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摘要】進行軍事戰略預置,要轉變傳統思維,以維護國家利益拓展為目標,注重陸海并重、先民后軍,凸顯順勢而為、力避風險。
戰略預置,是國家和軍隊為應對未來傳統或非傳統威脅,在本土和境外主要戰略方向和重點戰略地區進行的作戰準備,是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國際安全形勢復雜多變,各國利益相互交織,國家安全威脅逐漸趨于外向性。
進行軍事戰略預置,要轉變傳統思維,以維護國家利益拓展為目標,注重陸海并重、先民后軍,凸顯順勢而為、力避風險。
1、陸海并重,離岸制衡
我國是一個陸海兼備的大國,但傳統軍事戰略預置往往具有鮮明的“陸權”色彩。
現階段,隨著我國領海主權受到侵犯和遠海海洋權益受到威脅,海上軍事戰略預置的重要性日益顯現。
在領海主權安全方面,既要重視對陸上戰略通道、能源通道的保護,也要加強近海作戰能力和海上維權執法力量、裝備、設施建設,陸上預置與海上預置相互支持,從而取得戰略預置的整體推進。
近幾十年來,美軍把海上作戰力量發展作為其全球戰略的開路先鋒,不斷拋出“航行自由”“控制海洋、主導世界”“太平洋之夢”等概念。
由陸到海、以海制陸,是一個大國崛起的必由之路。以強大的遠洋海軍維護我海外利益,是未來我國軍事戰略預置應突出的思維。
2、內外協調,保護利益
幾千年來,受農耕文化影響,我國軍事戰略預置多以固守為主,如修建長城、炮臺、城堡、要塞等。
新形勢下,國際安全形勢日益復雜,世界各地的自然危機或軍事沖突,都會不同程度、不同層面地波及我國安全利益。
此外,世界資源有限,但各國利益拓展無限,這對永恒的矛盾決定了沖突隨時可能爆發。因此,新時期我國軍事戰略預置應突出內外協調,以維護國家利益拓展為主,加強海外重點戰略區域和目標的安全保護。
例如,以海洋戰略通道安全為目標,加強海外能源與貿易運輸保護;以海外經濟安全為目標,加強我海外重點利益地區保護;以海外僑民安全為目標,加強我公民僑民聚居地域保護;等等。
3、多維推進,搶占空間
未來戰爭具有多維空間一體性,戰略預置也應注重多維推進,實現陸、海、空、天、電、網等多維空間整體協調。
其中,空天空間和網電空間是人類活動的“高邊疆”和“新領域”,是獲取軍事優勢的新舞臺。
隨著軍事力量不斷向空天和網電領域擴展,新興空間領域對傳統空間領域日益構成戰略制衡作用。
因此,要用發展的眼光探索新興空間領域對戰爭作用機理的影響,統籌規劃新興戰略空間軍事力量發展。通過空天戰略預置,形成空天戰略制衡,確保國家領空主權和太空權益不受侵犯,掌握空天戰略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搶占網電空間領域,要突出以網絡實體防御預置為核心,保護網絡不受攻擊,并能夠進行正確輿情引導。
新興空間領域的戰略預置,要實現與傳統陸、海、空空間在預警偵察、指揮控制、打擊防護等方面的全面融合,統籌力量配置,提升整體作戰效能。
4、先民后軍,依民拓軍
戰略預置的裝備和物資消耗較大,應在不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采取先民后軍、依民拓軍的路徑。
例如,在物資預置上,可優先發展軍民通用器材。在特殊、關鍵時間,民用物資可轉換為軍用物資,而當軍用物資存貯到一定時間,也可立刻轉為民用,不會造成經濟浪費。
在戰場建設上,要實現先民后軍、軍民結合。軍事上的交通、工程和通信建設等,以能用于和促進地方經濟建設為先。
在技術預置上,要實現軍民通用,以民用技術發展為先,依靠地方軍事技術人才,提高民用和軍用之間的急轉(擴)產能力。
海外戰略預置,也應注重以民拓軍的思維,優先發展海外民事運輸、投送、護航、執法能力,以海外民事援助、民事外交、民事技術轉讓、民事安全合作等手段,擴大影響力,拓展途徑,為軍事戰略預置開拓新路。
5、平戰結合,周期輪換
戰略預置應注重平時預置與臨戰預置相結合、統籌規劃,對物資器材進行周期輪換,提高預置的針對性,減少資源浪費。
戰略預置具有超前性,和平時期在重點戰略方向和地區進行戰略預置,可營造于我有利的態勢、贏得主動權,但不足之處是時間跨度長、人力物力消耗大,具有較大風險性。
同時,平時預置是建立在對未來態勢預判的基礎上,其規模、內容、方式的針對性較低,容易造成軍事力量、物資的浪費。
臨戰預置,是指當軍事沖突或戰爭跡象明顯時,以快速的兵力和器材調整,掌握作戰區域的主動權,是一種軍事預置的顯性手段。
臨戰預置速度快、目的直接,但缺點是缺少周密性、時間短,容易貽誤戰機。科學的戰略預置,應采取平時與臨戰預置相互結合的方式。
需要平時預置的,要搶先下手,久久為功;而對于可以采取臨戰預置的,應盡量采取臨戰預置以降低無謂消耗。
此外,戰略預置的物資、裝備、器材存貯,應實現靜態與動態預置有機結合,周期輪換。便于長久存放的物資采取長期靜態預置,不便于存放的物資采取短期動態預置,以便及時更換。
美軍在軍事物資和器材的預置上就采取科學分類、合理定量、定期輪換的方法,既保障了戰略預置需要,也不會因物資積壓而產生浪費。
6、規模適度,力避風險
戰略預置是國家軍事斗爭準備和國防建設的重要內容,其規模受國家政治、經濟政策的影響,受國家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也要符合國家軍事戰略方針的總體思想。
戰略預置兵力和物資的多少、戰場建設的方式,都要與實際戰場態勢、作戰情況相適應,與實際需要相一致。
1928~1939年,為防止法西斯德國的進攻,前蘇聯構筑了規模宏大的“斯大林防線”。但由于誤判了德國的進攻時間和方向,使“斯大林防線”失去了應有作用。
此外,由于耗費材料太多,構筑其他防線時只能挪用“斯大林防線”的材料,導致蘇軍在戰爭初期損失慘重。
戰略預置的規模還要以總體國力為基礎,與國家經濟實力相適應。冷戰期間,蘇聯又因軍事預置規模過大,超出其經濟承受能力,最終導致國內矛盾不斷激化。
戰略預置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國家安全利益,適度性是其固有要求,過與不及均與戰略預置的宗旨背道而馳。必須“穩”字當頭,降低風險,不能盲目行事,爭一時短長。
20世紀上半葉,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幾經起落,說到底,還是因為戰略的盲目性。二戰后,美國之所以被稱為“橄欖球賽場上的替補隊員”,就是因為它總能順勢而為,扮演收拾殘局的角色。
目前,世界安全形勢復雜多變,戰略預置必須結合本國國情,穩妥籌劃,力避矛盾,注意化解危機和控制風險,以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國家發展大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