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火箭炮疾風驟雨般的齊射,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經典畫面。作為“戰爭之神”炮兵中的狠角色,火箭炮以其毀滅性的火力覆蓋而深入人心。
7月19日,央視報道了解放軍西藏軍區某炮兵團使用國產PHL-03式300毫米遠程火箭炮進行的精確打擊演練。03式火箭炮發射火龍140增程火箭彈,多次命中100多公里外的直徑30米標靶的靶心,相當于準確命中集裝箱卡車。
6月中旬,據白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報道,源于中國A-200遠程火箭炮的“波羅乃茲”火箭炮完成了國家驗收,首批20套即將交付部隊。報道稱,這種射程200公里以上的火箭炮,命中精度小于15米!這幾乎堪比主流的短程彈道導彈了。
近年來,國產遠程火箭炮出口了巴基斯坦、泰國、伊朗、約旦、土耳其、亞美尼亞、坦桑尼亞等國,業已成為中國軍工在國際市場上一張閃亮名片,中國儼然成為全球第一火箭炮大國。
錢報智庫、導彈技術專家宋忠平在接受錢報專訪時透露,遠程火箭炮的打擊精度直線上升,彌補了原先的最大軟肋,在遠程精確火力投送方面具有戰術地地導彈和空中打擊不具備的效費比優勢,將成為后兩者的有力補充。
精度上的軟肋
讓老款遠程火箭炮成“雞肋”
“我們可以把遠程火箭炮理解為簡易的彈道導彈,它采用的是簡易慣性制導。真正導彈采用的慣性制導非常復雜,既有制導系統,又有姿態控制系統,而簡易慣性制導只是用其中少數的慣性元器件來進行外界的數據測量,最后提供給火箭彈,讓它沿著慣性彈道來飛行。”
宋忠平分析說,由于慣導系統的先天不足,在同樣射程下火箭炮的精度還是不如導彈,因此它無法完全替代彈道導彈。
多年來,射程達300-400公里的國產“衛士”系列遠程火箭炮頻頻高調亮相各種防務展,但我軍并未裝備,解放軍陸軍自用的PHL-03遠程火箭炮的最遠射程不過150公里。
據軍事觀察員高巖 (微博)透露,衛士-1B射程雖遠,但最大射程處射擊精度很差,散布直徑為射程的1.2%(PHL03達到0.2%),據說參加我軍選型測試時曾將靶場觀測儀器擊毀大半,因此無緣中國陸軍。
衛士-1B這樣的火箭炮,盡管其炮彈比導彈便宜很多,但是仔細一算并不劃算。“遠程火箭炮都是多管,最少4管,也有6、8、10、12管,就是因為它要以數量來彌補質量不足。比如我打一枚,99%打不中,連打12枚也不見得保證摧毀目標。”宋忠平認為,精度這個最大的軟肋在很長時間內讓遠程火箭炮成為“雞肋”。
新款火箭炮高效省錢
遠程打擊開啟全新模式
不過,軍事科技的發展正在改變遠程火箭炮的命運。高精度傳感器做得越來越小、越來越便宜,遠程火箭彈能通過多種方式,在彈道末端修正簡易制導系統帶來的巨大誤差,譬如GPS衛星導航,還有紅外、電視、激光、主被動雷達末制導等。這使得火箭炮的精度越來越接近戰術導彈和航空制導炸彈。
據防務展上的介紹,國產WS-64火箭炮在采用慣性/衛星定位組合制導方式時,命中精度小于30米,在采用被動雷達末制導時,則小于10米!這使得其可以用來打擊海上航行的艦船。
據高巖透露,雖然增加了末制導使得火箭彈的成本大幅上升,卻依然比導彈便宜。而且,遠程火箭炮的彈種越來越多,比如智能子母彈——末敏彈,在目標區上空散布多個子戰斗部,每個都打開降落傘緩慢下降,使用紅外/毫米波雷達雙模自動搜索、識別、定位目標,通過定向爆炸,擊穿坦克薄弱的頂蓋。我軍末敏彈曾在測試中一輪射擊便擊毀大半個營的坦克。
還有半穿甲戰斗部,使用降落傘穩定垂直降落,鉆入目標內部爆炸,可以穿透超過1.8米的鋼筋混凝土。
在高巖看來,火箭炮能執行戰術地地導彈的一部分任務,也能搶航空兵前線空中支援的飯碗,因為空軍戰役戰術打擊范圍不過離戰線300公里以內,主要在100公里以內。飛機的作戰半徑雖遠,但為了安全必須部署在離前線很遠的機場,而火箭炮卻可以隱蔽部署在前線不遠處。
這意味著,陸軍可在不需要空軍參與的情況下,對敵縱深三四百公里以內任何大型目標進行覆蓋性打擊,包括有生力量、裝甲部隊、后勤物資、機場、港口、雷達站、指揮中心等等,形成一種全新的高效遠程打擊模式——從地面發起空襲。
宋忠平認為,那些300公里以上的堅固、點狀高價值目標,或是目標在山脈的另一邊,還是得交給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航空兵,火箭炮與他們之間可以形成互補關系,“花小錢辦大事”,實現高效、驚人的殺傷效率。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