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中外歷史上,都曾有過這樣的時候,有時候統治者想推行某項政令的時候,老百姓卻不肯執行,或反對聲音過多,這時候,就需要轉變執政思路。有時候,有些巧妙的計謀真的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讓人不得不服。比如下面這些:
先說國外的。
1、土耳其禁戴面紗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非常渴望拋棄土耳其社會戴面紗的習慣,使其具有現代氣息。但是由于戴面紗是自古有之的習俗,一下子不戴面紗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實際上很多人都很抵制這項政令。
凱末爾就想到了一個更聰明的計策,他沒有下令讓大家都不要帶面紗,而是規定妓女必須戴面紗。如此一來,戴面紗成為妓女的標志,而良家婦女逐漸就摒棄了這一做法。于是土耳其的婦女都與現代社會接軌了。
2、美國怎樣保證降落傘質量?
話說戰爭年代,美國工廠生產的降落傘總是不良率很高,整治了很久都沒有成效,而且降落傘的質檢比較困難,總不能一個一個打開來檢查啊,一打開就等于報廢了。后來,有人就想出一個方法,每批降落傘隨機抽出一批來,讓工廠經理親自去檢驗,檢驗可是真槍實彈的從天上跳下來啊!從此之后,降落傘沒有一個不合格的了!
3、德國土豆推廣的新思維
由于德國人一直都是以面包為主食,對面粉的依賴度過高,所以當局就想推廣土豆,讓百姓也能以土豆為主食,但是吃慣了面包的德國人那里看得上土豆呢,況且還是個這么又土又丑的東西。連德國的農民們都是這樣說的:“我們甚至沒辦法讓狗吃這些惡心的東西。 這些土豆令人作嘔,而且毫無用處。” 甚至有許許多多的人由于拒絕種植土豆而被處死。
后來,德國當局就宣布土豆是宮廷御用蔬菜,只有皇室家族成員才能享用。他在一片皇家土豆地中種植土豆,并派侍衛日夜加以看守,但卻密令他們無需太過認真。18世紀的農民們懂得一個生活常識,那就是值得看守的東西,也值得偷。所以不久之后,德國就出現了規模宏大的土豆種植。土豆就這樣上了德國人的餐桌。
再回來中國歷史上的巧妙計謀:
1、“推恩令”
西漢時期,諸侯王勢力坐大,漢景帝削藩不成,釀成七王之亂,幸好武力平叛成功,削弱了諸侯王勢力。漢武帝上臺后,采取“推恩令”策略,將諸侯王的嫡長子繼承制改成所有兒子一起瓜分諸侯國制度。
若按嫡長子繼承制,除了嫡長子能夠繼承諸侯王的一切外,其他所有嫡庶兒子都只能分得象征性的封賞,得不到尺寸之地。所以“推恩令”頗有利益均沾的意思,把原該諸侯王的嫡長子一個人得到的好處,拿來分給諸侯的所有兒子。就連諸侯王也覺得這樣不錯,自己的領地沒有減少,都在自己兒子的手上,而且那些原來沒有編制的兒子也都混上了編制。
于是漢中央就借著“推恩令”這無本買賣瞬間瓦解了諸侯國內的凝聚力,諸侯王的嫡長子們獨力難支,無力回天,眼看著一個個原本“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的諸侯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最后“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十余里”,變成了幾百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于縣的列侯國。
數年后,當漢武帝借“酎金事件”削減、廢除了一百零六個諸侯國、列侯國時,已經沒有一個諸侯有實力敢出來反對了。
2、圍魏救趙
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于:
(1)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舍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2)圍魏救趙的精華是后招,是伏擊,是打援,變化出圍點打援。
(3)政治方面的埋伏:就算圍魏打不下來,但是國君在里面啊,龐涓不救,先打敗趙國才回師解圍的話,就算解圍了,魏國的國君還會信任龐涓嗎?以后龐涓面對的很可能就是國君對他的猜疑,死在自己國君手里了。所以無論如何,龐涓都沒有好果子吃。
(來源:網文,昆侖策研究院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