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新聞熱點 > 閱讀信息
讓資本走向共享:必須在資本和多數人中間找到一個發展的“度”
點擊:  作者: 唐宜榮    來源: 大同思想網  發布時間:2016-07-20 15:18:03


 201619日,美國夏威夷。福特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高倩倩女士在東西方慈善論壇結束后談到基金會發展時說:慈善項目對基金會發展非常重要,基金會還應當有自己的思想與價值追求。中國做項目的基金會很多,但像盧德之先生這樣擁有重要的理論思想的慈善家并不多。我想,這是她對盧德之18日的演講《21世紀慈善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回應,也是美國大基金會高級官員對盧德之有關理論思考的評論與認同。從這個意義上說,盧德之既是中國慈善家的重要代表,也是國際公益慈善領域里中國話語方式融入世界話語體系的重要代表。深入追溯一下最近10多年來盧德之對資本精神的認識與闡述過程,這個結論的脈絡就會更加清晰。

 

 

 

一、2007年以前:資本是一種重要的發展元素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即中國經濟社會重大改革時期,盧德之毅然離開政府機關投身市場經濟大潮,到2007年前后,他經歷了從國企到民企的發展與蛻變。回顧這一段歷史,他十分感慨地說,在市場里摸爬滾打,感受最深是市場與資本的重要性。如果說市場是發展的基本物質基礎與制度條件,資本則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元素。沒有資本是不可能建設與發展市場經濟的。于是,他先后做過投資公司、牽頭組建過民營銀行和保險公司、通過資產重組進入上市公司等,看重與著重的正是資本這個重要的市場元素。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我是做企業的,每天都與資本打交道、與錢打交道。世界上最難的有兩件事,一是與人打交道,二是與錢打交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社會發展卻又需要每一個人能夠放棄一些個性的東西,讓社會協調起來。錢是什么?表面上與物質聯系在一起,本質上卻反映著人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也就是說,資本是一種重要的發展元素,但是又與人性聯系在一起。這或許是他不同于同時代許多企業家而用自己的方式思考資本本質的重要原因。

 

于是,在2000年到2006年這幾年間,盧德之常常把自己的這些實踐感觸與發展體會作為演講的基本內容,與大家展開交流。他說,他這樣做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個時候大家對資本的認識相當狹隘,看到的資本總是血淋淋的模樣,根本不敢多談資本,更不敢發展資本。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呼喚人們更好地正視資本、重視資本,讓資本真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元素與重要資源。

 

顯然,他對資本的認識已經走到許多人前面去了。

 

 

 

二、2007年出版《資本精神》:

 

尋找市場經濟的靈魂

 

 

 

2007年,盧德之在市場經濟里已經闖蕩了15年,他在實踐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資本特點與資本的重要性,同時不再僅僅看到經濟學意義上的資本,也看到了哲學意義上的資本——資本的價值——資本背后的東西——資本背后的道德精神。而且,他把資本背后的道德精神取了一個很特別的名字,叫做資本精神,就是資本向上的那種內在動力和道德精神,進而把資本精神的核心內容歸納為三個拼命:拼命地賺錢、拼命地省錢、拼命地為神圣的事業而花錢。

 

不久,他把自己的這些生動的感觸與認識集中起來,并且與自己的慈善活動相結合,在很短的時間里寫成了《資本精神》一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20077月向社會推出了這部書。后來,他解釋說,資本精神這個概念是我發明的,估計在人類社會我是第一個提出資本精神這四個字,把資本精神加在一塊的人。我想,這個資本大家都天天講,資本運作、資本市場,精神我們可以說也是經常講,但是把這兩個東西加到一塊來,則是我加的。我給它的定義,就是資本精神是一種什么東西呢?它是資本在發展的過程之中,它的一種內在的動力和它背后的那種道德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講,資本精神不是一種物的東西,實際上是一種人類精神,也就是說是操作或者說創造資本的人的精神,我把它簡稱資本精神

 

具體談到如何形成了《資本精神》這本書,盧德之說,當時寫這本書的時候,其實就是一些隨感性的思想火花,沒有進行系統的理論思考與學理論證。盡管如此,但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說,中國社會已經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這是前無古人的經濟創新與社會創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離不開市場,也離不開資本。而現實生活與理論思考中,我們并沒有很好地認識到資本的本質與資本的重要性,只看到資本的消極性甚至剝削性,卻沒有客觀地看到資本的發展性與積極性,更沒有看到資本背后的精神力量。于是,社會上出現了許多背離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的現象,給人們的思想與行為帶來了許多嚴重的問題。為此,市場經濟必須高舉市場經濟的靈魂——資本精神。他在《資本精神》的序言中明確提出,要尋找市場經濟的靈魂,要找到一種支持中國市場經濟的精神,找到中國企業家應具有的靈魂。否則,真正的世界性大企業就難以在中國出現,出現了也難以持久,國家進一步的發展難以為繼。

 

所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的王松奇先生在《資本精神》序言中說:通觀《資本精神》一書,作者推崇的資本精神似可歸納為一個靈魂、兩個理念、三個實踐。所謂一個靈魂,就是作者在序言中明確提出的,他寫作的目的是尋找市場經濟的靈魂。這個靈魂就是資本精神。所謂兩個理念,就是發展的理念、和諧的理念。作者認為,資本精神的基本要義是發展。不追求發展,不是資本;發展不好,不是好的資本。資本精神就是要有不斷發展的趨利沖動和加快發展的創富激情。和諧理念是資本精神的核心內涵。具有這種精神的資本,既是推動世界發展的建設性力量,也是與世界和平相處的穩定性因素。所謂三個實踐,就是拼命地掙錢、拼命地省錢、拼命地為神圣的目的而花錢

 

這里說明了一個重要問題,2007年出版的《資本精神》的主題就是為了尋找市場經濟的靈魂。盧德之當年也在多次演講中談到,他撰寫《資本精神》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闡述資本精神——市場經濟發展的靈魂。

 

 

 

三、2010年到2012年:慈善與社會——

 

慈善創造未來

 

 

 

用《資本精神》闡述市場經濟的靈魂,得到了許多專家學者的認同。所以,在隨后的多年里,盧德之圍繞資本精神的這個特點發表了許多演講,很快得到了百度搜索的關注,到2012年底時,只要鍵入關鍵詞盧德之資本精神,就會跳出一萬多條有關信息。

 

當然,盧德之并沒有把自己的思考局限在一個單純的思想范圍內,而是不斷把思考的觸角引向經濟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他不僅看到了資本精神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也看到了資本精神對社會發展的作用。這與他長期從事慈善活動有關,也與他深刻關注社會發展有關。他曾經多次談到的一個觀點是:思想現代化是一切現代化的基礎。沒有思想現代化,就不可能有經濟社會現代化。正因為懷有這樣熱切的情懷,盧德之不僅在經濟領域跨界而為,在思想領域也跨界思考,視域與境界自然也增添了開闊、高遠的特質。

 

讓人感動的是,他的思考總是圍繞現實的發展而展開,目標總是希望多數人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與條件。這又與他的慈善情懷緊密相聯,同時也把他的慈善境界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級,讓許多人從他的演講里消解了許多困惑,也看到了光明與希望。

 

最能說明這個問題的是,2012216日,盧德之應邀在中國扶貧基金會2012新長城自強之旅冬令營活動中發表了主題報告,題目是《慈善創造未來》。這時候,盧德之對資本精神的重要表現形式——現代慈善已經有了一種新的認識。他認為,慈善既是未來發展的一個美好標志,同時也是社會向前發展的推動器,用創造這一概念既表達了慈善人的雄心壯志,也能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宏偉的事業中來,然后從中華民族到了最需要慈善的時候民間呼喚精英回歸你的未來不是夢三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演講結束后,一個學生起身問盧德之說:老師,非常感謝您精彩的演講。我其實對盧老師個人經歷感興趣,我就想知道是什么促使盧老師從政界下海,又是什么使盧老師義無反顧地投身慈善的事業?盧德之隨后回答說:我也有一個夢想,在表達這個夢想的時候,我用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回答你的這個問題,那就是好奇心。我深深知道中國的發展需要一個艱苦的歷程。三十年以前,我們就憧憬到三十年以后中國是一個何等發達的國家,跟西方的距離也只應差幾步之遙了。可是三十年以后,經濟發展了,很多問題又出現了。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當年,我覺得可能在體制外比在體制內更適合我的特點,因為我是一個比較自由的人,說話也比較隨意,可能接受不了體制內對我的那些約束,所以我出來了。第一個轉折時是因為我發現自己不一定是一個好官員。到第二個轉折的時候,我發現我不是一個非常好企業家,我能掙到很多錢,但是掙到錢的人不等于是好企業家。后來我就轉到慈善方面來了。現在到這個領域以后,我才感覺到原來這個地方才是我的。這是一個人對自己一個評估,對自己好奇心的一個解讀。

 

表面上看,這是一次演講問答,實質上反映出了盧德之思考問題的廣泛性與深刻性。他從慈善出發,看到的是經濟社會的未來;他從社會生活出發,看到的是國家的前途與世界的未來。這或許是大家感到盧德之總是能夠思考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2013年:資本精神是文明整合的一種力量

 

 

 

 

大約從2010年開始,盧德之把更多的時間用于國際慈善交流與合作,不僅與美國大基金會、新加坡大基金會、歐洲大基金會開展交流,并在美國羅格斯大學建立了華民研究中心,共同關注中美慈善的深層次交流與合作。

 

幾年間,盧德之率領華民慈善基金會與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美國東西方中心、福特基金會、亞洲公益創投網絡、新加坡的連氏基金會、新加坡亞洲慈善協會等國際上的大基金會建立了深入的聯系,并從不同文化的慈善交流中認識到了不同文明協同發展的基礎與條件。正如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主席洛克菲勒理查德對盧德之所說的:是啊,是資本精神。我們的祖先早就這樣做了,卻沒有總結出資本精神,而讓一個東方人現在總結出來了。

 

后來,洛克菲勒慈善顧問機構總裁梅麗莎伯曼博士在專題采訪了盧德之后說:你的談話對我非常有幫助。你所說的基金會領導人的特質,在你身上都得到了體現,是一個很好的示范。我們期待今后與像你一樣的中國基金會的領導人更進一步的合作。伯曼博士的評價是客觀的,也是真誠的。這個評價給予了一位中國慈善家的確又是十分可貴的,中國現代慈善起步比歐洲、美國大約晚了100年。

 

更可貴的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往日益常態化,讓盧德之從中認識到了許多新的東西。他畢竟首先是一位企業家,經濟縱橫的眼光是他的長項,深挖思想文化是他的追求,而這一些更是他不同于許多慈善家的地方。他認為,物質世界的變化已經引發了精神世界的重大變化。當代世界所面臨的危機是深刻的,但不能僅僅看成是基于地域傳統的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而是建立在全球自由貿易基礎之上的世俗化的世界已經逐漸失去了穩定性。從現實的情況來看,人們有待解決的并不僅僅是東西方之間、基督教、穆斯林和猶太教之間的問題,大家都已經處在全球化發展過程之中,深層次的問題是,資本主義越來越使富人們的精神變得日益貧乏,離開他們的物質發展的本質越來越遠。這才是最可怕的。所以,盧德之認為,不同文化中如果沒有關于善意的共識與追求,全世界相互依存所產生的任何物質福利都有可能被破壞殆盡。從人類發展的道德理性上看,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現實。資本的意義,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需要進行道德判斷。為此,資本精神可以提供一條可行的路徑。資本的力量已經在世界范圍內不同的文明體之內發揮作用,人們對資本的態度也變得越來越具有共識性,資本精神也因此最有可能成為統和文明的力量,為人類的發展與進步發揮作用。

 

來自文化的思考才會是深刻的、歷史的,也是最現實的。

 

南京大學陳友華教授敏銳地看到了資本精神的這種內在張力。他在分析盧德之提出的資本精神后認為:目前,各種文化、各種文明在所有領域都呈現出交融的趨勢,尤其是現在,民主化的政治、多元化的經濟將資本精神從舊有的政治體制下解放出來后,資本精神融入進了當代的政治和社會模式之中,與自己國家傳統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文明集團,成為文明統合的重要步驟。在這種情況下,不同文明之間的聯系將促進理性對話的增多,社會力量得到進一步的釋放,共同的價值交集不斷增多。這種全面的、徹底的文明統合,將帶來全新的文明時代。當然,這也將會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進程。也絕不是一個世紀就可以完成的,將由許多代人完成。

 

問題是資本精神到底是文明整合的一種力量,還是另外一種什么歷史呢?盧德之沒有明確的回應,他依然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并回答問題。正如福特基金會會長呂德倫(Darren Walker)在聽了盧德之闡述中華文化特點后回應稱:剛才聽了您的一席話,讓我更加了解中國的企業家與慈善家了。我仿佛是站在亞里士多德的腳下了,聽著哲學家的教誨。我覺得,過去對中國的理解太簡單化了。從您剛才的討論中,我看到了中國社會和文化的多樣性、復雜性、豐富性,而且是那么強烈。非常有啟發。美國要更多地學習、了解中國。時代已經不同了,不是過去那種超級大國的時代了。我們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作風,需要基金會來促進這些工作,特別是促進中美兩國之間相互學習,增進了解。

 

文化之間是可以溝通的,重要的是不同文化都要有自己文化交流的使命。

 

 

 

五、2012年到2013年:

 

慈善就是共享到《走向共享》

 

 

 

文化追索的一個結果是盧德之從慈善出發看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那就是人類必將走向共享。

 

20129月,他參加在長沙岳麓山舉行的中國慈善發展的歷史審視與現實思考全國學術論壇,作了一個慈善就是共享的演講,第一次談到了慈善與共享的關系。2013年夏天,應邀到哈佛大學做演講,題目就是超越左右,追求共享。從哈佛回國后的第三天,應邀到中山大學懷士堂作了一場演講。1923年孫中山先生在懷士堂發表了一個著名演講,號召青年學生立志做事、走向共和。他在那里演講的題目就是走向共享,那是他第一次明確談到走向共享的觀點,得到了熱烈的響應。隨后,受邀到多個地方以走向共享為題作了各有側重的演講,并把自己的一系列思考寫成《走向共享》一書,2013年秋天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不久,美國東西方中心把那個小冊子譯成了英文,在首屆東西方慈善論壇(夏威夷)上進行了交流。他認為,走向共享是一個宏大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主題,值得全社會深入地思考與挖掘。

 

在《走向共享》中,盧德之力求在總結前人闡述的基礎上,對共享進行了新的定義,上升到了共享理念和走向共享的構想,是國內比較系統地提出、思考和闡述了共享思想。主要對共享的基本內涵、外延、內容、特征、主要形態進行了理論性的描述,還從東西方文明發展、交流的脈絡中,對共享的必然性進行了比較分析。同時,從財富觀、治理觀和信念觀的角度,對共享的核心價值進行了深刻闡述,提出了從共識、共治到共享的基本路徑,進而提出了實現以民主法治為基礎的新社會主義發展目標。他還提出了全球共享的問題,認為慈善國際化是共享國際化的最好途徑。他說,他的期待就是他關于共享的初淺思考能夠為勇于創新的人提供一些參考與同行者的慰藉。

 

201311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盧德之的演講專輯《走向共享》,標志著他的共享理念與理論探索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隨著《走向共享》英文專輯在美國多個階層特別是社會組織階層流傳,共享逐漸成為國際公益慈善交流領域里的一個新詞與熱詞。正如洛克菲勒家庭第四代掌門人、全球慈善家聯合會創會主席佩吉杜拉尼所說的:盧德之博士將現代慈善詮釋為資本與共享強有力的結合,使我們想起人性的愛不僅是慈善的書面內涵,更是其真正意義,如果我們不相信或不認同人與人的共生關系,我們將無可避免地限制創造改變的可能性。顯然,深刻的思想是最能跨越國界與人種,得到相互理解與認同。從這個意義上說,盧德之是成功的。

 

 

 

六、2014年:《讓資本走向共享》

 

——資本與多數人的關系

 

 

 

2014年是盧德之思考問題取得新的突破的一年。他在后來的回顧中說:最近一年多以來,我的思考更多地集中到了兩個問題上:一個是資本,另一個是共享;資本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共享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或者說目標。2014年下半年開始,我受邀就有關思考發表演講,交流自己的認識。特別是2014828日,在北京大學斯坦福中心舉辦的中美戰略慈善第四屆年度工作坊上發表了《讓資本走向共享》的主題演講,得到了與會的國內外朋友的積極回應。之后,我圍繞讓資本走向共享這個中心,從多個方面深入思考與研究,并先后在首屆東西方慈善論壇(夏威夷)、中國家族財富傳承峰會、洛克菲勒莊園國際慈善座談會、中美反貧困國際研討會、中國慈善論壇、臺北圖書館、南京大學、洛克菲勒家族暨全球慈善家協會代表團座談會、世界青年論壇等地演講,交流自己的思考。我認為,20世紀后半葉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無論國際還是國內,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經濟社會發展都處于一個重要的轉型期,資本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顯著,且越來越激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與研究,許多問題的解決或緩解都越來越集中到資本上來了。而現實的問題是,人們對資本的認識、對資本作用的把握與運用,總是那么迷惘,那么困惑,甚至帶著復雜與偏激的情緒。盡管如此,人們越來越清楚的是,資本對經濟社會乃至政治的巨大作用與影響,促使人們不得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深入研究資本及其作用、影響,并且必須認真地回應與尋找突圍現實困境的方式與方法,并且深入討論與追求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我從資本出發,找到的是共享。

 

顯然,經過長期的思考與總結,盧德之初步形成了一套獨創的、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概念體系,并且仍在不斷地完善過程之中,是他理論思考的一個重要特點。許多人都給出了這樣的評價。思想觀念的創新往往需要概念的創新。這種創新應當是對一種社會現象的新認識、新概括、新總結、新評價,是揭示了人之所想、人之所求、人之所說而未能說出來的新結論、新認識、新概括、新總結、新評價,還有新論證,否則就可能是自言自語、自說自聽的自媒體話語。盧德之博士顯然是前者的代表。比如他先后提出的資本資本精神共同價值善二代多數人主義資本與多數人慈善統一世界慈善就是共享走向共享讓資本走向共享等等概念,不僅新穎,而且具有內在的邏輯關系,一個概念隨著一個概念自然產生,并開辟了一片新的思維時空與新的認識天地。

 

現在看來,他的努力與理論表達,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同與理解。國外以洛克菲勒慈善顧問組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梅麗莎•A•博曼博士為代表,她說:他挑戰我們的思想,使我們意識到,慈善行為可以被視為一種新的革命,一種由自我反省開始到慈善作為自愿行為的內在過程。也如同羅格斯大學常務副校長理查德• L •愛德華茲博士在為《讓資本走向共享》作序中所說的:盧德之博士在這本書中,貼切地描述了資本的歷史發展和現代應用,以及資本可以在人類發展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這本書建立在盧博士之前的著作基礎上,整合他的兩個主要理論——資本精神和共享。如盧博士指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制度有越來越多地聚合,都走向混合經濟模式。當資本主義國家注重社會福利價值,而社會主義社會擁抱資本的重要性,人類已經并將繼續受益。在國內,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先生的評價就很有代表性:在中國,有許多為慈善出錢的人,有許多為慈善出力的人,也有一些為慈善出思想的人。德之是一位既出錢,又出力,還出思想的人,而且出大思想——德之的資本精神理論,可以說是創建了現代財富觀,是對于市場精神、道德國、倫理的理論創新

 

一個思想者的思考能在學術上獲得國內外專家這樣的認同與理解,無論怎么說都是難能可貴的,至少可以說是一種走向成熟或者說自成體系的標志。外在世界的社會反映總會是客觀的,也最能反映客觀的價值與期待。一個思想者的價值不僅在于他說出了什么,還應當看到他所揭示的東西對社會的影響,或者說對社會產生了什么樣的反響,重要的是應當為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進步的而非消極的、頹廢的價值與影響。《讓資本走向共享》顯然發揮了積極而進步的作用。

 

 

 

七、2015年:認識和解釋

 

人類共同命運體的新工具

 

 

 

進入2015年,盧德之慈善理論的影響越來越獲得國際慈善領域的認同,他也進入到了一個活躍的慈善演講年。

 

從年初到夏威夷參加東西方慈善論壇到4月出席新加坡亞洲慈善論壇、到5月出訪俄羅斯、到7月應邀在瑞銀亞洲論壇發表演講、到10月初應約拜訪基辛格博士、到11月參加在洛克菲勒莊園舉行的國際慈善論壇等以及相當頻繁的國際國內慈善交流活動,盧德之視域進一步擴大,思域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面對日益變化的全球發展形勢與趨勢,盧德之越來越有了自己的認識與評判。

 

盧德之認為,資本和資本精神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基礎;資本和資本精神也是認識和解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種新工具。

 

為此,他深入分析認為,人類社會進入21 世紀后,世界已經進入前所未有的一個大變革、大博弈、大發展時期。而且,中國在變,世界其他國家也在變;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在變,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關系也在變。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價值觀等都處于這樣巨變的情況下,全世界都困惑了,傳統的一些認識社會的工具不能很好地解釋當代社會發展中的許多問題了。客觀地說,我們如果僅僅用以往的經驗與認識工具來認識社會已經不夠了。世界變化太快,必須有一種新的認識工具了。比如講生產關系這個工具時,要說到生產力。生產力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文明的發展,先后出現了原始文明、游牧文明、農耕文明、商業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等。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人與人的關系也出現了許多重大的變化與發展。從生產關系的角度來分析,人類社會先后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等不同階段。這種分析的內在邏輯也很強。不過,如果僅僅用生產方式這個工具來觀察當代社會,就會對很多現象不那么好解釋了。比如一個人今天是億萬富翁,明天可能就是億萬負翁了。對這些復雜的經濟現象、社會現象、科技現象,我們仍然用傳統的工具來觀察的話,就很難做出一種十分恰當的判斷了。特別是以傳統的工具來觀察各種社會現象時,就可能更加感到困難了。我們應該看到,西方更重視理性,更講契約,物質上的發展也好一些;東方更多地重視精神,更講道德,更有共享的思想基礎。東方的這種精神價值重大。西方的這種精神潛力十分豐富,精神能夠引領財富更好地發展,精神能夠引導社會朝著共享的方向發展。

 

不僅如此,盧德之更深刻的說到,我們應當站在21世紀的基礎上,更好地認識人類社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就需要新的認識方式,就需要尋找新的認識工具。我們應當回到人類本原上去尋找這種新的工具。人的本原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兩大基礎:一是物質基礎,二是精神基礎。從世界發展來說,無極生物質,物質發展到一定時期出現了人類,也就出現了人類精神與人類思想。有物質必須有思想,必須用思想引領物質,否則物質社會失去方向,就是對物質的破壞和毀滅。物質中有一種特別的物質,是財富。財富里又有一種最特殊的財富,或者說最基本的財富,就是能夠不斷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那種最活躍的財富,那就是資本。資本就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就是能夠創造新的財富的財富。有了資本也就有了與資本有關的精神,也就是有了資本背后的道德精神,就有了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精神,就是資本精神,就是資本向上的那種內在動力和道德精神。資本精神的本質就是拼命地賺錢、拼命地省錢、拼命地為神圣的事業而花錢,資本精神也因此而成為了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基礎。

 

他進而認為,通過回到人類本原,我們找到了人類社會生存發展最基本的兩個基礎,也就是人類共同命運體的兩個基本的工具——一是資本;二是資本精神。資本與資本精神兩者之間,總是表現出十分復雜的關系,總體上是一種互為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但是有時候也是分裂的、背離的,又是相互博弈的,還可能出現階段性的、周期性的博弈或對立。

 

對此,人類應當予以高度警惕。人類運用資本與資本精神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當遵循一個本質、兩個原則。一個本質就是共享主義,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人類社會共享發展、共享未來。兩個原則就是,一是既要創造又要共享創造的創造理性,擁有這種理性才會更好地發展;二是既要有資本又要有資本精神的天下主義,創富天下的目的是為了天下共享、人類共享。只有這樣,人類才能構建起一個好的未來,才能構建起人類命運共同體。

 

可以說,這些思考貫穿了盧德之在2015年的演講之中。

 

 

八、2016年:21世紀慈善

 

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

 

 

 

2016年剛剛開始,盧德之就把他的慈善理論思考定準到了“21世紀慈善。他認為,21世紀慈善應該是一種新的慈善方式,不同于20世紀的現代慈善。21世紀慈善必須應對21世紀的重大問題,并從慈善的角度拿出解決的思路與辦法。為此,他在201618日的東西方慈善論壇上提出了“21世紀慈善的概念,得到了與會慈善家們的認同。

 

盧德之認為,21世紀越來越表現為資本的無限性與資源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為解決這個矛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最好的理想與目標。而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未來社會建設與發展。未來社會就是建立在資本與資本精神基礎上,以共享為目標的發展型、開放型、包容型社會,這種社會形態既包括共享社會體制、共享經濟體制、共享政治體制等,這種理念運用到全球治理領域就是多極均衡、協同共享的治理機制與發展機制。

 

在盧德之看來,目前世界上至少可以看到三種典型的共享形態:一是共享經濟,互聯網、物聯網上的經濟活動就是最典型的共享經濟。二是共享社會,現代慈善所帶來的財富分配效應就是最典型的社會共享形態;三是共享政治,我們強調富強、民主、法治、文明等就是最典型的共享政治形態。這種共享社會形態,也許比我們單純地探索公民社會的視野要寬闊得多。

 

盧德之認為,全球慈善家是最具有人類情懷的人,最能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必要性與歷史緊迫性。就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途徑來說,21世紀全球慈善肩負著重要的使命與責任。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共享是21世紀慈善追求的一個偉大目標。核心就是要引領資本走向共享。從總體上說,資本創造的財富只有走向共享,才最有價值,才最有益于人類社會的發展。這也就是說,慈善就是共享。共享是21世紀慈善的旗幟和最重大的使命上。第二,全世界的慈善家聯合起來,更好地行動起來,為21世紀人類發展探索共享發展的道路。全世界的慈善家一定要聯合起來。大家的愛心是一樣的,大家的善良是一樣,大家的目標也是一致的。有了這種共同善的基礎,還需要相互協作、相互補充、相互監督、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發展。不僅內部需要協作,外部也需要協作。比如全球慈善家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恐怖、反對戰爭,不能讓政治家、軍事家們把世界搞亂了,慈善家再去做慈善。慈善家應當把工作做到政治家、軍事家的前面去,發揮人類善的力量去反對戰爭、去制止戰爭,推動人類社會共同走向和平與發展。

 

盧德之進而認為,全球慈善家每年聚集到一起討論全球慈善發展,追求的也應當是世界價值與世界意義。200年前,德國詩人、思想家歌德就說過:了解自身與他人的人,才深知東西方之不可分。”21世紀慈善是一種非常好的理念。21世紀的全球慈善家們,一定能夠融入21世紀世界的大變革、大博弈、大發展,一定能夠把東西方那些好的東西融合起來,比如把中國文化傳承下來的仁愛、大同、中庸等與西方文化傳承的博愛、平等、公平、正義等融合起來,通過共享把人類最美好的理想與追求連接起來了,通過慈善把社會財富調動起來,把大家的智慧聚集起來,一定能為構建21世紀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全球慈善家的力量。這是人類發展的好聲音,也是面向全球慈善家的好聲音。

 

 蒙牛乳業集團創始人、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牛根生先生在聽到盧德之上述闡釋后說:盧德之先生說,現在世界上有的人過得很好,有的人過得不好,我們做慈善的人就是要通過我們的慈善行動,努力讓全世界那些過得不好的人逐漸過上好的日子。

 

當然,慈善家的力量畢竟是有限制,慈善家不可能解決全球貧困與發展的問題,但慈善家的引領作用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正如盧德之所說的,慈善是打開現代社會大門的一把金鑰匙。

 

 

 

九、面向21世紀發展:

 

資本精神——不同文明協同發展的力量

 

 

 

經過長達8年的不斷思考與不斷修改,盧德之在2016117日向社會拿出了他的新著《資本精神》。與2007年出版的《資本精神》比較,新著已經是一種新的發展形態了——最重要的是盧德之對資本精神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資本精神從市場經濟的靈魂發展成為他思考中的人類文明協同發展的力量了。這才是最本質的發展與飛躍。

 

正如他自己所說的:現在,《資本精神》第一版出版也有8年多時間了。這8年來,中國的經濟社會狀態,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變化都要巨大而深刻,政治上的變化也十分顯著。從歷史上看,任何國家的巨大變化都會帶來哲學上的新發展、新成就。當代中國的發展變化需要哲學上的思考,需要從哲學上給予歸納與總結,特別是其中所蘊含的哲學價值與意義,更需要深刻的揭示與提升。這是社會規律,也是哲學邏輯。而且,“10多年來,資本精神的基本內涵越來越豐富,外延也不斷擴展了。而且令人欣慰的是,這個概念已經逐漸由最初的個人感悟到的一種理性認識,初步上升到了一種社會的共同價值認識了,在國外也產生了越來越廣泛的影響。我非常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地推動資本精神及其理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如果能夠為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貢獻出了一份獨立性思考,那也是我莫大的榮幸了。這也是我這次慎重地重寫而不是修訂《資本精神》的一個最深沉的動因——書名沒有更改,那是我追求資本精神的初心依舊,內容卻是面向人類文明發展的沉思與呼喊了。

 

在新著《資本精神》中,盧德之確定的方向與目標是,全書圍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努力以一種創新的視角展開五個方面的超越性闡述:一是超越傳統的資本觀,重新定義了資本這個概念;二是發掘資本背后的道德價值,提出并闡述了資本精神這個新概念、新范疇;三是面對不同文明的發展與變化,闡述了資本精神將是統合不同文明發展的重要力量;四是尋找現代慈善的動力機制,闡述了以資本精神為核心的普遍的共同善,才是現代慈善的本質特征;五是面對未來發展,闡述了經濟社會中已經顯現出來的走向共享的特征,這將是人類文明發展特別是現代資本文明的一個基本方向與重要趨勢。

 

盧德之首先討論了幾個前提問題,即人類歷史不會終結的重要動因問題、21世紀的資本世界的基本特征、人類需要什么樣的發展以及重新認識資本、不同文明的發展越來越需要一種協同的力量等問題,為討論資本精神奠定經濟社會基礎。隨后,在第一章里,重點回答了為什么提出資本精神的問題。第二章,主要圍繞資本與資本精神展開討論,在研究以往有關論述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第三章討論的是資本精神的本質問題。在第四章里,討論的是資本精神的思想來源。他認為,資本精神是一個從遠古走來的活的幽靈,既來自世俗社會,也有宗教思想的巨大影響。同時,討論了中國社會對資本精神的貢獻,也分析了西方社會的貢獻。資本精神作為一種世界精神將對世界發展不斷發揮巨大的影響。第五章分析的是資本精神的發展歷程。從資本精神復雜多樣的發展譜系看,那是一個從點到面再到影響全球的擴展方式。然后分別討論了資本精神在中國、在西方的發展歷程,并研究了東西方資本精神的不同特點,比較清晰地勾勒出了資本精神曲折的發展道路。第六章認為,資本精神與個人發展的關系,就是內在動力與外在要求的統一問題。具體討論了人類的德性問題、富人困境問題、財富魔咒問題,重點分析了中國富人的義務與責任,對我們更好地認識最近30多年來中國富人形成的特點以及如何才是正確處置財富的方式方法,是一種新的視角與觀點。第七章討論的是資本精神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問題。他認為,經濟社會發展始終面臨道德挑戰與制度選擇的雙重挑戰,重點討論了現代慈善新理念與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的關系,分析了慈善定律制度慈善基本路徑,具體分析了資本精神與社會發展的三種新模式。第八章展望了21世紀的資本精神。他認為,資本精神將成為世界不同文明協同發展的基本力量。因為不同文明、不同文化是能夠協同發展的,人類存在共同的自由本質與道德制約,只要我們認真正視現實社會,面對未來生活,承擔共同使命,不同的文明相互借鑒、相互促進,一定能夠得到一樣的美好。結束語認為,走向共享是現代資本文明發展的重要方向與趨勢。

 

面對21世紀的發展,一個共同的趨勢是,無論現代資本主義還是現代社會主義,都必須重視和尊重兩個方面:一個是資本,一個是多數人。而且,必須在資本和多數人中間找到一個發展的,一種均衡的狀態。這兩者之間的一個主要連接方式就是讓資本走向共享,即社會共享資本創造的財富。現代資本文明的核心就是,讓資本創造的財富通過個人自覺與制度規范相結合的方式,不斷走向共享。共產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有其合理性與現實性。當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共產主義,從本質上說就是共享主義。從經濟社會規律上看,可以說共享才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總體目標。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更好的理解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對盧德之所說的話:我認為盧先生在做的事情是對的,也是很好的。中國和美國的相互了解、交流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在向一個新的世界發展。只有相互學習、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也可能更好地理解希望工程創始人徐永光在看了盧德之新著的《資本精神》所說的話:讀盧德之《資本精神——人類文明協同發展的力量》,不啻于讓我們跟隨他從資本與道德永恒博弈的話題中,徜徉于人類經濟、社會、哲學、宗教、文化及其國家、民族的歷史長河,先哲們的精彩思辨、雋永思想與智慧結晶撲面而來,蔚為大觀。德之以其人生感悟與獨具慧眼的視角,信手拈來,支持其資本精神的理論體系,達到了理論創新的高度,實乃站在偉人肩膀之上的摸高之作。

 

盧德之是一個喜歡思考也善于思考的人,思考是他生活中的一種樂趣,他追溯世界歷史文化、思考中華傳統文明,希望在融合東西方優秀文明的基礎上實現新的超越,創造出一種新的文明發展形態,不僅有益東西方的發展,更有益于人類的文明與進步,激情與熱情都令人敬重。盧德之說,慈善人是心胸最寬廣的人,也是最容易相互溝通的人,我們期待盧德之通過慈善打開社會現代化發展大門的努力,能為21 世紀人類發展作出更加豐富的探索與貢獻!

 

人類長在,資本精神必將為人類發展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