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根據可靠的統計數據,中國數量最多的廟是關帝廟。而關帝廟里面供奉的主神,就是三國時的大英雄關羽。很多人對關羽的印象,主要來源于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在這部小說中,關羽被塑造成了一位忠肝義膽、義薄云天的大英雄,這位英雄曾經留下諸如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等傳奇故事。關羽在歷史上如何從人到鬼到神?X
《三國演義》:讓關羽的忠義形象深入人心
關羽由人到神,他自身的優秀品質是他走上神壇的根本動力,儒、釋、道三教對關羽的爭奪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進一步提高了關羽的地位。
我們都知道,關羽最喜歡讀的書是《春秋》。而孔子寫《春秋》這本書的初衷是要告誡大家恪守本分,不要有逾越之舉。生活在東漢末年的關羽由于自小接接受了這種儒家正統價值觀的熏陶。在他幫助劉備建立蜀國天下的過程中,多次表現出的忠義之舉讓關羽的形象深入人心。
對于關羽的忠義之舉,在《三國演義》中多有描述。
當年下邳之戰,由于雙方勢力相差過大,關羽很快就敗了下來。為了保護劉備的妻妾,關羽投降曹操。曹操很惜才,封關羽為漢壽亭侯,并且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還時不時的賞金賜銀。但關羽從來都不心動,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還和曹操約法三章:第一只降漢,不降曹;第二,禮待二嫂,不得怠慢;第三,一旦得知劉備下落,就會前往會合。雖說條件苛刻,但愛惜人才的曹操還是抱著一絲希望答應了關羽。他幻想著關羽有朝一日能夠被自己感動。大哥不顧妻兒和自己的安危獨自逃命,曹操對自己有救命之恩,即便如此,關羽的心里始終只認劉備一個主子,這不得不讓人佩服關羽的忠義。后來得知劉備的下落之后,關羽毅然放棄所有金銀珠寶,帶著兩位嫂子過五關斬六將,跋山涉水前去和自己的大哥會合。
火燒赤壁一戰,曹操兵敗出逃華容道。負責駐守華容道的關羽雖說出發之前立下了軍令狀要殺掉曹賊,但是真的遇到了落敗的曹操時,不禁回憶起了曹操之前對自己的種種好處,于是冒著自己被殺的風險,放走了曾經對自己有恩 的曹操。
有恩必報的“義”只是關羽眾多忠義之事中的鳳毛麟角,但也折射出了關羽高大的形象。關羽正是憑借著自己的忠義之舉得到了百姓的喜歡和愛戴,擁有群眾基礎的關羽要是不紅,估計上帝都會哭的。關羽在歷史上如何從人到鬼到神?
悲劇命運:壯烈犧牲的三國大將蜀漢“前將軍”
關羽,出生在山西一個家境殷實的農家。關羽喜讀《春秋》,同時還練習武術。由于家境好,營養跟得上,再加上鍛煉有方,關羽長得魁梧有力,沒事的時候就到父親的打鐵鋪去幫忙打鐵,這個估計是后來鐵匠們把關羽奉為祖師爺的緣故吧。
關羽18歲的時候,父親給他娶了一房媳婦,第二年就生下自己的長子關平。按照這個情形發展下去,關羽應該會繼承父業,經營鐵鋪,然后子孫滿堂,頤養天年。然而,蛟龍畢竟是蛟龍,總會有飛龍在天的時候,只要時機合適,定會騰空而起。
關羽平平淡淡的度過了20多年的生活之后,因為一件小事改變了他自己人生的軌跡和方向。
有一年,當地一個姓呂的惡霸前來關家的鐵鋪收取保護費,這天關老爺子剛好有事出去,留下關羽一人看著鋪子。看著這個惡霸氣焰囂張毫無緣由的收費,關羽就很來氣,再加上年輕氣盛,關羽更是受不了這份窩囊氣。于是,他說自己不用他的保護,拒絕交保護費。這個惡霸就要人來打關羽,常年習武的關羽一下子就收拾了那些個小嘍啰,然后一拳就打了那個惡霸。誰知這個惡霸很不禁打,只吃了關羽一拳就死翹翹了。
俗話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為了保住兒子的性命,關家二老讓關羽出遠門避難。關羽逃亡途中遇到了自己終生的知己兄弟劉備和張飛,三人一見如故,在桃花園中結拜成為生死兄弟。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三兄弟果然一起開創了一番事業。后來他們南征北討,西入漢川,建立了和曹魏相抗衡的蜀國。
有時候人要是走的太順利,就會養成傲慢、偏執的個性,關羽就是屬于這種比較順利的人。自出道以來,由于斬顏良解白馬之圍、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水淹七軍等故事,把關羽說成了一個有神仙相助的大英雄,掌聲和鮮花使得關羽逐漸的迷失了自己,固執傲慢的性格在一片贊頌聲中形成。駐守荊州期間,被傲慢和固執蒙上雙眼的關羽急躁冒進,最終大意失荊州,兵敗麥城,身首異處,甚是凄涼。
關羽生前的最高職位,為劉備稱漢中王時所封的“前將軍(假節鉞)”。“前將軍”在當時劉備的武將中為最高職位,而“假節鉞”為極高的榮譽,劉備手下武將僅關羽有次殊榮(張飛和馬超均為假節)。關羽死后,公元260年,后主劉禪追謚關羽為“壯繆侯”,為蜀漢政府一共追謚過的12大功臣之一(另11位功臣為法正、諸葛亮、蔣琬、費祎、陳祗、夏侯霸、張飛、馬超、龐統、黃忠、趙云)。
這樣一個悲劇英雄,按照常理應該被人們拿來當做反面教材警示后人;可是關羽的運氣很好,碰上了羅貫中,不僅沒有被當做反面教材,反而被當做神靈受盡世人的膜拜,并促成了中國歷史上特有的關公文化。關于關羽神化的過程,其實還是有一個比較曲折的過程的。關羽在歷史上如何從人到鬼到神?
由人到鬼:死后的800余年中并未得到統治者的特別青睞
人物神化的崇拜在中國遠古時期就存在了,這種信仰來源于靈魂不死的信念。古人認為,人死后,會以鬼魂的形式存在于這個世界上,做善事的人死后會變成善鬼,作惡事的人死后后會變成惡鬼。世界上本沒有鬼,所有的鬼神都是人們主觀臆造出來的,但是先人們畢竟沒有那么多的溝溝壑壑,他們也不知道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
關羽一生馳騁江城,驍勇善戰,殺敵無數,武藝超群,曾被劉備封為五虎上將之首。他留下了”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等諸多傳奇故事。這樣一個形象高大的人物卻因一時的疏忽大意而敗走麥城,遺憾而死。試想一下,民眾們聽到自己的偶像遭遇這樣的待遇,內心會是多么的波瀾壯闊,難以平靜。關羽的粉絲們為了讓自己的心理好受一些,就開始臆造出關羽死后變成了滿腹哀怨的厲鬼,四處傾訴自己冤屈,并親自顯靈找自己的仇人報仇,如裝病騙關羽的呂蒙在奪取荊州不久就一病不起,沒過多久就一命嗚呼了。在這種事例的宣傳之下,大家普遍認為關羽死后變成了鬼魂。
古人對鬼魂都有一種敬畏之心,在關羽鬼魂顯靈的說法出現之后,人們出于各種原因,開始拜祭關羽。不過這個時候的關羽還是一個孤魂野鬼,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神仙。但此時的顯靈說無疑為關羽日后走向神壇鋪平了道路。
民間對關羽的祭拜最早始于劉備,劉備得知自己的二弟被殺之后,命人建立了一座衣冠冢,寄托哀思,定期朝拜,蜀國滅亡之后,蜀中地區對關羽的崇拜就消失了,這估計和關羽常年征戰在外有關吧。真正使關羽走向神壇,并越走越遠的是關羽的遇害地——荊州地區。
關羽死后,當陽的百姓害怕關羽前來找自己復仇。就給關羽建了一個小土墳,每年進行憑吊。這個時候祭拜并不是為了祈求財源,而是祈求平安,希望關羽不要責怪自己。此時的關羽還沒有走進神壇,只是被百姓作為一個厲鬼供奉。也正是由于民眾對鬼魂的畏懼心理,使得早期的關羽廟宇陰森恐怖,關羽的塑像也是猙獰可憎。不僅如此,此時對關羽的拜祭也具有地域性,在全國的其他地方并沒有出現。
在關羽死后的800余年中,關羽并未得到統治者的特別青睞。唐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唐明皇李隆基建武廟,主神為姜太公,以名將十人配享: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績,并沒有關羽。唐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追封姜太公為武成王,跟文宣王孔子的規格齊平,按照孔子有七十二弟子配享的原則,在唐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又增加64個人參與配享,包括孫臏、廉頗、衛青、霍去病、關羽、張飛、周瑜、鄧艾等人,這是關羽在唐代官方祀典中的記錄。我們可以看到,在唐代,關羽的地位僅僅是和張飛、周瑜、鄧艾等其他三國名將相同,并不突出。而五代十國時期在成都建立的后蜀政權,僅僅追封了諸葛亮和張飛為王,居然都沒有提到關羽,也可以看到這時關羽并沒有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
北宋初年,關羽仍然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重視,宋太祖趙匡胤甚至以關羽被仇國所擒為理由,竟然把關羽請出了武廟的配享隊伍。
從鬼到神的逆襲:三教共敬,帝王加封,尊享殊榮
從三國到隋初,人們一直把關公視為蓋世英雄。而把他作為神靈禮拜,始于隋朝。據《佛祖統記·智者傳》載,隋開皇十二年(592),高僧智到湖北當陽玉泉山建廟傳教,夜見一長髯神人,自稱蜀將關羽,現為當陽山主,愿作佛門弟子。智大師奏于晉王楊廣,遂封關公為伽藍護法神。
道教豈肯將中國本土的關老爺讓于外教?到了北宋末年,就有了宋徽宗派張天師請關公為山西運城百里鹽池滅妖(斬蚩尤)的傳說,道教自此尊關公為“蕩魔真君”、“伏魔大帝”。
儒家并不與佛道爭鋒,而是順乎自然地將“夫子”、“圣人”的桂冠奉獻關公,形成了中華民族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的傳統文化格局。大儒生羅貫中不甘落后,《三國演義》將關公刻畫成集“忠義仁勇禮智信”于一身的儒家圣人,是關帝文化發展史上的輝煌里程碑。
歷代帝王把關公作為“忠義”的化身,作為“誠信”的偶像,視為皇家保護神,屢屢加封,使關公從民間神靈躍升為國家祭祀的最高神祇。
歷史走過836年,中國出了個書畫藝術頗有成就的皇帝——宋徽宗趙佶。面對外侵之敵,宋徽宗想不出更好的富國強兵之策,只有大興道術,自稱上帝元子太霄帝君降世,讓朝臣們稱他為教主道君皇帝。徽宗期望能得到關公神靈的護佑,他執政24年,關公得到4次褒封,從“忠惠公”到“崇寧真君”,再封“武安王”,再加封“義勇武安王”。
公元1328年,元文宗圖帖睦爾即位之初,謚封關公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蒙古統治者接過趙宋王朝的保護神,既能平衡漢人的心態,又能粉飾太平。
公元1582年,明朝萬歷下旨祀封關公為“協天大帝”。萬歷十八年(1590),朱翊鈞再度頒旨,追封關公為“協天護國忠義帝”。封關公為“圣”,也是萬歷皇帝的杰作。萬歷四十二年(1614),封關公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圣帝君”,封關娘娘為“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后”,封關公長子關平為竭忠王,封其次子關興為顯忠王,封關公的部將周倉為威靈惠勇公,并封左丞相陸秀夫(南宋人)、右丞相張世杰(南宋人)、岳飛為兵馬大元帥,尉遲恭為伽藍(護法神)。
如果說,明王朝把關公的尊崇推上了最高層面,清王朝則是系統而詳盡地完善與完美了關公的人、帝、神體系。
順治入關后,于公元1653年頒詔供奉關公,號曰“忠義神武關圣大帝。”康熙皇帝以劉備轉世自詡,親政后不久,封關公為“協天伏魔大帝”之后,親自駕臨關公故鄉解州,參拜關公,并言與關公靈像:“二弟,大哥看你來了”,書題“義炳乾坤”匾,懸掛于解州關帝廟內。
乾隆皇帝兩次下詔,先后對關公加謚“神勇”、“忠義”,乾隆對關公的封號為:忠義神武靈佑關圣大帝。至清光緒年間,皇室對關公的封號已長達26個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帝君。今天,此封號碑刻仍矗立在湖北當陽關陵的中軸線之首。
關公成王成帝成圣,是因為關公故事在民間千年傳頌;是因為千百萬民眾對關公道德精神的崇尚;是因為儒佛道諸教敬奉關公為本教之神靈;更因為歷朝皇帝借助關公之忠義思想教化臣民,一次又一次地追封關公。從而,共同創造出一位中華民族“忠義仁勇誠信”的道德偶像。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