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兩個毫不動搖”中,無論丟掉了哪一個,都不符合當今中國實際,都會犯錯誤。
正確處理好發展公有制經濟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保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正確方向。要排除來自各方面的干擾,反對“西化”和“僵化”,不折騰。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國外企業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國有企業唯有自強不息,才能真正在振興實體經濟的攻堅戰中承重擔、打硬仗。
要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鼓勵支持各地區、各企業結合實際加大探索創新力度,不斷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賦予基層企業更大的改革自主權。
國有企業相對于民營企業,是一種優勢和劣勢并存的企業組織形式。不能只看到國有企業某些特殊資源優勢,看不到它承擔的更多責任。分工協作競爭是中國經濟體制優勢。
有媒體反映國資“抄底”收購民資上市公司,這只是在當前環境下國企和民企的一種正常的市場化行為,是國企和民企互惠共贏的一種的市場選擇,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
美國的“霍桑試驗”和中國的“鞍鋼憲法”,都證明了“人”對企業高效健康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需要深刻地反思包括職工、管理人員和企業負責人等“人”的地位和作用。
回顧兩年來強黨建、抓改革、促發展的非凡歷程和顯著成效,更加深刻感受這篇光輝著作蘊含的真理力量、閃耀的思想光芒、彰顯的實踐偉力。
從實踐情況看,現代企業制度仍不完善,部分企業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權責不清、約束不夠、缺乏制衡等問題較為突出,一些董事會形同虛設,未能發揮應有作用。
習近平指出,國家正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一帶一路”,正是裝備制造業大有可為之機,要繼續練好“內功”,繼續改革創新,確保永立不敗之地、永遠掌握主動權。
公有制和市場經濟的結合是中國特有的制度優勢。國企存在的問題并不是公有制帶來的,不能把國企妖魔化、意識形態化。增強制度自信,讓國企浴火重生。
國有企業要繼續做強做優做大,不要國有企業、搞小國有企業的說法、論調都是錯誤的、片面的。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
否定非公有制經濟的行為要不得,企圖制造所謂的“國進民退”的輿論來否定公有制經濟的行為更要不得。公有制經濟和國有企業給否定掉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就失去了。
政府控制公共企業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防止私人資本的壟斷,但它的運行也必須遵循交換價值原則。[1]問題在于,國有企業的改革究竟應該面向哪一種市場?
由于在這樣一些基本問題上缺乏共識,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起來步履維艱。既害怕國資流失要承擔政治責任,更害怕推行私有化承擔歷史責任。
500強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有274家,占比54.8%。國有企業營業收入占比71.83%,納稅占比85.87%,即私企營業收入占比28.17%,納稅占比14.13%。
在這樣客觀、現實的經濟條件下,怎樣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就是一個關乎黨、國家、人民前途命運的大問題。而我們知道:私有化不可能通向社會主義。
當前,關于國有企業的改革和壯大存在一些爭議和疑惑,亟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來統一認識和制定政策。
面對美歐的圍堵和國際資本的滲透,國企成為維護中國經濟主權的最后屏障。在經濟社會里,經濟主權也就是政治主權、國家主權。
包產到戶一刀切的改革是造成如今嚴重的“三農”問題的根源。新的時期,要振興建設新農村,需要把農民重新組織起來,黨才能帶領廣大農民群眾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鐵道部修路均是國家征用、劃撥土地,賬面上不用體現無形資產;鐵路總公司變身為企業,就應該按市場經濟原則來行事,原先無償占用的土地,應當予以評估作價入賬。
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完善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就必須謹慎處理好混合所有制改革、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和國企內外監管中的國資流失問題。
如何重點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改革、規范董事會建設、職業經理人制度、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中長期激勵等六項工作進行了展望。
可在商業一類這種充分競爭領域的國企大力推進混改和市場改革,混合里面可以控股,也可以參股。而商業二類企要進行改革,但仍需國家控股,國家要有一定控制力。
為何替國企辯護的呼聲在輿論上總是處于相對弱勢?一刀切式的混改能否解決國企的深層次問題?國企改革應該怎么改?根本原因是受新自由主義迷惑,有人熱衷于私有化。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