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人的成長會受環境影響,雷鋒的成長亦然。雷鋒在縣委當公務員時,縣委書記張興玉連一顆舊螺絲釘都舍不得扔,卻自掏腰包幫助窮苦老人。雷鋒在部隊的一天晚上生病了,營長把自己的棉大衣蓋在了他的身上。雷鋒向災區捐款,團政委韓萬金得知后,熱情宣傳他的善舉,而韓政委自己把工資捐給災區,卻只字不提……那些年,雷鋒不僅無需甄別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周圍還有許許多多充滿正能量的榜樣。反觀當下,“寧愿在寶馬車上哭”“有錢就是任性”“網絡炫富”等不良價值觀披著娛樂的外衣,以無厘頭和戲謔的方式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尋找代言,像溫水煮青蛙般侵蝕著青年人的心靈。
2017新年伊始,網絡瘋傳一個某電視節目的片段,號稱知名電視評論人的梁某,信口雌黃,他在節目中諷刺雷鋒、暗嘲焦裕祿、抵毀志愿軍英雄、美化美國士兵.....并在節目中振振有詞:“歷史有時候很難經得起推敲,而有些英雄典型的形象不見得是人們心中所想的……”
梁某說:“出于政治部門的宣傳,出于一廂情愿的美化,或者出于某種動機的炒作,容易把一個人弄得很完美。就說這人好事都是他的,他什么地方都是完美的沒有缺點。”隨后他就把矛頭指向了雷鋒同志。“雷鋒是個挺沖動的人,好自我表現,說不好聽點就是愿意顯擺,雷鋒寫日記就是一種自我表現的沖動,所以他后來會配合記者的擺拍,雷鋒是個自我表現欲很強的人……”
雷鋒被抹黑的事,這不是第一次,可能也不是最后一次。
爭論的背后,固然有為出名而瘋狂炒作的網絡推手,有用心險惡煽風點火的某些勢力,但也有一些是生長在網絡時代、和網絡一起成長的“網絡e族”——他們是這個時代的普通青年……雷鋒是真實的嗎?這并不單單是對雷鋒本身的質疑,更是對青年所成長的網絡時代的拷問。當網上掀起老人跌倒扶不扶的爭論,當微博上充斥著捐款會被挪用還捐它干啥的論調,當宣稱“好人得不到好報”的網帖大肆傳播之時,一些年輕人難免會陷入困惑。
雷鋒一天能撿300斤糞?雷鋒為省電用合現在30多塊錢一節的電池打手電看書?雷鋒有皮夾克、手表等高檔行頭,還是艱苦樸素的偶像?雷鋒絕對是富二代,要不他哪來那么多錢捐款?雷鋒做好事從來不留名,但總是記在日記里?每次雷鋒做好事的時候,都恰好遇到了攝影師?
雷鋒是“影帝”還是模范?
關于“雷鋒”的謠言
一、“每次雷鋒做好事的時候,都恰好遇到了攝影師”
1、《雷鋒擦汽車》。有人吐槽:哪有擦汽車還佩戴榮譽勛章的?明顯是偽造,是假的。
2、雷鋒送老奶奶回撫順。有人吐槽:雷鋒是在出公差回部隊的路上偶然間遇到了老奶奶并送回家,同時給攝影師CALL了個電話。同時大連《新商報》副總編輯王盛波說:“這張照片上的老太太就是我奶奶,而在拍這張照片之前,雷鋒根本沒護送過我奶奶回撫順。”顯然是假的。
3、雷鋒在幫助戰友學習。有人吐槽:很明顯是在訓練或者執行任務間隙,此時攝影師神一樣的出現了。
4、雷鋒把自己的飯讓給戰友。有人吐槽:當雷鋒把自己的飯讓給戰友時,攝影師又神一樣的出現了。
5、雷鋒到儲蓄所取200元錢。有人吐槽:神一樣的攝影師無處不在……取個錢還躲在柜臺后拍人家。
6、雷鋒去撫順西部醫院給傷病員送月餅。有人吐槽:這次雷鋒是和攝影師一起去的……
不僅是神一樣的攝影師和“擺拍”動作受到吐槽,很多網友還質疑:
1、在1960年前后,照相可是個稀罕事,而在雷鋒參軍的兩年多留下的照片卻高達兩百多張,一定是作假;
2、雷鋒(雷鋒所在部隊)很早就“預感到”自己(雷鋒)會犧牲,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所以提前派攝影師跟隨,預留200多張照片下來,供全國人民今后瞻仰。
難倒雷鋒真的是“影帝”,真的是其所在部隊造出來的“神”么?
答案是否定的。
事實上,網友們的質疑也沒有錯。雷鋒生前留下照片共計300余張,其中有223張都出自雷鋒生前戰友、原沈陽軍區工程兵宣傳助理員張峻之手。而且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張峻接受采訪時,就已經公開言明:自己所拍攝的雷鋒照片中,一些屬于“補拍”、“擺拍”。
△張峻和雷鋒的合影。
一名大尉張峻為啥要為一名普通戰士雷鋒擺拍這么多的照片?
因為有一個我們應該知道的常識、細節被忽略掉了,那就是:雷鋒生前已經是從原沈陽軍區涌現出來的全軍典型。
這張照片拍攝于1960年8月,是張峻給雷鋒拍的第一張照片。在這張照片上,剛剛入伍8個月的雷鋒胸前還別著參軍前獲得的“鞍鋼先進生產者”的獎章;在這個時候,雷鋒的事跡剛剛受到原沈陽軍區的重視,并調查核實雷鋒的事跡。在平時就喜歡照相的雷鋒請求張峻為其照相,才有了這么一張照片。
雷鋒的事跡受到《解放軍畫報》、《解放軍報》等軍隊媒體轉載,之后《中國青年報》等全國性大報也開始轉載,雷鋒的名氣開始從軍隊向全國擴展。直到1962年春節前后,原總政下達指示,要為雷鋒舉辦一個個人學習毛主席著作標兵展覽。原沈陽軍區接到命令后,決定由張峻以及四五名成員組成班子為展覽進行前期準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補拍照片。因為雷鋒做了好多好事,都過去了,沒有留下照片,所以要補。
鑒于補拍照片工作的嚴肅性,當時的原沈陽軍區工程兵黨委給籌辦小組約法三章:
第一,補拍內容必須是雷鋒曾經真實做過的事情,不能搞假新聞;
第二,能補的補拍,不能補拍的畫幻燈;(這里的能不能,主要講技術手段,像雨夜送大娘,你再去找回來,下雨再來一遍?這個不可能)
第三,補拍的照片要經得起推敲。
然而這些補拍的照片紛紛出現了問題。比如因為攝影技術不過關,深夜學“毛著”無法拍攝,照片變成了雷鋒在白天打著手電學習;比如雷鋒在8月里為人民公社捐款,照片里的雷鋒卻穿著棉衣;比如,沒有找到那位老大娘,而是找別人代替,等等。因為照片經不起推敲,同樣也遭到了原沈陽軍區領導的質疑。然而,照片的補拍和幻燈片的制作還沒完成,雷鋒就突然離世,這些原本用于“學毛著標兵”的展覽被用作了規模更大的對雷鋒的追憶儀式上。
自攝影技術發明以來,就被賦予了記錄歷史畫面的神圣職責,而因為一些比如時機消逝、天氣、光線、沒有抓拍住等技術難題和人為原因,擺拍一些符合歷史事實的照片,也是在允許之列的,而且也是當時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比如這張:
這張照片是前蘇聯葉夫根尼·哈爾杰伊拍攝的蘇聯士兵將紅旗插上德國帝國議會大廈的照片。然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幅照片是葉夫根尼·哈爾杰伊于1945年5月2日,也就是蘇聯占領德國議會大廈第3天布置拍攝的。也就是說是擺拍的。
這張照片是二戰時美國一幅著名攝影作品,《國旗插在硫磺島上》。贏得了次年的普利策攝影獎,后來被制成雕塑,被視為美國精神的象征。而事實上,當作者趕到時,升旗儀式已經完畢,國旗早就插好了。于是,為了見證歷史性的時刻,只好再插一遍,這也是擺拍的。
1945年8月14日,時值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一位水兵在時代廣場的歡慶活動中親吻了身旁的一位女護士,這一瞬間成為傳世的經典歷史畫面。而事實上,據照片男主人公吉姆·雷諾爾斯回憶,這張照片拍攝于1945年5月,從創意、構圖,直至被吻護士小姐身體的姿態,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不湊巧的是,這幅照片拍成后因種種原因未能及時發表,而在3個月后才公布于世,以至于造成季節服裝與時代背景的錯位,也是擺拍。
至于這張的擰螺絲細節:
雷鋒在修車。有網友表示:不過汽車擋泥板底下貌似沒有螺絲哦。
雷鋒生前戰友季增說:這張照片就是我當年現場抓拍的,是一張很正常的紀實照片。老式卡車前輪擋泥板里面有一個連在底盤上的支撐桿,擋泥板下設有固定支撐桿的螺栓,螺栓在擋泥板下面。
二、“雷鋒做好事從來不留名,但總是記在日記里”
其實雷鋒不是參軍以后才開始寫的日記。那時的雷鋒還叫做雷正興,1956年11月,年滿十六歲的雷鋒被推薦到望成縣委做公務員。平時寫日記、能寫日記,在當時算是文化人的特征。對于好學上進的雷鋒來講,寫日記不僅能鍛煉文字,還有提高文化素養和人生格調的意思,于是在1957年的秋天,雷鋒開始學著寫日記。
在雷鋒的日記里,大多數都是摘抄的文字,有毛主席的文章段落,有科學技術的內容,有會議的記錄等等,自己的經歷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雷鋒去世后,1963年1月18日,原沈陽軍區政治部要求《前進報》社編選《雷鋒日記》,由黨政組組長董祖修負責。當月下旬,董祖修從軍區文工團借來十人,將雷鋒遺留的九本日記、筆記,全部抄錄下來,準備仔細核對后進行選編。
不久,雷鋒的日記本、筆記本共9本,連同雷鋒其他遺物一起,被征集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長期珍藏。
△收藏在軍博的雷鋒日記原件
雷鋒日記抄件在上交之后,經原總政宣傳部審查,共選輯121篇,約4.5萬字,于1963年4月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第一本內容豐富、文字準確的雷鋒日記。這本日記的出版,滿足了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急需,也成為對雷鋒的“永久紀念”。
對雷鋒遺留下的日記,工作組都是按照時間順序,一天一天地核實、鑒別。其中雷鋒記錄生活、工作、學習的日記,很容易認定;但很多日記記錄了一些富有深刻寓意的精辟論斷、名言警句等,就必須仔細分析,因為里面有的是雷鋒寫的,有些似乎不是。對照雷鋒的筆記本可以看出,雷鋒平時看了很多書,做了不少摘記,有的注明了出處,有的卻并未注明。雷鋒日記里引用最多的是毛主席語錄。
可見,雷鋒日記,所記錄的并不光是自己的生活工作經歷,更多的則是他通過摘錄、記錄進行學習的一片“自留地”,我們在出版發行《雷鋒日記》時,只是選擇性的摘錄了他的一些好人好事和精彩作品,一定程度上帶來了這種光記好事的錯覺。
三、“雷鋒絕對是富二代,要不他哪來那么多錢捐款?”
有的網友說,雷鋒作為一個小戰士,一個月津貼6元,哪來那么多錢捐款,一定是假的。對此我們先看轉帖自中國軍網的一篇文章:
網上有人質疑雷鋒捐款的事跡可能是編造的:50年前,雷鋒為慶祝撫順市望花區人民公社成立,送去200元;遼陽地區遭受洪水之災,他寄去100元;戰友小周的父親病重,他寄去10元;一位婦女車票和錢丟失,他為這位婦女買了車票。僅他的這一小部分事跡就已經支出300多元。他僅在部隊2年零8個月,當時部隊津貼最高每月只有8元,就算他拿最高津貼標準,合計收入也只有256元。他哪來的那么多錢來捐款?
其次,讓我們看一下兩筆大額捐款的情況:
第一筆是200元捐款。1960年5月的一個星期天,當雷鋒路過撫順市望花區駐地時,看到成千上萬人在慶祝和平人民公社成立。從苦難中走來的雷鋒為支援人民公社發展生產,就趕緊去銀行取出200元現金(當時存折里只有200多元錢),跑去送給新成立的人民公社。但公社干部說“只收心意不收錢”。雷鋒解釋說:“這錢是人民給我的,我現在把它還給人民,支援人民公社發展生產,你們一定要收下這筆錢,就像作父母的收下自己兒子的錢一樣,是不必客氣的。”說了半天,公社只收下100元錢。1960年11月11日,和平人民公社專門寫了“感謝信”,送到雷鋒生前所在團。
第二筆是100元捐款。1960年5月,遼陽地區遭受洪災。雷鋒在給和平人民公社捐款后沒幾天,從報紙上得到消息后,對曾經工作并入伍的地方(弓長嶺工地在遼陽)的人民群眾受災感同身受,希望自己能為災區群眾做點啥,于是趕緊把公社干部沒有收的那100元現金給遼陽市委寄去,請他們轉交給受災群眾。遼陽市委領導考慮既要肯定和鼓勵這種高尚行為,又不能給這名普通戰士帶來經濟和生活負擔,于是在1960年6月6日,以市委名義給雷鋒所在團郵來了“感謝信”,同時退回了雷鋒捐贈的100元錢。
所以,這兩筆捐款是在周轉中進行的,實際只用了100元,完全在雷鋒的收入范圍內。
按照該文所示,雷鋒在當工人的時候,工資是很高的,其工作后的總收入高達1340元,入伍前一定是有較大數額的存款的,確實完全有能力進行支付。
但有的網友依然不死心,列舉出了《致中共遼陽市委的信》(1960年8月28日)中的第三段,對雷鋒入伍時的存款數額提出質疑:
信中顯示:雷鋒在給中共遼陽市委的信中明確:入伍前只有40塊的存款,如果他入伍前真的只有40塊的存款,那后邊的巨額捐款確實很難完成。
但如果他說的是假話,隱瞞了存款數額呢?
事實上,他在這封信里確實隱瞞了存款數額。
據雷鋒所在連隊司務長蔡云回憶(《蔡云:我陪雷鋒作報告》),蔡云是知道雷鋒先捐給了和平公社100元的,與后來雷鋒在致遼陽市委的信中所說的“自己入伍時帶來四十元”不符,于是就問雷鋒,為何在信中這樣寫。雷鋒本人的回答是,他從工廠入伍時本來帶了將近200元,但在回信中確實采取了“隱瞞戰術”,因為雷鋒怕遼陽市委得知自己已經捐助和平公社100元后,拒絕接受自己的捐款,所以在信中故意隱瞞。
王玉珍,當時的儲蓄員,96年退休。
無獨有偶,當初給雷鋒辦理儲蓄業務的七百儲蓄所儲蓄員王玉珍回憶(《王玉珍:50年前我給雷鋒辦儲蓄》),撫順望花區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時,雷鋒確實來儲蓄所取款(因雷鋒的存款在當時屬于大額,故對這個個子矮小、操南方口音的解放軍戰士早已相識),取走了存折上的203元中200元。
四、“雷鋒有皮夾克、手表等高檔行頭,絕對是艱苦樸素的偶像”
當時雷鋒確實是買過皮夾克、手表的,比如這幾張圖:
2012年2月20日,京華網刊登《京華時報》關于《雷鋒全集》出版發行的報道,該報道的網絡稿件題目是《〈雷鋒全集〉還原真實雷鋒雷鋒也有皮夾克》,此文中該書主編邢華琪引述雷鋒同鄉、工友、好朋友易秀珍的回憶,證實雷鋒有皮夾克。邢華琪引述的易秀珍回憶報道原文如下:
雷鋒從農村到了鞍鋼以后,還一直穿著在農場工作時發的工作服,油泥很多,還打著補丁,周末下了班,洗了澡,許多同事都換上整整齊齊的衣服,上街看電影或者參加舞會。雷鋒沒有衣服可換,同事就勸他買件換洗的衣服。聽人說的多了,雷鋒帶著積存的錢到了百貨公司,買了皮夾克。后來黨的八屆八中全會公報發表,工廠里做了傳達,聽到黨中央指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勤儉建國,雷鋒找來一個包袱,把新買的衣服全部包起來,壓在箱底。后來雷鋒入伍,在排演一個叫做“老劉的故事”的時候,有人提出集體朗誦的演員不一定都穿軍裝,提議去市文工團借幾套衣服。雷鋒從皮箱里翻出了皮夾克和當時買的褲子等交給了導演。演出以后,雷鋒再也沒動過這件皮夾克。
據雷鋒的工友張建文回憶,當時鞍鋼文化生活很豐富,周末經常有舞會。團組織動員大家參加,很多人勸雷鋒參加舞會要穿得好點。雷鋒會開拖拉機,去了不久就是正式工了,工資36塊多,很高了。當時年輕人都喜歡買件皮夾克穿,冬天御寒、又時尚。雷鋒就拉著我去寄賣店轉,我家里困難,他就買兩件,他自己是棕黑色的,送我一件黑色的,還有手表也是他一塊,我一塊,屬于比較便宜的“小三針”。
而且這件事還構成了他的一段成長經歷。關于這一點,《解放軍報》有過采訪:“雷鋒把穿著皮夾克的照片寄給望城縣委的老領導。縣委趙陽城書記看到了雷鋒這個照片,回信批評了雷鋒,全國人民正在勒緊褲腰帶,你怎么能穿皮夾克?希望你艱苦奮斗,永不忘本。雷鋒讀后非常慚愧,從此再也沒有穿過那件皮夾克。”
所以,雷鋒有這樣一段成長經歷,算不上他作為一個先進人物應該洗掉的“污點”,它恰恰展示了雷鋒怎樣從一位熱愛生活的好青年一步步成長為用更高標準要求自己的偉大戰士。與參軍之后的艱苦樸素也并不矛盾。
五、“雷鋒為了給部隊省電用當時一毛二合現在30多塊錢一節的電池打手電看書”
這則謠言,其實源于這張照片:
圖片的內容是雷鋒深夜讀書學習的樣子,但這個圖片中雷鋒的手和手電筒的影子顯示,有強光來自雷鋒的正上方。
第一點中,已經說過,這是擺拍的照片。由于當時的技術較為落后,雷鋒在夜晚持手電筒讀書的照片很難拍攝,所以整成了白天。
而且眾所周知,在我國部隊中,入夜后是要按照規定的時間統一熄燈的。雷鋒用手電筒看書,其實并不是為了省電,而是不能開燈打擾戰友休息。和省電、艱苦樸素不沾邊。
六、“雷鋒是撿糞便的高手,一天能撿300斤糞便”
關于雷鋒撿大糞的三篇文章出自于三個出處。分別是《雷鋒全集》(人民武警出版社2003年版)的第309頁(《一封祝賀信》1961.2.13)、第199頁(《一輩子學習毛主席著作》)和第30頁(日記,1961年2月17日)。截圖如下:
雷鋒一天能撿300斤糞?于是引發了質疑和吐槽。
經某些網友精密計算如下:
按照成人.成人每次排便100~300g重,考慮到風乾、遺漏等因素,平均按每砣糞便150克計;兒童減半為75克。
第一次如果雷鋒能夠撿300斤,雷鋒發現一坨糞便用時11秒,按照正常步速行走的話,必須雷鋒每走11步就有一砣糞便
第二次雷鋒每走8、9步就有一砣屎!
第三次雷鋒必須保持發現一坨糞便用時2.8秒,才能完成。
這個精密計算貌似搞的很專業,但因為其腦子里都是糞便,所以忽略了兩點:
1、忽視了牲畜,特別是騾馬牛羊等糞便的存在。雷鋒描述的撫順望花區在當時是城鄉接合部,而當時的農村還沒有農用機械存在,普遍使用騾馬車,道路上隨處可見羅馬牛羊等牲畜,牲畜的糞便也隨處可見。雖然在第三條中,以揀小孩糞便開始,但并不代表雷鋒會一直揀小朋友的糞便。基于此,經歷過缺少農機時代的農村人和見識過騾馬牛等糞便的童鞋應該深知其分量。
2、忽視了東北的嚴冬。在撫順的春節期間,牲畜糞便掉在地上會很容易凍結,雖然增加了撿取難度(這也是為什么雷鋒要用鍬鎬的原因),但卻保存了糞便中的水分,糞便的重量也會比其它時節大上許多。
七、“雷鋒是世界軍人的偶像”
這事本來都是過去式了,結果因為新浪微博:老李頭06(原新華社記者李竹潤)的一篇“辟謠貼”,而迅速點燃。
老李頭06在微博中聲稱,西點并無雷鋒現象,是自己當初在新華社工作時,主觀上的大意導致了西點軍校學雷鋒這樣的謠言誕生。
在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西點軍校招生簡章上,一幅圖片展示了課堂黑板上貼有一幅雷鋒畫像。
2002年9月,撫順市赴美代表團向西點軍校贈送雷鋒照片的情景。
中國駐美大使館原第一秘書田志芳在“雷鋒講壇·大連分壇”上展示了西點軍校贈給他的這樣一張畫報,證實了美國軍人曾研究過雷鋒精神。撫順雷鋒紀念館館長張淑芬曾經帶著雷鋒像訪問過西點軍校,西點軍校教官和學員也曾專門回訪過撫順雷鋒紀念館,這是早就有人證物證的事實。
事實上,假如我是西點軍校,出于深入了解對手、研究對手的初衷,我一定會好好研究“雷鋒精神”和“雷鋒現象”。
而對于我們中國來講,西點是不是大張旗鼓的學雷鋒其實都與我無關。
西點軍校對“雷鋒精神”和“雷鋒現象”進行深入研究才是值得我們警惕的事情。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人的成長會受環境影響,雷鋒的成長亦然。雷鋒在縣委當公務員時,縣委書記張興玉連一顆舊螺絲釘都舍不得扔,卻自掏腰包幫助窮苦老人。雷鋒在部隊的一天晚上生病了,營長把自己的棉大衣蓋在了他的身上。雷鋒向災區捐款,團政委韓萬金得知后,熱情宣傳他的善舉,而韓政委自己把工資捐給災區,卻只字不提……那些年,雷鋒不僅無需甄別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周圍還有許許多多充滿正能量的榜樣。反觀當下,“寧愿在寶馬車上哭”“有錢就是任性”“網絡炫富”等不良價值觀披著娛樂的外衣,以無厘頭和戲謔的方式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尋找代言,像溫水煮青蛙般侵蝕著青年人的心靈。
一個顛覆了英雄的社會,結果是注定的!
前蘇聯能以20萬黨員建立蘇聯,能以200萬黨員打敗強大的法西斯,卻也能以2000萬黨員的規模轟然倒塌而使得巨大的前蘇聯遭到了肢解。為什么?
1941年,在彼得里謝沃村面對納粹絞架慷慨赴死的女偵察員卓婭,那個被奉為民族英雄的卓婭,那個激勵蘇聯紅軍將士在前線奮力廝殺并最終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的卓婭,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已犧牲半個世紀的她被一支毒箭射中。“卓婭當年神經病發作,她不是燒了德軍戰車而是燒了老百姓的房子,被鄉親們送給德軍處決的……”美國前中情局雇員彼得•施瓦茨在《勝利,美國政府對前蘇聯的秘密戰略》一書中以驕傲的口吻說:“談論蘇聯的崩潰而不知道美國秘密戰略的作用,就像是調查一件神秘的死亡案件,而不考慮謀殺。”蘇聯解體前夜,一個個民族英雄被所謂的公共知識分子推倒了,別有用心的輿論操縱了對英雄的快刀,伴隨著蘇聯整個社會輿論對歷史對英雄的否定和丑化,蘇軍中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基礎也流失殆盡,軍心士氣一落千丈,組織紀律也開始崩潰,前蘇聯在自我否定中轟然倒塌。一個不尊重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我們民族的脊梁、英雄、精神,賦予我們今天奮力前行的不竭精神動力,對此我們應倍加珍惜、精心呵護,時刻提防歷史虛無主義射向我們的毒箭!
“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戰死了,不再來揮去他們。于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它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
的確的,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
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魯迅《戰士和蒼蠅》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