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屏的甘肅康樂縣28歲的農民用斧頭擊殺四個親生兒女,而后服食毒藥自殺的事件,引發了社會深入的思考和議論: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她的悲劇?但不論如何分析,六口人是死于貧困而導致的絕望,或者說是由于這位農民思想偏執瘋狂,或者說是當地政府工作不到位,或者說是當地冷漠的社會關系,都已經晚了。
中國經過幾十年高速的發展,農村已經今非昔比,但在很多農村,同樣出現了很多嚴重的社會問題。甘肅康樂縣事件只是這其中的一個極端的典型案例。
其實,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案。中國還有一些堅持集體經濟發展道路的農村,經濟發展良好,沒有貧富分化問題、老人贍養問題、教育醫療問題、公共設施建設問題。總之,同樣是農村,這些農村走出了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共同富裕之路。
對比這些農村,我們應該得出如何才能從根本上避免甘肅康樂縣的悲劇再次發生。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縲河市臨潁縣的豫中平原,有村民960戶,3400多口人,1000畝耕地(人均不足3分地),總面積1.78平方公里。
筆者去過南街村,村里人介紹:南街村沒有出現吃不上飯、上不起學、治不起病、養不起老的現象。雖然工資很少,但村里的實物分配能夠滿足人的基本需求。
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中國農村開始大力推廣包干到戶的單干,南街村也不例外。在分田單干的兩年里,村黨支部書記王宏斌發現,集體經濟崩潰了、貧富差距出現了、道德滑坡了、村里的公共投入基本停滯,鰥寡孤獨勞動力缺少的人家活不下去了。經過討論,南街村將分到戶的土地逐步收歸集體所有,共同經營。南街人從此走上了依靠集體經濟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南街村發展糧食深加工,逐步形成了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格局,實現了層層增值和良性循環,壯大了村里的經濟實力。經過多年的發展,擁有下屬企業有28個,涉及食品、飲料、酒類、印刷、包裝、醫藥、工藝品雕刻、旅游等15大類。南街村集團公司總資產30億元,年產值20億元,2014年創利稅1.5億元。
盡管南街村有如此雄厚的經濟實力,但卻一直實施低工資高福利的分配制度(工資占30%,福利供給占70%),村民們免費享受住房、醫療、上學、肉、蛋、面、節假日食品、購物券等14項公共福利待遇,全體村民居住在30多棟樓房里,裝修、家具、家用電器、煤氣灶具等都由村里統一配給。生活上無后顧之憂,安居樂業、家家生活幸福。擁有藝術團、軍樂隊、盤鼓隊、門球隊,文化園、圖書館、檔案館、醫院、康壽樂園,以及現代化、高標準的幼兒園、中小學和高中。
河北省晉州市周家莊鄉,下轄6個自然村,劃分為10個生產隊,土地面積21035畝,人口13068人。
全鄉實行集體經營、統一核算、專業承包、分工分業的管理模式,是目前全國惟一實行鄉級核算管理體制的鄉鎮。在以農為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集體企業壯大集體經濟,有修配廠、印刷廠、五金水暖廠、軋鋼廠、建材廠、紙箱廠11家,有商業、建筑、服務企業7家。2011年周家莊人均純收入12095元,集體公共積累35566萬元。與1978年相比,公共積累增長70倍,社員收入增長93倍,工農業總收入增長116倍,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文明村鎮,被中組部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2013年,周家莊鄉人均純收入14104元,高于河北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同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相比,高出近6000元。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為群眾提供了福利保障。全鄉采取統一規劃,統一標準,民辦公助的方式,讓全體社員都住上了獨門獨院的二層小樓,統一安裝了免費的自來水管道,對年滿65周歲的老人實行養老津貼,對孤寡老人實行五保,所有社員享受免費醫療、教育等10多項福利。
他們用事實證明,走集體化道路不僅能讓農民富裕起來,還能讓各項公益事業得到持續發展。周家莊的發展歷史證明,堅持集體經濟之下的靈活的經營分配機制,是周家莊成功發展的關鍵。
解放后土改,周家莊分田到戶,實現了耕者有其田。可是沒過多久,雷金河就發現了問題,分得土地的農民有的缺勞力,有的缺牲口,有的缺農具,一家一戶種地困難太多。尤其是孤兒寡母、老弱病殘的家庭,守著土地種不上,急得唉聲嘆氣。為解決這個問題,周家莊率先成立起互助組,之后又成立起合作社,土地集體耕種,社員集體勞動,但不吃大鍋飯,“三包一獎”按勞分配,同工同酬,達到責、權、利統一,“干多少活、記多少分”,這樣細致的“定額管理”調動了社員的勞動積極性。
1982年,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行。雷金河認為分田到戶對于貧窮落后,集體經濟薄弱的地方,能暫時解決人的溫飽問題。而周家莊經過30多年集體化道路,有了較為雄厚的集體經濟基礎,已有9家大型集體工業企業。如果把大片良田切割成一條一塊,必然造成混亂,家里沒有壯勞力的農戶無法耕種,有可能把地撂荒。后來的發展證明了當時繼續堅持集體經濟的正確。
此外,中國還有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河南省新鄉縣七里營鎮的劉莊村、黑龍江省甘南縣的興十四村等堅持集體經濟發展的村鎮。目前,全國大約有7000多個堅持走規模化經營、集體化的村莊,他們的發展都比全國農村的平均水平好得多,各種宗教、治安等社會問題也少得多,鄉村管理成本低得多,文明程度普遍較高。
他們的發展成就,歸根到底就是堅持了集體經濟共同富裕的發展道路。這些安居樂業的村莊似乎展示了一條能夠解決三農問題、消除勞動力剩余、不用外出的打工的道路,他們不是富得流油,卻能從根本上避免甘肅康樂縣的悲劇。
這位農民的家庭和所處的鄉村,是典型的小農經濟,嚴重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也造成了農村的凋弊和農民的苦難,實在難以為繼了。她家勞動力嚴重缺乏,老人無人贍養,孩子為人照顧,爺爺有病,一家的生存只能依靠她和丈夫。而且,她的文化程度很低,勵志的東西可能他一輩子也沒有聽見過,所以不要苛責她沒有堅持。在她看來,她沒有未來,她的孩子也沒有未來。且不論她的觀點對錯,實際中她確實沒有任何人或集體能夠給她任何援助和心理慰藉,她個人只能感到艱辛無盡的生活苦難。現在農村地區,各種宗教、甚至邪教能夠得到超高速的發展,正是由于有他們這樣的群體存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必須解決好“三農”問題,必須實現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穩定就沒有全國繁榮穩定,沒有農民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全面小康。而這些目標,只有規模化、高水平的農村集體經濟才能真正勝任。也只有現代化、規模化、高水平的農村集體經濟才能實現全體農民共同富裕,解決農村發展的各種問題。
精準扶貧,關鍵在于激發貧困農村的內生動力,在強有力的鄉村黨組織帶領下,走集體經濟發展之路。
1990年3月3日,鄧小平在與中央負責同志的談話中指出:“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是又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這是很長的過程。”
現在,中國農業、農村、農民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走集體經濟發展之路,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制度變革和路徑選擇,是農民共同富裕的根本出路,也才能根本避免甘肅康樂縣式悲劇再次發生。
(來源:產業人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