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吳建民大使3月30日重回他曾擔任院長的外交學院并發表演講,其中批評環球時報經常發表一些“很極端的”文章,批評我本人眼里沒有全局,搞不清楚(世界的)狀況,看不到世界大勢,抓不住主流。最早聽說這事,我沒準備回應。但因此演講流傳很廣,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說幾句。得罪這位大使先生了。
我覺得吳大使代表了少數中國舊外交官的思維方式:只有他們懂外交,而且應當由他們完全主導外交,媒體插嘴完全是添亂,是民族主義的禍源。他們希望媒體突出報道中國的“外交成就”,只報道中外友好合作的進展,別碰問題,說話嚴格以外交部表態為基調,鸚鵡學舌就行了。他們遇事最希望媒體不報道,低調報道。
吳大使當過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在他之前的新聞司司長是李肇星。吳說話中規中矩、讓人感覺像“背稿子”的發言方式與李之前的開放式發言形成強烈反差,給當時跑外交部的我留下深刻印象。他這么“懂外交”的人都這么說話,不希望媒體“亂說”也就可以理解了。
環球時報這些年刊登了一些與“外交部基調”不太一樣的文章,包括同樣遭到吳建民批評的羅援將軍的文章,以及被認為觀點“強硬”的一些學者文章;也包括王占陽等反對批判“日本軍國主義”的文章,還有主張中國應警惕民族主義膨脹的文章等。吳大使本人也多次在環球時報上發文,最近一次是今年2月15日,再早一次是今年1月19日。他反對的是前一類文章,認為它們“極端”。
吳大使自己通過環球時報發聲的同時,反對環球刊登與他相反的觀點,這與民主、多元的時代精神不符。我們注意到,吳大使是外交圈子里典型的“鴿派”,但他對國內媒體上的“民族主義”很“鷹”,有種高高在上的嚴厲。
環球時報能夠在中國的現實輿論環境下發出一些多元的聲音,是中國外交的正資產。媒體永遠會比外交“鷹”一些,全世界都這樣,西方善用這一點,而吳大使這樣的外交官不善于使用媒體的這種資源,也沒想把它們與“外交部基調”的距離變成中國外交的新空間,這很可惜。
說個小插曲。早年我在國外當記者時,有一次開車過一個小國的邊界。我持公務護照,根據兩國協議免簽。然而該國邊防將我攔住,要求我回出發地辦簽證,很蠻橫。經艱苦交涉,我進入了該國。我對中國駐該國大使表示,我要向該國媒體投訴,促該國重視,以防今后持公務護照的中國人過境時再有我的遭遇。這位大使是這樣對我說的:過來了就好,千萬別招事了。別說你了,連我過邊境也經常被攔住不讓過。我愕然。吳大使讓我想到了那位大使。
我想說,今天的外交部開放多了,我幾次受邀去外交部做交流,陳述媒體與外交的不同之處,希望外交部主動適應媒體的多元。我能夠感覺到,他們對我的說法報以了積極的態度。環球時報能夠在外部的大量爭議中生存下來,這是國家開放和政府轉變作風帶給我們的幸運。
聽編輯說,吳大使又給我們發來一篇文章,我們會很快刊登出去。爭議不影響我們繼續視他為一位我們的重要作者。吳大使一慣主張準確認識這個世界,我們很贊同。只是我們認為,每個人的認識都有局限,不同人的更多視角加在一起,才會帶來認識的豐富、全面和準確。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白續輝 :從“強勢進攻”到“偽戰略收縮”:南海爭端中的美國網絡外交
2017-08-21有關方就朝核問題施壓中國 外交部“忽悠沒用 施壓沒用 威脅更沒用!”
2017-08-19?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