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校園貸又生事端。廈門一位大二女生,因深陷校園貸漩渦,在一賓館自殺。她從多個平臺借錢,僅在“今XX”平臺就累計借入57萬多元。家人還收到“裸照”催債。經過調查之后,記者發現,她并非為了高消費而借款,很可能是因為做起了微商。這名女大學生的借貸之路,很能說明一些問題。
▲最近三起引發關注的校園貸負面事件里都有“創業”的影子
女大學生的自殺,可以從多方面來進行反思,例如貸款平臺的責任,以及大學生本身的“財商”等角度,可以參見專題《女大學生用裸照貸款:自己選的路,脫光也要走完?》與《10G“裸條”泄露:失控網貸引發“色情報復” 》。
而現在這起自殺事件,還有一點不尋常之處,那就是——微商——女大學生借錢的理由。根據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的報道,該女生的一名同學回憶,她曾經表示過“大學生應該掙錢養活自己”的念頭,后來做起了微商,但是聽說生意不太好。而她的輔導員也有這樣的分析。她做的微商是什么呢?是代購。
除了這起令人震驚和痛惜的自殺事件而外,最近中國青年報等媒體還報道了其它兩起校園貸的案例,兩個在校大學生同樣因為涉詐騙失去了人生自由,而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宣稱自己是“創業”。
在校園貸引發的負面事件里,人們在追問理由時都少不了大學生非理性消費、貸款進行揮霍這樣的描述。然而,這三起案件,顯然主因不在此。這可能會讓人覺得大學生創業太不容易了,缺乏啟動資金,不得不去校園貸,一不小心就被坑、被套牢。真的是這樣嗎?
大學生創業很火
▲然而,這個“創業”很值得玩味,校園微商并非創業
這位自殺的女大學生是在做微商搞代購。微商,指的是在自己的朋友圈等社交平臺賣東西。因為是基于熟人或者半熟人關系鏈,不需要太多的啟動資金,同時經營時間非常靈活,所以頗為大學生群體所歡迎。
《揭秘一個女大學生做微商如何月入上萬》《一個微商賣貨月入5000的在校大學生》等標題對學生們很是有吸引力。微商到底在大學生中間有多火呢?根據人人網去年的一個網絡調查,85.5%的學生表示其朋友圈子里有人在做“微商”,60.7%的學生表示未來會考慮做“微商”。
難怪,有的地方還舉辦起轟轟烈烈的校園微商創業大賽。似乎微商和大學生創業能夠掛鉤。然而,所謂的校園微商,所利用的不過是大學生們的人脈關系,它不是什么模式上的創新,也沒有什么創意的含量,更談不上如何高科技,做著做著,很多人就虧本了,可能還需要再求助于校園貸,拆東墻補西墻,越陷越深。
微商進校園
▲所謂的校園分期購物,也不是創業
除了微商之外,在校園里,還有另外一種很火的“創業模式”——分期購物。本身,分期購物平臺是為了學生消費而生的,做的是學生消費貸款的生意,要求的也是學生自買自用,它怎么就成為了所謂的“創業”了呢?
這個模式是這樣的:在分期貸款平臺上,利用學生的身份來買手機,然后再把手機賣給社會上的手機店,讓社會消費者來分期購買。為什么會賺錢呢?組織人會說,學生是享受優惠的群體,買一部手機的一個月分期利息是幾十元,而社會上的人則要接近兩百元,這中間可以賺一百多元的差價。然而,事實上,這只是靠不住的說辭,大量的學生相信號稱在“創業”的校園組織者的說法,加入其中,可這不過是下線中了上線的套,他們貸款買來的手機,最后都被組織者低價賤賣,而賤賣的錢除了繼續著擊鼓傳花的接力,充當好處費去吸引新加入學生外,也被組織者揮霍著。一直到最后資金鏈斷裂了,殘酷的真相才浮上水面。這時候,被騙者已經是個非常巨大的群體了。例如,僅僅在10個月的時間里,山西太原的馬姓學生所涉嫌的詐騙案例里,已經涉及593名學生、948部手機。
某分期購平臺的宣傳
▲校園貸“中介”更不是創業
校園貸“中介”,是那些在學校里幫助各個校園貸平臺和學生之間建立貸款關系的人。媒體報道中,他們叫“黑中介”,澎湃新聞的報道里,如是說——(剛畢業的化名為鵬哥的大學生)自稱從事校園貸中介已有3年,在校“創業”成立了自己的中介工作室。他曾在朋友圈稱:“大學里靠自己白手賺到7位數。”
這種所謂的“創業”就更加瘋狂了,他們拉學生去貸款,從中收取高額的手續費、中介費,學生要是還不上,他們也可能幫忙代還,但是要抽取高額的中間費。這樣混亂的中介,當然不是什么創業,并且做著做著可能就要使用一些詐騙的手段,最終變為違法的勾當了。
▲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好事情,但是要杜絕“偽創業”蠱惑
創業這個詞匯,是和創新、責任感等詞語緊密聯系的,創業者既要有想法,也要有責任感,要有諸多優秀的品質。然而,現在所謂的校園“創業”卻往往不是真創業,沒有創新,沒有商業模式,同樣,也沒有責任感,所有的一切都只瞄準兩個字——掙錢。
有一組很有意思的數字,《全球大學生創業精神調查》每兩年發起一次,涉及的國家廣,樣本量大。在最新的一次調查報告里,9%的受訪中國學生表示要在完成學業后立刻創業,這個數字在受訪50個國家的大學生中,位列中游。是中國學生創業熱情不足嗎?并非如此,是因為很多人認為自己已經在“創業”。56.1%的受訪中國大學生表示,已經開始創業(做生意),而被認為創業精神濃厚的美國大學生,這個比例是17%。中國大學生的在校創業積極性可見一斑。
《全球大學生創業精神調查》里,回答正在創業的中國大學生位列第三,僅以微弱之差落后于印度、馬來西亞的同齡人
可是,如前所述,創業是一個很高級的詞匯,并非想要自己掙錢便是創業,需要創造力、責任感、毅力耐力和靠譜的商業模式。而在鼓勵創業的風潮里,絕不能讓“創業”變了味,成為學生們找工作和掙大錢的一塊“餅”,讓不諳世事的學生們落入欠債的深淵里。
結語
學習創新精神,在大學期間開設創業課,都是好事情。然而,適合一畢業就創業甚至在校期間創業的人,畢竟是少數,創業之心、創業之能是需要培養的。不能讓創業成為校園金融變得粗暴無序的借口。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