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習近平、李克強、劉云山三位領導人聚焦了同一個主題:人才。
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要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
李克強考察人社部并主持召開就業工作座談會強調,針對我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就業領域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要牢牢扭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松,努力推動發展轉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資源和創新上來。
劉云山在學習貫徹《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座談會上指出,要著力解決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問題,解決人才評價中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問題,解決科研成果轉化難、收益難問題,讓人才有成就感、獲得感。
記得十余年前,葛優在《天下無賊》中有句經典臺詞: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
上個世紀,我們國家快速發展的秘訣里,人口紅利是不容小覷的一條。步入新世紀,社會生產方式變革加速,“人海戰術”的老路越走越窄。尤其是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云涌,涵養人才紅利的任務愈發緊迫。
近些年,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目標任務,無疑又為人才發展按下了快進鍵。今年3月,《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印發,如今總書記等領導人親自督陣抓貫徹落實,如此之大的陣仗反映著中央堅定的決心,勢必帶來我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全面革新。
體制機制的改革千頭萬緒,在公道君看來,改變當前人才評價存在的“六重六輕”算得上當務之急。
何謂“六重六輕”?這個說法您或許不熟悉,但現象所指您一定熟悉——重學歷、輕能力,重資歷、輕業績,重論文、輕貢獻,重近期、輕長遠,重顯能、輕潛能,重數量、輕質量。
比如,論文、外語、文憑是橫亙在晉升通道的三座大山,實際工作能力往往成了其次;過分看重課題、獲獎、專利等顯性指標,科技人才大量精力花在發表論文、申報課題、獲取獎項、爭取經費上,實際貢獻和能力得不到應有重視;論資排輩、門戶之見、頭銜崇拜等普遍存在,國家重點項目主持人、重點人才計劃入選者基本都要有個一官半職,等等。
觀念不變原地轉,政策放開天地寬。這些行政色彩頗濃的條條框框,是多種因素促成的,除了有利益的藩籬,僵化的思想也是一大重要原因。但凡改革,我們都要講解放思想,在人才上也應如此。這讓公道君想起了鄭人買履的寓言,多少碼的鞋子最合適,別問尺子,要問雙腳。
人才人才,核心在“才”,這意味著選人用人的標準應傾斜于當事人知識技能與崗位的匹配程度,評價人才應當更注重其創造性、能動性,正如俗話所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所謂標準一旦脫離了“才”這個實際,都難免失焦跑偏。這個先秦人就已想通的道理,我們自然更明白。
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與其說是改革,倒不如說是一種回歸。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怎樣更有利于人才發展就怎樣管理,什么崗位最能發揮人才作用就放在什么崗位,這樣的制度才稱得上好制度。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廣泛吸引各類創新人才,當數億人的智慧充分迸發,我們國家的未來也將更加可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