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近日被輿論聚焦。不久前一篇題為“曹德旺跑了,宗慶后會跑嗎?”的文章在互聯網上刷屏,引起大量爭論。文章使用“跑了”這個詞描述曹德旺在美國建汽車玻璃廠,引述了曹對美國建廠成本低于在國內生產汽車玻璃的各種數據,意思是中國如果放任制造業成本的增長,企業家到最后都要“跑光”。
其實那篇網文并沒有指責曹德旺,而是在為中國制造業的環境逐漸失去競爭力敲警鐘。在圍繞這一話題展開的討論中,批評曹德旺不該去海外建廠的聲音也很少。大部分評論者認同或部分認同曹德旺對國內制造業變得艱難的抱怨,并沒有對此上綱上線。
只是“曹德旺跑了”這個說法很搶眼,去年互聯網上大談“李嘉誠跑了”,而且當時輿論對李的評價是負面的,“曹德旺跑了”的說法乍一聽像是把他與李嘉誠相提并論。實際情形當然不是這樣。曹德旺隨后表示其公司產品65%的市場在中國大陸,他的大部分投資也仍在大陸,自己“跑出去干什么呢”。在公眾看來這也是可信的。
其實,曹德旺作為有智慧的企業家,他的企業是生產汽車玻璃的,怎么會離開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呢?況且,中國的制造業優勢并不完全是生產成本低,還有工業配套齊全,基礎設施好,通信、交通方便等諸多因素。這些是其他新興市場所不具備的。
但就這次爭論來說,我們認為它的效果總體是正面的。它帶來了幾乎全社會對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的關注,從西方到新興市場,大量國家的經驗都證明,制造業是國家強盛之本,對制造業的爭奪也重新成為國際競爭的主戰場。
中國制造業經歷了震驚世界的大發展,但如今面臨調整,國家經濟要素的現狀與繼續發展、提升制造業的目標出現一些不匹配。國內這方面的信心不那么足了,困惑和擔心越來越多。
“曹德旺跑了”引起這么大的震動,就是因為戳到了不少國人當下心里很脆弱的那一塊。房地產連年火爆,搞實業不如都買成房子,因此資本紛紛退出實業,民間對制造業的投資越來越少,這樣的描述到處都是,對普通人來說,它們有相當的可信度。
福耀集團主營汽車玻璃業務,曹德旺去美國建廠,那里生產要素構成的成本“比在中國還低”,或許有可能。但要看到,曹德旺的個例有其特殊性,如果現在泛稱中國的制造業成本已經高于美國,得不到統計數據的支持。中國的很多生產要素優勢在下降,有些下降還很快,是真實的。但如果認為“中國制造”在成本上已經完全輸給美國,環球時報采訪的幾位專家都不贊同這個結論。
盡管如此,曹德旺對在美國建汽車玻璃廠比在中國建廠還賺錢的舉例,以及他對中國制造業稅負過高表達的意見,我們認為對于中國社會反思當前的實體經濟環境具有建設性意義,值得國家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事實上,類似的抱怨遠不止來自曹德旺一人,搞實業不賺錢,更容易賠錢,這已經成為一種有相當普遍性的印象。
實體經濟是國家振興之本,企業家對每一個致力于發展的社會都是關鍵資源,美國的實體經濟前些年受成本因素的驅動大量轉移到海外,最近幾年重振制造業成為美國最響亮的口號之一,特朗普將敦促美國公司把工廠遷回美國作為執政的首要目標之一,他的做法雖顯得有些極端,但對整個西方世界帶來了廣泛的觸動。
中國的情況與美國不同,企業向外走是我國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這與保持國內制造業的繁榮不相矛盾,能到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投資,說明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在提升。但也要正視制造業企業目前在中國承擔的負擔太重的現實。如果我們不重視這個問題,就可能打擊我們的優秀制造業企業的積極性,導致企業資源的真正流失。
所以無論曹德旺指出的問題準確度有多高,我們都應把他的話當警鐘來聽,不要因為他觸動了問題而不高興,直面他提出的問題比在意他說話的方式緊要得多。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