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袁隆平:“非常稻”非常不容易
點擊:3526  作者:袁隆平    來源:紅網  發布時間:2016-05-09 12:26:52

 

【編者按】袁隆平叢書之一《稻可道》于20155月正式出版后,反響強烈。近日,該叢書之二《非常稻》即將正式出版,袁隆平院士為該書作序。他指出,雜交水稻的神奇,讓人們驚呼為非常稻,但當年雜交水稻技術被國際承認并不是一帆風順,以張昭東為代表的中國水稻專家克服千辛萬苦向國際推廣雜交水稻非常不容易,而《非常稻》一書經歷了菲律賓臺風暴雨的洗禮,其誕生也不容易。故袁院士感嘆,非常稻非常不容易。現發該序以享讀者。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非常稻》即將付梓,我的學生方志輝請我為該書作序,我欣然應許了。聽他講,他和他的搭檔在菲律賓采訪并獲取一手資料的時候,正好遭遇了一場空前的臺風和暴雨。他們不辭辛勞,在菲律賓整整忙碌了半個月,穿越了菲律賓的數個海島,才獲得如此豐富的素材。如此說來,《非常稻》是經歷了臺風暴雨的洗禮而誕生的,非常稻確實非常不容易!

看著這本沉甸甸的《非常稻》,我不禁想起了從1979年開始數次飛臨菲律賓的情景。第一次是19794月參加一次國際水稻研究會議,菲律賓是我走出國門的第一站。第二次是198110月,去國際水稻所指導雜交水稻的技術工作。當時的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給我反饋意見,中國的不育系及相關組合不能直接在熱帶國家利用,而菲律賓屬于海洋系氣候,水稻很容易倒下,所以需要抗倒伏。雜交水稻進軍南洋之路并不那么一帆風順,那時候中國剛改革開放,國際地位并不高,國際同行也并不完全相信雜交水稻有那么神奇,國際水稻所邀我去指導工作,聘為特別研究員,但準備只給我實習研究生的工資待遇(850美元每月)。我知道情況后據理力爭,最終每月待遇比研究員還高出50美金,月薪高達1750美元。這不是為我個人爭利益,而是我必須為我的祖國爭地位。

1998年,我的副手張昭東找我,主動請纓去菲律賓搞雜交水稻的國際開發。他分析:一是菲律賓的自然條件適宜,典型的熱帶國家,終年適合種植水稻;二是地理位置優越,代表性強,國際水稻研究所就在菲律賓,只要中國人在菲律賓推廣成功,可以菲律賓作為平臺,向東南亞其他國家推進,在其他水稻種植國家的影響也更大;三是菲律賓已經從糧食出口國轉換為糧食進口國,菲律賓國民需要雜交水稻,而且幾屆總統都很重視雜交水稻開發,有政府的重視,工作開展會容易很多;四是中菲兩國是近鄰,民間友好往來一向源遠流長。

張昭東的設想說到我心坎上了,我發自內心贊賞,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必須派有思想、吃得苦、霸得蠻的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線開拓發展。19996月,中菲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中國幫助菲律賓發展雜交水稻的協定》。19998月,我鼓勵昭東去了菲律賓,把雜交水稻的基地設到國際水稻所旁邊,跟他們打擂臺。如果昭東打贏了國際水稻所,我們的國際開發應該就會水到渠成。

17年過去了,張昭東懷著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重托,在人生地不熟的菲律賓,克服重重困難,取得驕人業績。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支持與指導下,他開發出了適合菲律賓氣候環境的西嶺8號、9號,我稱之為熱帶雜交水稻的先鋒組合。在菲律賓樹立起了中國雜交水稻的旗幟,打破了中國雜交水稻品種不適合熱帶種植的斷言,也初步形成了向世界傳播雜交水稻的一種典型模式。

雜交水稻在菲律賓大獲成功,也離不開華人企業家林育慶的努力。據說,菲律賓2%的華人掌握了這個國家80%的財富,華人的聰明才智在菲律賓得到充分展現,這是讓中華民族都引以為自豪的事情。而林育慶先生品德高尚,企業做得非常好,以商弘道,造福人民,在菲律賓人民中享有很高聲譽,而且還參政議政,各屆菲律賓總統都要敬重他倚重他,待之以國家智囊。林先生是華人精英中的精英,是名副其實的菲律賓華人領袖。他和張昭東,一個是商業大腕,具有極高明的投資眼光和商業運作能力,一個是技術將才,硬是在熱帶雨林中培育出了雜交水稻熱帶先鋒,相得益彰,是一對天造地設的搭檔。

我先后去過菲律賓30余次。菲律賓原總統阿羅約非常重視雜交水稻的發展,曾數次接待我,讓我記憶猶新。在菲律賓開發的雜交水稻組合,不但產量高,還解決了熱帶地區稻米品質的問題,被人稱為南北通吃。使得菲律賓人民十分積極地傳播和種植雜交水稻,讓雜交水稻迅速在菲律賓乃至東南亞鋪展開來,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信眾和粉絲。

《非常稻》一書的作者方志輝、陳默和策劃枕戈,把中國的雜交水稻定位為非常稻,我想無非包含了這兩層意思:一是中國人開發的雜交水稻在菲律賓是獨樹一幟、非同凡響的,具有國際一流水準。二是道可道,無恒道,每種雜交水稻都要扎根于它獨特的生存環境,沒有一成不變永不言敗的水稻種子,必須不斷創新、通變求新來適應新環境,(道)永遠在變化中。

非常稻非常不容易!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