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大佬、大咖、精英和“國民互聯網導師”們,在各種冠以“互聯網”名義的論壇、演講、活動中津津樂道于“互聯網”、“互聯網+”、“中國互聯網……”云云,不遺余力、巧舌如簧地鼓吹“全面引進、升級和部署”美國因特網技術體系。現今,無論官方文件、傳媒網站、學術論文,不講科學,違背事實、違反國家語言規范的“互聯網”之說,在中國已經成為最為時尚的商業術語、文化名詞和政策定義。
什么是互聯網?
中國有沒有“互聯網”?
中國有沒有能力建設和發展主權公眾網絡?
這些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竟然長期困擾著中國的網民、官員和學子,尤其是年輕一代,許多人分不清什么是互聯網和非互聯網,什么是美國網和中國主權網,是非混淆,邏輯不清,認識糊涂,瘴氣彌散,已經嚴重影響、干擾人們的網絡空間認識,嚴重影響、干擾黨和國家的網絡空間決策,已經并仍在繼續給國家、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害和損失。
那么——
一、什么是互聯網?
全國人大常委會十二屆第24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定義:“網絡,是指由計算機或者其他信息終端及相關設備組成的按照一定的規則和程序對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傳輸、交換、處理的系統。”
顯然,網絡不是互聯網。互聯網,至少應當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自主規范運作的網絡之間實現互連互通和相互對應服務構成的網絡空間系統。1997 年 7 月18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在北京發布的第一批推薦使用的信息科學新詞,明確互聯網又稱互連網,英文是小寫的internet或internet work或interconnection network,泛指由多個計算機網絡相互連接在功能和邏輯上組成的大型網絡。
美國因特網名稱和地址分配組織ICANN,每年與因特網各接入國家、地區和機構簽署一次協議,內容大同小異。協議單方面規定,ICANN負責技術協調,控制主根服務器,當地主管者無權主導;在因特網運行體系中,ICANN是全球性角色,擁有技術主導權;ICANN負責管理所有頂級域名的資料和數據庫,擁有所有域名服務器的信息;代理機構向ICANN開放路由表和注冊用戶信息數據,連續地、及時地向ICANN報告用戶信息; 必須向ICANN繳納管理費用,不付費用,視為違約;協議期間,ICANN有新的規定,當地管理者必須遵守;代理管理者受當地法律管轄,ICANN受美國法律管轄;等等。
中國與美國的網絡之間修一條路,只是建立了溝通兩個網絡之間信息通訊連接的基礎條件。如果只能是單行線,只能單方面遵守美國方面的交通規則、向美國繳費才能通行,服從美國指揮才能向中國提供一定限制條件下的服務,這怎么能是平等互利、和平共贏的互連互通?最多只是美國網絡強權管制下的一個站點、一個區域!
自主管理信息通訊路由是各國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原則的重要基本要求之一。路權受美國控制,中國沒有路權,沒有網絡空間道路交通的所有權、管轄權和維護權,所以——
二、“中國互聯網”子虛烏有
據《中國因特網發展大事記》,1989年10月,國家計委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的“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范網絡”正式立項,世界銀行命名為: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簡稱NCFC,由國家計委、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國家教委配套投資和支持。當時的主要目標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科院三家合作,建設NCFC主干網和三家的教學科研網,1992年完成。這是中國網絡的雛形。
1990年11月,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幫助下,中國學者完成了美國因特網.CN中國頂級域名的注冊,當時是基于科研目的與國外建立起信息交流的渠道。
1993年3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國際衛星信道,開通接入美國斯坦福大學直線加速中心(SLAC)的64KDECnet專線,成為中國科研教育網絡部分連入因特網的第一根專線。
從網絡拓撲學(Topology of network)來講,接入只是用傳輸介質連接各種電子設備(元器件)的物理布局。遵從美國單方面技術和管理規則協議限制的連接,并不是中國網絡與美國因特網的“互聯”。德國總理默克爾一再呼吁歐洲建立與美國隔離的網絡服務,呼吁向歐洲公民提供不必跨越大西洋發送電子郵件和其它信息的服務,正是因為接入不是互聯,不能滿足不同網絡系統之間對等技術支撐和對應網絡服務完全必要的基本條件。對于主權國家來說,依靠美國單方面規則接入、由美國單方面提供網絡信息空間服務既不安全也不公平。
1994年4月20日,NCFC實現了與因特網的全功能連接。中國的“國民互聯網導師”將這一天界定為中國進入“公眾互聯網”發展階段的標志,從此“中國互聯網”出現了!
1994年9月,郵電部電信總局與美國商務部簽訂中美雙方關于“國際互聯網”的協議,規定電信總局將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開通2條因特網連接專線(北京和上海)。不容置辯的歷史真相,就是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以接入美國因特網開始啟動,而不是從建設自主可控的主權網絡開始啟動。
1995年1月,郵電部電信總局通過電話網、DDN專線以及X.25網等方式開始向社會提供因特網接入服務。
1997年10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實現與中國科技網(CST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的連接。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初具規模基本建成。歷史再一次彰顯,“中國互聯網”是以出讓中國公眾網絡空間為美國網絡空間作為巨大交換代價而構成的。
“中國互聯網”以“全功能連接因特網”作為前提啟動建設,以全網接入因特網宣告基本建成,這就是中國公眾網絡空間淪陷的真相。多年來,“中國互聯網”大佬、大咖、精英和“國民互聯網導師”們將1994年4月20日作為“節日”慶祝,是為美國因特網滲透中國網絡空間歡呼雀躍嗎?
接入不是互聯,這樣的科學道理,身為工程院副院長、科學院副院長、清華北大頂尖學府的列位教授、專家,是果真不明白,還是揣著明白裝糊涂呢?硬是指鹿為馬,硬是睜著眼說瞎話。明明是接入美國的因特網,非要說是建成了中國的“互聯網”。無論出于何種原因和目的,這難道不是典型的學術造假!
既然是“中國互聯網”,中國網絡空間的主權何在?中國網絡空間的疆域何在?中國網絡空間的通訊路由為什么必須先去美國、日本轉一圈?中國網絡空間的信息為什么必須在境外、在美國建立鏡像和備份?中國公民、企業和政府為什么每年都要向美國支付巨額的網絡空間信息消費費用?
學術造假無外乎主要出于不學無術、別有用心或追逐名利幾種情況。“中國互聯網”大佬、大咖、精英和“國民互聯網導師”們多是聲名顯赫的知名公眾人物、上層知識人士,應該不會是不學無術。冷眼看去,伴隨“中國互聯網”學術造假的欺詐真相,竟令人不寒而栗。請看——
三、“中國互聯網”的欺詐與賣國
IPV6是“中國互聯網”大佬、精英祭出的核心“法寶”,也是“國民互聯網導師”長期鼓吹、倡導的最大本錢。自2003年啟動以IPV6為核心的“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以來,中國政府投入不下幾百億元人民幣,成效不堪。
截至2015年底,美國民間組織IETF推出IPV6作為因特網基礎技術IPV4的演進版已經經歷了20個年頭,IPV6地址占全球IP地址的普及率比例為10.41%,普及率最高的比利時不到50%,因特網發源國美國次高也不過22%。截至2016年6月底,網民數超過7.1億居世界第一的中國,十多年幾百億投資僅“普及”了IPV6域名地址3698萬個,且大多集中在高校。海內外媒體驚呼,IPV6太落后了!在多年前IETF主持的“全球IPV6日”,谷歌、雅虎、臉譜等著名跨國公司就紛紛質問“IPV6用戶在哪里?”IPV6應用領導者谷歌明確指出,IPV6和IPV4算法與結構不同,不相兼容,難以下決心推動普及和應用。
面對如此不堪的局面,中國“國民互聯網導師”硬是辯解說,中國一有內在需求,二有比較強的政府背景,三比較重視“互聯網”的標準和專利,希望通過“下一代互聯網”改變“互聯網”資源被控的狀態,比任何時候都更期待“下一代互聯網”。他宣稱,2010年中國進入“下一代互聯網”發展階段。“中國互聯網”大佬們竟然要求在國家信息化發展“十三五”期間,全面引進、升級和部署IPV6。
打臉的是,被習主席稱為“最權威的綜合性國際標準機構”的ISO,以及聯合國承認的國際電工協會IEC、國際電信聯盟ITU-T,都不承認IPV6是國際網絡標準。2007年,ISO/IEC細數IPV6繼承了IPV4種種框架結構的缺陷,特別是包括多樣性、自適應能力、重編程可能、數據中心化、虛擬化、經濟效益等等,認為不經過重新設計和實驗是不可能實現的,全體國家成員體代表沒有疑議,并提出“革命性全新框架的新一代未來網絡”認識,取代漸進改良的“下一代因特網”概念。2008年,ISO/IEC委托中國專家在IPV9報告基礎上,就未來網絡的新命名和尋址機制(互聯網的核心底層機制)進行預研。2009年,ISO/IEC負責未來網絡技術標準的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工作機構JTC/SC6,決定由中國專家謝建平、劉亞東、張慶松等承擔《未來網絡的問題陳述和技術要求》第二部分《命名與尋址》、第五部分《安全》的編輯工作。2014年,經美國、俄國、中國等國家成員體代表兩次投票批準,并征得國際電信聯盟ITU-T大會同意,ISO/IEC正式發布《命名與尋址》(ISO/IEC TR 29181-2)和《安全》(ISO/IEC TR 29181-5)未來網絡國際標準。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確認,這兩個國際標準的核心部分都由中國專家主導,中國擁有核心知識產權。
“中國互聯網”大佬、大咖、精英和“國民互聯網導師”們,硬是置ISO/IEC的國際標準權威性、公開性、指導性于不顧,硬是打腫臉充胖子拼命將被美國政府列為“民間協議標準組織”的東西說成是“互聯網”國際標準瞞天過海,硬是不知羞恥地粉飾“下一代互聯網”就是“未來網絡”掩耳盜鈴,哄騙國民意識,忽悠政府投資,欺騙中央決策,到底所欲何為?
打臉的是,阿帕網創世元老、美國因特網工程任務組IETF的主要技術貢獻者,ISO的OSI機構起草人,波士頓大學教授約翰•戴(John Day)指出,IPV6主要以解決地址短缺為設計目標,忽略了因特網架構的致命缺陷,是錯誤的路線,完全是過度浪費時間。他認為,如果1992年就采取ISO的CLNP方案(核心內容是IPV9),已經解決問題繼續前進了。約翰•戴教授毫不含糊地指出,IPV6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白白糟蹋了人類網絡科技發展的大好時光;他一針見血地呼吁,開發新的網絡體系時,唯一的出路就是將反對派拉下馬,他們有太多的既得利益要維持現狀!
為什么在“中國互聯網”上卻難以查到、看到與“國民互聯網導師”持“不同政見”的約翰•戴這樣的國際公認的因特網、互聯網大師的坦誠意見呢?蓄意屏蔽、刪除、封鎖不利于“中國互聯網”的見解,又是意欲何為呢?
打臉的是,從“全功能接入因特網”迄今,包括“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內的“中國互聯網”相關機構、組織和企業,每年與美國因特網名稱和地址分配組織ICANN簽訂協議,按照協議受制于美國因特網管理規則和美國法律。這些在國外公開的協議,這些原本最能說明“中國互聯網”性質和真相的白紙黑字,卻從來不向國內的網民及相關組織、政府機構和關聯企業公開,這又是為什么呢?見不得人么?
如果是有益于中國網絡空間主權、安全和信息化建設與發展,有利于中國網絡空間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與創造,有利于創建國際網絡空間新秩序的指導性協議,有什么嚴格保密、嚴密封鎖的必要嗎?難不成其中有太多難以啟齒、不可告人、唯恐泄露利益集團“天機”的秘密或彌天大謊嗎?
打臉的是,“中國互聯網”大佬、大咖、精英和“國民互聯網導師”們欺騙國人和國家,說“中國互聯網”的出口帶寬是為國家“創匯”,必須不斷擴大出口帶寬,必須大力推崇“互聯網+”。互聯網本是個好東西,但目前的“中國互聯網”是美國因特網的“全功能連接”,是披著“中國互聯網”外衣的美國因特網,不是真正的中國主權網絡。依附、植根于于美國因特網的“出口帶寬”,明明是敞開大門任憑美國滲透中國網絡空間宰羊割毛、吸血嚼肉,如何能夠為中國“創匯”?事實是,中國“全功能連接因特網”20多年來,不僅從來沒有“創匯”一個美元,僅2015年就從1.65Tbps出口帶寬流失了2萬億元人民幣信息消費收入,國家還沒有稅收。
按照“中國互聯網”大佬、大咖、精英和“國民互聯網導師”們制定的“全面引進、升級、部署IPV6”的規劃和戰略,“中國互聯網”2020年出口帶寬達到20Tbps,信息消費總額6萬億元;2025年出口帶寬達到48Tbps,信息消費總額12萬億元。參照2015年信息消費被“出口”的比例,到2020年每年須支付美國3.75萬億元,“十四五”期間須支付18.75萬億元;到2025年每年須支付美國7.5萬億元,“十五五”期間須支付37.5萬億元。這十年疊加為56.25萬億元,約是財政部公布的2015年財政收入15.22萬億元的3.7倍,國家還不能征稅。以2025年中國達到人口高峰15億測算,全國人均每年支付美國信息消費額將達到5000元,按勞動年齡人口10.5億計,每年支付美國信息消費額勞動力人均超過7140元。若屆時實現全國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萬元,則支付美國信息消費額比例將達到三分之一以上。這極不正常。這究竟是愛國還是賣國?是為中國人民謀福利,還是幫助美國及其資本利益集團盤剝中國和中國人民?
打臉的是,“中國互聯網”的主要企業早已都姓“外”,早已都被拿捏在以美國華爾街資本為主的外國資本的股掌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中國互聯網”前20名企業巨頭中,阿里巴巴被軟銀集團和雅虎控股60%以上;騰訊第一大股東是納斯達克上市的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百度的第一大股東是美國風投公司德豐杰;華爾街老虎環球基金、耶魯大學高瓴資本、硅谷紅杉資本等聯手控股京東;搜狐、新浪、網易、人人、奇虎等無不被美國公司滲透持股,中華英才、智聯招聘、前程無憂都被美日資本絕對控股。海量的中國網絡空間信息、網民信息在外國資本的操盤下長期失控,源源不斷、隨時隨地被美國方面攫取、監視、控制、備份和利用。“中國互聯網”的網民不僅赤裸裸地躺在美國因特網控制的各種“大數據”上,還不得不在美國資本面前束手就范“留下買路錢”。
在“中國互聯網”上,中國上網公民和組織、機構、企業不是堂堂正正的“消費上帝”,而是地地道道的美國因特網的租客,是受制于美國資本的網奴。這豈不是天大的顛倒和恥辱!
問題還在于——
四、中國有能力建設發展主權公眾網絡
盡管“中國互聯網”大佬、大咖、精英和“國民互聯網導師”們把持了國家網絡信息空間的關鍵重要崗位,控制了國內主要的媒體信息輿論渠道,卻不能回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主權在我、不受制于人,要理直氣壯維護我國網絡空間主權,明確宣示我們的主張的原則;不能回避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不能回避要把握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這一歷史契機,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最權威的綜合性國際標準機構”ISO/IEC已經正式批準發布的《命名與尋址》(ISO/IEC TR 29181-2)和《安全》(ISO/IEC TR 29181-5)未來網絡國際標準中,包含了中國專家提出并擁有知識產權的多長度地址、全數字域名、混合架構、先驗證后通訊等構想和實現、驗證論據;中國專家提出了全新的科學論斷,指出現有網絡安全機制的種種弊病僅限于一定程度上提高網絡安全的概率,并不能實質性地解決和實現安全保障,必須將傳統的被動安全防御機制改變為主動安全管理機制,建立細胞級安全防護體系。20多年來,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愛國的中國專家學者堅持不懈與美國因特網滲透抗爭,創造了卓有見地的建設與發展中國主權網絡體系的學術理論、技術創新和應用實踐。
各國家成員體一致投票通過了中國專家關于網絡空間的全新定義:
(英文)Net Space is derived and expended from network. It indicates the new dimensional time-space system created by human with communication, computer and o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provides new space for human information activities (including information gathering, processing, storing, transmission etc.) and is becoming an ever important part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or human society.
(中文)人類用通信、計算機和其他信息技術創造出的新的一維時空體系,其為人類信息活動(包括信息的獲取、處理、存儲、傳遞等)提供了新的承載空間,已經成為人類生存發展環境日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上述國際標準的世界性確認,表明我國已經走在美國前面,掌握了未來網絡空間發展趨勢的核心影響力,為中國在未來網絡后續技術標準方面奠定了全新的思想、路線和技術基礎;表明我國在制衡美國單方面定義的賽博空間(Cyberspace)方面占得先機,在維護我國網絡空間主權和信息化發展方面贏得主動。
相比較IPV6,從2001年9月信息產業部行文“決定成立‘十進制網絡標準工作組’”,“聯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有效地組織國內外企業和研究機構及大專院校,制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IPV9協議的數字域名等技術標準”開始,到2016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批準IPV9體系的4個標準,經過各方面同心同德和軍民融合所做的不懈努力,中國掌握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IPV9系統母根服務器、主根服務器、(輔)以英文N-Z字母命名的 13個根域名服務器均已研制完成。中國已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個擁有獨立自主分配IP地址空間、“.CHN”國家頂級域名、“86”全數字域名、IP地址網絡資源的國家,可以兼容、制衡美國因特網,實現自主運營。
“國民互聯網導師”稱,IPV6相對于IPV4最大的優勢,是采用128位地址長度,將一勞永逸地解決地址短缺問題,但迄今沒有看到相關有效的實驗證據。而IPV9系統擁有10*64次方(256位)到10*512次方(2048位)的地址規模,遠遠超越IPV6所宣傳的地址長度,可以兼容、覆蓋IPV4/IPV6地址,IPV6卻不能反兼容IPV9,因而IPV9更加可靠、安全。在現有網絡運行中實際測試,基于IPV4/IPV6的硬、軟件可以無縫應用于IPV9網絡系統,現有的Windows、安卓手機的App也可以正常訪問IPV9系統的“.CHN”大部份網站。
IPV9骨干光纖網絡由10G和100G骨干路由器為基礎構建,國內產業體系已可生產960G、100G、10G的IPV4/IPV9骨干路由器、家庭用的100元以下的小路由器、工業控制的安全路由器、負15次方的北斗/GPS網絡授時同步體系,IPV9網絡管理、檢測系統。IPV9具備了商用推廣的必要條件。
“中國互聯網”大佬、大咖、精英和“國民互聯網導師”們費盡心思推崇的美國因特網IPV6技術,迄今沒有得到“最權威的綜合性國際標準機構”ISO/IEC及其各國家成員體的認可,沒有完成和實現IPV6商業推廣的“創新”和創造,卻百般打壓、排擠、抵制、誹謗具有明顯技術應用優勢的IPV9的推廣和應用,究竟意欲何為?
在建設和發展中國主權網絡的原則前提下,允許和鼓勵推廣應用我國主導、控制并擁有全部知識產權的IPV9網絡技術,允許和鼓勵IPV9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與IPV6公平競爭,有什么不可以嗎?為什么不可以?!
美國已經初步完成了“第五作戰疆域”的網絡部署,進入了網絡“準戰爭”狀態。追隨美國網絡空間戰略,只能是被美國繼續攥住我國的網絡信息命脈。中國現有網絡空間戰略輸在起跑線上,出現了幾乎錯失主權的重大失誤,繼續跟在美國后面亦步亦趨,耗時間、耗財力、耗資源,耗人才、耗良機,將永遠處在被動、挨打、受制于人的境地,搞不好永世不得翻身。堅定不移地宣示主權、奪回主權、捍衛主權,堅持主權原則為我國網絡空間戰略和策略的唯一前提和必須基礎,制定、實施與發展全新的中國未來網絡空間主權戰略和策略,亡羊補牢,奮起拼搏,刻不容緩,正在當時。
中國應當引領世界,建立新的集安全、信任和管理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網絡空間系統,實現全新定義的網絡及信息安全標準體系。必須用全新的理念、規則、協議和技術,構建全球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未來網絡空間,構建多邊、民主、透明的網絡空間治理體系,構建沒有網絡戰爭威脅的主動安全管理網絡空間體系。必須在保障網際空間完整性與和平秩序的前提下,為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和管理權、控制權,保證個人和團體在法治框架下自由從事信息活動的正當權益,保證提供安全可控的技術支持,并賦予其保護自身信息安全的能力。
有人說,“中國互聯網”不過是美國因特網的“轉基因網”,不過“合成”了因特網的某些片段而已,不必過于噤若寒蟬,自己嚇自己。錯!大錯特錯!“中國互聯網”就是連接美國因特網的中國延伸網,就是受制于美國因特網的中國衍伸網,就是構成美國控制的中國網絡空間區域的骨干網、基礎網、局域網,這是絕不含糊的事實真相!
我們再也不能犯糊涂了!再也不能自己騙自己了!再也不能任憑“中國互聯網”大佬、大咖、精英和“國民互聯網導師”們忽悠、欺騙了!我們一定要解放我們祖國已經被侵占、滲透、淪陷的網絡空間,腳踏實地、堅定不移的將我們的祖國建設發展成自立于世界網絡空間的網絡強國!
為此,我們要毫不猶疑地堅決去美國因特網化,去美網殖民化,去美國網奴化。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有能力、有志氣、有決心走出美國一張網獨霸天下的網絡空間怪圈,建設與發展強大的中國主權公眾網絡,堅定地支撐于、屹立于未來網際網絡空間戰略的前沿。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