設的不斷完善和“地平線2020計劃”的逐項落實,歐盟未來的科技經濟競爭力將得到較大提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高天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