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是意識形態領域關乎輿論導向的重大問題。但在這個原則性問題上仍存在一些認識誤區,特別是那種把黨性和人民性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的錯誤認識,不僅曲解了黨性與人民性的相互關系,而且還對黨的性質和使命造成了混淆甚至迷失了正確的方向。當前廓清這些認識誤區,對于我們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站穩人民立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認識誤區的主要表現。 一是誤認為既然黨性源于人民性,那么為了人民性就可以放棄黨性,甚至有人提出黨性要為人民性讓路。在這種觀點看來,人民性是黨性的來源和根基,那么人民性對于黨性來說,就具有優先性,為了人民性,可以不講黨性,甚至可以放棄黨性。所謂“什么時候人民政府變成了黨的政府”就屬于此類。這種觀點割裂了黨性與人民性的有機統一關系,甚至將兩者放在對立的位置,形成所謂非此即彼的關系,其錯誤的嚴重是不言而喻的。
二是誤認為既然黨性是人民性的集中體現,那么兩者講一個就夠了,主張講黨性就不需要講人民性了。這種觀點肯定中國共產黨代表了廣大人民的利益,黨性是人民性的集中體現,但卻強調沒有必要再講人民性,這又進入了另一個誤區。所謂“你是替黨說話,還是替人民說話”,“我們只講黨性,不講人民性”就是這種認識在作怪。這種觀點并沒有完整準確地把握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內涵,要害在于貌似很講政治,實質上動搖黨的群眾基礎,是對黨與群眾關系的破壞。須知脫離了人民性的黨性是不存在的,不講人民性,黨性最終也會受到傷害。
三是誤認為既然西方發達國家都是講“公意”“公共意志”和“人民主權”,那么我們也應該突出“公意”,只講人民性,不要講黨性了。這種觀點深受西方所謂的“契約論”和天賦人權思想的影響,又被西方議會民主制和普選制的表面現象所蒙蔽,認為在這些國家當中未經人民同意的政府不是合法的政府,國家的政策如果侵害了人民的利益,人民可以表示抗議和不服從,而各個政黨的黨性只是代表自己政黨的黨派性,不能與人民性并列。諸如此類的觀點因為有所謂西方的民主理論作為掩護,具有很大的蠱惑力,其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
四是誤認為既然黨在歷史上犯過錯誤,現實中又有很多黨員干部貪污腐敗,那么黨性就會背離人民性。這種觀點以我們黨歷史上曾經經歷的一些挫折以及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腐化墮落的案例作為依據,得出黨性可能會背離人民性、黨性不一定始終與人民性保持一致的結論。這種觀點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但卻是以個人這個局部代替了黨這個整體,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這一原則上的反映。
2.認識誤區的思想成因。一是脫離了一定的社會關系就不可能正確認識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政黨總是一定社會階級斗爭的工具,人民是一定社會的主體,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反映了政黨與社會的關系,歸根結底應當放在具體的社會條件中去考察。馬克思曾指出,不存在一個獨立于世界之外的抽象的、普遍的人性。同樣,也不存在獨立于世界之外的抽象的、普遍的黨性與人民性,必須聯系政黨與人民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經濟關系,才能夠準確把握黨性與人民性的本質內涵,也才能夠深刻認識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的關系。而上述認識誤區的一個共同點便是脫離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黨性與人民性的具體關系,或者將西方發達國家中的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簡單地移植到中國,泛泛而談所謂的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得出的結論肯定是似是而非的不切合中國實際、甚至是荒謬的結論。
二是缺少歷史的科學分析,對黨性與人民性關系的認識就容易陷入各種各樣的誤區。列寧曾指出,對于任何問題的認識,都必須提高到一定的歷史高度,看看它發生的具體歷史條件和歷史作用。把政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起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原因。在95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這些都是不爭的歷史事實。考察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就必須要考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人民群眾生活的歷史變遷、黨帶領人民取得的輝煌成績,等等。如果撇開這些去談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就是罔顧歷史事實。
三是離開了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就容易在黨性與人民性關系問題上產生片面性。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也是我們分析黨性與人民性關系的一個重要的方法論原則。如果只看到黨曾經犯過的錯誤,看不見黨是怎么改正錯誤的;黨又如何從改正錯誤走向成功的,那么就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片黑暗的感覺,對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就會得出帶有片面性的判斷。如果只看到人民性是黨性的來源,卻看不到黨性對人民性的引領和提升,只看到一些黨員干部背離人民性的現象,卻看不到黨從整體上在維護、實現人民利益上所做出的巨大努力,當然也就會得出為了人民性可以不要黨性這樣偏激的結論了。
3.需要正確把握的幾個理論問題。
一是黨性與人民性關系反映了政黨與人民的關系,反映了政黨獲得人民支持的程度,是一個表征政黨社會基礎的重大問題。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來看,蘇共黨內存在的嚴重腐敗現象、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動搖和宗旨意識的缺失等,最后導致了黨性的淡化,扭曲了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直接動搖了蘇共的社會基礎,最終被人民所拋棄,也就不足為怪了。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為根本追求,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我們黨始終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是我們黨所以獲得廣大人民的衷心支持,擁有最為廣泛的社會基礎的原因所在。
二是應當從黨性的深刻內涵來全面理解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劉少奇同志認為,黨性是階級性的最高而又集中的表現,是無產階級利益最高而又集中的表現。這是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對黨性的本質內涵所作的抽象概括。按照這一概括,中國共產黨的黨性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方面,黨性是所屬階級意志的體現,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意志的體現;另一方面,黨性是從全局和長遠的高度對人民群眾意志和利益進行升華和引領。由此可知,黨性與人民性是完全一致的。同時,黨是由一個個的黨員所組成,要通過一個個的具體政策來實現執政理念和目標。因此,黨性還必須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在黨的路線政策之中體現出來,在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執政為民的行動中體現出來。我們常說的一個黨員黨性強不強,就是指的這個意義上的黨性。
三是在全面從嚴治黨中始終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黨的先進性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蘇聯解體,歸根結底在于蘇共背離了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的原則。而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始終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這與我們黨95年來始終高度注重自身建設是分不開的。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作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部署。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加強黨性教育和黨性鍛煉,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
(作者:上海市委黨校第四分校副教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