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在八零后一撥人上小學時,努力學習為四化做貢獻,是總掛在嘴邊的誓詞。最近,又一個名為“四化”的概念熱了起來,不過,是說問題的。
中央第二巡視組向團中央反饋問題,其中有一條是:“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問題仍然存在。
這個“四化”從哪來?去年7月,中央召開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習總在會上指出,群團組織要重點解決脫離群眾的問題。此后,各地工青婦組織開始深入反思工作中的“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問題,并針對解決這些問題展開改革。一時間,很多人突然明白了中央為何如此高規格地召開群團工作會了,原來是有問題導向啊!
在大家的印象中,身邊的團干部能說會道、能歌善舞、形象好氣質佳,都是特別有前途、有發展的青年才俊,真的有這么多問題么?
這里,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給大家介紹幾位曾經的團干部:
萬慶良,廣州市委原書記,受賄1個多億,從擔任廣東團省委書記就開始收錢,他的典型事跡是愛出入私人會所。他當團干部時,曾被視作扎根基層的典型人物。
內蒙古自治區原常務副主席潘逸陽也當過廣東團省委書記,他34歲出任這一職務,官居正廳,意氣風發,曾是廣東政壇的未來之星。聽廣東的小伙伴們說,潘交際能力很強,在共青團時就愛結交各方朋友。顯然,這一才能也被他用于日后的仕途生涯中,或許是“朋友”太多,為了升官,他給別人送錢,為了友情,他幫人經營企業提供便利。
事實上,像萬慶良這樣,還在共青團時就收錢的人是少數,一方面,共青團油水不多,另一方面,團干部大多志存高遠,頗希望日后能更有一番作為。從現實的情況來看,作風華而不實,是一個突出問題:南寧市委原書記余遠輝在擔任共青團廣西自治區書記時,被稱為“奇葩”,大家說他“眼睛只往上看,對他升官無益的人,他都不正眼看一下”。2004 年廣西自治區下發一份專門文件,余遠輝拿到后,居然不下發,也不執行。本單位職工從別的地方知道后,回來質問余遠輝,他只“嗯啊”幾聲,并不處理。
還有的團干部愛搞團團伙伙,以求相互照應。十八大后首個落馬的省委組織部長梁濱,曾在山西團組織工作16年。據財新網報道,梁濱并無多少實際能力,在主政地方和任職省府期間并未做出多大成績,但他出身團干部,擅長迎來送往、搞人際關系。一位山西官員說,“梁濱會來事,人際關系能力強,在山西官場幾無對手,左右逢源,基本不打壓人,而是幫人扶人。”白云等多名山西貪官,都是團干部出身,與梁濱有過較長時間的工作交集。山西省委的退休人士說,在省委大院里居住的一位團系干部,現在外任職,每當其回太原時,大批團系干部前來拜見,常常圍得水泄不通。
“宗教首虎”張樂斌,曾與令計劃在團中央共同工作8年,關系頗為密切。張后來轉任國家宗教局,據說就是得益于令的推薦。
看完以上各位的做派,不由得對中央的洞若觀火表示嘆服。中央群團工作會后,人民日報發表的評論員文章曾點出了“四化”問題:有的群團機關自閉于高樓大院,離基層遠、離群眾遠,真正同群眾摸爬滾打在一起的時候不多,自覺不自覺形成了衙門作風。有的群團組織越來越像黨政部門,工作內容同行政部門重合,工作方式同行政部門雷同,沒有群團組織自身的特點。有的群團組織在代表誰、聯系誰、服務誰的問題上沒有把握好,確定委員、會員、代表等人選追求“高大上”,普通群眾代表難以進入。有的群團組織開展工作過分依賴娛樂活動,只講數量不求質量,只重場面不計效果,缺乏思想性、教育性等。
沒錯,脫離群眾是很危險的。共青團挑選的都是未來要擔當大任的年輕干部,可在共青團工作時就脫離群眾,日后出任要職難免不成為萬慶良、潘逸陽......
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的團干部是好的,是各行各業的先進人物代表,也是未來黨政領導干部隊伍的生力軍:全國最年輕的省長陸昊,曾是團中央第一書記;全國最年輕的三位省委常委中兩位是團干部:福州市委書記楊岳和西寧市委書記王曉;最年輕的中央候補委員委員劉劍,曾是北京團市委書記。
團干部的優勢,是年輕、學歷高,短板是基層經歷不足,工作容易漂浮。事實上,由于轉崗年齡需要,許多團干部很年輕就走上領導崗位,甚至被“火箭式提拔”,然而由于缺乏基層鍛煉,不僅容易脫離群眾,也容易滋生急功近利的思想,甚至還有些團干部,本身就是投機其中,將此作為從政捷徑,壓根就沒想踏踏實實干。要解決這一問題,為團干部成長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關鍵在于選人用人的導向。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干部任用導向不再唯年齡,不再搞“一刀切”,對團干部的培養任用也更加穩健,一方面,團干部轉崗不再搞一步到位,而是讓他們到多個基層崗位上回補經歷。另一方面,選拔一些基層經驗豐富的干部擔任團的領導,如現任共青團第一書記秦宜智,他從車間技術員起步,在國企、地方及少數民族地區任職多年,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堪稱老成持重。值得注意的是,他到團中央時已經48歲,今年則將滿51歲。
改革群團組織體制機制,是另一項重要工作,日前《上海市群團改革試點方案》與大家見面,針對群團機關設置“倒金字塔”結構、機關大而基層弱等問題,改革方案著力打造“小機關、強基層、全覆蓋”的組織體系,使機關扁平化。簡單來說,就是群團工作要接地氣,將大量在機關無事可做的人分流到基層,到群眾中去,解決實際問題。此外,要多吸收群眾中的先進人物,使他們有地方發聲。群眾組織,歸根結底還是要以群眾為中心,讓群眾當主角。
給大家翻譯下,請看組成工青婦領導機構人員的比例,就知道現在要用什么樣的干部了。日后,團委書記干到60歲退休,團的副書記一半沒有行政級別,完全是有可能的。
當然,面對改革,肯定會有人心中不服,甚至做一些“小動作”。巡視組組長李五四說,他們收到了涉及一些領導干部的問題反映,已轉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和有關部門處理。這句話的分量,大家懂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