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我黨我軍由弱到強的歷史發展進程,可以說,當年以新華日報和各根據地油印、手抄報紙為代表的新聞媒體為主干,眾多深入農村、城市、工廠的政工和情報人員為網絡,構成了較為完整的輿情搜集、分析和應對體系,保障了我黨我軍先在爭奪人心的戰場上獲得勝利,進而保障了實際戰爭中的勝利。進入21世紀互聯網+時代,輿情斗爭樣式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如果我們不能盡快重新建構起適應輿情斗爭變化的輿情搜集、分析和應對體系,那么,我們不但會在爭奪人心的戰場上處處被動,甚至有可能在必須一戰時遭受意想不到的打擊。 薩氏伊拉克、米氏南聯盟、卡氏利比亞,透過這三個政權的被顛覆,我們已很清楚地看到我們當前和未來最大的對手之一美國是如何熟練運用輿情斗爭武器。時不我待,努力在軍事科技和軍事理論上追趕和創新的同時,我們必須特別重視輿情斗爭工作的補差鑄強——輿情本身的特性決定了與敵交火在先、形勢瞬息萬變,是習主席強調的“下先手棋”應有之義。 每天微博微信上都有大量事關我國我黨我軍的政治、經濟、軍事話題在熱議,網民們的互相撕逼和口水大戰,已經遠不是討論問題那么簡單,反映了民眾對我國我黨我軍的認知和好惡。特別是完全成長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青少年一代,他們了解事物基本依靠互聯網信息,不在這個戰場樹起大旗占領陣地,他們中的大多數會被敵對勢力誘導而站到我們的對立面。2、對輿情斗爭的重要性和殘酷性,不光是領導干部,從上到下都認識不足
近年來階級斗爭、敵我斗爭這些概念很少提及后,很多領導干部腦子里已經沒有這根弦,對網絡輿情抱以不在乎、不理睬的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任志強在微博上被網友舉報多年始終不見封博處理,正是輿情斗爭前期不被某些領導干部重視的表現之一。至于普通干部、戰士,受條件限制,對輿情斗爭不敢發聲、不知道如何發聲的情況廣泛存在。3、輿情搜集、分析和應對體系老化,盲目和失敗的案例不少 從溫州動車事故開始,到去年的天津化工爆炸,機械地滿足于在傳統媒體上正能量轟炸,妄顧網絡間的民聲沸騰,把更多不明真相的群眾推向了我們的對立面。而新疆七五事件前,對恐怖分子在網絡間的境內外串聯輿情掌握慢、分析慢、匯總慢,留下了沉痛的教訓。4、敵對勢力在輿情斗爭上重金投入,已有撕開突破口的“驚喜” 不揭不知道,一揭嚇一跳,境外資本對我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注資實際上早就步局,去年兩會前拋出、嚴重干擾了全國兩會輿情氛圍的《穹頂之下》之所以能在國內播出,就是因為國內網站被收買。無論是薛蠻子、秦火火等大V,還是林林總總的水軍,背后都有偽裝成商業利益來往的境外資金強勢注入,一篇微博給價5萬美元,這絕不是一般國內經濟實體做得出的事。 目前,不少地方的軍地首腦只知道傳統宣傳工具上不出岔子,對應對網絡輿情究竟要做些什么、怎么做一知半解。 誰負責搜集輿情,搜集后誰負責研判,研判后誰負責應對,應對后誰監測后續反應,什么時候需要防守反擊,什么時候需要主動出擊,需要盡快給權力也給責任。 僅以假軍人趙茂林事件為例,此人不是一次假冒軍人,而是多次異地流竄作案,使用的為同一伎倆,地方公安知情不管,部分地區軍方不了解網絡輿情,才給了他游走網絡和現實間的便利。 美軍宣布成立網軍,其實成軍早在宣布前,不僅僅是在技術壓制方面有強大戰力,輿情斗爭攻防上也扮演主力角色,為此吸納了很多美國媒體界的操盤老手在幕后出謀劃策。我軍既然成立網軍,輿情搜集、研判、應對方面的總協調、總參謀、總司令部就應該盡快至少在內部予以明確并做好保密工作。 建議在軍校發展各方面優秀、政治過硬、熟悉網絡輿情的學員,作為輿情搜集員 師及以上單位、省軍區系統,由保衛部門設立專職輿情搜集員 集團軍及以上單位設輿情研判小組,研判來自院校和基層單位的輿情情報,研判結果當即上報網軍司令部,由司令部再做進一步研判 輿情搜集員、研判員的成果作為評獎立功提拔的重要參考,優秀軍校學員可畢業后分配至網軍系統工作;輿情應對辦法主要由網軍司令部通報國防部,或組織軍隊媒體單位具體應對,特殊情況下集團軍及以上單位也有權協同地方黨委和政府、媒體發布,功獎過罰;對危及輿情斗爭工作、有重大嫌疑者,網軍司令部有權通報公安部,盡快直接予以銷號甚至逮捕。 地方上的各級新聞單位、新聞單位管理部門,公安、國安部門,以及我軍的新聞單位、網軍及情報部門,都應納入大的輿情斗爭工作體系中來,在職能上形成互補,允許新聞單位向公安、國安通報輿情,允許公安、國安部門向我軍網軍及情報部門通報輿情。 對公開和暗地里實際挑動輿情者,刑法上要有明確罪名或者補充司法解釋。目前危害國家安全罪中的3類12個罪名中無一可以準確套用在挑動輿情者身上,給處置帶來了極大難度,無法震懾挑動輿情者。 鼓勵縱向聯合,形成多個國家級的傳媒集團,直接由國務院管理,比如央視,它將和其他2-3個國家級傳媒集團并列,央視主管全國電視行業,其他各有集團主管全國報紙、電臺、網站,也就是說,將來全國的電視臺、報紙、電臺、網站都各只屬于一個大的集團,集團內部人才根據個人意愿和能力情況可自行流動,最基本建制是在市一級。鑒于報紙未來會規模并縮,主管報紙的這個集團直接和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宣傳部合并,組成出版局,由財政主要負擔。
新聞和評論并重,鼓勵各類媒體開設專題訪談、政辯節目,給公民更大發言權限,讓自媒體回歸展示個人生活、生活感悟的功能。
新聞學院設置社會評論專業,培養了解民情、國情、世情,口才與氣質具備影響力的發言人、專業評論員。新聞學院要增加信訪類專業教育,畢業學生可選擇信訪部門就職(時機成熟后,信訪部門也應合并進國家傳媒集團),新聞記者無冕之王的地位可以得到真實體現——老百姓真有解決不了的大冤屈,可通過國家級傳媒集團直接傳遞給中央。
責任編輯:高天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