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是昆侖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宋方敏少將提交今年3月19日召開的“互聯網時代的國家治理”研討會論文,其主要觀點曾以《互聯網時代的國家治理》為題發表于《紅旗文稿》,此為全文。
宋方敏少將指出:
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第一次把改革與現代化高度統一起來,對于今后幾十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上站穩腳跟、立于不敗,具有極為重大的戰略意義。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現代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支撐。總不能老百姓打的都智能化了,而我們黨的執政方式、國家機器的工作和運行方式還停留在機械化時代,甚至還是以人力勞動為主的小生產時代。這是一場具有革命意義的大變革,需要我們深入進行研究。
國家治理本質上也是服務,微觀服務與宏觀調控可以高度融合協調。以智能互聯網技術為支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把握時代的明智選擇。
從國家治理層面看智能信息化應用前景,需要構建:一是執政黨建設智能治理體系;二是國民經濟智能調控體系;三是思想文化智能管控服務體系;四是國家民主政治和法治智能支持體系;五是社會治理智能服務體系;六是國家安全治理智能反應體系。
現重發如下,以供學習參考: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第一次把改革與現代化高度統一起來,對于今后幾十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上站穩腳跟、立于不敗,具有極為重大的戰略意義。而目前國內學術討論,就改革研究改革的比較多,從現代化的角度研究改革的并不多。
什么是現代化?必然同科學技術水平聯系在一起。今天時代的現代化標志,就是以互聯網應用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而且已經不限于傳統的互聯網,開始走向以高速移動網絡、大數據、云計算和智能感應能力為標志的智能互聯網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現代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支撐。總不能老百姓打的都智能化了,而我們黨的執政方式、國家機器的工作和運行方式還停留在機械化時代,甚至還是以人力勞動為主的小生產時代。所以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個大課題,是一場具有革命意義的大變革,需要我們深入進行研究。
本文從理論上力求搞清四個層次的問題:一是信息化與國家治理的關系;二是互聯網發展對國家治理提出的挑戰和要求;三是國家治理現代化對信息化手段的依靠;四是走向智能信息化的國家治理前景。
一、信息化與國家治理的一般關系
信息化與國家治理的關系,說到底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生產力是第一性的,而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發展內在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科技水平是生產力水平的基本標志,以科技生產力為標志的生產力性質和發展要求,決定了社會生產關系及其所決定的上層建筑的性質變化和發展完善。
以計算機互聯網為特征,人類科學技術發展進入信息化時代,這是現代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突出標志,而且不僅僅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它借助市場經濟的力量,突破一切封鎖和阻礙,以空前未有、不可想象的速度向全球各個國家普及和推廣。相距數千公里,人與人可以通過互聯網面對面進行實時、高速度、多媒體、多向交互的信息交流,這就把一個國家、一個區域乃至整個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使人力、物力、財力、自然力、管理力都被信息科技力武裝起來、聯系起來,產生聚合裂變效應,成為推動世界發展的強大動力。這是決定社會生產關系、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思想、政治、管理等整個上層建筑性質,改變整個國家和社會活動形式的最有力推手。如果說,互聯網時代,特別是今天已走向智能互聯網信息化時代,這意味著為人類進入社會主義世界創造了最有利的物質生產力基礎,也是有道理的。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屬于上層建筑和生產關系領域的綜合性范疇。國家和社會治理的概念提出,本身就是對傳統管理的超越和發展,是隨著人類信息化的生產力發展應運而生的。其基本特征在于由政府對社會生活的單向管理,變成政府與社會對公共生活的共同治理,是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的持續互動過程,這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要求。
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一般關系的角度,可使我們認識到信息化發展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信息化發展推動國家治理理念、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創新,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信息化技術支撐。
二、互聯網發展對國家治理提出的挑戰和要求
互聯網發展是當今社會信息化發展水平的基本標志,它對傳統的國家管理或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1.信息來源多樣化對思想統一的挑戰。過去信息渠道單純、來源單向、種類單一,對社會意識形態容易引導,人們思想認識容易統一。現在互聯網上信息主體多元、來源多樣,在各種大量繁雜的信息沖擊下,民眾思想容易混亂。
2.信息傳輸快捷化對管理層次的挑戰。層次管理是多少年來的老一套辦法,傳達個文件、布置個任務都要層層下達、層層開會,把時間都耗在“下情上報、上情下達”的繁瑣環節上。現在互聯網信息跑在管理層次前面,等你按層次走程序,“黃花菜都涼了”。傳統技術條件下的“必要形式”,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經常變成了可笑的“形式主義”。
3.信息知悉公開化對領導權威的挑戰。過去信息掌握是領導“專利”,上面說什么,下面信什么。領導憑靠占有信息的“神秘感”,就可以對下級擁有權威。現在互聯網不局限于點對點定向傳輸信息,而是網上廣域泛化傳播,往往領導知道的群眾早知道,群眾知道的領導不一定知道。互聯網特征本來是信息對稱、均等,但領導工作跟不上時代,自己造成由過去的不對稱變成新的不對稱,過去的不均等變成新的不均等。信息公開化,使領導權威向群眾權威轉化,也使有的領導陷于被動,成了尾巴。
4.信息影響復雜化對社會控制的挑戰。社會控制應當是一種閉環系統,根據系統輸出變化的信息反饋,進行自動調節和控制。這在傳統信息渠道和管理體制下雖能夠實現,但易受官僚主義阻塞而效率不高。在互聯網時代,信息高度開放對受眾影響復雜化,特別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甚至敵對勢力滲透顛覆,有意煽風點火、挑動矛盾、制造動亂,使得傳統管理體制機制下的社會控制變成了一種開環系統,一旦發生情況,無法及時知情、掌控和應對。
5.信息處理智能化對組織結構的挑戰。傳統互聯網經過幾十年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已走到瓶頸,以高速移動網絡、大數據分析、云存儲計算和智能感應能力為標志,全新的智能互聯網時代撲面而來。信息數據挖掘、采集、整理、分析和處理智能化,可以大大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使依賴人力勞動為主的管理組織結構顯得冗余、煩瑣、低效甚或負效,從體制編制等組織形式到運行方式都需要改革。當然,智能機器代替人,要考慮勞動力就業實際,但中國各級政府機構人員確實太多,老百姓養不起,用智能化辦公實現革命性精簡勢所必然。
三、國家治理現代化對信息化手段的依靠和利用
積極適應時代發展,讓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我所用,這既是我們黨在互聯網挑戰下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執政能力的緊迫要求,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需要。
1.治理意志的規范穩定需要強有力的信息控制。現代化的國家治理必須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把正確的指導思想和人民意志集中起來成為憲法、法律,嚴格規范穩定地貫徹執行,形成社會共識和法制約束,這就必須保證互聯網這種最現代、最強大的信息傳媒和處理工具掌握在代表人民的執政黨手里。
2.治理主體的多元契合需要全方位的信息溝通。中央強調要“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體現了一種與過去不同的多元主體協調共治的理念。在經濟生活中,政府、企業、居民和社會中介組織等市場主體也是一種合作共治關系。多元主體合作共治,不僅需要有統一的意志和合理的分工,還需要相互情況的及時了解和有機配合,這就要求主體之間(包括與公民個體之間)全方位迅捷溝通和傳播信息,只有依靠現代智能互聯網技術和信息系統才能實現。
3.治理機制的協同縝密需要高集成的信息處理。國家治理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制度、法律法規和運行方式,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機制安排。現代社會生活涉及面越廣,復雜程度越高,信息變化越快,國家治理就越得像一臺大機器,涵蓋國家和社會各個方面,高度協同,縝密運作,綜合集成,避免政出多門、互相掣肘、形成內耗。這就需要利用智能互聯網技術和現代信息系統,按照統一目標、頂層設計和具體規則,協同運轉、處理問題、化解矛盾,為創新治理制度機制提供基礎性平臺保證。
4.治理反應的靈敏高效需要大精準的信息分析。無論是戰略層面的運籌決策,還是情況層面的處置應對,對置于國內外諸多矛盾威脅下的國家治理至關重要。只有充分依靠大數據、云計算和滲透人們生活各個角落的智能設備、高速移動網絡,才能實時廣泛地捕捉、采集海量信息,并進行快速精準的判別、篩選、分析和處理,及時提供決策依據和處置方案。這一點做不到,治理能力現代化談不上。不單是應對國內外突發事件預警,就是兩會期間,來自各個層面的幾千名代表委員的提案、小組和大會發言、面對媒體發表的觀點,還有社會上民眾關注發表的海量意見,都是智慧含量很高的國策大數據,如何及時分析處理和利用,就必須依靠靈敏高效的智能信息處理系統。依靠人為處理,不但忙不過來,且隨意性大,踢皮球、推排球、繞圈子的現象很難避免。
5.治理方法的民主公正需要無障礙的信息互動。依靠人民群眾,實行民主管理,保證社會公正,這是共產黨執政的傳統優勢,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在層級式的管理體制下,黨政領導要擺脫官僚主義,密切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困難重重,容易中梗阻,一些“訪貧問苦”、開座談會式的老方法也容易被做假變形。上面的想法群眾不知道,群眾的聲音上面聽不到,民主和公正很難實現,即便實現公信度也不高,腐敗還難以防范。要根本改變這種狀況,光靠抓作風還不夠,必須解決橋和路的問題,那就需要通過互聯網橋和信息高速路,架設起上達中央下至百姓的無障礙溝通渠道,實現各個部門、各類機構、各種窗口隨時隨地與公眾互動交流,把調查研究、決策咨詢、集思廣益、監督訴訟等各種工作都放在網上進行,使得黨群聯系直接化、民主管理扁平化、信息交流對稱化、決策過程透明化和治理結果公平化。
四、走向智能信息化的國家治理前景
未來的趨勢是智能信息化。傳統互聯網的核心是傳播,智能互聯網的核心是服務。智能互聯網增加了對世界的認知和感應,在此基礎上可形成強大的服務能力。就像智能打車,靠某一家專門的互聯網公司做不到,必須依靠由高速移動網絡、手機感應器、自動定位和智能化的數據分析處理系統等構成的整個智能互聯網服務體系。智能互聯網首先是在軍事領域被越來越廣泛采用,特別是智能武器和作戰指揮系統。近年社會應用發展勢頭迅猛,如智能交通管理、移動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國家治理本質上也是服務,微觀服務與宏觀調控可以高度融合協調。以智能互聯網技術為支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把握時代的明智選擇。
從國家治理層面看智能信息化應用前景:
一是執政黨建設智能治理體系。把電子黨務提升到智能黨務水平,從黨員干部的政治思想狀況、組織生活狀況、學習工作狀況、家庭和財產狀況、群眾評價反映狀況等,到各級黨組織的工作和活動狀況,都可以通過智能互聯網及時掌握和做出分析判斷。目前全國有多少黨組織處于渙散狀況,有多少黨員處于虛名狀況,在哪些社會階層、社會群體、社會組織里黨員和黨組織分布狀況、活動狀況,包括在港澳、在非公企、在基層勞動群眾及在全國各地各類社會組織中發展黨的隊伍,建立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情況,有沒有群眾影響力和領導權,都可以利用網絡及時掌握。利用智能互聯網對黨員干部進行思想指導、組織管理、黨規黨紀約束,讓好人正大光明,壞人處處害怕。要求黨員干部通過網絡直接聯系群眾,聽取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網上進行黨員干部優選劣汰,可形成更為科學有效的機制。
二是國民經濟智能調控體系。過去搞計劃經濟沒有條件,因為市場千變萬化,計劃趕不上變化。現在利用智能互聯網,可以在一個國家乃至世界范圍內實時掌握各類商品、服務、金融等現期貨市場的價格、供求變化和企業經營動態,以及能源和自然條件的變化,通過大數據分析判斷經濟走勢,這就為國家的中長期計劃引導、政策調控和市場管理提供有利條件,可以更好地把市場配置資源和政府宏觀調控“兩只手”作用結合起來,促進供求平衡,協調穩定發展,防止經濟紊亂和動蕩。在環境治理領域,可通過智能互聯網增強生態環境監測、保護和防治能力,采用遙感、物聯網等技術加強對全國環境污染狀況的實時動態監測,實現環境監管全國“一張圖”,促進生態文明。智能互聯網對各種經濟形式和各種資本運作情況也可以進行動態分析,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實現形式和運行狀況做出質和量上的科學研判,以利于加強公有制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主導作用,防止落入私有化、附庸化陷阱。全民財產所有者和私人財產所有者都可以通過網絡服務系統隨時隨地了解自己所有資產使用和變化情況,對經營行為進行監督,變“黑箱”為“白箱”。通過智能互聯網的自動監督和調節功能,還可以促進國家財政透明化,使得稅收更加規范,分配調節更加合理,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更加有效,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為因素,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是思想文化智能管控服務體系。思想文化領域既要有向心力、控制力,又要有活力、創造力,關鍵是要有效掌控各種媒體特別是互聯網陣地。要根據黨領導國家意識形態各領域的思想綱領、發展規劃和管理制度規定,通過一體化的網絡智能管控服務系統,對所有的網絡信息、學術信息、課堂教育信息,以及文化藝術信息,都能夠進行大數據動向分析和重大問題研究;對日常言論依據憲法法規智能鑒別,進行嚴格管控;對需要辨別真假、澄清是非的問題,迅速調集數據庫資料和現實情況予以公布,以正視聽。對經過審查確定為正能量的各類思想文化產品,自動放行,一路綠燈,擺脫各種人為關卡。就像智能打車一樣,對好的作品提供主動服務,溝通市場橋梁,擴大宣傳面和消費面。對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社會反響和國內外輿情關聯動態,也能依靠智能網絡及時反饋和分析處置。這樣才能有效防止輿論亂象,形成保護和激發正能量的思想文化治理體系,打好意識形態主動仗。
四是國家民主政治和法治智能支持體系。在人力管理的體制機制下,要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很困難的。因為中國人口太多,管理層次太多,各種職能機構太龐雜,大量民眾意見要反映上來、集中起來太不容易,人民被代表的路線太長,國家主人權力也就很難落實。國家法治應該是保護人民民主,保障民主權益,維護民主秩序,但在現實社會里很多事情處理受人為利益的干預,法治可能反而站到民主的對立面,損害社會公正。現在推行電子政務,主要為提高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這是很不夠的。解決政治民主問題和法治公正問題,不僅要政務公開,也要法務公開;不僅是單向公開,而且應該互動公開,讓公民從國家宏觀到社會微觀對各類事務決策管理具有民主參與的條件。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利用大數據分析、智能感應能力和高速移動網絡支撐的智能互聯網平臺,使得整個社會上下直接溝通,左右橫向交融,信息路線扁平化,治理行為透明化,人民才會有主人的感覺,才能合法行使自己參與管理、監督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政治權力。法治也才能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因素,就像智能交通管理一樣,靠法律和證據而不是人說了算。
五是社會治理智能服務體系。社會治理涉及面很寬泛,需要把政府、社區、居民、學校、民生企業、公共事業部門、中介組織等各方面的主體作用融合起來,為社會和諧發展服務,而智能信息化服務是必然發展趨勢。目前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健康管理、智能家居服務、移動智能電子商務等發展很快,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覆蓋全社會居民生活領域的智能化服務體系,特別是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就業、教育、醫療、食品藥品安全、養老和社區服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大力發展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養老,促進優質教育、醫療和生活資源共建共享。建設全國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和社會信用信息平臺,實現跨部門聯動監管和聯合懲戒。
六是國家安全治理智能反應體系。利用智能互聯網的原理和平臺,在確保保密的前提下,構建上通國家安全委員會,下達各種基層組織和網絡媒體終端,覆蓋國安、公安、軍隊、外交、商貿、金融、宣傳等各個部門和港澳在內的各個地區,以及跨國聯手合作,構建起滲透各領域各層次、靈敏協調高效的智能安全防控網。依靠隨機感應、移動服務、大數據高速處理優勢,把汪洋大海般的群眾性信息隊伍與專業情報力量結合起來,及時發現各種安全隱患、漏洞和動態,按照各種預案和預設規則,自動形成各種應對方案,輔助人工決策,在第一時間里采取防范措施。特別是及時掌握各種敵對勢力顛覆滲透、內外勾連、策反破壞和恐怖活動等情報,提前預警,有效反制。發動依靠群眾,利用網絡優勢打人民戰爭,這是健全國家安全治理體系的根本之策。
如果真正能夠實現這樣一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壯麗圖景,那么人民民主政治進步,經濟社會全面健康發展,政權穩定和長治久安,才有更可靠保證,社會主義在中國勝利并走向全世界才有希望。
(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