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國剛認為:“歷史不是為寫文章而存在的,而是提供一種智慧,《資治通鑒》就是一本提供智慧的著作;從曾國藩到毛澤東這些政治家都喜歡讀《資治通鑒》;甚至作家金庸也說,當年他能為《明報月刊》寫出精彩的社論文章,也是因為讀了幾十年的《資治通鑒》。”
毛澤東晚年曾對人講,他將《資治通鑒》這部 300 多萬字的史書讀過“一十七遍”。據毛澤東的護士孟錦云回憶,毛澤東的床頭總是放著一部《資治通鑒》,這是一部被他讀破了的書。有不少頁都用透明膠貼住,這部書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次閱讀的印跡。
《資治通鑒》是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北宋司馬光等撰,記載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前后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資治通鑒》以“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為目的,以歷代政治大事為主要內容,注重對治亂興衰的原因分析與經驗總結。該書文字優美,敘事生動,體例嚴整,征引史料極為豐富,具有非常高的史學和文學價值,對后世史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北宋到清朝,《通鑒》一直是帝王經筵上經常使用的歷史教材,因而被梁啟超稱為“皇帝教科書”。
毛澤東認為司馬光之所以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是因為這一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或者說是司馬光認為發生了一件大事。那么這是一件什么大事呢,它在歷史上有什么重要影響,值得作為全書的開篇。
毛澤東說:“這年,周天子命韓、趙、魏三家為諸侯,這一承認不要緊,使原先不合法的三家分晉變成合法的了,司馬光認為這是周室衰落的關鍵。‘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也’。 選擇這一年的這件事為《通鑒》的首篇,這是開宗明義,與《資治通鑒》的書名完全切題。 下面做得不合法,上面還承認,看來這個周天子沒有原則,沒有是非。無是無非,當然非亂不可。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嘛。任何國家都是一樣,你上面敢胡來,下面憑什么老老實實,這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對于《資治通鑒》全書只寫到宋代開國前而不涉及本朝歷史,毛澤東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說,這是由于宋代自有國史,不依據國史,另編一本有困難。 我看這不是主要的。 本朝人編本朝史,有些事不好說,也可以叫做不敢說,不好說的事大抵是不敢說的事。 所以歷代編寫史書,本朝寫本朝的大抵不實,往往要由后一代人去寫。”
《資治通鑒》全書側重敘述政治軍事,而對經濟文化方面關注比較少,毛澤東認為這是因為:“中國的軍事家不一定是政治家,但杰出的政治家大多數是軍事家。 在中國,尤其是改朝換代的時代,不懂得軍事,你那個政治怎么個搞法?政治,特別是關鍵時刻的政治,往往靠軍事實力來說話。 沒有天下打天下,有了天下守天下。 有人給《左傳》起了個名字,叫做‘相砍書’,可它比《通鑒》里寫戰爭少多了,沒有《通鑒》砍得有意思,《通鑒》是一部大的‘相砍書’。 ”
毛澤東總結性地說:“《通鑒》是一部值得再讀的好書。有人說,搞政治,離不開歷史知識。還有人說,離不開權術,離不開陰謀。甚至還有人說,搞政治就是搗鬼。我想送給這些人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毛澤東說過五句話,反映出他為什么如此酷愛讀史,以及他讀史的收獲所在。一是 1920 年 12 月給蔡和森等人的信中說的,“讀歷史是智慧的事”;二是 1958 年 1 月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說的,“讀歷史的人不等于是守舊的人”;三是 1961 年 6 月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說的,“只有講歷史才能說服人”;四是 1964 年 1 月會見外賓說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善于學習歷史的”;五是 1964 年 7 月會見外賓說的,“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這五句話,傳達出毛澤東的讀史理念,也反映了他一生的讀史情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