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導讀】:放眼大江南北,聰明絕頂的人到處有,我們某些地方某些行業從來就不缺山寨能力超強的“人才”,對他們而言,不過是小菜一碟。有人說現在的法律對制假者太縱容,如果能夠嚴懲造假者就不會有假貨。話又說回來,只要利潤夠大的行當,總有人鋌而走險,毒品都有人膽敢去生產和販賣,何況區區一杯茶。
茶葉市場造假現狀
嚴重傷害人體的“發霉茶”充當“熟普”。普洱茶的茶青原料推崇喬木大樹、古樹,普洱早期大部分都是生茶,自然發酵。而時下流行的熟茶,源自港澳。一開始因為兩地本來濕度就高,堪稱“自然濕倉”。后來便發展到人為加溫、加濕、悶起來倉不透風,使茶品加速陳化,更有黑心廠商肆意“做舊”。熟普在香港極為受寵,有茶肆對聯:“普洱鐵觀音松濤烹雪醒詩夢;龍井碧螺春竹院彌香蕩濁塵”便將普洱茶推為第一。金庸、倪匡、蔡瀾、曾志偉都好此物。蔡瀾甚至還說,一開始實在不習慣那股嗆人的味道,后來聽人家講此乃陳香,于是喝呀喝的就習慣了,發展到數日不接觸普洱茶,渾身不舒服。但一位茶商的妻子私下對記者講:“那個陳香就是霉味。你要是看過‘渥堆’,就再也不想喝普洱茶了,像蘑菇一樣長菌絲。”另有茶人也透露:“渥堆樣品中,還有63個(占93%以上的樣品)具有超過國家標準的嘔吐毒素(DON)。由于渥堆工藝的環境衛生非常差,比衛生間都臟。其實現代很多普洱企業環境質量也已經很高了,但這是工藝問題。熟普普遍存在工藝問題,就像生普普遍有衛生問題一樣。幾十天,還是高溫環境,那么多茶葉淋上水堆在那,怎么不變質。最多堆個四五天就發霉了。”普洱茶還掀起過一場“致癌風波”,自稱是“人體工程學教授”的李建軍在微博中稱“喝普洱茶最容易得癌癥,茶里有大量的致癌物‘黃曲毒素’”。但支持熟普可以放心喝的專業人士認為,制作過程中產生的金花(灰綠曲霉的金黃色孢子)、黑曲菌、青霉菌、根霉菌、酵母菌等大多都是有益菌,有助于普洱茶獨特風味的形成,如同味噌、cheese、臭豆腐等食品必須依賴微生物發酵一樣。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也表示,曾有多地對普洱茶測定過,只有極個別樣本發現過微量的黃曲霉毒素,其微量根本不構成致癌威脅。正反兩方你來我往、唇槍舌劍,煞是熱鬧。
從廣州市疾控中心、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南方醫科大學等單位研究人員2011年發表的論文可以看出,在廣州進行對市場濕倉存儲的普洱茶的檢測中,抽查的70個普洱茶樣品中,均可以檢測到黃曲霉毒素B1,其中,超過國家相關標準(5微克/公斤)的樣品達到了8個,占全部樣本的11%以上,更有3個樣品超過了國家標準限定值的1.5倍以上。這70個普洱茶樣,含有黃曲霉毒素的,似乎并非個別樣本。云南省茶葉協會秘書長,跟普洱茶打了30年交道的鄒家駒先生談得比較折中。他認同白霜和金花對身體有益說。但也表示,在發堆過程中,如果經過15度上下的降溫,有可能產生黑色的霉菌,這是一種有微毒的霉菌,按照省公司的制作規定,這樣的茶是要扔掉的,但如今很多小廠會把這樣的茶與正常的混在一起照常制作,形成的茶品會有“鎖喉”現象。渥堆以及其后的陳化過程,其實并沒有什么手段可以對微生物進行嚴格控制。所以對完全沒有品鑒能力的新茶客而言,品嘗“陳年老茶”,還是會冒一定風險的。尤其當你一飲而盡,突覺口腔干澀、喉頭發緊,有點嗆,有點麻,有點辣,有點刺……任憑面前的老板老板娘如何鼓舌如簧,相信自己吧。
李代桃僵的假冒金駿眉。北京有個“茶葉一條街”——北方地區最大的茶葉交易中心“馬連道”。“現在市面上,你能看到的金駿眉,基本上都是假的。”茶商基本上都這么直言相告記者。曾經有人掏出一包金駿眉,聲稱絕對真品,因為是成龍送的,但瞧著也甚為可疑。其實金駿眉的誕生,就是一個噱頭。它和正山小種一樣,都是由武夷山桐木關本山茶青制成,工藝相近(甚至有人說是相同),只不過金駿眉全部采用的是芽頭。由于產量極低,炒作甚熱,最夸張的時候,賣到每斤3萬都有。誰讓成功人士只選貴的,不選對的?!不揣幾包金駿眉,出門都沒法跟人打招呼。有位茶商曾經拿出六袋假金駿眉樣品,教記者如何鑒別。這些樣品,都是廠家送來代銷的。正宗的金駿眉,至少應該條索勻稱緊結,黑色居多,略帶一點金黃,完全承受得住100度的水溫。而這六袋中,最高仿者,市面上也能賣出1萬多元一斤。如果通體金黃,頂著一身絨毛,喝到口里單一的“地瓜味”,那就是變形最不成功的“六耳獼猴”了,兩百元即可拿下。中不溜的,則為三四千元一斤。在“馬甲家族”里,假金駿眉是最有出息的,連“坦洋功夫”、“白琳功夫”都要頂著金駿眉才方便招搖過市。
面目全非的假冒“古樹普洱”。在普洱茶炒得最熱的時候,甚至有很多人去重慶、福建一帶收購綠茶原葉,拉回云南發酵,揉吧揉吧,壓成茶餅面目全非,拿個紙一包,“天價普洱”就大功告成了,天知道連樹種都不是一回事。更不用說,安溪鐵觀音、西湖龍井、黃山毛峰這些被假冒的“老前輩”了。品茶之人,誰敢稱沒有喝過“學費茶”?更有茶友疾呼:“茶葉江湖太混亂了。我們現在已經不追求什么古樹純料、高山手采,僅僅要求喝的茶是名副其實的‘真茶’,是什么品種就是什么品種,是哪個季節采摘的就是哪個季節,是哪個等級就是哪個等級,但是求真在當今中國恰恰最難實現。”
染色造假的“美容茶”。在馬連道買茶,如果被看出是“棒槌”,說不定還能有幸一遇“美容茶”。這是比較下作的茶商使的手段。綠茶的陳茶不好賣,那就來點染料,舊貌展新顏。這類茶用玻璃杯沏上,茶湯渾濁,不像真正的新茶那樣清透。而且多泡一會兒把茶倒掉,杯壁還會留下一圈綠痕。
添加石灰粉的“顯毫茶”。一位安溪茶商提醒,選購茉莉花茶也要留個心眼。為了讓茶葉顯毫,同時增加分量,已經有人往里添加石灰粉。如果看見白毫明顯、貌似品質上乘的茉莉花茶,一定要堅持現場試泡,并自備一根筷子在玻璃杯中攪拌一下。如果發現茶湯變成白色或者杯底有白色粉末沉淀,恭喜你,中獎了!石灰粉還有另外一種“妙用”。行業資深人士竺君告訴記者:“我們國家大量出口的珠茶,按正常工藝是要用糯米作為原料來固定茶葉外形的,但近年來糯米不斷漲價,2007年以前,部分黑心茶商采用石灰等原料代替,導致歐盟一度中斷從中國進口茶葉。”
無道德底線的“香精茶”。再舉一例,還是茉莉花。老北京最喜歡一大早,就來一壺燜得釅釅的茉莉花茶,能從早喝到晚。不過現在隨便去茶葉店來一包,很可能聞著香,一泡就沒啥味道了,喝一口,滿嘴苦澀。當年沒能銷完的陳茶,不可避免的花香會降一點。誰肯真拿鮮花再去重新窨一下?茉莉香型的香精,就成為商家手中的“保鮮劑”。即使是新茶,該窨7次的,為了偷工減料,也許只窨5次。如果是低檔茶,更沒有人愿意糟蹋好花了,甚至撿點別人用過的茉莉花,隨便窨一窨。無論是“香精茶”,還是“回爐茶”,花香都是浮在表面上的,開水一沖就沒了。不像真正的茉莉花好茶,從頭喝到尾,都有一股淡淡的花香縈繞。
摻了甘草粉的偽劣品“人參烏龍”。在咖啡館中,酒水單上倍受女士歡迎的還有“人參烏龍”、“桂花烏龍”。曾有朋友反映說:“兩年前在黃山宏村買的桂花烏龍,香飄滿屋,口中回甘,老板說是與桂樹同生而成,我至今仍懷疑是添加了香精。”我到茶商朋友那里轉了轉,肯定了她的猜測。而人參烏龍則是摻了甘草粉的偽劣品。人參烏龍是從臺灣那邊傳過來的,吹噓此茶為中國歷代宮廷供茶,加入了西洋參粉,所以參味濃郁,回甘力強,舌底生津,現代中草藥學證明具有潤肺止咳,補腎,除濕之功。還給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蘭貴人”。實際上這東西在規矩的茶商眼中甚至不是茶。“西洋參多貴,怎么可能往里放,都是用甘草粉勾兌一下,混合到茶底上。做人參烏龍的茶底,也是低檔茶,甚至假冒茶、垃圾茶。”用一位茶商的說法,人參烏龍,就是臺灣人騙大陸人,大陸人騙自己人的代表作。
價格低廉的“垃圾茶”。凡是懂茶的朋友,絕對不在飯店點茶,也不喝單位發的防暑降溫茶。如果要求必須點茶,也是棄之不用,自備茶葉。一般飯店進的茶,比如鐵觀音,都是一斤幾十元的。但在酒水單上,最便宜的茶一壺也要幾十元,一壺茶,最多放10g茶葉。至于飯店免費供應的“餐前茶”,里面大多是篩下來的邊角料、碎末,幾塊錢一斤,堪稱真正的“毒垃圾”。
來源:百思好茶友匯、中國茶界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