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昆侖專題 > 塘約道路 > 閱讀信息
程邈 :塘約道路——中國農業的出路只能是黨領導的集體化道路”
點擊:4455  作者:程邈    來源:民族復興網  發布時間:2017-03-14 10:39:30

 

1.jpg

 

      由中宣部《黨建》雜志社、人民出版社主辦的塘約基層建設經驗座談會暨《塘約道路》研討會2016年12月10日上午9時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行。

 

1,重走集體化道路,兩年發生了巨大變化

 

“塘約村是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的一個山村,2014年夏季一場洪水讓這個省級二類貧困村雪上加霜。窮則思變,在上級黨委支持下,村支部發動群眾成立“村社一體”的合作社,全體村民自愿把承包地確權流轉到新成立的合作社,進而做到“七權同確”,極大地鞏固了集體所有制,全村重新組織起來,抱團發展,走集體化道路,短短兩年時間,躍入小康村行列,變化和成效令人驚嘆。”

 

窮則思變,物極必反,塘約村重走集體化道路,兩年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個變化的兩個重要原因是,一是集體化道路,二是塘約村黨支部的領導,用塘約村支部書記左文學的話說:“選好一個路子,建好一個班子,帶好一支隊伍,用好一套政策。面貌就會大改變”,首先是集體化道路的正確,第二是黨支部班子領導的正確和堅強,第三是黨支部隊伍和塘約村共同富裕繁榮村民隊伍,第四是“用好政策”。

 

這個“用好政策”里有個策略,本來,土地是集體所有,重歸集體所有就是最簡單的物歸原主,策略上不能不“適應政策”,非要拐著彎說成是“承包地確權流轉到新成立的合作社”,雖然邏輯不通,但策略效果很好,得到了上下一致的贊同。

 

2,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取得的最偉大的制度性財富

 

“從塘約農民的實踐中看到,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取得的最偉大的制度性財富。”

 

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取得的最偉大的制度性財富,但它只能是共同富裕的最偉大的制度性財富。這個巨大財富在絕大多數農村被破壞了,而在塘約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重走集體化道路的共同富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很通俗的好壞社會的區別

 

“一個好社會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沒有窮人。”

 

資本主義有富豪絕不是好社會,因為少數富豪的富裕是建立在絕大多數貧窮的基礎之上的。社會主義是好社會,是共同富裕,當然是既沒有富豪,也就沒有窮人了。

 

以此來區別好壞社會,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就是好社會;復辟資本主義,少數人“先富”就絕不是好社會。

 

4,堅強的村黨支部就是領導窮人鬧翻身,舉全村之力脫貧,豈能允許極個別“先富”?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是為窮人謀利益,一個村莊最大的成就不是出了多少富翁,而是沒有貧困戶,什么是政績,是在黨支部的領導下,舉全村之力幫助最后一個貧困戶脫貧,這才是最大的政績。”

 

5,共產黨打土豪,共富裕,豈能再造富翁?

 

“共產黨不是造富翁的,是要解決幫助窮人使他富起來,要關心的是窮人。”

 

6,塘約就是復興農業集體化的道路

 

“復興是把曾經優秀的、丟失掉的找回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是要繼承光榮傳統。”

 

7,塘約運用“脫貧”政策實現脫貧的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兩條

 

“脫貧的背后根本原因就是集體所有制經濟得到發展,黨支部的領導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加強和發揮。”

 

8,共同富裕的“嶄新的格局”調動了絕大多數的積極性

 

“嶄新的格局使外出打工的絕大多數青壯年返回家鄉重建家園,開車的都回來了,一組織200多個駕駛員成立一個運輸公司,做木匠的、做泥水的、搞油漆的、搞裝修的這些回去了,組織一下800人,還有流水線上打工的婦女回去,350人,一個村莊的產業結構調整了,如果沒有組織起來,不是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怎么進行這樣的調整。”

 

9,最積極最踴躍的先進力量是“債民”

 

“因貧困欠著債的,他們塘約村有一個說法叫“債民”,債民在他們村有30%,一說成立合作社,這30%的債民是報名最踴躍的,越窮的人越報名參加,越擁護,覺得合作社是他的靠山。”

 

10,集體化道路得人心,把鄰村村民吸引過來

 

“現在塘約村發展以后,大屯村的農民相約把他們的土地流轉到塘約,像投奔糧商一樣,就投奔到這個地方來”

 

11,以往的扶貧實質上“幫富不扶貧”

 

“以往的扶貧通常會考慮扶貧資金投下去要見效益,那就要有項目,什么人能做項目,就是能人,能人聯合比較有本事、有資金的人,這叫強強聯合,經過幾輪強強聯合以后,圈里沒有人聯合的就更窮了,這種做法是幫富還是扶貧?”

 

12,當前三農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兩條,離開集體化和農村黨支部領導就沒有農村脫貧的出路

 

“最重要的就是兩條,一是鞏固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二是加強黨支部在農村當中的領導作用。包括上級黨委的支持,前者是經濟基礎,后者是上層建筑,二者的統一就是當今迫切需要的。”

 

13,塘約的榜樣的意義就在于貧困地區通過集體化走向共同富裕,因此可以普遍學習的榜樣

 

“就塘約本身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做法,我并不感到新鮮,我也見了很多全國的典型,包括我自己寫過的,有一點我特別震撼、震動、思考,是因為貴州這個地方。跟我蘇州的家鄉、華西村的家鄉完全是不同的,我也沒想到在貴州那么一個貧困的地方也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我覺得非常贊同。”

 

14,王宏甲寫出“塘約的道路”的報告文學是今天少有的文化精品就在于是真正為工農寫作

 

“王宏甲作為一個優秀的老報告文學作家,我們的年齡都不小了,我們依然還腳踏著自己充滿感情的腳步去走到偏僻的山村書寫著貧困人民的變化,這種精神我認為作為作家,作為藝術家,我們也應該給予致敬”

 

15,農村基層黨支部建設實際上“很多地方已經是沒有了”,塘約黨支部建設“牢牢掌握在共產黨的手里”是“特別重要的問題”

 

“現在的農村基層建設在很多地方已經是沒有了,已經是失去了中國共產黨執政最基本的基礎,而在塘約這個地方,是牢牢掌握在共產黨的手里,而且給了我們人民以希望,這樣的典型是在全國很多基層當中要推廣和宣傳的,這是特別重要的問題。”

 

16,對“全國各地每一個貧困地區那些脫貧”的質疑和對“塘約道路”真正脫貧的堅信和敬佩

 

“全國各地每一個貧困地區那些脫貧的人民是不是真正脫貧了呢?這實質上也是要打很多問號的,塘約給我們看到的是扎扎實實的,是可以十年、二十年甚至于幾代人徹底改變貧困的景象和基礎,這是了不得的,這是叫真正的脫貧。”

 

17,安順市周書記和塘約左文學書記在重走集體化道路上的責任和使命令人敬佩

 

“周書記、左文學他們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共產黨人以自己的赤忱之心和崇高的信念完成了他們應該完成的這種責任和使命。”

 

18,王宏甲的報告文學塑造了一個走集體化道路的群英像

 

“塑造了左文學這樣的人物,為了大家的利益可以不要工資等等,個性是非常鮮明的,他把大家組織起來,調整產業結構,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這個人他繼承了父輩為鄉親服務的精神,用自己獨特的智慧,用自己的初心、韌勁,走在改變鄉村路和面貌的道路上。在這條路上,他一直在奔忙、一直在奉獻。從他的描寫當中,這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他訂立的鄉約,執行的政策,既符合當地的實際,又深深的了解他周圍的這些農民。”

 

19,農村“新的道路”在哪里?

 

“自從小康村承包到戶之后出現一個新的面貌,但是這之后呢,我們是否都在尋找一種新的方式,一種新的道路,我看并沒有尋找得到。我們很多地方雖然造就了很多富豪,造就了很多大的企業、私人企業,但是我們的貧困面貌,很多貧困地區的面貌不但沒有富裕起來,反而更加的貧困。”

 

小崗村包產到戶之后究竟如何呢?有目共睹的是分散的小農經濟的農村的長期停滯造成嚴重的三農問題。“新的道路”至今沒有找到!很多貧困地區的面貌不但沒有富裕起來,反而更加的貧困!

 

20,不少地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不少地方的變化是依靠權力,哪個領導重視,領導去視察了,帶去了很多的資金,帶去了很多的錢財所以改變了。有一些地方靠政策,給了一個特殊的政策,面貌改變了。還有一些地方資本注入了,土豪來了,土豪把老百姓的地都買走了,老百姓和土地沒關系了,所以改變了。”

 

21,只有重走集體化道路才是中國農業的唯一出路

 

“但是跟剛才我說的這一切相比,塘約不是這樣的,塘約是重新組織起來走集體化道路,大家抱團取暖、抱團發展的道路,他們能夠發展和能夠改變的動力是內生動力,是雞蛋變成了小雞,而不是人工受精產生的,塘約的道路確實是值得我們很好的研究,值得我們很好的推廣和學習。”

 

22,“走合作化的道路”——只有集體化道路才能夠救農村,救農業,救農民!

 

“2014年水災來了,把塘約村沖得一干二凈,窮得不能再窮的地方怎么辦,要尋找一條道路,這時候周建琨書記跟左文學同志講可以走合作化的道路,這時候左文學在周書記走的時候大哭一場,給我了一個希望和一條新路,從此就踏踏實實、不計報酬、不計利益帶著村民干事”

 

23,農民窮則思變,在不能再窮的時候找到了自己救自己的道路

 

“他們確實是窮則思變,不能再窮的時候找到了道路、方式、方法,他們的方式方法就是依靠黨的領導,發動群眾,艱苦奮斗,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24,共同富裕的集體化道路必然越走越寬

 

“《塘約道路》在畢節、在安順、在塘約剛剛開始。我想,這樣一條道路是越走越寬,從走到全國很多邊遠的山村和窮困的地方去,甚至于走到城市來”

 

25,農村的“993861”部隊如何“小康”?

 

“這些留守鄉村的群體叫做“993861”部隊,99是老人,38是婦女,61是兒童,這個問題解決不了,以人為本就是一句空話,小康社會就永遠只是目標,人民的幸福感就難以實現。”

 

26,代表窮人領導窮人翻身才是“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宗旨和目標”

 

“以左文學為班長的塘約村的黨支部他們用他們自己的言行生動而具體的闡釋了什么是黨的先進性,什么是黨的宗旨和目標,黨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根本就是一體的。”

 

27,私有化解決不了“公的部分如何歸屬”問題,只有集體所有才是公有土地等公有生產資料的唯一正確的歸屬

 

“塘約是非常好的解決了對于公的部分如何歸屬?如何分享?如何占有?這是第二個問題,在塘約的探索里面是非常值得總結的,如果不解決公的問題,或者公的部分被少數人占有,或者以私的名義占有公,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在我們的城市地區,在農村地區這個問題也非常嚴重。”

 

28,離開農業集體化,基層農村黨支部建設“事實上現在是處于無解的狀態”,南街村華西村周村劉莊塘約等的集體化道路是基層農村黨支部建設問題能夠圓滿解決的唯一正確答案

 

  “整個包產到戶改革以后,尤其是隨著人口的流動以后,黨支部如何在村莊去治理我們整個最基層的社會,事實上現在是處于無解的狀態。”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