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中心主義,或曰西方中心論,基本定義如下:西方中心論,是西方隨中華文明近代落伍通過殖民化全球后逐步形成的優等心理,是對文明文化和歷史的誤解,是西方文化的一個不自覺的前提。認為西方文化優于、高于非西方文化;或者認為人類的歷史圍繞西方文化展開;或者認為西方文化特征、價值或理想帶有某種普遍性,從而代表非西方未來發展方向,所有這些,都帶有西方中心論的色彩。
西方中心論具有幾重意思,在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中都有所體現。我們就先來看看文學創作中西方中心論的的影響。
西方中心論的立論基礎之一,就是“西方的是優越的”。80年代以后,西方哲學(而非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人的主體性”思想被引入中國。李澤厚在《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一書和《康德哲學與建立主體性批判》、《關于主體性的補充說明》兩篇文章中,試圖弘揚“人的主體性”,其實質便是為自由化思想開道。而劉再復在論文《論文學的主體性》中,將抽象的人性和人道主義作為文學的追求目標,成為作家脫離歷史和生活實際,進行自由創作、個人化創作的理論依據。我們可以看過,所謂的“人的主體性”思想與我國幾千年來文學創作中“文以載道”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在新時期,“文以載道”已經被創作者們遺忘,西方理論的優越性被無限提升。“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其中的愛國光芒在當代創作中已經難覓蹤跡。
晚年杜甫
“西方的,是具有普遍性的。”這在80年代之后幾成共識。自從80年代初西方的文學創作被大量譯介到國內之后,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文學傳統就被基本摒棄了。大量對西方文學作品(其實是翻譯后的作品)進行簡單模仿的創作批量出現。當時流行一時的詩歌中常見“彌賽亞”、“太陽神”、“燈心絨幸福的舞蹈”之類的東西,令人感覺不知所云,后來才知道那是模仿翻譯詩歌的。而“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想起父親帶他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句話,更是在80后的中國文學創作中出現了幾十次之多。意識流創作、魔幻現實主義、新小說派,幾乎所有的外國瓶子都被拿來用過,卻沒有裝上過任何中國特色的酒。我們的民族個性正在被西方的所謂普遍性所消滅。形式上的西化成了中國文學自以為的出路和實際上的絕路。
中國作家的圣經——《百年孤獨》
“西方的,代表非西方的未來發展方向。”因此,作家應該為西方寫作,才能在“世界文學”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現在作家們是如何為西方寫作呢?除了早年的所謂“學好英語去拿諾貝爾獎”,現在許多作家的寫作可以分為兩類:為西方的文學趣味寫作,為西方的政治訴求寫作,或者兩者兼具。
為西方的文學趣味寫作,從早期的模仿之作,如馬原的《岡底斯的誘惑》、余華的《現實一種》,到如今的莫言的《我們的荊軻》,充斥著文體的游戲和歷史虛無主義、以個人敘事重寫歷史的傾向。這種傾向在詩歌創作中尤為明顯。所謂“漢語詩歌寫作的可能性”更像是“模仿翻譯詩歌的相似性”。小鈺年輕的時候,同學之間就流行寫這樣的詩,嘻嘻。
為西方的政治訴求寫作,這就上了一定的層次了。最成功的莫過于莫言,他將中國傳統的敘事藝術、西方現代敘事藝術和西方人的閱讀需求融為一體,寫出了污蔑中國的“文學佳作”,獲得了炸藥文學獎這么高的榮譽,實屬巔峰成就。而方方、蘇童、余華等作家則努力順應西方人毀損中國的意圖,卻因為筆力不濟,至今仍功虧一簣。
網上熱議的方方新作《軟埋》
本文的目的,無意于改變一心投奔西方主子的作者,因為他們的黃皮白心已經無法改變。小鈺只想提示更多人:西方中心主義泛濫成災,目前在文學領域中是普遍現象。我們需要大師來改變這一現象,創作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具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精神的佳作。我們也需要主動提高警惕,不追捧、不推介為西方主子創作,以貶低中國為己任的作品,盡每個人的綿薄之力,為中華文化的振興而將本文順手轉發。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