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版《美國創新戰略》中,把創造有質量的工作和持續的經濟增長作為三大戰略目標之一。美國政府提出通過加強美國的制造業,實施新的措施支持制造業的初創企業、增加有創新潛力的小型制造企業和制造業供應鏈,以及投資于新興技術創造的產業,來增加就業。美國總統奧巴馬承諾將對能與蒸汽機、半導體和互聯網相媲美的未來技術進行投資,使美國能夠產生帶動就業的新產業。另外,美國政府將采取措施建設包容性的創新經濟,減少社會的不平等。這些措施包括加強培訓,讓美國人能夠得到技術性工作;改進知識產權制度的實施,讓低收入的發明者能夠得到知識產權律師的幫助;在一些歷史上沒有優勢的社區建立創新中心等。
可見,現在政府促進創新,不僅是為了經濟增長,更要為促進就業和減少社會的不平等。近來美國哈佛大學丹尼·羅德瑞克教授以及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的瑪麗安娜·馬祖卡托教授認為,政府對企業的支持政策不但要突破政府僅限于“競爭前階段”扶持的界線,而且要全面參與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階段。他們建議應該像當年做好社會保障建成“福利國家”那樣,從更深的層面上,調整政府支持創新理念的思路以及做法。
政府要深度參與創新活動,不僅僅是通過經費投入支持科技研發,而且在科技創新產品走向市場的過程中,同創新的企業家一起承擔創新的風險,還要分享創新收益。然后再把創新的經濟成果分配給大眾,從而建成“創新國家”,這樣可以避免科技企業家成為創新寡頭,減少社會的不平等。這樣的想法,對政府如何在創新中發揮作用,將會帶來更大的改變。
應該說,政府在創新中,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政府也不僅僅是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政府還深度與大學、研究機構以及企業一起,共同攜手推動創新。政府不僅在提高社會創新水平,給經濟增長提供動力,政府還要使創新能夠增加就業、提高社會的公平度。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