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時隔37年再召開 或帶來5大改變
12月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除了是處于“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開局節點的關鍵會議外,還有一大關注熱點。那就是會后還將接著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這是時隔37年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層面進行專門研究部署,預示著我國城市工作將迎來重大變化。
上一次召開全國性的城市工作會議是1978年。那次會議出臺了《關于加強城市建設工作的意見》,基本奠定了此后30年我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思路。
其實,近段時間以來,中央對城市工作已經給予了非同一般的關注,那么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又將聚焦哪些城市建設改革和發展熱點,對我國新型城鎮化和城市發展道路將有哪些影響?
中國城市發展又臨重要轉折點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牛鳳瑞說,中國城市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拐點”。在這個時點,召開中國城市工作會議,是中國城市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的標志。
未來老百姓的城市生活將發生哪些改變?住房政策、城市建設將有哪些調整?這幾次會議已經定下了基調:順應城市發展規律、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增強城市宜居性、改革完善城市規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未來,居住在城市的你有望感受這5大改變。
1、緩解特大型城市壓力,再建10個“中心城市”
據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介紹,“十三五”期間,要再有十個類似北京這樣的中心城市才行。至于這些中心城市位置,他說,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發展空間趨于飽和,新的中心城市重點將在東北、中原、成渝等幾大城市群培育和發展。
2、落戶城市將更容易,農民工們真正“入住”城市
12月1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
近期,鼓點漸密的戶籍制度改革敲開了農民工進入城市的大門,而“十三五”規劃建議表明,未來將有更多舉措推進“人的城鎮化”,讓新市民共享城市公共服務,真正在城市安家。可以預見,新市民在城市“安家落戶”將更容易,共享城市公共服務的政策紅利也將到來。
3、整治交通堵塞、環境污染出狠招,讓城市更宜居
堵車、霧霾是大城市居民的兩大“心病”,也是城市工作的重點所在。如何讓城市更宜居?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了四大舉措:引導調控城市規模、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4、不能一任領導一任藍圖,城市規劃將不再“短命”
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召開第十一次會議,習近平就城市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了城市工作的“六個要”,其中“要改革完善城市規劃,改革規劃管理體制”為城市規劃定下了改革方向。
而不久前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也針對這個問題開出了“藥方”:“要改革完善城市規劃,準確把握城市規劃定位,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更加科學合理基礎上強化城市規劃的法治化,避免再次出現“重復施工、大拆大建”,將是改革完善城市規劃的重要方向。
5、房地產去庫存要打殲滅戰,老百姓的居住條件有望改善
1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化解房地產庫存”。這已是近期中央第二次提出要房地產去庫存。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指出,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
怎么去庫存?政治局會議指出,要“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擴大有效需求。”如今,城鎮戶籍家庭的住房需求基本得到滿足,但外地非戶籍人口擁有的房子很少。“新市民”成為去庫存的關鍵詞,勢必將房地產庫存引導到有需要的人群中去,進而更有效地提高住房使用率。
除此之外,針對此次中央對樓市去庫存的密集表態,有分析人士認為,未來相關財政、貨幣等支持政策將陸續出臺,已有的相關政策將繼續強化。從長期來看,去庫存將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不僅將促使房地產業回暖,也有助于人口、產業、住房的良性循環發展。
以上轉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中國城市發展的七個趨勢
展望2020年,在新型城鎮化規劃的指引下,城鎮化發展可能出現以下趨勢。
一是大城市的數目將有所增加。目前,建制鎮和小城市的落戶條件在不少地方已經放開,但其自身的吸引力相對較小。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受到嚴格限制。
未來一段時間,隨著有序放開人口50萬至100萬的城市落戶限制,合理放開城區人口100萬~3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確定城區人口300萬~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中國將會出現更多的大城市。
其二,城市發展的群、帶形態更加明顯。東部地區京津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素質上有明顯提升,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位置將有所提高。中西部地區成渝、中原、長江中游、哈長等城市群將會獲得更多政策和市場力量的支持。
長江經濟帶東有長三角城市群作為龍頭,中有長江中游城市群支撐作主干,西有成渝城市群舞起龍尾,作用更加凸顯。依托陸橋節點城市和城市群構建的絲綢之路,在推動與中亞和整個歐亞大陸的區域大合作中將發揮戰略作用。
其三,一批特大型小城鎮有望獲得市級管理權限。目前建制鎮的數量已從1978年的2173個增加到20113個。小城鎮發展的最大特點是出現了高度分化的現象。對于這些已經存在的小城鎮,重要的引領方向是采取差異化的政策。對于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鎮,應賦予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預計東部一批人口達到10萬、20萬以上的特大型小城鎮可以變市,使其名實相符。
其四,中西部重點城鎮迎來機遇期。國家一直通過各種政策推動西部發展。上個世紀末,政策的著眼點是西部的全面大開發政策。金融危機以來,重點在于推進產業的自東向西轉移。新一輪“西部概念”的側重點在于,以城鎮化作為平臺,推動產業轉移、農業人口就近城鎮化與西部重點城市群、重點城市和小城鎮的基礎設施提升相結合。
其五,新城新區的數量受到抑制。新城新區的設立將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城市邊界無序蔓延的情況有望緩解。新城建設數量減少,但一批新城將成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探路者,注重統籌生產區、辦公區、生活區、商業區等功能區規劃建設,有效推進功能混合和產城融合。在集聚產業的同時集聚人口,防止新城新區空心化。
其六,交通節點城市需要重新尋找競爭優勢。到2020年,普通鐵路網覆蓋20萬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鐵路網基本覆蓋50萬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國道基本覆蓋縣城,國家高速公路基本覆蓋20萬以上人口城市;民用航空網絡不斷擴展,航空服務覆蓋全國90%左右的人口。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交通節點的城市大大增多,交通交點成為城市的基本特征,而不一定形成必然的競爭優勢。
最后,綠色、智慧、人文城市引領城市風向標。一批城市將在推動城市綠色發展、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強歷史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城市內在品質等方面,脫穎而出,成為新的領軍城市。
依托傳統產業定位的一批制造業名城,面臨城市功能、產業、形象的挑戰。城市的定位將會偏“軟”、偏生活化。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類句子不但會成為城市定位用語,也會實實在在地指導城市的發展。
本文節選自:瞭望東方周刊
中國最憋屈的14個城市 今不如昔還缺人氣兒~
第一:西安
一千多年前長安城的面積是今日西安老城區的八倍。也是世界第一個人口達百萬的都市。作為中國13個朝代的都城所在,它與雅典、羅馬、開羅并稱為四大文明古都。
這種昔日的景象已蕩然無存了。來過西安的外國人頂多對三樣東西留有印象,兵馬俑、大雁塔、明城墻。除此之外,這個曾經世界上最富庶輝煌的都市只給人留下一片空白。
現在西安不僅GDP總量在中國40名開外,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也被后起的烏魯木齊超過,同時在西部地區西安也與重慶、成都的差距越拉越大。
第二:天津
天津原來只是運河邊上的一個小鎮,興起于金元時期。二次鴉片戰爭之后,西方為了控制清廷,重點經營天津,在這里設立了9國租界,天津因此成為租界最多的中國城市。
晚清時期,天津是北洋重鎮,很多新事物比如新式海軍、陸軍、警察制度、電報、電話、鐵路、現代郵政、西式大學等,都從天津引入中國,天津還一度是力壓上海的傳媒中心。
1949年的時候,天津是中國第二大城市,經濟總量相當于南京(第四)和青島(第五)的總和。但是1949年后,北京重新成為首都,天津的光芒逐漸暗淡。1958年到1967年,天津一度還失去過直轄市的地位,成為河北省會。
由于戰備原因,在1978年之前,天津很少獲得重大建設項目,經濟總量不斷下滑。直到最近幾年,天津才開始復興,但遠遠沒有恢復當年的影響力。
第三:哈爾濱
哈爾濱雖然興起于20世紀初,但發展十分迅速,在民國初年哈爾濱就成了中國的超級都會城市。哈爾濱全城遍布俄式建筑,號稱“東方莫斯科”,當時的哈爾濱洋氣十足,其時髦程度可與上海、天津并肩。建國后哈爾濱也成為了中國十大城市之一。
到1905年,已經有來自美國、德國、波蘭、日本及法國在內33個國家的16萬僑民移居到哈爾濱,有16個國家建立了領事館。1949年的時候,哈爾濱的經濟總量位居全國12位。此前,它還一度是東北亞的國際經濟中心。
如今,哈爾濱只能在內地城市中名列25位左右。而東北中心城市的接力棒,由哈爾濱傳給長春,如今仍然牢牢地拿在沈陽手中。在過去100年間,東北地區的中心不斷南移,原因很簡單:當年繁榮的陸路口岸,現在冷清下來,內陸由國際交通中心變成了死角:俄羅斯、朝鮮都衰落了,封閉了。今天很多人在談論中國十大城市時根本都不會想起哈爾濱。
第四:長春
中央政府將中國最早的汽車工業落戶長春,長春與瀋陽、鞍山、大慶共同成為了共和國的驕子。改革開放前長春一路都是春風得意,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后,長春的汽車工業大幅度滑坡,后起的上海(大眾)、天津(豐田)、廣州(本田)等城市利用外資紛紛將長春超越,長春這個中國的“汽車城”現在已是空有虛名了。
第五:南京
1927年到1949年,南京是中國的首都。如果沒有日本侵華,弄不好到1949年的時候,南京可以超過天津,成為第二大城市。事實上,即便經歷了戰火的摧殘,1949年南京經濟總量仍然位居第四,人口位居第六。如今的南京,GDP在省內位居第三,被蘇州和無錫超過。吸附的資金總量約1.84萬億,低于蘇州。當年的首都,現在成為省內的二流城市。
第六:青島
青島也跟一個外國皇帝密切相關。1899年10月,在搶占膠州灣兩年后,德皇威廉二世命名并下令建設“青島市”,從此開始了德國人15年的統治。
1929年,青島成為民國第6個直轄市。1949年的時候,青島是民國12個直轄市之一,經濟總量位居中國第5。在三十年代,更是僅次于上海、天津的第三大都市。如今,雖然青島是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但經濟總量已經退至13位。
第七:武漢
武漢自清末洋務運動以來就是中國最大的幾個工商業城市之一。武漢的地理位置極佳,如果我們認同京廣線和長江,可以作為中國坐標系的X軸和Y軸,那么武漢就是坐標原點。
自古以來,武漢一帶就有九省通衢的美名。建國后武漢也是中國十大城市之一,其經濟水平長期位居中國前10。可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武漢的經濟節節敗退,雖然還是中國前20大城市,但GDP總量已經落在10名開外,人均收入水平在大城市里是相當低的。
第八:保定
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移駐保定,保定開始成為省會城市,1724年“直隸巡撫”升格為“直隸總督”。1870年以后,直隸總督一般兼任“北洋通商大臣”,在天津辦公的時間越來越多,保定的地位有所下降。
進入民國,河北省會就顯得飄忽不定,一會兒天津,一會兒北京,一會兒保定。建國后,河北省會仍然遷來遷去。直到1968年,鐵路樞紐石家莊成為河北省會,天津恢復為直轄市,保定徹底退居二線,成為一個普通的地級市。從直隸總督府所在地,到省會,再到普通地級市,保定一路坐滑梯。
第九:大連
上海、天津、青島曾是民國時前三名的城市。這在30年代初是正確的,而后南京當上首都后迅速崛起,超越了青島。但1937年的大屠殺又摧毀了南京的繁榮,大連則因為遠離戰亂日見繁盛。1949年的時候,大連是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三的城市。遠比現在排名靠前。
第十:海口
海南省曾經被國家政府欽定為經濟特區,海口作為海南的省會,理所當然有更多的政策優惠和經濟特權。上世紀80年代,大批畢業的大學生南下闖海南,海口繁盛一時,其城市建設速度曾一度與深圳并駕齊驅。
然而20世紀末,海南的經濟泡沫蒸發,海口蕭條了下來,留下了那一棟棟爛尾樓。在省內海口的名聲也被三亞超過。
第11:汕頭
汕頭是由于英國在鴉片戰爭后強迫清政府開埠而興起的。汕頭雖然歷史并不長,但也輝煌一時。現在香港、東南亞的大富豪很多都是祖籍汕頭。改革開放后汕頭也受到中央特殊照顧,成為了中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
然而20多年過去了,汕頭卻始終沒有成為經濟亮點,其經濟水平連省內的東莞、佛山都比不上。汕頭空有那么多海外富商,自己卻漸漸“泯然眾人矣”。
第12:洛陽
洛陽曾經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繁榮都會之一,然而現在的洛陽已經光芒盡褪。建國初期曾有人大代表提議將河南的省會放在洛陽,這樣可以使這個古都得以重新煥發。但那時的鄭州已經是中原最大的工商業城市,鄭州強大的鐵路樞紐優勢使洛陽敗下陣來。
今天的洛陽成為了重工業城市,雖然GDP水平在中部不算低,但城市污染極其嚴重,在中國人心中也只剩一個“洛陽牡丹甲天下”的模糊概念了。
第13:徐州
徐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雖說徐州的戰亂不斷,但徐州人用自己的堅強讓這座城市千年不倒,歷朝歷代徐州都聲名遠揚。可是今天的徐州卻陷入了歷史上最尷尬的境地,徐州經濟發展緩慢,人均收入水平在江蘇是很低的。
第14:連云港
連云港是亞歐大陸橋的最東端,也是中國最早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然而20多年來,連云港的港務運輸業始終發展緩慢,這樣也導致了連云港城市建設的停滯不前、經濟發展遲緩。
連云港的人均收入水平是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最低的,以至于被山東日照市超越,并與之爭奪亞歐大陸橋橋頭堡的地位。
來源:新浪博客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占豪:蘋果北京首發不見排隊,黃牛來了又走了,中國人思維發生顛覆變化讓外國人措手不及!
2017-09-243000名頂級專家移居中國,北京這次放了一個大招,美俄徹底眼紅!
2017-09-11北京突傳大消息,1100家上市公司瘋狂拋售房產,樓市要變天了!
2017-09-07?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