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據鳳凰財經11月16日報道,如果說2015年的A股牽動了億萬股民的心,2016年的樓市成了真正的“國民話題”。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從皇城根下到四線小城,從億萬富豪到待業青年,都對樓市有最樸素的思考:現在該出手買房嗎?房價還會繼續漲嗎?不買房去投資啥?
飛漲的房價與不斷出臺的調控政策,讓樓市更加迷霧重重、前景不明。房價不曾停下飛漲的腳步,北、上、深房價進入“10萬”時代,北京近四成房價超500萬。十一期間20多個城市密集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嚴控房價。強壓之下,房價能否回歸理性?還是“走向叛逆”越壓越漲?
帶著對樓市的思考,鳳凰財經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話題一路從樓市聊到人民幣。這位知名學者、政府智囊談了他眼中的樓市謎題,也提供了解決方案。
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
中國樓市政策可以向溫哥華學習
我們的采訪從“風口浪尖”的房價開始。“我是個金融學者,我以前不研究房價。后來發現在中國房地產不僅僅是消費品了,它通過杠桿已經變成一個金融產品,所以就不得不去研究它了。”吳曉求笑言。的確,樓市對中國的經濟學者來說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
吳曉求認為,中國樓市暴漲背后有四個因素:貨幣超發、土地制度、樓市政策、金融體系。在鳳凰財經的采訪中,他主要聚焦在后兩個因素。
“中國對房地產的政策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我們一出臺(政策),就是通過政府的有形的手去控制它,限制它消費,這個實際上不好。”采訪一開始,他就對樓市調控提出了異議,認為20多個城市的密集調控有不妥之處。
如果宏觀調控不好,又該如何解決高房價的難題?吳曉求認為,可以向溫哥華學習。“加拿大的溫哥華市,它也沒有什么(調控)動作,它就把稅加大了,價格自然就會下來。”
最近一兩年,大量海外熱錢流入溫哥華樓市。中國買家去年買走了溫哥華三分之一的房子,當地房價一個月內暴漲30%。今年8月,溫哥華出臺史上最嚴厲樓市政策,對海外購房者征收15%的房產轉讓稅,稅率較此前翻了近8倍。加稅政策出臺后,溫哥華房價一月內下跌近20%,學區房銷售額下跌94%。
無獨有偶,香港也步上溫哥華后塵,用“加稅”的方式狠控樓市。11月4日,香港政府決定提高住宅印花稅至交易額的15%,嚴防樓市泡沫風險。
溫哥華和香港都把“加稅”作為調控樓市的手段,吳曉求認為這種方法比單純限購更合適,因為“稅率提高后,投資者比較成本收益,發現成本高風險大,馬上就不買了,價格自然就下來了。”
加稅政策能否適用于北上深等長得最猛的中國大陸城市?他表示很難,因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
“地方政府內心里面不想降低房價”
順著溫哥華加稅的話題,筆者拋出下一個問題:“所以,您認為地方政府要向溫哥華市學習?”
吳曉求的回答非常犀利:“他(地方政府)內心里面不想降低(房價),他想維持一個高價,只是中央政府給出決策,他又不得不執行這樣一個政策。所以我覺得只要采取那個政策(溫哥華的加稅政策),(房價)就下來了,回到一個完全理性的水平?,F在(房價)是不太理性的。”
“高房價是沒有意義的”
對于中國房價下降,有海外機構擔心,一旦樓市泡沫破滅,會引起資本逃離,給中國經濟帶來風險。對于這些機構觀點,吳曉求并不認同:“房價下降對經濟會有一些影響,但我認為這個影響是健康的。也需要擠一擠泡沫了。”
對于高房價,吳曉求的態度非常堅決:“我不知道房價有什么意義?同樣一個東西,明明是一百萬偏偏要搞到五百萬,是不是?。慷宜杀究赡?span lang="EN-US">50萬,到底有什么意義嗎?沒有意義的。”
他強調經濟發展要遵守市場規律,不要人為追求一些泡沫的虛漲,“沒有意義”。“就像我們過去有些年為了應對經濟下滑,做了大量僵尸企業,或者僵尸存量的這些投資,這些投資為當年的經濟增長都做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從今天看,它完全是沒有意義的。”
“現在不要進入樓市”
現在該買房嗎?吳曉求的態度非常堅決:“現在不要進入樓市。”
他背后的邏輯是房價已經在如此高位,不會繼續大幅度的漲下去。“拿我們的人均GDP和收入水平比較,要是真到了單價20萬/平米還讓人活不活?要讓年輕人充滿希望的生活下去。”
“但是現在言論說北上深的房價正在’香港化’?”筆者質疑道。
“這不現實,中國的土地這么多。”
我們要避免犯俄羅斯的錯誤
除了樓市,人民幣匯率也是今年備受關注的大事。而社會上也出現不少聲音,人民幣與房價孰輕孰重?該保誰棄誰?對于這類討論,吳曉求直言:“這種政策組合非常糟糕。”
“應該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讓房價至少不上漲,甚至要略有下降,我認為這種政策組合是比較好的。”他補充道。
自2000年以來,俄羅斯采取了棄匯率保房價的手段,造成了2014年時大量資本外逃,讓俄羅斯經濟一蹶不振。
“所以(這種政策組合)會帶來毀滅性影響,這個肯定是錯誤的。”吳曉求如此點評。他提醒:我們要避免犯俄羅斯的錯誤。
“從房子到襪子,中國資產價格高得離譜”
最近兩個月來,人民幣的走勢可以用“跌跌不休”來形容。10月1日人民幣加入SDR后,連續7天調低中間價,在岸人民幣連續跌破6.7、6.8兩大“鐵底”,最緊更是兩天內連破6.84、6.85、6.86。
吳曉求認為人民幣接連貶值是“釋放壓力”的動作,背后更核心的原因是“中國資產價格高得離譜。”
他表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無論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是貨幣供應規模,還是存量規模,還是國內資產價格,甚至包括大多數消費品價格,和美國相比較的話,中國的價格都是比較高的。
“(中國的)資產價格,就拿房地產來說,高得是完全離譜了,這樣離譜人們可以套利的。如果我們是一個理性的消費者,賣掉一套(國內的)的房子,在加拿大、美國買一個非常好的房子,價格可能只是北京房價的一半。”
大到房子,小到襪子,他認為同等水平比較,中國的太貴了。他幽默的指著自己的襪子說:“我現在出國,都到國外去買襪子,它(國外)的襪子非常好,但是比我們便宜很多。它(國外)的襯衣非常好,而且是著名的品牌,只有我們價格的1/3了,甚至1/4。”
如此高的資產價格,如此大的價格差距,“你說它(人民幣)有沒有貶值的壓力?大家都去(國外)買東西了。”
“人民幣沒有底”
人民幣貶值速度迅猛,連續打破6.7和6.8兩個底,但吳曉求認為人民幣不足為懼,因為主要是兌美元貶值,兌其他貨幣并沒有貶值,甚至還有所升值。美元最近持續走強,昨日美元指數破百,創今年新高。
人民幣對美元跌勢迅猛,跌到哪才是底?“長期來說,人民幣沒有底。我個人認為,7就是我們一個近期的底,而且7以后也不算太大的事情。”
他也提到,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會對中國的出口企業帶來一定的好處,對中國的經濟復蘇帶來一些促進的作用。
談貨幣政策:不必過于擔心貨幣超發
說起人民幣,離不開貨幣政策。說起中國的貨幣政策,不能不提“貨幣超發”。中國的貨幣總量,從1990年一直到2011年21年來翻了58倍,同期美國只增加了1.99倍,就是相當于中國的貨幣超發量遠遠高于美國。據官方數據,中國M2的余額是將近到了97萬億,居世界第一。如此大規模的貨幣超發(印鈔)是否會造成通貨膨脹、錢不值錢?貨幣政策存在哪些隱患?
對此,吳曉求認為不需要擔心,“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挺好的”。他認為,貨幣超發和中國此前20多年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又很大關系,中國通過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FDI)的方式吸納了大量外匯儲備。同時,中國的貨幣制度中結售匯是重要的一環,在發行的貨幣里面外匯占款還是非常大。“我們的外匯儲備規模高達3.4萬億美元(編者注:10月份外匯儲備為3.12萬億),乘以6.7有多大,光這一塊就有25萬億左右。這還只是基礎貨幣,還沒有算乘數。”
吳曉求也提到廣義貨幣(M2)中有部分并沒有出在流通中,他笑道“之前查處的發改委貪官家中搜出2億現金,這些錢并不在流通之中。因為貪官們也不敢用自己的名字去存錢,人家說你明顯超過你的收入,也不能買股票,憑什么你工資一個月就一萬多塊錢,你實際怎么有一個億,或者一千萬,所以他就只能放在家里面。但是這些沉淀的錢對整個的價格體系不會帶來影響,無論是資產價格還是消費價格。”
吳曉求指出,中國的貨幣規模不斷上漲,這些上漲要么讓物價上漲,形成通貨膨脹的壓力,要么流向金融市場,包括股市和銀行間市場。中國物價這幾年的上漲速度并不快,大量存量貨幣砸向了金融市場,包括股市和銀行間市場。
現在該買啥?股市?人民幣?
中國投資者一直面臨著投資渠道有限的難題,如今人民幣接連貶值,樓市高企,股市乏力,這種情況該如何做資產配置?
吳曉求認為現在有兩個渠道相對安全:一個是海外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另一個是A股。
他表示A股如今處于低位,進行一些股票組合的投資也不錯。但他也提醒:“A股還處于消化2015年危機的過程,還需要相當長時期來消化那種陰影。近期很難有非常好的發展。”
話題從樓市到人民幣,從貨幣政策到資產配置,這位中國知名學者在45分鐘的采訪中為中國經濟“問診把脈”,提供了他的解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他的見解獨到,也只是“一家之言”,但的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看待樓市、人民幣的新角度。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