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自人類有太空活動以來,安全就與太空密不可分。冷戰期間,太空安全以核威懾背景下的國家政治與軍事安全為中心,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此展開了激烈的太空競賽。
進入21世紀,國際太空領域呈現“擁擠、競爭、對抗”的戰略新格局,安全問題增多、風險加大,太空安全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動向。
一是太空在世界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已融入全球經濟、社會與安全整體架構,使得太空安全與其他領域安全密不可分,成為國家與國際太空政策的關鍵要素。
二是國際上太空活動參與者數量與類型迅速擴充,太空軌道頻譜資源緊缺加劇,帶來的復雜與混亂引發更多的安全問題。
三是太空碎片數量呈指數級增長,目前直徑大于10厘米的太空碎片達22000多個,而直徑更小的太空碎片則不計其數,發生太空碰撞的風險顯著上升,人類太空活動與系統面臨共同威脅。
四是西方軍事強國加快發展太空對抗技術與手段,太空軍事化已成事實,太空武器化難以逆轉,全球太空安全治理面臨新的嚴峻挑戰。
以上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太空安全上升為對國家安全與發展具有全局性、長期性影響的重要安全領域,與核安全、海洋安全、網絡安全并稱當今時代日益凸顯的四大新安全領域。
在當前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太空安全面臨嚴峻復雜的內外形勢。
從外部來說,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將戰略目光轉向太空,大國競爭與對抗日益加劇。美國大力爭奪太空軍事霸權,全力打造其主導的“國際太空聯盟”,對我太空力量發展進行嚴密封鎖和限制,嚴重威脅我國家安全和太空權益。
我國太空力量建設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航天強國相比,在太空領域核心器件、基礎材料與先進制造方面還存在明顯差距,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太空軍事力量體系還不夠健全,在國際太空規則制定中還缺乏應有的話語權。
從內部來說,我國太空領域發展長期存在多頭管理、重復建設、技術壟斷等痼疾,國家太空領導管理體制還不適應市場競爭與創新發展的需要,太空領域軍民融合式發展還缺乏系統配套的政策法規。
此外,還存在著衛星應用范圍與效益有限;太空經濟與產業發展活力不足;民用與商業航天發展相對滯后等突出問題。
直面新形勢、新挑戰,我們必須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著眼國家安全全局與長遠發展,從戰略高度對國家太空安全進行科學籌劃。當前,應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加快推進國家太空安全體系建設。
一要全面實施“太空優先”國家戰略。太空安全體系建設影響廣、投入大、風險高,必須傾舉國之力才能取得突破、贏得優勢。
為此,必須確立“太空優先”的國家戰略意志,并從政策法規、制度創新、資源配置等方面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要盡快制定頒布“太空基本法”,通過立法確立太空優先發展的戰略定位,將發展太空事業、維護太空安全納入法制化軌道。
要進一步加強太空領域集中統一管理,健全國家太空領導管理體制,為國家太空安全體系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要進一步加大太空領域投入,建立先進、自主、健全的太空科技創新與工業體系,夯實維護國家太空安全最重要的基礎支撐,將太空強國發展命運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要全面推進太空領域軍民融合戰略,大力扶持民用和商業航天發展,按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改革思路,改變現有封閉壟斷的太空產業格局,探索建立促進太空產業發展的創新機制,營造有利于太空產業發展的商業生態環境。
二要加快健全太空軍事力量體系。維護國家太空安全,根本要求就是捍衛國家太空權益,保護國家太空資產,抵御來自太空的威脅與挑戰,而這一切都有賴建立強大的太空軍事力量。
美國和俄羅斯之所以被稱為太空強國,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都擁有實力強大、體系健全的太空軍事力量,并在其各自國家軍事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們要以“能打仗、打勝仗”為根本目標和指導,著眼太空技術與軍事長遠發展,全面推進太空軍事力量結構與指揮體制改革,大力加強太空軍事理論創新、指揮信息系統研發和作戰訓練條件建設,盡快實現我軍太空力量由主要遂行科研試驗與信息保障任務向擔負全方位作戰任務的歷史轉型,為維護國家太空安全鍛造可靠管用的戰略利劍與盾牌。
三要全方位培養造就太空安全人才。太空領域高新科技密集、人才層次高,屬于與國家安全緊密相關的尖端行業,人才隊伍的高度與厚度決定了國家太空安全的根本競爭力。
維護國家太空安全,歸根到底是要培養造就一大批立足世界太空科技發展前沿、創新意識與能力突出的太空專業人才和精通太空戰場特點規律、能夠駕馭先進太空技術與裝備的太空指揮人才。
要以國家重大航天工程和型號任務為牽引,著力培養以航天型號總指揮、總設計師為代表的高層次戰略科學家隊伍,造就引領國家太空安全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人才。
要以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為牽引,以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和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為基本路徑,加快培養新一代太空軍事指揮人才。
要以太空領域軍民融合發展為契機,充分整合軍地教育資源,大力培養太空安全領域技術創新、應用推廣、裝備保障等方面的大批專才,夯實國家太空安全體系建設的人才基礎。
四要高度重視太空安全軟實力建設。包括太空知識普及、太空文化傳播、太空國際合作和太空國際規則制定在內的軟實力建設,是國家太空安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全社會普及太空知識、傳播太空文化是增強全民太空安全意識的有效途徑。太空技術與應用帶動性強、國際影響力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富有吸引力,使得太空國際合作成為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重要載體。
要以衛星導航產業化、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國際化為主線,以“一帶一路”地區為重點方向,大力推動太空領域國際合作,服務國家“走出去”戰略,提升我國在國際政治與外交領域的影響力。
太空作為全球公域,包括規范、準則和法律在內的國際規則是引領和規范太空活動的重要依據,也是維護國家太空安全權益的有效手段。
要以提升在太空國際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為目標,圍繞太空武器、太空碎片等熱點問題,組織專門力量開展太空國際法研究,積極參與全球太空安全治理各種機制與平臺,主動發出維護全球太空安全的中國聲音。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