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才”
公元1893 年12 月26 日,毛澤東誕生于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南岸上屋場。
這一天是西方的圣誕節,而按照中國的傳統紀年方式,毛澤東的生辰應為癸巳年、甲子月、丁酉日、甲辰時(即當日上午7~9 點),因此,日本學者竹內實在《毛澤東》一書中說:“那是太陽在東方升起的時刻。”
與魯迅一樣,毛澤東生肖屬蛇。“靜若處子,動若蛟龍”,蛇也被稱為“小龍”或“蛟龍”,毛澤東在世的時候,人們稱他為天才,而毛澤東則針鋒相對地把自己稱作“地才”,擁抱大地本就是蛇的本性,毛澤東則把“大地”比作中國和人民。而“靜若處子”就是含蓄低調,這正是毛澤東性格的重要方面。
1973 年6 月22 日晚,毛澤東在中南海游泳池住處會見馬里共和國總統穆薩·特拉奧雷。特拉奧雷說:“我們非洲人都認為毛主席是天才,而且是有史以來唯一的天才。法國人教導我,拿破侖是有史以來唯一的天才,但我認為同毛主席對世界的貢獻相比,拿破侖不及毛主席的1/3 。”毛澤東搖頭說:“你把我吹得太高了。我是地才,地就是土地吧。都是人民群眾的經驗,我做的總結。沒有人民,啥事都干不成啊!請你少吹一點兒了,我的朋友啊,你也不要強加于我。”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毛澤東就誕生在中國湖南的大地上。
湖南地理閉塞而風光秀麗,自古號稱“四塞之國”,湘、資、沅、澧四水流入洞庭湖而又匯入長江,八百里洞庭的周邊,蜿蜒著蒼茫的五嶺山脈和衡山山脈,這里有中國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在三湘四水美麗的大地上,覆蓋著濃密的樹木,蒼翠的竹林、連綿的茶山和茂密的果園,散落著色彩斑斕的稻田、棉田、麻田和菜地。毛澤東誕生的時候,湖南已經有3 000 萬人口,這里山高流急,民性倔強,“吃得苦,霸得蠻,不怕死,耐得煩”這4 句話,是對湖南民風的經典概括。
湖南又稱楚地,“惟楚有材”一句,出自《左傳》。楚地最著名的人物是屈原,他的詩篇以湖南的山河為背景,以香草美人為比興,以長歌詠嘆變四言,鏗鏘鼓舞。屈原是中國浪漫主義的鼻祖。毛澤東20 歲時所做《講堂錄》筆記,后11 頁便是手抄屈原的《離騷》和《九歌》,而毛澤東本人的詩歌,也鮮明地繼承了屈原的風格。
1975 年7 月,82 歲的毛澤東在與蘆荻談到自己的一首詩時說:“人對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鄉、過去的朋侶,感情總是很深的,很難忘記的,到老年更容易回憶、懷念這些。”毛澤東當時談到的那首詩,題為《七律·答友人》,寫的正是湖南:
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雖說四周皆山,地理閉塞,不過近1 000 年來湖南卻幾乎成了中國思想文化的中心,把湖南看作中國的新儒學—理學和心學的主要策源地,其實也并不為過。理學的開山人周敦頤即是湖南道州人,他是《太極圖說》和《通書》的作者,他的《愛蓮說》,至今是中國孩子們喜歡誦讀的美文。公元976 年創辦的岳麓書院,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1167 年,朱熹曾經在此與書院主持人張栻展開辯論,是為“朱張會講”。1507 年,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在此講學弘法,明末清初的王船山以《讀通鑒論》總結中國歷史,晚清的魏源則以《海國圖志》和《圣武記》開辟了思想和知識的新局。從此,湖南便以“經世致用”的新風引領中國的思想與學術,岳麓人更以“惟楚有材,于斯為盛”而自豪于鄉曲。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蓮者,“廉”也。蓮,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圣賢品質的象征: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理學思想的核心是:通過讀書和學習,人人皆可成為圣賢,而圣人不過是肯用功學習的常人。毛澤東畢生提倡學習和“改造我們的學習”,他正是一個酷愛讀書的湖南人。
1972 年9 月27 日晚,毛澤東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時說:“我是中了書的毒了,離不開書。”他指著周圍書架及書桌上的書說:“這是‘稼軒’(按,指《稼軒長短句》),那是《楚辭》。”于是在座的大家都站起來,參觀毛澤東的各種藏書,田中角榮感慨道:“今天使我感到,不能借口忙就不讀書了,要好好讀書才好。”毛澤東這時便說:“沒有什么禮物,把這個(朱熹《楚辭集注》)送給你吧。”
田中角榮后來回憶道:毛澤東這是借屈原的例子,含蓄地把美日關系比作秦與楚的關系,從而提醒我日本不要被美國所綁架。與美國混在一起,最終吃虧的還是日本。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學只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為兩事。”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主張“六經皆史”,史即“事”也,人只有通過勞動、行動和做事才能表現他自己,空談誤人,空談誤國。毛澤東的《實踐論》繼承了王陽明的《傳習錄》,他畢生倡導“實事求是”,他是個辛勤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湖南人。
近代以來,湖南又以“湘軍”聞名。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左宗棠平定了新疆,民國初期的湖南才子楊度,曾做《湖南少年歌》道:“我家數世皆武夫,只知霸道不知儒。”“中國如今是希臘,湖南當作斯巴達,中國將為德意志,湖南當作普魯士。諸君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湖南其實是個“兵窩子”。
中國歷史上長期文武分治,居于領導地位的士大夫階級是個動腦不動手的階層,而這種風氣到了近代湖南方才為之一變。曾國藩的追求是“朝出鏖兵,暮歸講道”,“上馬殺賊,下馬讀書”,而毛澤東則將此發展到極致:以思想和學問治軍,將戰爭升華為哲學。
湖南獨立的自由思想,不磨的斗爭志節,培育了“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的毛澤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