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核心提示:今天,國內危害最大的是民主社會主義,而民主社會主義隱藏包裝得都很好。像吳建民這些都是這樣的包裝。吳建民作為一個前大使,他的去世竟演化成了網絡和社交媒體上的一件大事,這是值得深思的。不是說他真的好在哪兒,而是國內有一種力量把他作為圖騰和標志。希望現在中國的外交還是固化在對美國低聲下氣、忍讓退縮的狀態。
6月30日,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中國政治學會科學發展與政治和諧專業委員會在京召開國際形勢問題研討會。在京13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與會同志就當前國際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中國駐聯合國原大使丁源洪,中聯部高級研究員蘇涵,軍委辦公廳研究員俞源,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學術委員會原主任彭光謙,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錢文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張文木,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特邀高級研究員郝野作重點發言。
與會同志一致認為,國際上最近發生的很多令世人震撼、震驚的事件不是偶然的,是國際社會各種矛盾逐步積累、演化的結果。我們要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國際現象,把認識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戰略思想上來。
一、關于英國脫歐問題
丁原洪:從一定意義上說,英國脫歐公投是對歐洲一體化和對歐盟的信任投票,最終證明老百姓是不信任的。這說明西方現在存在一個大的問題,就是所謂精英階層和草根大眾的嚴重對立。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長期以來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出了問題,階級對立更加尖銳。這一事件有點兒像上世紀90年代的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那是東方社會主義集團遇到的一個大變化,英國脫歐則是西方資本主義集團出現的大變化。不論是東方集團還是西方集團的變化,外界因素影響都是次要的,內因,即它們的內部出了問題才是決定性因素。
英國脫歐的局勢現在穩定下來了,這應該說有美國的作用。美國總統奧巴馬一看英國要脫歐,馬上打電話給默克爾,說脫歐程序一定要冷靜有序地進行,再這樣鬧下去受害的不只是英國,而是整個西方。奧巴馬說他尊重英國的決定,美英特殊關系不會變。實際上美國是看清楚了,再鬧下去,外溢影響不光是英國,不光是歐洲,而是整個大西洋兩岸的關系。
我們看這個事情的眼光不要只盯著股市、英鎊、英國金融市場垮臺我們會蒸發多少錢之類。更值得我們研究的是,二戰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將會有多大的變動。我們還是要像小平當年講的那樣,冷靜觀察、沉著應付、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堅定不移地走我們自己的路,要對我們自己有信心。
蘇 涵:特別同意丁大使的觀點,這件事要放在戰后的大環境里看,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它真是可以等同于蘇聯解體,因為英國是最老牌的資本主義,它是美國冷戰后外交布局的結果。它的矛頭是針對中國、俄國,希望分化瓦解中國,希望矮化惡化俄國。美國絕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統一的歐洲,一個強勢的歐元對它是最大的威脅。歐盟這個市場是世界最大的市場。歐債危機、難民危機和歐盟危機最終導致英國脫歐。看來,美國牽制歐洲的戰略目的達到了,英國脫歐是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的。但是也要看到,英國脫歐也是一把雙刃劍,達到了分化歐盟的目的,但同時也牽制了美國自己的力量。歐洲有了亂子它不能完全丟掉,這樣一來它就不能踏踏實實地重返亞洲。美國是獲益者,但同時也將受到很大的牽制,這就是事情的兩面性
俞 源:英國脫歐表明資本主義在走向衰落。美國總統、副總統說他們的民主制度出了問題,政客都是資本家的狗,給錢就給他辦事。老百姓感覺資本主義制度不合理,資本家也覺得這種制度讓他們為難了。我國國內有人對英國脫歐很傷心、很擔心,這就怪了。美國、英國資本家傷心還可以理解,中國人擔心什么?你可以說你擔心對中國金融有一點點的沖擊,但是從政治與戰略上看對我們是有利的。即使經濟戰略上也是有機會的。16+1,西方國家沒有那么大的凝聚力的,要不他們現在拉我們這么緊干什么?不從大的時代來看利弊,就不能說是戰略家。
蘇 涵:英國脫歐還要具體分析,因為牽涉到對歐對英政策。去年英國超越歐洲其他國家跟中國建立密切聯系,這跟他走到脫歐是有聯系的。我們的全球對外政策特別是對歐政策還是要堅定不移地走,該干啥干啥,按照既定方針繼續走。
錢文榮:民族主義在西方世界很多國家興起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是政治上不平等,第二是經濟上分配不公平。這兩條造成了普通老百姓對政府對政治精英的極度不信任。不光是英國脫歐,法國老百姓當中要求退出歐盟的占61%,德國要求退出歐元恢復馬克的占30%。我不認為歐盟很快消失,但是歐盟在倒退。
彭光謙:兩件事情看似偶然,但同時發生了。中俄緊緊握手,英國和歐盟冷冰冰地分手了。一個握手一個分手,看似不相干,實際上是當代國際形勢發展的必然反映。英國脫歐,西方陣營開始出現分化,這在冷戰后是頭一遭?,F在是西方陣營自己家里出亂子了,風向變了,美國對于歐洲既要控制也要利用,根本是利用歐洲主導世界。英國脫歐對于美國是重大打擊。我們要從戰后格局變化導致西方內部矛盾的角度來思考,下一步美國肯定是千方百計讓它不再往下走,阻止歐洲的碎片化。
蘇 涵:經濟上真正損失大的是李嘉誠,613億人民幣。對于咱們還是有利的,我們在英國脫歐問題上怎么樣除弊興利,美國之所以在這兒興亂是因為他最不愿意看到歐洲統一、歐元做大,再和俄羅斯、中國拉起手,那他在歐亞大陸就沒有戲了。現在歐盟不行了,這種情況下,中俄更要拉緊手。
張文木:總體來說現在的形勢是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們一天天好起來。跟1992年比較,局勢現在翻過來了。1992年是社會主義陣營的最大塊倒臺,現在是歐洲大塊出現坍塌?;赝麣v史,1972年我們跟美國建立了戰略性合作關系,今天是跟俄國建立戰略性合作關系,意義都是一樣的。所以我說中美大局休矣,中俄大局成矣。
英國脫歐有利于華爾街資本,因為現在美元在衰落。美元的殼子是美國的,錢是華爾街的。持續再跌,華爾街就得找落腳。
二、習近平主席與普京會談問題
俞 源:俄羅斯總統普京25號閃電訪問中國,會見習近平主席,發表四個聯合聲明,反映中俄兩國在維護傳統國家安全方面具有非常的緊迫性。四個聲明非同尋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俄羅斯總統關于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第一句話是“當前影響全球戰略穩定的消極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增加,我們對此感到擔憂”。這跟一些學者和外交界人士的判斷根本不一樣,這個判斷是不樂觀的。因此《聲明》提出,“中俄兩國要盡一切努力,防止世界大戰悲劇重演”。值得關注的是,就在這天,報紙登了全軍實戰作戰會議在京召開。
我們首先要對當前國際形勢有清醒的認識,有些重要問題要有新的判斷。四個聲明集中反映了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合作關系,就是習主席講的要互相給力、互相借力。美國要動手、歐洲要動手,那么中俄就可以聯手抵抗。這是在緊迫條件下,中俄兩家的戰略威懾聲明書。所以世界大戰打不起來的觀點要反思,我認為我們國家的傳統安全正在受到嚴重威脅,具有緊迫性。
彭光謙:中俄全面戰略協作讓中俄關系進一步升級,實現了冷戰以后全球戰略格局再平衡,中俄之間說是不結盟關系,但實際上比結盟還厲害。我們的關系是平等的,我們不是封閉的,但是我們的質量高于冷戰同盟,戰略可信度、威懾力高于冷戰同盟,是對冷戰后美國一超獨大、單極秩序的終結,是美國以歐亞大陸為中心地緣戰略的破產。中俄已經成為歐亞戰略穩定的主體力量,這是對美國一家獨霸的重大打擊。
三、對吳建民觀點的評價問題
郝 野:吳建民去世了,他的妥協外交觀點還在,這種觀點要批判。
丁原洪:吳建民的觀點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愿望。他的“和平與發展時代”的提法,其實是以偷梁換柱的手法,對鄧小平關于世界形勢的判斷的惡意曲解。1985年3月4日,鄧小平發表題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的兩大問題”的談話。他說:“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南北問題是核心問題。”1990年3月3日,他又說:“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和平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發展問題更加嚴重。”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他在其南巡講話結尾時,語重心長地說:“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社會主義中國應該用實踐向世界表明,中國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永不稱霸。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按照鄧小平同志的說法,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通過斗爭才能爭取實現的“目標”,而非像吳建民等人所鼓吹的那樣,似乎和平與發展已是世界上所有的人,包括霸權主義在內的“共識”,已是唾手可得的“免費午餐”。
吳建民等人先是把鄧小平同志所說的“和平與發展是當代的兩大問題”,而且”一個也沒有解決”的論點解釋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旋律”,“當今時代的主題”,繼而提出我們正處于“和平與發展的時代”。
現實情況是,當今國際階級斗爭恰恰是圍繞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展開的。一方面,世界廣大人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人民要求在和平安全的國際環境中建設自己的國家,發展經濟、文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擺托貧困落后。他們要求改革現有的國際秩序,建立一個公正、合理、平等的新秩序。另一方面,金融壟斷資本統治的少數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追求世界霸權的超級大國,為了維護他們主導的、有利于他們自己的,而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公平、不合理、不平等的國際秩序,不惜采取各種手段干涉他國內政,進行思想滲透,制造動亂,策劃顏色革命,顛覆別國合法政權,甚至公然使用武力,發動戰爭。無數事實證明,霸權主義是對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脅,也是阻撓世界發展的重大障礙。要和平發展,就必須反對霸權主義。
我覺得吳建民等人把當今時代曲解為“和平與發展時代”, 目的實際上有兩個:第一個是強調和平發展時代大家都是共識,希望和平發展,因此不再存在階級斗爭。這種情況下普世價值就出來了。再一個是從根本上否定了馬列主義關于和平與戰爭的論點,全球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和平的問題,發展與和平比起來還是第二位的。有了和平環境才能發展,但是說發展就能解決和平問題,那是解決不了的。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現在存在戰爭的威脅,這是不對的。
總之,我們在觀察國際斗爭形勢時,不能丟掉階級分析和階級斗爭的觀點。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講話里關于階級斗爭的問題有這么一段話:“毫無疑問我們要堅決反對階級斗爭擴大化,要認真吸取過去左的錯誤的教訓,絕不能重犯階級斗爭擴大化的錯誤。在今后一些年里頭,我們更應該高度重視國際方面的階級斗爭,高度警惕國內外敵對勢力相互勾結對我們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
蘇 涵:吳建民作為一個前大使,他的去世竟演化成了網絡和社交媒體上的一件大事,這是值得深思的。不是說他真的好在哪兒,而是國內有一種力量把他作為圖騰和標志。這實際上反映了一部分人對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外交戰略的不滿。他們希望現在中國的外交還是固化在對美國低聲下氣、忍讓退縮的狀態。他們不希望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外交領域開拓進取的新局面。
丁原洪:還有一點,他們要用張揚他們的外交觀點影響黨的十九大。
蘇 涵:還要影響現在的外交路線,要我們不要跟俄國好,還是要跟美國好。這實際上是一種借題發揮,而不是說吳建民有多了不起。這些人很懂宣傳、懂輿論。
俞 源:今天任何地方發生動亂,背后都是美國在搗鬼。帝國主義就是戰爭的根源。某些人認為這個世界是和平與發展時代,跟美國搞好關系就和平了,這個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我實在不敢茍同吳建民的很多觀點,錯誤觀點一定要批判。在一個會上,戴旭問他:我們的外交思路是維護國家利益嗎?吳建民不回答。一個中國外交部很稱贊的外交官連中國外交是維護國家利益都不肯承認,這算是怎么回事?
張文木:今天,國內危害最大的是民主社會主義,而民主社會主義隱藏包裝得都很好。像吳建民這些都是這樣的包裝。
四、戰爭與和平問題
丁原洪: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從階級觀點來看這個問題。美國國務院政策研究司司長哈斯說美國現在出現特郎普現象、桑德斯現象,關鍵是美國老百姓現在不相信美國夢了,美國夢已經被階級意識所取代。他都看出這是階級問題了,而我們卻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丟掉了階級分析。分析國際形勢總是用兩個標準:一個是強調全球化、一個是強調國際化?,F在的全球化不是我們所想的全球化,它是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對我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對我們來說,給經濟發展帶來好處,但也帶來社會問題。西方也同樣。
彭光謙:這兩件事情標志著世界戰略格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對于我們周邊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緩解。
郝 野:現在境外媒體輿論在淡化或者弱化中俄聯合聲明的影響。
彭光謙:關于戰爭與和平問題,要從理論正本清源。到底現在戰爭根源有沒有,帝國主義是不是戰爭根源,現在全世界主要威脅來自哪兒?
郝 野:美國不僅是戰爭的根源,還是“革命”的根源,顏色革命搞了十幾場,侵略戰爭搞了十幾個??梢哉f,局部戰爭在這個地球上一天也沒有停止過。凡是發生局部戰爭的地方,哪個地方沒有美國插手?
錢文榮:戰爭仍然存在,至于核大國之間有沒有可能發生戰爭,不能說絕對不會發生。只能說雙方發生全面大規模沖突會軍事沖突會更加慎重地考慮,這是政治決策,不是軍事技術問題。21世紀的戰爭可能大部分是海上戰爭,包括大國之間的戰爭。大國之間像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不能說沒有可能,只能說發生的可能性小,但是世界大國之間的海上戰爭是完全可能的。
現在戰爭形態已經發生很大變化。長期以來,我們總是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個事情值得重新思考。國防部的白皮書已經不提這個話了,但是外交部在外交場合仍然重申這個承諾。我們有了第二次打擊能力以后,就認為人家不敢先發動了,但是有核專家說,美國對中國要么不發動戰爭,他如果要發動戰爭一定是飽和性轟炸,使我們根本來不及對它實施第二次核打擊。我們只有先發制人,才有核威懾的力量。如果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就大大削弱了核威懾力。我們只可以承諾對無核國家不使用核武器。1985年,蘇聯曾經效仿中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為那時候認為蘇聯核力量和美國的核力量處于平衡狀態,可以相互摧毀。戈爾巴喬夫上臺也是繼承了這個觀點,葉利欽1993年取消了這個說法,重新強調國家主權領土可能受到威脅的時候不排除使用核武器。這時候俄羅斯軍事實力與美國軍事實力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個時候如果再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不可能的。到了普京時代,反復強調“核武器是保衛我們自己國家與盟友領土主權完整的最最主要的力量”。我們不能削弱我們的核威懾力。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我們明確反對,因為它企圖削弱我的核威懾能力。
我們現在說要打贏在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當兩個核大國之間發生戰爭的時候,雖然涉及的國家不像二戰時期那么多,但也必然是全面戰爭。我們要跟著戰爭形態的變化、軍事技術的變化、力量對比變化來考慮,否則的話我們會吃虧的。
五、關于臺灣問題
錢文榮:長期以來,我們的一個思路是,只要給臺灣優惠,只要兩岸經濟關系越來越密切,臺灣就不可能獨立,這是不對的,根本不可能。馬英九執政這8年來,兩岸關系確實是越來越密切,臺灣對大陸經濟依賴程度達40%以上了。但是從政治上來講,臺灣卻走得越來越遠。這次臺灣選舉雖然有很多操作,從老百姓投票本身來講,反映了相當大的問題。蔡英文上臺一個多月,做了多少事情?教科書提綱馬上恢復原來的東西,蔡英文出去簽名往往寫:臺灣(中華民國)總統,還說臺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臺灣。這就告訴我們,經濟的相互依存不能解決統一問題,也不能解決世界和平的問題。
丁原洪:對于臺灣,我們給他很多優惠,為什么在大陸的臺商大部分卻投向蔡英文?洪秀柱本來是國民黨候選人,只不過提出要逐漸走向統一,這個觀點連國民黨都不允許。這兩種現象值得我們反思。
六、關于中美關系問題
俞 源:關于中國與美國是老大與老二的觀點,我不同意。從經濟總量來說是第一大經濟體、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中美的綜合國力差距很大,根本不存在中國跟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問題。中美矛盾的實質還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制度問題。中國作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通過走社會主義道路實現民族獨立、國家主權,進而走向繁榮發展,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美國怕的不只是中國的經濟,更怕的是中國的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中美矛盾是老大與老二的爭奪的觀點,是沒有根據的。
七、建議
俞 源:加強建設維護國家利益的智庫是我們的緊迫任務。搞智庫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智庫做兩方面的工作:一個是建言獻策,對國際國內形勢做出科學的正確的判斷,避免誤導;第二是對抗西方智庫。具體操作,一個是開研討會、搞論壇,大造聲勢;二是普及國家安全意識。
丁原洪:現在我們最急迫的,還不是一些具體問題,當務之急是清理黨內黨外對國際問題的錯誤認識、混亂思想。習主席上任以后做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我們要看看,貫徹習主席外交戰略的干擾有多少,要把這些干擾清理掉。比如《戰略穩定宣言》,習主席給予很高的評價,但是很多報刊沒有配合。從上到下的干擾是很值得注意的,很多錯誤認識、混亂思想在輿論界還占居主流。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的部門出不好的主意,卻又諉過于上。比如在有的部門,有人問:人們為什么要給我們送鈣片?領導卻回答說:我們都是按照中央批準的來做的,但其實是他們自己提出的建議。這種精神狀態和工作狀態,怎能貫徹好習主席的大政方針?
錢文榮:有三個方面的問題需要進行整治:一個是智庫,現在的智庫越來越多,很多智庫面目不清、資金來源不清,他們專門發表與中央精神相悖的奇怪言論。二是教師隊伍,特別是大學教師隊伍,馬克思主義根本進不了課堂,資本主義的東西占主導地位。三是網絡+媒體。現在主要門戶網站都不掌握在黨和人民手里,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下大氣力解決這三個問題,中國不可能從根本上求得穩定,顏色革命的危險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當年,尼克松在《不戰而勝》說,當中國的年輕人都認為美國的社會好,我們的任務就完成了。我們要讓美國的“和平演變”落空,就要狠抓意識形態工作。
?。▉碓矗豪霾呔W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