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1.5萬億美元稅改法案,是美國最近30年來最大規模減稅行動,同時也是特朗普上臺后共和黨取得的首個立法成果。
此前,該法案在參眾兩院獲得通過。特朗普上臺近一年來,許多施政想法受到共和黨建制派和民主黨的掣肘,在反對非法移民、改革醫療保險等方面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減稅算是特朗普執政以來,頭一個能夠順利推進的大政方針。
特朗普減稅對美國經濟會有多大刺激作用?這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其實從減稅的力度來看,真不值得大驚小怪。如果減稅法案原封不動地得到執行,美國政府在未來10年內會總共減少1.4萬億美元稅收。平均下來,每年減稅的額度也就1400億美元;相比之下,2018年美國的軍費預算高達7000億美元[1],是減稅額度的5倍。以下這張圖倒是能夠比較直觀地說明聯邦政府各組成部門之間的預算安排。國防部的軍費支出竟然占了聯邦財政預算的54.5%,比聯邦政府其他部加一塊都多。美國的問題恐怕在于想管的事情太多。少一點窮兵黷武、多一分休養生息,比減稅的意義更大。
美國2018年預算中聯邦政府各組成部門的支出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https://commons.m.wikimedia.org/wiki/File:Diagram_of_the_proposed_2018_United_States_federal_budget.png
由此可見,特朗普減稅的力度其實不大。況且減稅仍然存在不確定性:51:49的通過比例,足以看出參議院內觀點的嚴重分裂和對立。減稅法案能不能順利推行下去,還要看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的情況。共和黨能否繼續掌控國會,將對稅改的具體立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考慮到上述因素,將特朗普減稅說成“偉大的創舉”實在不合時宜。
特朗普減稅能繁榮美國經濟嗎?參議院法案計劃將企業稅由35%降低到20%,但法案通過后幾小時,特朗普又表示22%的企業稅可能更為合理[2]。降低企業所得稅應該會讓中小企業的日子好過一點,但要說光靠減稅就能吸引企業和資本回流、造就經濟大繁榮,這就違背常識了。企業稅負并不等同于企業成本,更不等同于企業優勢。企業選擇具體的落地地點,有許多遠比稅負重要的考量因素,諸如:
融資渠道:企業要想順利發展,能否獲得風險投資、產業投資基金、銀行貸款等多種渠道的注資?
產業鏈:有沒有上下游企業的有力支持?能否順利獲得原材料和銷售市場?
人才供給:能否順利招募到企業所需的高水平熟練員工?
“硅谷”所在的美國舊金山灣區是美國高科技企業最活躍的地區,但舊金山灣區的吸引力顯然不在于稅收優惠這方面。加州的稅負放在全美來看是比較重的,但諸多企業為什么不搬到稅率更低的州去呢?原因就在于上述幾種重要考量因素:
在灣區一周安排幾次路演不成問題,而在某些州幾周見不到一個投資人;
在灣區有眾多孵化器、咨詢公司與合作企業幫助企業成長,而某些州的大玉米地顯然長不出這些資源;
在灣區可以很容易地招募到世界一流的資深研發人員,還有斯坦福大學、伯克利大學等名校畢業生源源不斷地給企業輸血,而某些州的大學就沒有拿得出手的理工科專業。
硅谷高科技產業分布圖
所以即使灣區稅率高、地價高,照樣能夠維持世界級科技研發中心的地位。相比之下,美國五大湖老工業區的稅率雖然低于灣區,卻很難吸引大量高科技企業入駐,近年來經濟并無起色。由此可見,把減稅說成吸引企業、造就經濟繁榮的決定性因素,并不符合既有客觀事實。更何況,如果制造業不見起色,資本的回流還有可能造成經濟泡沫。
雖然中國的企業稅負看起來略高,但對高科技企業有減至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而且地方政府的招商優惠可降低部分企業成本。中國在產業鏈、人才供給和市場容量方面皆有優勢。所以可以判斷出,特朗普減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大。
其實,把經濟調控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減稅上,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視角。這種視角忽略了美國經濟的主要矛盾,即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主要矛盾——生產與消費的不平衡。站在企業的立場來看,工資屬于“人力成本支出”,要盡量壓縮控制;而站在勞動者群體的立場來看,工資恰恰是“勞動收入”,是消費的必要前提。而消費恰恰是企業營收和利潤的來源。資本邏輯導致收入分配失衡,使占人口絕對多數的勞動者群體的收入萎縮,而這進一步抑制消費、使企業營收停滯乃至下降,這就是馬克思闡述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當代金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你現在手頭緊?沒關系,各種金融機構給你提供貸款、鼓勵你繼續消費。把明天的錢挪到今天來花,社會消費總量不就上去了嗎?這就可以繼續給企業創造營收了,于是資本主義經濟又可以在“看上去很美”的狀態下多運行一段時期。然而,被人為壓低的勞動收入總有一天無法支撐寅吃卯糧的消費。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金融的資金鏈就會突然斷裂。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引爆點就是美國的次級房貸。所以說,金融危機本質上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一種變體,該來的早晚得來。
由稅收進行的收入分配調節,是經濟學意義上的“二次分配”;而“初次分配”是與生產要素相聯系的分配,早在發工資之前就完成了。減稅并不觸及資本邏輯主導下的初次分配,所以不可能解決生產與消費的不平衡這個主要矛盾——真正的問題恰恰在減稅之外。近年來,美國勞動者的收入并未出現明顯增長,而房價和大學學費等因素造成的家庭支出卻在迅速增加,兩方面因素共同導致私人債務高企,下一次金融危機的幽靈正在游蕩。
看看下面這張圖,就知道美國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有多么嚴重。以1993年為基年,20多年來美國的人均GDP增長了40%多,而戶均收入中位數僅增加了15%不到。這中間巨大的差值說明什么?經濟增長的成果被占人口極少數的上層資產階級所享有,而普通勞動者并沒沾多少光——經濟形勢好,僅僅意味著保住飯碗;經濟形勢變差,連飯碗都保不住。收入分配的嚴重不平等,使得美國普通勞動者近20年來的生活質量并未出現明顯提升。相比之下,同時期中國人民的生活質量提升簡直可以用“天翻地覆”來形容。
美國人均GDP(藍線)與戶均收入中位數(紅線)
圖片來源:https://en.m.wikipedia.org/wiki/File:US_GDP_per_capita_vs_median_household_income.png
特朗普減稅力度不算太大,談不上引爆美國債務危機。而且美國的債務危機主要不在于政府債務,而在于私人債務。美國政府欠債總歸還有“后門”可用——大不了白宮和國會商量一番,決定再次提高國債額度上限。而私人債務就不一樣了,普通勞動者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勞動收入,真要是還不上錢也沒有“后門”可用。雖然在美國的制度下可以選擇個人破產,但個人破產必然帶來金融鏈條的斷裂。雖然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過去接近10載,但美國的私人債務狀況仍然很不樂觀,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美國經濟之上。我們看看下面這張反映美國私人債務的柱狀圖:
美國私人債務的額度與組成,圖片來源:美聯儲紐約銀行
由上圖可見,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從美國爆發之后,美國私人債務并未出現根本性的化解。雖然私人債務總額在2009-2013年間出現了10%的下降,但2016年第三季度便已重回2008年的高位。而且從私人債務的結構上說,現在的狀況比2008年更為糟糕:房屋抵押貸款(橙色)的比例略有降低,但學生貸款(紅色)的比例卻增加到10%,差不多是10年前的2倍。在2017-2018年度,美國學生貸款利率為4.45%,比30年房貸的利率差不多高出1%。房貸尚且有不動產作為抵押,如果資金鏈斷裂,銀行還能靠拍賣房屋挽回一部分損失。而學生貸款是沒有實物抵押的,一旦資金鏈斷裂,銀行幾乎沒法追回損失。由此可見,巨額私人債務一旦再次引爆金融危機,狀況恐怕會比2008年更糟。
特朗普減稅會給中低收入群體增加極少的可支配收入。粗略估計,按年收入85000美元、有兩個孩子進行家庭報稅,減稅額度約1100美元,也就夠買個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而高收入群體才是真正的大贏家:在稅改前,財產超過549萬美元的個人和1100萬美元的夫妻將被征收40%的遺產稅;稅改后,財產在1098萬美元和2200萬美元以下的個人和夫妻不需繳納遺產稅。而且遺產稅預計于2024年完全廢止。減稅對誰真正有利,一目了然。
特朗普減稅調節收入分配作用極小,雖然不會直接觸發債務危機,卻無法阻止私人債務滾雪球造成的金融危機的最終到來,連“續命藥丸”的作用都談不上。因為美國政府并不直接掌握生產資料,貨幣政策又受到制約,所以只能在稅收改革上做做文章。雖屬隔靴搔癢,但是聊勝于無。特別是對于特朗普本人來說,既有望通過廢除遺產稅保住百億美元家產,又有望短期內提高民意支持率,何樂而不為?
而中國政府擁有比美國政府強大得多的經濟調控能力,擁有來自國有企業的強大支持。截止2017年10月底,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已達1506348.3億元[3]。國有企業的經營方向在國民經濟中本身就有指向標的意義。憑借國有企業的經濟基礎,加上必要的金融政策,無論是開展產業結構升級,還是推進收入分配改革,中國政府都拿得出辦法來。
中國人應該如何看待特朗普減稅?別人家里辦堂會圖個熱鬧,咱們站在對門看幾眼也就罷了,犯不著太當回事。實實在在搞生產,辦好自己家的事情最重要。
參考資料:
[1]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9/20/c_129708071.htm
[2]芝加哥論壇報: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news/nationworld/politics/ct-trump-gop-tax-plan-negotiations-20171202-story,amp.html
[3]國務院國資委:http://wap.sasac.gov.cn/n2588025/n2588119/c8253227/content.html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