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資源是鮮活的歷史,也是黨史學習教育最生動的教材。我們希望通過更多創新的方式,更好地活化利用紅色資源,讓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年輕人主動了解紅色知識,熱愛紅色文化。”。
劉現莊村紅色文化廣場正中間高高聳立著毛澤東主席塑像
河北玉田縣劉現莊村: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打造紅色精神高地
通訊員 蔣子亮
“去年6月中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在劉現莊村揭牌,如今我們積極傳承紅色基因、汲取革命力量,在這片熱土上不斷掀起紅色文化的熱潮,讓紅色文化在劉現莊大地上折射出了新的時代意義。”站在紅色文化廣場的毛澤東主席銅像旁,劉現莊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白利國滿懷信心地說道,“我們將不忘昨日的崢嶸歲月,無愧今朝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復興夢想,帶領全村人民乘著鄉村振興的春風,凝心聚力向著建設美麗劉現莊奮力前行!”
作為全國第一個村級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同時作為國家級文明村、省級文明村,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劉現莊村近年來持續加大保護、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遞紅色力量,展現紅色風采,打造紅色文化品牌,在傳承紅色精神中凝聚起發展的強勁動力。
劉現莊村景遠眺
傳承紅色血脈 凝聚奮進力量
走進劉現莊村的紅色文化廣場,毛澤東主席銅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銅像通高9.9米,寓意偉大領袖毛澤東思想長長久久存在人民心中,底座上鐫刻著景學勤將軍書寫的“毛澤東同志”五個鑲金大字。2017年9月1日,劉現莊舉行了毛澤東主席銅像揭幕暨劉現莊紅色文化廣場落成儀式。“自揭幕以來,每月1號早晨,劉現莊全體村民都會來到紅色文化廣場拜謁毛主席銅像并敬獻鮮花,以此接受紅色傳統教育,緬懷領袖的豐功偉績。”白利國表示,劉現莊村先后建成村民文化大禮堂、村史館、紅色文化廣場等紅色文化教育場所,吸引外來人員前來參觀,每年接待參觀人員近3萬人次。
參加毛主席像落成典禮各界人士代表:毛澤東主席的女兒李訥(中),國務院原副總理吳桂賢(右五),毛澤東主席的侄女毛小青(左五),解放軍空軍原副司令員景學勤中將,馬本齋之子、北京開國將軍后代合唱團團長馬國超將軍,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原秘書長汪江淮將軍,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潤為(右三),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農產品安全基金管委會、軍需食材與食品安全標準研究課題組王輝主任,中共韶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毛雨時,中共玉田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何云峰(右一),劉現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白利國(左一)。
劉現莊村建莊已六百余年,文化底蘊深厚,是電影藝術家沙蒙,清光緒年間共同創辦王致和品牌的王憲文和劉岳坦等歷史文化名人的故鄉。同時,劉現莊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涌現出了抗日愛國人士劉善锜等一批革命志士。“賡續紅色血脈,才能凝聚奮進力量。毛澤東主席銅像落戶在劉現莊村是我們全體村民的光榮與驕傲。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富裕進行了長期而艱辛的探索。在紅色文化廣場敬立一尊毛澤東主席像,既是一種緬懷,又是對偉大祖國繁榮富強的深深祝福。”白利國表示。
“我們對紅色文化的傳承、傳播離不開中國紅色文化研究和韶山村黨委等社會各界的支持。”白利國2017年受邀參加全國百名優秀村支書表彰大會,和韶山村黨委第一書記毛雨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見面。韶山村是聞名遐邇的紅色旅游圣地,圍繞紅色文化大力發展旅游業、生態農業等,成為中國新農村建設的典型代表。劉現莊村搶抓新型城鎮化發展機遇,成立村集體全資企業集團,就地實現了“村莊變社區、社區變景區、農民變市民、市民更幸福”,嬗變為中國城鎮化示范村、華夏孝老村。兩村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正式締結為友好鄉村,在共同弘揚紅色文化的同時,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了“共贏”。
毛澤東主席的女兒李訥(左一)、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潤為(中)、解放軍空軍原副司令員景學勤中將(右一)。
劉現莊村的紅色文化傳承充分體現在全村黨員干部和群眾用紅色文化滋養初心,樹立大局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凝心聚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上。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節里,僅三天時間,這個400多戶人家的村莊就為疫情防控捐款近24萬元,幾乎每家每戶都奉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愛心,參與捐款達千余人次。捐款現場,捐款臺前排起了長龍,前來捐款捐物的既有高齡老人,也有稚嫩孩童,有的村民無法趕來現場,委托鄰居朋友代捐,有的捐了一次覺得不夠,便重新排隊又捐了一次……一幕幕感人場面,匯聚一份份深情,彰顯出了劉現莊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信念擔當和真情大愛。
2020年武漢疫情期間,劉現莊村在干部黨員帶領下,全體村民為疫情防控捐款近24萬元。
今年3月,劉現莊村施行疫情封控管理,3281戶居民居家隔離。劉現莊村“兩委”第一時間吹響了戰疫集結號,全體黨員干部迅速投入抗疫一線。小區封控、物資保障、復工復產……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哪里工作最吃勁,哪里就有共產黨員的擔當。疫情防控是黨員踐行初心使命的試金石、磨刀石,劉現莊村的全體黨員干部在賡續傳統中樹起好樣子,在直面考驗中傳遞正能量,在躬身篤行中實現新作為,用心守護,勇敢“逆行”,保證了在這特殊時期的萬家燈火、一方平安,讓劉現莊村成為了群眾身后堅強的“紅色堡壘”。
這種同舟共濟,共克難關的場景,對于劉現莊的村民來說并不陌生。“平時村里無論有什么大事小情,大伙兒都會爭先恐后,積極響應。村里懸掛的國旗、黨旗、村旗,不僅是風景,也是主心骨。我們村標上的一顆紅心,是劉現莊人民凝聚力、核心力、萬眾一心的標志,下邊是條大道,代表劉現莊人民永遠幸福和諧,永遠在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永遠奔向遠方。”村民劉德如說道,之前村民們曾為患重病的村民多次舉辦捐款活動,在為患白血病村民組織的捐款晚會上,全村人現場便捐出了12萬元。“捐款事雖小,但體現出的是我們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弘揚紅色精神 勇挑重擔謀發展
“紅色文化反映了老一輩革命者堅定的理想、信念,體現了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影響極其深遠。同時,也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中國特色文化建設的根基所在。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外延是豐富生動的第二課堂,通過紅色文化的侵染,可以讓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覺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建功立業。作為94年入黨的老黨員,我熱愛腳下的這片紅色土地,更熱愛紅色文化。我會牢記紅色信仰,弘揚紅色精神,勇挑重擔,創新發展,造福鄉親,甘于奉獻。”白利國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劉現莊有好多前無古人的第一:縣里第一個榮獲中國特色村、中華孝老村、國家級文明村、省級文明村稱號;第一個建立了“孝老節”;建立了河北第一家鄉村書畫藝術工作室;開辦了第一所幼兒園、第一家老年公寓……而這些“第一”的創造者,就是村黨總支書記白利國。
白利國高中畢業后,全身心投入孫各莊花炮廠建設發展中。1993年任廠長后,他帶領員工將一個瀕臨倒閉的工廠建設成為一個現代意義的煙花制造與銷售企業,形成了一套成型的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機制。經過十多年發展,他所創辦的唐山麗泰集團公司旗下擁有鋼管、彩印、礦山、鑄鋼、投資、房地產開發等9家企業,擁有資產近4億元,員工1000余人,躋身全國十強花炮生產企業。
2009年1月,白利國當選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的劉現莊村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后,把全部精力傾注到農村發展上、傾注到服務村民上,確定了“以企興村,依商富民”的發展思路,得到了全村百姓的信任和支持。2010年年初,他主持成立了玉田縣劉現莊農工商集團公司,首先啟動了劉現新村新民居建設工程,自己出資、組織融資共5000余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新民居工程規劃占地158畝,建設面積10萬平方米,可容納1200戶、5300人入區居住。截至2012年年底,三期工程建設已全部完成,630戶村民入住新村,劉現莊村也被省政府確定為河北幸福鄉村計劃示范點。
為發展生態農業服務,他創建農業種植公司,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1495畝,總產量達100萬斤。2012年千畝食用菌示范基地所生產的香菇被農業部農產品檢驗中心認定為“無公害產品”,現已打入京津唐等高端市場。通過發展生態農業,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增加到1.2萬元。為進一步拓展公司的影響力,將富民成果惠及相鄰村鎮,他又成立了玉田縣鴉鴻橋商會,使劉現莊農工商集團公司業務涵蓋本村及周邊地區大、中、小型企業,進一步增強了村企引領功能。
劉現莊村專業合作社食用菌大棚生產場景
中央組織部副副部長(前左)曾一春來劉現莊村視察工作,村黨支部書記白利國介紹劉現莊村的發展情況(前右一)。
在發展企業、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同時,白利國不斷探索村企共建的獨具特色的劉現莊文化,始終把全村群眾的利益擺在首位,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為新時期農村黨員樹立起了一面鮮艷的旗幟。
他帶頭捐資,先后籌資600萬元完善村企共建的文化設施硬件建設,成立了劉現莊集團慶典禮儀中心、收藏家協會、復耕書社、文藝演出隊等群眾文化團體,建成了文化活動室、書畫工作室、農家書屋、劉現莊文化研究室等文化機構。
他挖掘資源打造文化品牌、開展各種文化活動,創辦了《百姓》期刊,聘請名家創作了《劉現莊之歌》和《劉現莊——我的家鄉》,組織開展玉田縣戲迷票友大賽、“歡歌一曲頌黨恩”文藝演出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員工和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他打造了高標準的廉政文化一條街和廉政文化廣場,2011年劉現莊村被評為全省廉政文化建設示范村。
他主持提煉了“仁愛始于孝、德義見于教、禮善形于成、和諧緣于道”的村訓,明確了劉現莊村“以孝為先、誠信立本、以教存德”的文化核心理念。把每年9月9日定為全村“孝老節”,為全村60歲以上老人免費理發,發放生活補貼,每天在村民大食堂為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提供早餐,為村80歲以上的老人過生日,每年組織“十佳和睦家庭孝順之星”“十杰文明戶”“十佳文明戶”“十優文明戶”評選活動。
劉現莊村規定每年9月9日為孝老節,全體村民歡聚一堂,共度節日,由村支部書記白利國為80歲以上的老人們發放紅包。
他自籌資金啟動了“愛心工程”,設立黨員“關愛基金”,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對企業和村里困難群眾開展幫扶活動。每年重要節日組織走訪慰問退休老干部、孤寡老人、五保戶、低保戶,為每名員工和每戶村民發放慰問品。每年為員工和村民提供免費體檢,免費為其55-80歲的家人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承擔上繳新農合的費用以及大病的30%救助費用。員工和村民家中有上大學的學生每年享受1000-3000元不等的補助,形成了尊老、敬老、急難、濟困的文明新風。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紅色的旗幟,白利國以他的紅色情懷、紅色信仰照亮了劉現莊村的振興之路。白利國也先后于2010年12月被共青團中央、農業部授予“全國青年致富帶頭人十大標兵”,2013年1月當選為河北省人大代表,2013年4月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3年12月被中共河北省委員會、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農村青年拔尖人才”稱號,2015年4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2016年7月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17年當選河北省十三屆人大代表,2018年9月獲評全國“十大杰出村官”,2019年10月榮獲建國70周年紀念章。
傳播紅色文化 打造紅色精神高地
劉現莊村規定,每年每月1日,全體村民到紅色文化廣場,拜謁偉大領袖毛主席銅像。
“紅色資源是鮮活的歷史,也是黨史學習教育最生動的教材。我們希望通過更多創新的方式,更好地活化利用紅色資源,讓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年輕人主動了解紅色知識,熱愛紅色文化。”。在白利國的帶領下,劉現莊村堅持突出紅色主題不動搖,積極挖掘紅色歷史文化資源,力爭把劉現莊打造成一個有深刻思想內涵和豐富文化底蘊、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紅色教育陣地。
日前,鴉鴻橋鎮黨委組織全體機關同志到劉現莊村紅色文化廣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通過學習參觀讓每一位基層工作者感受紅色文化熏陶,更加堅定理想信念、革命精神,激發鴉鴻橋大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
唐山市天然氣有限公司玉田分公司領導帶領員工到劉現莊參觀并舉行黨建活動。他們參觀了周恩來紀念館,大家被周總理的無私忘我、鞠躬盡瘁、親民愛民、樸素清廉的一生深受感動,大家表示作為年輕的一代,要加強學習、創新工作,發揚革命精神,在艱苦奮斗中磨礪自己、在無私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平凡崗位上書寫輝煌。
唐山市人民醫院放化藥、內兒中、門診黨支部組織黨員40余人,驅車前往劉現莊村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大家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先是來到了劉現莊村的紅色文化廣場服務中心,面對毛澤東主席銅像全體黨員肅立深深鞠躬致敬并敬獻花束。
……
劉現莊村緊鄰鴉鴻橋市場,許多本地和外地商戶都會來村里參加各類紅色文化活動,感受紅色文化。“許多商戶受到紅色文化的侵染和感召,疫情期間積極為社會踴躍捐款、捐物,感覺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越來越強了。我們正在籌建四史館,嘗試用多種形式演繹、傳播紅色文化,讓獨特的紅色資源與時代價值高度融合,不斷提升紅色資源鑄魂育人實效,力爭以紅色歷史啟迪人、紅色基因激勵人、紅色文化教育人。”
白利國躊躇滿志地說道,劉現莊村將堅持把紅色文化傳承作為美麗鄉村、精神文明創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力求做到常抓不懈。當前正抓緊制定紅色文化傳承計劃和長遠規劃,統籌推進紅色文化深入人心,展現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讓紅色文化煥發勃勃生機。
(來源:“紅色文化網”微信公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