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最近十幾年來,一些黨校教授不認同四項基本原則、不認同黨的歷史和領袖、不認同黨的最終理想,利用講課的機會散布各種反黨言論,構成了中國意識形態領域里的一道奇特“風景”,被愛國網民恰當地概括為“黨校教授反黨”現象。這種現象的長期存在,嚴重破壞了黨的團結,損害了中央權威,渙散了黨內外群眾的思想,對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危害極大。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周新城教授,長期以來致力于和這種不正常的現象作斗爭,寫了大量文章,體現了一位優秀的馬克思主義學者深厚的理論素養和一位老共產黨員對黨的事業赤膽忠心及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我們將陸續編發周教授這組文章,今天發出第四篇,敬請廣大讀者關注。
駁“蘇馬非馬”論——周新城教授2015年批周天勇文章
一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提出了“蘇馬非馬”論,主張把批判“蘇馬”作為 “正本清源、返本開新”的“主旨”。文章說:
“我們中國人接受的馬克思主義主要是從前蘇聯特別是斯大林時期蘇聯經過整理、理解、取舍、發揮后的馬克思主義,用斯大林的概念叫做馬克思列寧主義,其基本內容也是斯大林概括整理的,它與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有很大的不同,與列寧的很多思想也是不同的。”
“中國在改革開放前幾十年當中走了不少彎路,其中有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問題,但主要的影響來自前蘇聯。也就是說,在這樣一套蘇式的以教科書為代表的意識形態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式的理解以及附加在馬克思名下的錯誤觀點。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一直強調‘蘇馬非馬’。古人說‘白馬非馬’,但是白馬終究還是馬,而‘蘇馬非馬’倒是一個實際的狀況。”
因此,文章認為,從改革開放伊始就提出一項基本任務:
批判“蘇馬”,“回到原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當中去”。
至于“原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什么,文章沒有說,有意回避了。但他鮮明地提出“蘇馬非馬”。
若依此論,我們從建黨一開始接受的就不是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帶來的不是馬克思主義,而是“教條式的”、“附加了錯誤觀點的”馬克思主義,也就是說,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從來就不是馬克思主義,我們也從來就不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要等他來“正本清源”,然后帶領我們走上“原本的馬克思主義”道路上去。因此,對“蘇馬非馬”論就需要澄清、分辨是非了。
不得不說一下,“蘇馬非馬”論者的這番話是違反《黨章》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按照其說法,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斯大林概括的,歪曲了“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接受的是教條式的馬克思主義,也不是“原本的馬克思主義”。
這不等于說,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錯誤的嗎?這種論斷表明其作者根本不贊成《黨章》的規定。據我所知,作者也是中共黨員。要知道,黨員公開攻擊《黨章》,這是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的。
“蘇馬非馬”論涉及一系列問題:怎么看待蘇聯社會主義實踐的指導思想?怎么看待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以來直到改革開放近60年歷史的指導思想?它們是不是馬克思主義?要不要徹底否定,要不要走另外一條道路,即所謂的“原本的馬克思主義”道路?這是一個關系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原則問題。如果說蘇聯的指導思想是“非馬”,我們接受的也是“非馬”,應該清算,那就意味著不僅蘇聯共產黨的歷史、而且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都必須否定,我們不得不改旗易幟,走另外一條道路。
二
我們還是從理論上來分析一下,“蘇馬非馬”論錯在哪里。
我們先來看一看,黨中央是怎樣看待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和我國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的。是不是如“蘇馬非馬”論者所說的那樣,在意識形態領域“蘇馬非馬”,蘇聯的指導思想不是馬克思主義;我國接受的也是“非馬”,指導思想也不是馬克思主義?總之,都走了一條錯誤的道路呢?
習近平同志2013年1月5日(也就是“蘇馬非馬”論出現前一年)在新進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社會主義思想從提出到現在的歷史過程,經歷了六個時間段,
“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并實踐社會主義”、
“蘇聯模式逐步形成”、
改革開放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實踐、
是“六個時間段”的有機組織部分。
也就是說,無論是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改革開放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實踐,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都是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不同的時間段,都是結合不同的國情和當時的具體條件,把科學社會主義根本原則付諸實施的一種探索,都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換句話說,就根本指導思想來說,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改革開放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實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致的、一脈相承的,都是馬克思主義。從習近平同志的講話中,看不到任何“蘇馬非馬”、我國也是“非馬”的影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無論是蘇聯社會主義模式,還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實踐,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從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的150多年時間里,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取得了巨大進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成就都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取得的。拿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來說吧。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由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的秘密報告,引發了世界性反蘇反共浪潮。這份秘密報告的特點就是在反對“斯大林主義”(也就是作者說的“蘇馬”,即附加了錯誤觀點的馬克思主義,換句話說,也就是“非馬”)的旗號下,把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妖魔化,徹底否定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當時,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挺身而出,回擊了這股逆流,對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做出了科學的分析。毛澤東明確指出,蘇聯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成績是基本的、第一位的,不能否定。他說:
“蘇聯那個主流,那個主要方面,那個大多數,是正確的。俄國產生了列寧主義,經過十月革命變成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它建設了社會主義,打敗了法西斯,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工業國。它有許多東西我們可以學。”“所以,要加以分析。”
他主張對蘇聯社會主義模式“要三七開,他們的主要的、大量的東西,是好的,有用的;部分的東西是錯誤的。”
這一分析和評價是科學的、實事求是的。習近平同志的講話又重申了這一評價,他強調
“蘇聯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為蘇聯軍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提出“蘇馬非馬”的人陷入了一種尷尬境地:要么不承認蘇聯取得的成就,這就違背了中央對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評價,也不符合實際;要么認為蘇聯社會主義的成就是在非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取得的,是“非馬”的功績,那等于說不需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無論怎么說都是說不通的。
有人從蘇共亡黨、蘇聯解體推論出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是失敗的,倒過來證明“蘇馬非馬”。這就涉及蘇聯向資本主義演變的原因了。這里不可能全面闡述這個問題,我們只想說一點:我們黨一再指出,蘇共亡黨、蘇聯解體的決定性原因,是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蘇共領導集團拋棄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推行了一條“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路線,也就是說,更換了指導思想、改變了路線,才導致蘇聯亡黨亡國的。
“蘇聯東歐的變化并不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失敗,而是放棄社會主義道路的結果,證明了民主社會主義的破產。”
這些話把問題說清楚了:蘇聯演變,不是因為“蘇馬非馬”,不是因為蘇聯社會主義實踐的指導思想錯了,而恰恰是背棄了蘇聯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造成的。
提出“蘇馬非馬”的人,對蘇聯的社會主義歷史采取了徹底否定的態度,這種對待世界社會主義歷史進程的歷史虛無主義是十分危險的。習近平同志指出,蘇聯為什么會解體?蘇共為什么會垮臺?一個重要原因是理想信念動搖了。最后‘城頭變幻大王旗’只是一夜之間。教訓十分深刻啊!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一路否定下去,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有什么作用了。蘇聯的教訓告訴我們,歷史虛無主義是會導致亡黨亡國的。“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這是屢試不爽的規律。敵視社會主義的勢力,包括西方國家以及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民主派”,都是從抹黑社會主義實踐、把社會主義妖魔化(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抹黑指導思想)著手,搞亂思想,制造動亂,亂中奪取政權的。提出“蘇馬非馬”正好適應了敵對勢力顛覆社會主義政權的需要,這是值得警惕的。
三
馬克思主義不是僵化的理論,而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1873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發表25年后寫的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事事都去找“原本的馬克思主義”,仿佛只要同馬克思恩格斯書本里說的不一樣就不是馬克思主義,就是“非馬”,這種思維,是典型的教條主義思維,才是地地道道的“非馬克思主義”,這種路線,在革命早期給我黨造成過重大損失,我黨早在遵義會議到延安整風時期,就深入批判和檢討過了。
順便說一下斯大林問題。“蘇馬非馬”論者所說的“蘇馬”,有時是指列寧主義,更多的是指斯大林的思想。“蘇馬非馬”,說白了主要是說斯大林篡改了馬克思主義(有時也說列寧篡改了馬克思主義,但主要是說斯大林)。現在我國社會科學界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一說斯大林,那總是錯的,無需論證。其實,我們黨對斯大林做過科學的評價,明確指出:
斯大林的“一系列理論著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不朽文獻,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斯大林的一生,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的一生”。
斯大林也犯過一些錯誤,他的“思想方法,在一些問題上,離開了辯證唯物主義,陷入了形而上學和主觀主義”。
從總體上講,不能說斯大林的思想就是“非馬”。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我們黨針對打著批判“斯大林主義”旗號掀起的反共反社會主義浪潮,曾經指出:
“如果一定要說什么‘斯大林主義’的話,就只能說,首先,它是共產主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主要的一面;其次,它包含一些極為嚴重的、必須徹底糾正的、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錯誤。”
不能說蘇聯社會主義實踐的指導思想非馬克思主義,“蘇馬非馬”的論斷是站不住腳的。
四
與此相關的,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說一下。有人說,
由于蘇聯的指導思想是錯的,“蘇馬非馬”,因而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是“失敗的”、必須否定,而且“否定得越徹底越好”。我國的改革就是“去蘇聯化”,這才取得成功。
改革是“去蘇聯化”的言論,一度在我國學術界相當流行。乍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確實存在不少弊病,我國的改革也確實克服了這些弊病。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簡單。這個論斷涉及一系列問題,包括:怎么評價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去蘇聯化”的實質是什么?等等。
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是科學社會主義發展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階段,是結合蘇聯的國情,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付諸實施的一種探索。既然是探索,就會有成功的經驗,也會有失誤的教訓,每個階段的經驗和教訓,都是后人寶貴的財富。我們對前人的探索,應該繼承成功的經驗,揚棄錯誤的或不合時宜的東西,根據新的情況提出新的理論和措施。對前人的社會主義實踐輕率地、簡單地予以徹底否定,提出什么“去”和“非”,不是鄭重的馬克思主義態度。
改革的實質是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調整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來以后,毛澤東針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長期存在的社會主義社會不再有矛盾的形而上學觀點,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矛盾,而且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生產關系、上層建筑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它們最后都要體現在制度中。改革就是通過變革社會制度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環節和關系,來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所以,我國改革要不要“去蘇聯化”的問題,說到底就是怎么評價蘇聯所建立的社會制度:
如果認為蘇聯所建立的社會制度根本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要徹底否定,那么改革就應該“去蘇聯化”;
如果認為它基本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只是局部不適應,也就是說基本肯定、局部否定,那么就不能把改革歸結為“去蘇聯化”,而應該是堅持這種社會制度的正確部分,對其錯誤的部分或不適合國情與當前形勢需要的部分進行改革。
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蘇聯所建立的社會制度。
社會制度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的系統。如果粗略地劃分,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基本制度,它所體現的社會關系是一種社會經濟形態的質的規定性,即與其他社會經濟形態相區別的東西,這在整個社會制度系統中是第一位的、決定性的;二是具體制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具體體制、運行機制,它們是基本制度的具體實現形式,在整個社會制度系統中是第二位的、從屬的。我們在評價蘇聯的社會制度時,應該把社會制度的這兩個層次區分開來進行分析。這是毛澤東告訴我們的分析社會制度的基本方法。
大家知道,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在回擊反蘇反共的浪潮時,為了科學地評價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第一次把社會制度區分為基本制度和具體制度(后來我們常用的是具體體制、運行機制)。他明確指出,
蘇聯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概括起來就是:政治上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和無產階級專政,經濟上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原則,思想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正確的,它反映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它具有普遍意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的共同規律,也就是說,任何國家,只要是搞社會主義,都必須遵守和實行的。如果拋棄了(哪怕是拋棄其中某一項),那就不是社會主義了。
蘇聯的社會主義具體制度,則是蘇聯共產黨結合本國國情,探索在當時蘇聯條件下如何具體實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產物。對于蘇聯建立的具體制度,毛澤東進行了具體分析。歸納起來,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正確的,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
第二種情況是在蘇聯條件下是正確的,但不能搬到條件不同的別的國家去;
第三種情況是即使在蘇聯條件下也是錯誤的,必須糾正。我們還可以補充另一種情況,即:有的具體制度,在當時條件下是正確的,隨著形勢的變化,不符合客觀需要了,應該改革。
蘇聯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正確的,具體制度則是有對有錯,而基本制度是決定性的、第一位的,具體制度是從屬的、第二位的,所以綜合起來,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從社會制度角度看,基本是正確的,局部是錯誤的,“三七開”的評價是站得住腳的。
按照這樣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蘇聯模式中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我們必須堅持,不能“去蘇聯化”,“去”掉了,就不是社會主義了;蘇聯模式中的具體制度(具體的體制、運行機制),則要做分析,其中錯誤的或者不適合中國國情的,必須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主張改革必須“去蘇聯化”的人,往往是把改革的矛頭指向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他們提出,蘇聯的社會制度,
蘇聯的社會制度,政治上共產黨領導,這是政治壟斷,導致人與政權、政治的異化;
經濟上公有制占統治地位,這是經濟壟斷,導致人與財產的異化;
思想上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思想壟斷,導致人與文化的異化。這就是有名的“三壟斷”。
改革就是要消除壟斷、克服異化:
政治上取消共產黨的領導,實行多黨輪流執政、議會民主的制度;
經濟上實行私有化,恢復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統治;
思想上實行指導思想多元化,讓資產階級思想占統治地位。
這樣的改革就是實行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全面恢復資本主義制度。這一套就是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的主張,也是“去蘇聯化”改革的主張。
“去蘇聯化”的改革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呢?戈爾巴喬夫的遭遇早已昭示我們。殷鑒不遠,如果不是別有用心,就不應該忘記歷史的慘痛。我們應該增強制度自信,保持理論清醒,堅定改革的正確方向。
(作者系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