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貴州日報》頭版頭條以《給鄉親一個精神煥發的村莊》為題報道塘約道路。并配發”本報評論員“文章《牽住牛鼻子 犁出新天地》,同時還用四、五兩個整版報道塘約巨變。一個省的黨報用這么大的篇幅持續報道,是罕見的。
在這一天的報道里,十分引人注目的內容還有:“安徽省委組織部到塘約考察后,專門訂購了兩萬冊《塘約道路》分發給該省各級黨政干部學習。”
土地承包制的創始地小崗村就在安徽。安徽省委組織部的來訪,對貴州不少市縣鄉村的黨組織有很大鼓舞。如今在深化改革中,如何把在零散地塊中勞作的農民重新組織起來,靠誰去組織?靠資本、靠老板、靠大戶,還是靠黨支部?
《塘約道路》中寫道:“從中國共產黨誕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有兩個支部發揮了巨大作用,一是黨支部建在連上,二是黨支部建在村里。”塘約的變化就是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領導下和上級黨委的支持下做出來的。
塘約道路能不能推廣?要有一個優秀的黨支部書記,有一個團結戰斗為村民服務的黨支部,這是前提,是重中之重。塘約村黨總支借鑒毛澤東主席的“三灣改編”,把黨小組建在村民組(每個自然村),還把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組組長組建成村民組組委會,實行“黨支部管全村,村民管黨員”,加強黨的領導和村民民主自治,使鄉村精神風貌煥然一新。
在全國“兩會”期間,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就對周建琨說:“你上畢節,塘約精神也要上畢節。”畢節市是擁有一千萬人口的大市,畢節已購一萬多本《塘約道路》分發農村黨支部學習。目前,第一批畢節農村黨支部書記奔赴塘約村掛職學習,與塘約干部村民共勞動迄今已達十天。
附:貴州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的”塘約新鮮事“。
安徽省委組織部農組處主任科員 朱永俠:我覺得它是通過一種生產關系的變革,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走上一條共同富裕的道路,應該講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安徽省委組織部農組處處長 張明:過去我們都講道路決定之后干部是決定因素,但是從塘約來說,它首先是有一個很強的支部,這個可能是我們塘約能取得今天成效的根本原因之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張文茂:塘約道路的幾點啟示——一場決定億萬農民命運的新的偉大變革和斗爭正在展開
2017-10-22“塘約道路是中國農村的一條希望之路” ——對話山西省代縣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何平
2017-09-23智廣俊:塘約道路的性質和其推廣的意義——回答秦永利對我文章的質疑
2017-09-2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