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混合所有制的主要任務是開放競爭性業務、打破壟斷嗎?
——“混改”必須嚴格遵循三中全會精神,不能胡亂地自作主張
網上盛傳,2016年9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會,研究部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相關工作。“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改革的主要任務是開放競爭性業務、破除行政壟斷、打破市場壟斷。”“允許乃至引入更多的非公資本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實現改革任務可探索的有效途徑”。會上的這些表述是違反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
一、按照三中全會的精神,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經濟制度的實現形式,而不是別的東西
發展混合所有制,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重大決策,這一決策的中心意思是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來完善和發展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習近平同志在三中全會上對《決定》做的《說明》,詳細闡述了我們要搞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性質、內涵及其重大意義,說清楚了為什么要發展混合所有制和怎樣發展混合所有制。他指出:“如何更好地體現和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探索基本經濟制度有效實現形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全會決定強調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全會決定堅持和發展黨的十五大以來有關的論述,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調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這是新形勢下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1]
混合所有制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這個論斷指明了我們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性質、目的和方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憲法第六條規定:“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條規定:“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我們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要體現和落實憲法的這些規定。
混合所有制經濟怎樣才能成為基本經濟制度的實現形式呢?
第一, 發展混合所有制,應該有助于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私有制(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都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積極作用。我們應該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不存在所謂的“國進民退”或者“國退民進”,公有制經濟、私有制經濟都要發展,不是哪個要進、哪個要退。不要一提改革,就只想到如何發展私營經濟。改革的一切措施(包括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既要有利于發展私營經濟,更要為發展公有制經濟(尤其是國有經濟)創造條件。壯大和發展國有經濟,是憲法賦予國家機關的神圣職責。這一職責往往被人們忽視、忘卻了。
第二,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應該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公有制為主體,這是我國社會保持社會主義性質的根本保證。在所有制結構中,必須分清主體與補充,不能“不分老大老二”。不同所有制在整個所有制結構中的地位是客觀存在的,哪種所有制占主體,決定著整個社會制度的性質。可以說,越是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越要注意保持和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在混合所有制中,不同所有制經濟交叉持股,更要強調公有制為主體。如果發展混合所有制的結果,削弱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那么這種改革就走上了邪路,犯了方向性的錯誤。
第三, 發展混合所有經濟應該加強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國有經濟是共產黨執政的經濟基礎,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柱,調控整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必須有利于擴大國有資本的支配范圍、保證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要使混合所有制成為發展國有經濟的有效途徑。同時要發揮國有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使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有經濟引導下朝著有利于社會主義的發新發展。為了實現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在混合所有制經濟中,應該保持國有企業的控股地位。不能讓混合所有制成為私營經濟、外資經濟控制和利用社會主義經濟的一種形式。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是改革犯了顛覆性錯誤。
第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為了更好地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生產力水平不高,非公有制經濟對發展國民經濟、保障居民就業、滿足人民生活需要還有著積極作用,我們必須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但是非公有制經濟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其中主要組成部分——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屬于資本主義性質,存在剝削關系,生產目的是追逐剩余價值,因而同社會主義本質存在矛盾。我們必須重視妥善處理這個矛盾,因而需要注意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使之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國有經濟從內部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朝著有利于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的有效途徑和形式。
怎樣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存在嚴重斗爭的。歷史上就出現過這樣的斗爭。黨的十五大提出發展股份制的時候,有人就利用股份制改造,化公為私,把改制當作侵吞國有資產的饕餮大餐。現在,有人又想故伎重演,想乘發展混合所有經濟之機,瓜分國有資產,力圖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引導到資本主義經濟控制國有經濟的道路上去。針對這種情況, 2014年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兩會”上海代表團會議時說,“國企不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強,國有企業的加強是在深化改革中通過自我完善,在鳳凰涅槃中浴火重生!”3月9日,他又在參加安徽代表團會議時強調,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謀取暴利的機會。”以后他又多次指出,改革必須搞好國有企業,把國有經濟做大做強做優。一切削弱國有經濟的做法(更不要說私有化了)都是錯誤的。這就指明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方向以及需要防止的錯誤傾向。
我們應該記住歷史的教訓,全面準確地理解三中全會的決策,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項重大的改革措施,扎扎實實地做好。
發改委會議上布置發展混合所有制、開展“混改”工作時,只字不提鞏固和發展基本經濟制度,不提如何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來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加強國有經濟主導作用,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如何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朝著有利于社會主義方向發展,而大談什么發展混合所有制的主要任務是“開放競爭性業務、破除行政壟斷、打破市場壟斷。”三中全會是這樣規定的嗎?顯然,這篡改了三中全會的精神。不原原本本地傳達、貫徹中央精神,而夾帶私貨,這是違反政治紀律的。
二、引入非公資本是為了擴大國有資本的支配范圍,而不是讓非公資本控制國有資本
會上說:“允許乃至引入更多的非公資本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實現改革任務可探索的有效途徑”。一說混合所有制,有的人馬上想到國有企業引進非公資本,仿佛“混改”就是用私有經濟來改造國有企業,這種理解是完全錯誤的。按照三中全會的精神,混合所有制是國有經濟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國有經濟參與到非公經濟內部去,使非公經濟的發展符合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這里存在著誰控制誰、誰引導誰的問題,涉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方向問題。
發展混合所有制,當然要“允許乃至引入更多的非公資本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問題在于,引入非公資本的目的是什么?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目的:一種是通過吸引非公資本來擴大國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加強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是從十五大以來直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我們黨一貫的提法。另一種是引入非公資本,控制國有資本,把國有資本當作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發財致富的手段。這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常見的做法。后一種做法,是禍國殃民的做法,它適應了國內國外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必然導致削弱以至瓦解國有經濟,釀成社會性質變化、動搖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嚴重后果。然而這卻往往是某些領導干部提倡的做法。很明顯,在引入非公資本問題上,存在兩種指導思想、兩種做法,會導致兩種結果。對此,我們頭腦必須清醒。籠統地講引入非公資本,不分清兩條路線,是不妥當的。
三、自由競爭必然導致壟斷,反對壟斷是指反對市場上的壟斷行為,而不是反對國有經濟的控制地位
說什么要“破除行政壟斷、打破市場壟斷。”破除行政壟斷,這是政府管理的問題,發展混合所有制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討論的是關于經濟上的壟斷問題。這個問題被某些“著名經濟學家”搞得混亂不堪。他們正是借口反壟斷宣揚私有化的。
自200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始審議《反壟斷法》以來,有人就利用這一機會,把國有經濟稱之為“壟斷行業”,把國有企業稱之為“壟斷企業”,竭力加以攻擊,污蔑國有經濟、國有企業的存在就是與民爭利,在反壟斷的旗號下,要求“國退民進”,還“利”于民。一時間輿論紛紛揚揚,造成了一定的聲勢。
能不能把國有經濟、國有企業簡單地稱之為“壟斷”,進而加以反對呢?這是一個需要明確回答的問題。
應該看到,隨著市場競爭的開展,由于大企業適應生產社會化的需要,在一般情況下,效益高于小企業,從而生產勢必出現集中的趨勢。只要是市場經濟,就會有“大魚吃小魚”的現象。而生產集中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壟斷,這是客觀的、不可避免的。問題并不在于有沒有壟斷,而在于:第一,誰壟斷好,是私人壟斷好還是社會主義的國家壟斷好?第二,《反壟斷法》反對的“壟斷”指的是什么,是大企業的控制地位,還是市場上的壟斷行為?
我國的國有經濟同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企業有著根本的區別。我國的國有經濟是革命斗爭中在沒收官僚資本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一開始就帶有社會主義的性質,并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成分。后來又隨著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進展而不斷壯大。改革開放以來,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國情,我們提出適當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成分,但我們始終強調公有制占主體地位。按照十五大的規定,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除了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外,主要體現在“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起主導作用”上。[2]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是我國社會保持社會主義性質、發展生產力的前提。私人壟斷則是在資本家無限度地追逐剩余價值的推動下,市場自由競爭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出來的,它必然導致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生產社會性與生產資料私人資本主義占有之間的矛盾——尖銳化,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把國有經濟的控制力當作“壟斷”加以譴責是錯誤的。如果國有經濟沒有控制力,公有制為主體就是一句空話;如果國有經濟不做大做強做優,我們在國際競爭中就會站不住腳(要知道私營經濟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怎么也競爭不過規模龐大的跨國公司)。把國有企業當作“壟斷企業”反對掉,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就會失去自己的經濟基礎,就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失去立足之地。
有關國民經濟命脈的部門必須由國有企業控制,這是我們黨一貫的主張。專門討論國有企業改革的十五屆四中全會的決議指出,“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企業。”不要盲目迷信競爭,有些領域是必須壟斷的。我們曾為盲目迷信競爭吃過苦頭。例如,把機車車輛制造企業人為地拆分為“南車”、“北車”,結果在國際市場上自相壓價競爭,給國家帶來巨大損失,最后決定兩家合并為“中車”,一家壟斷,這才解決了惡性競爭問題。
老實說,某些人高喊“反壟斷”,目的是推行私有化。現在某些人把反壟斷的矛頭指向鐵路。他們不顧事實地渲染鐵路總公司因為壟斷導致資不抵債,必須拆分了出賣。他們制造輿論,力圖低價收購作為國民經濟命脈的鐵路,從而讓私企,外企控制鐵路。必須警惕這種陰謀,我們有過這方面的教訓。
即使在資本主義國家里,盡管成天嚷嚷反壟斷,也是維護某些大企業的壟斷地位的。例如美國的民用航空制造業是波音壟斷的,但并沒有人要求把波音拆分了,相反,美國國會批準波音與麥道合并,形成更大的壟斷企業。我們也沒有聽說有誰為了反壟斷而主張把微軟、蘋果拆分了。
必須指出,我們要反對的“壟斷”是指大企業在市場上濫用支配地位、排斥其他企業進行競爭的一種行為,而不是凡是大企業就是要作為“壟斷”予以反對。針對在制定、實施《反壟斷法》的過程中某些新自由主義分子把《反壟斷法》的矛頭指向國有企業的種種喧嚷,有關方面曾明確指出,我國的《反壟斷法》“從來不以一個企業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作為是否壟斷的判斷標準,而是以一個企業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作為壟斷的情形之一。”我們要反對的“壟斷”,并非指大企業的控制力,而是指利用控制地位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最常見的就是操縱價格,從中獲取壟斷高額利潤。而我國在關鍵領域的大型國有企業,雖然對市場有控制力,但并沒有定價權,油、電、水、運等都由國家征求群眾意見后定價的。人民政府首先考慮的當然不是企業利潤有多高,而是人民的承受能力。因此,正如我國兩位著名經濟學家指出的,把國有經濟當作“壟斷行業”來反對,把國有企業當作“壟斷企業”來反對,那是別有用心的“偽命題”![3]
籠統地反壟斷,并把它作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主要任務,這是錯誤的,既違反客觀規律,也違反三中全會精神。
注 釋
[1]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見《人民日報》2013年11月6日。
[2]《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20、2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項啟源、楊承訓:《反國有經濟中的“壟斷行業”“壟斷企業”是個偽命題——兼論為國有經濟“正名”的必要性》(內部文稿)。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