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堅持正確導向,加強和改進正面宣傳。應該多宣傳國有企業在改革大潮中自覺擔當、主動調整、改革增效、發展壯大的事例,讓人民群眾在國有企業身上看到希望和力量。
國企問題是激勵機制問題和經營者本身放棄了“群眾路線”,這才重癥纏身!我們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二是要大力強化國有企業群眾的監督管理。
要堅持有利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的方針,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強國有資產監管。
加強中央企業黨的建設與落實國企國資改革重點任務結合起來,高舉改革旗幟、激發改革動力、迸發改革活力、釋放改革紅利,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一些基本問題缺乏共識,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起來步履維艱。既害怕國資流失要承擔政治責任,更害怕推行私有化承擔歷史責任,共識就成為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關鍵。
中國的住房價格越高,中國的價值觀體系就越扭曲,中國的意識形態就越危險。這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表現。所以,去杠桿必須去房地產杠桿。
曾經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對中國國有企業提出種種責難,利潤高的時候攻擊國企壟斷,效益差的時候指責國企低效,肆意抹黑、詆毀、妖魔化國企。
從經濟管理角度看,根據馬克思的所有制理論,國企改革有必要抓好兩個基本環節:其一,國有資本整體性管理環節。其二,國有企業管理環節。
作者這篇文章曾于2014年3月以昆侖巖筆名發表于《環球時報》,當時率先在官媒上公開提出反對國企私有化問題,影響很大?,F在看,仍然很有針對性,很有現實意義。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就資本主義的股份制提出了兩個性質。一個是它的社會化大生產的社會性。認為“股份資本,作為最完善的形式(導向共產主義的),及其一切矛盾?!?/p>
國有企業并不意味著現在的國有企業已經盡善盡美了。相反,當前我國的國有企業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
國企治理中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方面是用人。要“確定標準、規范程序、參與考察、推薦人選”,這些問題都是從黨內的法規政策和行政上的法規政策實現非常好的銜接。
在黨中央領導下,更加自信的中國共產黨人,一定能夠讓中國的國有企業煥然一新,真正成為黨和人民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
當下的深化國企改革,社會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認識上的偏差,一些人借機炒作“國進民退”、國企壟斷,認為國有企業是特殊利益集團,以利于私有化削弱國有經濟。
有人把國企當作腐敗根源,稱國企私有化是從體制上反腐的根本之策。其實,國企私有化恰恰是最大最徹底的腐敗。
“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是國企改革的總目標?!爸匾脑捳f三遍”,習總書記講了四五遍不止,但有些人總把這個基本目標忘了,好像不把國企“混”沒了就不是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國防是全民的國防,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事業。要調動全黨全國力量,齊心協力做好工作。”
振興公有制經濟,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深化改革中的指導地位,排除西方主流經濟學尤其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干擾破壞,反對私有化。
社會主義國企是全民所有制企業,國企資產是屬于全體人民的,國企如何經營和發展,關乎全體人民的利益,關乎國家政權和經濟基礎的支柱和命門,必須堅持黨管國企。
在國企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不能只有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等西方公司制的機構,還必須建立使企業黨組織成為核心領導主體,對其他治理主體實施領導職權。
有一個意外的情況,就是如法國電力集團的高管在內的數位西方企業家,以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都在肯定國企的作用,但是中國媒體經濟學家仍在極力批判中國國企。
1979年的放權讓利和1958年的工業企業下放是有本質的不同的。1958年在工業企業下放的同時,大力推行工人民主管理,而1979年的放權讓利同時大力推行廠長經理負責制。
我國國有企業確實存在著許多問題,但那是通過改革不斷完善的問題,而不是需不需要國企的問題。說得輕一點這是改革的問題,說得重一點,這是一場戰爭。
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國有企業制度的根本原則和不變靈魂,加強和完善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具有重大意義,也是中國國有經濟立于不敗的成功之源和最大優勢。
如何強“根”固“魂”?關鍵在按照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要求,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這是關系到國企改革的方向和命運。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