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
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征二號FT2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約575秒后,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備份產(chǎn)品的基礎上改進研制而成,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采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設計在軌壽命不小于2年,主要任務是接受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訪問,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相關技術試驗,驗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相關關鍵技術。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抓總研制,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二階段的首發(fā)飛行器,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備份目標飛行器的基礎上改進研制而成,采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設計在軌壽命2年。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飛行期間,將完成2名航天員為期30天的中期駐留,考核面向長期飛行的乘員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關技術;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等技術;開展航天醫(y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以及在軌維修和空間站技術驗證等試驗。
為成功實現(xiàn)中期駐留,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研制團隊從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工作負荷、改善睡眠環(huán)境、豐富娛樂條件等幾個方面對實驗艙進行全新設計,這也是我國載人航天史上首次系統(tǒng)地開展載人宜居環(huán)境設計。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內(nèi)部構造曝光,3D大圖看清“宜居精裝修”,手機橫轉,點擊放大觀看。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雷凡培指出,發(fā)射天宮二號是全面完成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的關鍵之戰(zhàn),將為我國后續(xù)空間站建造和運營奠定堅實基礎、積累寶貴經(jīng)驗,對于推進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包括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共4次飛行任務。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于今年10月中下旬發(fā)射,天宮二號進入高度為393公里的近圓對接軌道,完成交會對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將于2017年上半年搭乘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與天宮二號對接。
執(zhí)行本次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fā)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 T2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抓總研制。作為我國實施載人航天任務的“資深”火箭,此前,長二F火箭已成功發(fā)射了10艘神舟飛船,將10名(12人次)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堪稱“十全十美”。此外,長二F火箭還于2011年成功發(fā)射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本次發(fā)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236次發(fā)射。
●中國載人航天“好戲連臺” ●明年進入“空間站時間”
●中國具備開展載人登月基本能力 ●載人航天飛行將成為常態(tài)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fā)射前夕,本報記者專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
中國空間站:2020夢想在望
發(fā)射前夕,本報記者就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以及中國空間站建設等任務情況,采訪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
“天宮二號是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肩負著驗證中國空間站建造重要技術的重任。”周建平說,按照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zhàn)略,我國將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間站。“這個國人曾經(jīng)需要使勁跳才可能夠得著的夢想,如今觸手可及。”他說。
對于中國載人航天來說,這是一步步圓夢的過程,更是一步步追夢的征途。
我們與周建平之間的對話,就圍繞著夢想展開。
夢之圖——
載人航天好戲連臺,明年進入“空間站時間”
記者: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大幕已經(jīng)開啟,業(yè)內(nèi)認為這是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走”關鍵一環(huán)。如何解讀天宮二號在其中的使命和價值?
周建平:作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一部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接受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訪問,考核驗證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補加等空間站工程相關關鍵技術,并開展航天醫(y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試驗,以及在軌維修試驗和空間站技術驗證試驗。
記者:5年前,天宮一號成功發(fā)射,媒體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太空有了“中國家”。如今,太空即將迎來新的“中國家”,請問,這個新“家”新在哪里?
周建平:天宮二號其實是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備份產(chǎn)品,也就是說這個太空新“家”在大小和結構上沒有什么變化。但這個新“家”的“里子”發(fā)生了很多變化。為了適應新的使命需求,科研人員對天宮二號的很多地方進行了改裝和優(yōu)化。比如,為滿足推進劑補加驗證試驗需要,對天宮二號的推進分系統(tǒng)進行了適應性改造;為滿足中期駐留需要,對載人宜居環(huán)境做了重大改善,具備支持2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
記者:“家”是中國人夢想中最動人的部分,太空“中國家”連著中國夢。這幾年,從實現(xiàn)載人天地往返、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到掌握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太空家園的夢想正在緊鑼密鼓的腳步聲中一次次開花。
周建平:可以說是好戲連臺。今年6月25日,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首飛。9月15日,天宮二號發(fā)射。10月,兩名男性航天員將乘坐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在天宮二號里面駐留30天。明年上半年,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將訪問天宮二號,為其補加推進劑并驗證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tǒng)技術……空間站目前雖然還面臨很多挑戰(zhàn),需要突破很多新的技術,但只要明年空間實驗室任務一完成,我國就會進入空間站建設階段,真正進入“空間站時間”。計劃2018年,我國將發(fā)射空間站核心艙。
記者:可以預見,到那時,這個“家”將變得越來越大。
周建平:未來中國空間站總體構型是3個艙段,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每個艙都是20噸級,整體呈T字構型。從體量上看,要比國際空間站規(guī)模小一些,最多對接兩艘載人飛船和一艘貨運飛船。但我們建造空間站有后發(fā)優(yōu)勢,信息技術、再生環(huán)保、新能源、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將綜合體現(xiàn)在中國空間站上,不僅信息化程度更高,運行經(jīng)濟性也會更好,屆時會大幅降低對地面運輸?shù)男枨蟆?span lang="EN-US">
空間站建成后,設計額定容納一個乘組3名航天員。由于空間站需要連續(xù)性駐人,將會采取乘組輪換制,因此空間站里最多能達到6名航天員。航天員駐留時間也會根據(jù)任務情況決定。此外,我們的空間站是可擴展的,將根據(jù)科學研究和國際合作的需要,在現(xiàn)在的構成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它的能力。
記者:有了空間站,載人航天的夢想會不會進一步延伸?國際上,科學家和航天工程師都有一個共識——火星是人類應該追求探索的重要目標。請您談談這方面的看法。
周建平:火星探索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雖然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已進入研制階段,但就現(xiàn)階段而言,載人登錄火星面臨巨大的技術挑戰(zhàn),載人登月才是離人類更近的目標。實現(xiàn)載人登月,將是登陸火星之前必須要走的途徑。目前我國載人航天連戰(zhàn)連捷,探月工程已實現(xiàn)了繞落目標,2017年嫦娥五號將進行月球采樣返回任務。當然,載人登月技術更復雜,規(guī)模也更大,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國在技術上仍然面臨許多挑戰(zhàn):需要更大運載能力的火箭、著陸月球并從其上返回的飛行器和新型飛船……但從技術上講,中國航天具備了開展載人登月研發(fā)的基本能力。
記者:隨著中國載人航天更富有想象力夢想的展開,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會不會接力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為我國第二個載人航天發(fā)射場?
周建平:根據(jù)計劃,中國空間站及貨運飛船等,都將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發(fā)射,這些飛行器在發(fā)射時是不載人的。如果實施載人登月工程,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從技術上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其地理緯度較低,但現(xiàn)在的載人航天發(fā)射還是選擇在酒泉。
夢之力——
成功不代表成熟,創(chuàng)新力是最大推動力
記者:回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五次無人,五次載人,十戰(zhàn)十捷。作為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您怎么看待這個了不起的“成績單”?
周建平:這份了不起的“成績單”是幾代航天人不懈奮斗的成果。此時此刻,我最想分享兩句話。一句是“成功不代表成熟”,一句是“創(chuàng)新力是最大推力”。
記者:如何理解“成功不代表成熟”這句話?
周建平:打一個不恰當?shù)谋确剑覀兊纳裰埏w船雖然每一次都成功,但10余年來畢竟才只有10次飛天機會。而地面上跑的汽車,每年都要跑成千上萬公里。雖然中國航天這些年迎來高密度發(fā)射時期,但對于載人航天的飛行器來說,仍然屬于“小子樣”試驗。成功不代表成熟,意味著我們必須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積累,才能逐步發(fā)展到完善程度、進入到成熟狀態(tài)。5年前我們發(fā)射天宮一號首創(chuàng)“1+N”模式,就是反復驗證交會對接技術,這一次,通過天宮二號,我們將繼續(xù)驗證和鞏固交會對接技術。
此外,成功不代表成熟。對于載人航天這個大系統(tǒng)來說,還意味著任何時候都要有從零開始的意識,每一個人每一個崗位都要像對待首飛一樣精心工作,以嚴、慎、細、實的工作態(tài)度做好每一項工作,用問題導向的工作方式不斷完善設計、生產(chǎn)和試驗,這樣才能確保成功,走向成熟。
記者:可不可以說,成熟的過程也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
周建平:這句話說得非常好,這也是我第二句話要講的意思。航天是一個國家高精尖科技的直接體現(xiàn)。曾幾何時,新中國在世界上“一窮二白”,科技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在世界航天大國發(fā)展幾十年后,我國的航天才剛剛起步。從完成首次載人飛行、首次航天員太空行走到首次交會對接,每一次都是從“零”到“一”的突破,每一次都是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結晶。一次次“點火”,人們看到的是火箭釋放的耀眼尾焰,我們看到的是中國航天人自主創(chuàng)新釋放的巨大推力。
夢之隊——
載人航天飛行常態(tài)化,人才接力是最大優(yōu)勢
記者:自2003年楊利偉首飛太空的13年間,我國先后有10名航天員進入太空。這是中國載人航天當之無愧的“夢之隊”。未來,隨著空間站的建成,這支“夢之隊”是否會繼續(xù)壯大?
周建平:一定會的。中國空間站建成后,載人航天飛行將成為常態(tài)。一般來說,一年至少需要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這意味著航天員的飛行任務會越來越頻繁。我們會選拔和培養(yǎng)更多的航天員,將來也會需要更多的航天員參加飛行,進入空間站。
記者:即將于10月發(fā)射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上,將搭乘2名男航天員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不會出現(xiàn)女航天員的身影。為什么?
周建平:我國目前有10多名航天員,每名航天員都希望有飛行機會,但航天飛行安排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周期。如果有更多的航天員能夠參加任務并積累飛行經(jīng)驗,對我們提高航天員隊伍的全面能力和素質有很大的好處。我國現(xiàn)有兩名女航天員。其中,劉洋于2012年6月乘坐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2013年6月,王亞平乘神舟十號飛船進入太空。盡管她們這次沒有飛行任務,但她們都在精心訓練。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會有更多的女航天員參加太空飛行,這其中也將包括她們兩位。
記者:除了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的人才隊伍現(xiàn)狀如何?
周建平:載人航天工程是一個時間長又復雜的過程,除了技術儲備,人才儲備也是關鍵。人們常常在媒體上看到航天戰(zhàn)線上活躍著一批80后、90后面孔。這些面孔背后,折射出我們的最大優(yōu)勢,那便是我們形成了一支年輕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這是國際航天領域公認的一個事實,也是中國載人航天的未來,是建設航天強國、實現(xiàn)航天夢的重要支撐力量。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nèi)容 相關信息
“正是中秋月圓時,天宮飛天捷報傳”,小編給你說說“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fā)射成功的那些事!
2016-09-16?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