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是信奉基督教的西方國家最重要的節日,最初是為了紀念基督教創始人耶穌基督的誕生, 而又名耶誕節。隨著基督教在西方國家的廣泛傳播,圣誕節成為整個西方國家的節日。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但是有很多圣誕節的歡慶活動和宗教并 半點關聯。交換禮物,寄圣誕卡,這都使圣誕節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它的意義是分享歡樂和愛給所愛的人。這兩天會有很多的中國人為此而瘋狂,不過,我們在瘋狂的同時,也要想想洋節背后的深層次內涵,也許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復雜得多——我們真該警惕圣誕樹下的文化殖民。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象征和生命基因,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維系。文化安全,作為整個國家安全體系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其作用和影響是深層次的、潛移默化的——國家文化安全,就是國家的文化利益、文化主權、文化尊嚴神圣不可侵犯;民族個性化的文化傳統、獨立自主的文化發展和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平等地位必須得到尊重和維護。文化安全是國家穩定和民族發展的根本前提;文化衰微則是國家衰落和民族消亡的先兆。在新一輪的競爭與較量中,如果文化防線一旦失守,必將造成國家衰亡、民族沉淪的惡果。古從古羅馬帝國強制推行單一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建筑風格、市民文化,到歐洲侵略者用傳教士的十字架直接將印第安文化掩埋在片片廢墟中,再到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奴化教育,一切軍事侵略與強權征服的背后,都曾上演著一幕幕摧毀異國異族精神意志的文化殖民悲劇。當前,世界文化的生態格局是極為不平衡的,強勢文化摧毀弱勢文化的手段雖然和過去相比已經不那么露骨,有時還戴著迷人的光環,但其用文化力量統治世界的企圖絲毫沒有改變。如美國的一切戰爭都能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反恐反獨裁反核擴散等。國家需要文化,一個企業更是如此,蘭德公司對百年前的500強品牌進行跟蹤調查,發現有文化的企業品牌打多常青,沒有文化的品牌大多灰飛煙滅。卡耐基的揚言是因為文化的牛比。
而我國的文化安全不容樂觀,甚至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這絕非危言聳聽。主要表現在:
外來文化咄咄逼人,而我們沒有防備,有的甚至津津樂道,引以為榮。精神麻醉不知不覺,后患無窮。我們失去了文化的自信,崇洋媚外一點不假,麥當勞、肯德基、比薩餅的生意在中國越來越火,可口可樂成為飲料市場的“大哥大”,美國好萊塢電影更是深得年輕人的青睞,洋節讓我們越來越瘋狂……相伴而來的問題不僅僅是“祖宗傳下來的筷子還能用多久”的拷問和巨大的經濟沖擊,更重要的是這些載體所攜帶的價值觀念正在被一些人特別是青少年“無判斷”接受。
正如珀金斯《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所揭示的:在美國出現的“經濟殺手”披著經濟學家、銀行家、國際金融顧問之類的合法外衣,其實卻為美國全球霸權的戰略服務,他們拉攏控制他國的政治與經濟精英,向他們提出蓄意制造的錯誤的宏觀經濟分析和產業投資建議,誘騙發展中國家落入預設的經濟陷阱,從而控制這些國家的經濟命脈和自然資源。近來美國《混合語》雜志不斷曝料:美國中央情報局在1996年后加緊了對第三世界學術界的滲透,出巨款讓一些人宣傳推進全盤美國化,打壓第三世界那些保護和振興本民族文化的人。在弗朗西絲·斯托納·桑德斯的《文化冷戰與中央情報局》一書披露:為了滲透美國的霸權思想,中央情報局在文化領域展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文化輸出活動:舉辦講座和研討會,創辦學術刊物,開設圖書館,資助學者互訪,捐助講座教授位置等。常德市的麥芒就成了美國的學者。
美國人以“大片、薯片、芯片”為載體進行文化滲透和征服。用大片來宣揚他們的價值觀,看2012災難片有這樣耐人尋味的鏡頭:在災難面前他們的領導總是和民眾在一起,諾亞方舟上拯救的是美國的知識和經濟精英,證明他們重人才。而中國見不到領導和精英的影子,只有幾個農民工自己躲在機艙里饒幸逃命。中國電影《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大都是以女性為中心。《秋菊打官司》中那位又丑又臟奔跑在黃土高坡、說著寶雞方言的女性,使西方的男性眼光很容易就能俯視這片黃土地上孤獨行走的人。同樣,他們也很容易看到大紅燈籠高高掛下面中國式的惡習,《大長今》的熱播,絕非一個電視劇而已,而是事關韓國的文化輸出、文化戰略。而且,他們要把“韓流”變成“亞流”,甚至“世流”。韓國只有4900萬人口,卻在海外有12個韓國文化院。2004年韓國文化產品已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5%,成為世界第五大文化產業強國。韓國成功地輸出了自己的文化,拯救了韓國經濟。為了塑造東亞大國形象,韓國新辦的“世宗學院”將面向世界,尤其是東亞民眾免費教韓國文字和文化,使得現有學習韓語的百萬余人借“韓流”大潮迅速膨脹。 他們用薯片來宣傳他們自由快捷的生活方式。他們用芯片來炫耀創新和競爭理念帶來的結晶。而我們對此顯得很遲鈍,中國的影片給他們的是什么,落后和愚昧,直到今天中國開始覺醒,關注國際話語權,開始將中國形象亮相于美國廣場。企業文化也一樣,要充滿自信。說企業文化我們常羨慕海爾,華為、中國電信,其實我們自己的文化也是有底蘊的,關鍵在持之以恒推廣。
傳統文化堅守不易,不懷好意者,想據為己有,無根無本,我們的精神家園受到挑戰面臨喪失危險。教育領域的重洋文輕中文、生活中的“洋節日、洋禮品、洋習俗”流行和文化遺產被國外搶注等現象,敏感的人會發現中國的媒體很少報道洋節了,這是很明智的。量變積累歷史,質變改變歷史。如果對這些現象視而不見、任其泛濫,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就會被逐漸蠶食,原本蓋棺定論的四大發明遭遇挑戰,韓國學者以韓國慶州的佛國釋迦塔發現的雕版印刷本《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1966年10月)為據,提出雕版印刷和金屬(鐵)活字印刷是韓國人的“發明”。有的韓國學者甚至呼吁召開國際學術會議,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參加,要求國際社會予以公認。直到今天仍有西方人堅持認為,活字印刷(鉛字印刷術)是德國人古登堡15世紀“創造”的:另外,日本的考古學家藤村新一連續通過所謂的假考古發掘,把日本的歷史從幾萬年推進到了50萬、60萬、70萬年。因為他要通過偽造日本歷史來改變整個世界歷史!近年來,韓國申遺“端午祭”以后,一些學者提出若干違反歷史的論題:中醫乃是韓國人發明,稱為“韓醫”,老子和孔子據說都是韓國人,甲骨文乃韓國人發明的等等,還拿漢城和首爾作文章,這種瘋狂掠奪中華原創文化為己有的民族主義成為對中國文化合法性的直接挑戰,也讓中國文化走向海外面臨了更多的危機和障礙。中國也開設孔子學院和漢語學院來推廣中國文化,日本政府計劃不會罷休提出在全球各地增設“日語學習中心”100所以上,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奧運會開幕試為什么碼漢字了,文化要有積淀要講究傳承要有根,沒有文化的民族只會被同化,前些年我們的兼并為什么能成功,是因為我們有芙蓉文化來統領思想,強化導向。
現實文化急功近利,缺少積淀,欠賬太多,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需要奮起直追。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成為最時髦的口號,但我們文化產業發展遠遠不能滿足現實的需求,屢見不鮮的對外國文化產品的簡單模仿就是典型的例證。美國文化產業創造的價值早已超過了重工業和輕工業生產的總值。比如,據測算我國文化消費支出總量應該達到4萬億元以上,而目前尚不足l萬億元;美國人以“大片、薯片、芯片”為載體進行文化傾銷,造成我國文化產業貿易連年逆差;我國的新型媒體建設、動漫網游、高新舞臺技術等新的文化業態才剛剛起步。
必須提及的還有文化的低俗化傾向。以出版界為例,由于急功近利、浮躁和媚俗,一些內容嚴肅或比較嚴肅的作品不得不借助煽情的甚至有色情暗示的書名來保證市場銷售的利益。中國把文化創意產業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出臺了相關的配套政策,但力度需加大。企業文化也不例外,有的企業文化成為專門給人看的,宣傳用的,成了商標。尤其有的企業一屆班子,一種文化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文化需要自信!自覺更需要自省!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