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1、
有微博稱申紀蘭是山西一家名叫“紀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幕后老板,說她“不差錢”。
其實,山西紀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西溝村辦企業一樣,只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知名度而使用了“紀蘭”、“西溝”名字做字號或商標標識,而非申紀蘭個人的企業,申紀蘭既不是老板,企業也沒有她的股份,企業的所有收益歸村集體。
申紀蘭告訴記者:“紀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太原注冊后,時間不長便出現了問題,我們就解除了協議,停止該房地產公司使用‘紀蘭’字號。”
如今使用“紀蘭”、“西溝”字號或商標的企業有山西紀蘭飲料公司、西溝人家餐飲集團公司、今繡西溝大酒店等。
“在一個交通不便的窮山溝辦企業是改革開放大形勢逼出來。”申紀蘭說,面對西溝貧窮落后的現狀,光栽樹不行,必須發展經濟,搞企業、上項目,讓群眾盡快富起來。
申紀蘭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人,一個緊跟時代的人。很快,她就適應了形勢的需要,找準了自己的人生座標,完成了一個從農業勞模向現代企業家的角色轉換。
在市場經濟大潮推動下,西溝確立了全面建小康的新目標:綠色西溝,工業西溝,旅游西溝,現代西溝。為此,申紀蘭上北京,下江南,跑項目,跑資金,引人才,村辦企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1987年10月,總投資150萬元,裝機1800KVA的西溝鐵合金廠建成投產。這是平順縣創辦的第一個村辦企業。從此,申紀蘭上項目、辦企業、跑市場一發而不可收拾。她不顧自己年老體衰,帶上干糧到處奔波,考察項目,聯系資金,購買設備,幾年時間,就接連辦起了磁鋼廠、飲料廠等好幾個骨干企業,1998年8月她又第一個走出大山,在太原創辦了集住宿,餐 飲,娛樂為一體的“西溝人家”。
近年來,西溝村投資230萬元新上的山西紀蘭飲料公司礦泉水生產線和果汁飲料生產線正式投產。投資3000萬元在省城太原開設的第5家酒店“今繡西溝”大酒店開張,這是西溝人家餐飲集團中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酒店。為西溝及平順安排了近500名勞力,成了西溝村利用品牌化經營,打造名牌產品,推動經濟發展的成功典范。
申紀蘭幾乎把全部精力用在了辦企業,跑項目上。她常說:“只要我活一天,就要為西溝群眾奔波一天。”在申紀蘭的帶領下,西溝村先后投資5000多萬元,創辦了西溝鐵合金廠4號爐、山西紀蘭飲料公司、西溝石料廠、西溝金星焦化以及山西紀蘭商務公司,山西紀蘭飲料公司太原、長治銷售公司,太原“西溝人家”五個分部和長治“西溝人家”兩個分部。2010年又引進刺繡加工項目,創辦了西溝刺繡廠。“紀蘭”系列產品,如礦泉水、豆漿、果蔬汁、核桃露等產品已走出華北,走向全國。“紀蘭”已成為上黨老區有口皆碑的新品牌,“紀蘭”商標已經成為山西省著名商標。過去人們關注西溝,是因為紀蘭和“紀蘭精神”,如今人們關注西溝,是因為紀蘭和紀蘭產品,“紀蘭”既是一個響當當的精神品牌,又是一個硬邦邦的經濟品牌。在申紀蘭的帶領下,西溝村已初步形成了以核桃露、小雜糧為主的綠色產業;以硅鐵、電石、石材加工等建筑建材、冶煉化工為主的青色產業;以“紀蘭”、“西溝”名人名村為品牌的紅色旅游產業。
“只要是為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了群眾致富奔小康,用我的名字和肖像做商標和字號,我感到無上光榮和自豪。”申紀蘭認真地對記者說:“以我個人名字注冊商標為集體、為社會創造財富是應該的,但我個人沒有一個企業,沒有一分錢股份,所有掛著‘紀蘭’和‘西溝’名字的企業都是西溝村集體的,或是以西溝金星農林牧生產合作社名義承包出去的,所有收入都是集體的,我不從企業分紅。”
自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末,辭官回村當農民的申紀蘭每月只有50元至70元的干部補貼,直到2000年以后才高一點,每月也不過300元。
“當年,我廳級干部都辭了,回村當農民,與群眾共同奮斗,靠自己的雙手勞動吃飯,我還要什么?要錢干什么?如果為了錢,我就不回來當農民啦!”申紀蘭對金錢有自己的看法,她說:“金錢就象水一樣,缺了它,會渴死;貪圖它,會淹死。自己流汗掙來的錢,花著幸福坦然;靠歪門邪道掙的錢,花著提心吊膽。”
2、
2013年1月30日,申紀蘭在山西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后,有網友發帖稱“申紀蘭的丈夫、兒子都是局長,女兒在部隊是大校”,意思是他們靠申紀蘭的影響當的官。在這里,記者不禁要問“你對申紀蘭了解多少?”
申紀蘭在1947年嫁到西溝時,她的丈夫張海亮在解放軍隊伍里已經是一名軍官了。1944年參加八路軍的張海亮,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20世紀60年代調任長治市人民武裝部部長,70年代轉業到長治市城建局擔任局長,直到80年代離休,10年前因癌癥去世。
申紀蘭雖然在西溝接生過100多個孩子,可長期在條件艱苦的山區從事超強度勞動,致使申紀蘭一直沒有懷上自己的孩子。
“這60多年,我只顧在西溝摸爬滾打了,沒有做好媳婦,當媳婦也沒給張家生養過孩子。我的三個孩子,一個兒子,兩個女兒,都是我抱養的。”說到這里,申紀蘭有些內疚:“張海良是個好人,孩子的事他都操心,都是他管著,他對孩子做到了一個父親應該做的,我沒有做到一個好母親。”
過年了,別人都回家團聚,申紀蘭卻住到生產隊豬場養豬、看護豬。那時兒子張江平剛十來歲,跑到豬場叫申紀蘭:“娘,人家都回家過年呢,你不往家走,奶奶叫你回家呢。”申紀蘭卻說:“你快走吧,娘看豬呢,要是狼吃了豬,我怎么交代呀。”江平就自個跑回去了。
“三個孩子從小都受了不少苦,沒有得到我的照顧,但他們都是好孩子,從小到大,都理解我。”說到這里,申紀蘭的眼里噙著淚花。
一心撲到工作上的申紀蘭不但在生活上沒能盡到一位母親的責任,而且從未利用自己的權力和影響為孩子們謀取一官半職。
大女兒張李珍、兒子張江平中學畢業后,先后應征入伍。張李珍在部隊考取了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畢業后一直在野戰部隊醫院當醫生,直到年齡偏大不宜在野戰部隊醫院工作時,才被部隊調任到邯鄲解放軍285醫院婦產科擔任主任,職稱為主任醫師,技術銜為副軍級,是我軍著名的婦產科專家。
兒子張江平從部隊轉業后,被安排到長治縣鄉鎮工作,從鄉團委副書記、團委書記、武裝部長,到鄉黨委副書記、鄉長,一直在鄉鎮干了20多年;直到2002年,44歲的張江平才平調到長治市郊區廣電局任局長。郊區撤銷時,張江平被組織上安排到長治日報社擔任紀檢組長。2011年,張江平被調到長治市糧食局擔任黨委書記一職。
申紀蘭的小女兒則在長治市城建系統事業單位工作,沒有擔任領導職務。
“申紀蘭的三個孩子都是靠自己的奮斗,獲得組織上的信任得以提拔重用的。她從來沒有為了孩子及親戚的工作問題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山西省一位領導曾這樣評價申紀蘭:“文化不高水平高,職務不大貢獻大。”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