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許多人以為美國是一個一群逃避歐洲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在北美以基督教理念立國的國家。這是有違歷史真實的誤解。以下摘錄的三組資料可以說明,美國從立國之初的設計理念,就與神秘組織共濟會的信念密不可分。
一
丹布朗說:
注①:臺伯河(Tiber) ,意大利中部的一條河,流經羅馬。
注②: 密涅瓦 (Minerva) , 即羅馬神話中的雅典娜, 司智慧與工藝的女神。密涅瓦是拉丁語名稱。 形象是貓頭鷹。
注③:維斯太(Vesta) ,羅馬神話中的女灶神。 』“就像是維斯太貞女④的祭壇?”佐藤看上去不太相信守護維斯太的火焰和國會大廈會有什么關聯。
注④:維斯太貞女(Vestal virgin) ,古羅馬主持祭祀女灶神維斯太的女祭司。
二
資深33等級的共濟會成員歐伯.G.麥基(Albert Gallatin Mackey)在他的著作中說:“共濟會的根源是巴比倫,而巴比倫的根源就是 “亞特蘭蒂斯”(Atlantis)。” “亞特蘭蒂斯”,即洪水以前的文明。”
著名的33級的共濟會會員及學者曼尼.P.霍爾(Manly P Hall) 在他的名著《美國的秘密使命》(Secret Destiny in America)中告訴人們:
《理想國——共和國》所指的就是由洪水以前半人半神(獸)所統治的亞特蘭蒂斯帝國。共濟會稱這類半人半神(獸)為完美的人種、受光照的人、英雄或超人。柏拉圖在共濟會里被譽為“光照派大師”(The Illuminated One)及“新世界秩序的建筑師” (Architect of the New World Order),絕不是偶然的。
大部分人只知道柏拉圖是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卻很少人知道柏拉圖的另外一個秘密組織的身份。根據著名共濟會學者曼尼.P.霍爾在其著作《歷代密術的秘密》(Secret of all Ages),書中說:“柏拉圖在49歲的時候在埃及加入一個叫做“偉大秘密”(Greater Mysteries)的神秘組織。經過三個月在密室接受大祭司的指導訓練后,柏拉圖被差回去希臘地區繼續他的使命。”
“哲學一詞在希臘語是"Phylo(熱愛)sophy(智慧)”,“sophy--蘇菲”是埃及女神依西斯的別名。比柏拉圖早一期的著名神秘學哲學家及數學家畢達哥拉斯也是中東地區“偉大秘密”組織的成員。柏拉圖是第一位希臘哲學家介紹亞特蘭蒂斯的故事,了解柏拉圖的背景,我們就知道,亞特蘭蒂斯的故事出現絕不是偶然的。
簡單地說,培根按照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的故事制作了一個大藍圖來講授如何通過秘密會社來建立美國而最終達到重建亞特蘭蒂斯的秩序。
三
英國共濟會員威廉-佩恩根據共濟會的神秘理念,在賓夕法尼亞營建理想國
《威廉-佩恩傳》傳記資料摘錄
一、【威廉·佩恩簡介】
威廉·佩恩(William Penn,1644年10月14日-1718年7月30日)是一位英國房地產企業家、哲學家,賓夕法尼亞英屬殖民地的創始人。他推崇民主和宗教自由。在他的領導下,費城進行了規劃和建設。
1682年,約克公爵詹姆斯,未來的詹姆斯二世將屬於他的大片土地交給威廉·佩恩。這片土地,包括現今的賓夕法尼亞州和德拉瓦州。佩恩立即航行到美洲的紐卡斯爾 (德拉瓦州),殖民地居民宣誓效忠於他們的新主人佩恩,此殖民地舉行第一次大會。之後,佩恩沿河向上,創建了費城。
佩恩是英屬北美殖民地統一的早期支持者之一。他在賓夕法尼亞政府體制(Frame of Government)中規定的民主原則,成為美國憲法的一個靈感來源。作為貴格會和平主義者,佩恩深入研究戰爭與和平的問題,並制定了歐洲合眾國計劃。
威廉·佩恩(William Penn 1644—1718),是北美殖民地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社會活動家,殖民地的開拓者。他同時也是共濟會的秘密會員,基督教秘密教派“貴格會”(Quaker)的信徒。
威廉·佩恩1643年出生于英國倫敦,他的父親是著名的皇家海軍上將佩恩爵士。佩恩上將曾在1654年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牙買加,顯赫的家世使得威廉·佩恩從小引人注目。
威廉?佩恩1644年10月23日于倫敦塔旁邊的萬圣湖受洗。
他的堂親喬治·佩恩爵士1720年擔任英國共濟會會長,曾經撰寫了《共濟會章程》,確立了金字塔式分級組織結構,貴族和銀行家作為神的使命承擔者處于金字塔頂端。
佩恩16歲進入牛津大學的基督教會學院讀書。清教徒神學家約翰?歐文任學院院長,共濟會員約翰?洛克(1632-1704)也在此擔任研究員。洛克試圖在既定的國教教義和啟蒙運動的極端——無神論思想之間找到一條合理的中間路線。佩恩可能在牛津時期秘密加入了共濟會。
英國國王復辟成功,國教再度興起之后,歐文被革職,不再擔任院長。
佩恩成為貴格會的傳教士。貴格會是共濟會的秘密分支,在當時很受歧視,因為信徒主張以人內心里圣靈的光照代替傳統的敬拜贊美方式,一般被認為是一個異端運動。
23歲那年,佩恩皈依了貴格會——在當時被新教徒和清教徒都抵觸的神秘教派。佩恩開始在他家里舉辦神秘的敬拜儀式。
[貴格會是17世紀中期由共濟會員喬治·福克斯在英國創立,其宗旨和主張都相當激進。他們追求更加公正的社會和純潔的教會,藐視傳統和權威,主張烏托邦式的平等與和睦。這一教派在英國遭到迫害和驅逐。威廉·佩恩曾因公開闡述自己的信念而四次被投送到倫敦塔中。]
從此,基督教會學院要求在禮拜儀式中使用《公禱書》,并且要求神職人員身著英國國教神職人員使用的白色衣。佩恩對在牛津施行這種新的宗教紀律大為反感,后來因對抗宗教禮儀“聚眾鬧事”而被學校開除。
他父親一怒之下,將佩恩送至法國凡爾賽皇家法庭學習。離開巴黎以后,他旅行到達了法國南部的索米爾。在這里,他師從法國杰出的改革宗神學家阿米勞特(1596-1664),并且住在他那里。在這里,佩恩親自見證了在《南特法令》下法國的胡格諾教派信徒們對于真正意義的信仰自由的追求。因為國王支持的是與他們信仰相反的國家教會,所以所謂的國王恩準的宗教寬容政策其實很空洞。胡格諾派信徒所經歷的宗教自由在當時的歐洲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只有法國能容忍與國家所支持的宗教相異的宗教存在。
回國以后,佩恩又在林肯律師學院學習法律。在此期間,他目睹了1665年的黑死病以及1666年倫敦大火所帶來的巨大災難。他還一度在海軍服役,參加過海戰。
但是,當他又一次遇到托馬斯?樓伊,并且聽了他的題為“有一種信仰征服了世界,又有一種信仰卻被世界征服”的講道后,佩恩就成了一名堅定的貴格會信徒,因此而成為一名和平主義者,并且將自己心愛的劍永遠擱置起來。在那個時代,貴格會的信徒們鼓吹反對世俗權威主義,拒絕向任何人脫帽致意,甚至向國王也是如此——因為他們相信這是世俗化虛榮的表現。父親無法改變他的信仰,最終將他趕出家門,而母親繼續供給他生活所需。
由于佩恩傳講異教的信息,并且由于他質疑新教其他主要宗派以及傳統教導,導致了他因堅持秘密信仰被捕,而四次被囚于倫敦塔。
在倫敦塔里,佩恩根據他的屬靈導師托馬斯?樓伊對他的臨終遺言,寫下了他的經典之作《沒有十字架,就沒有王冠》。正是在倫敦塔的這些日子里,佩恩開始了對于一個具有良心和信仰自由的社會的構想。
他后來提到:“我痛恨兩種宗教原則,而且對于秉承這兩種原則的人甚是憐憫。第一就是沒有內心真正信服而發出的盲目順服;其次就是以上帝的名義摧毀一切異己分子,這樣的人沒有判斷力,但是卻有牙齒四處咬人。”
佩恩在倫敦塔里被國家宗教“狂咬”了九個月之后,終于被釋放了。出來以后,佩恩更加堅信“我們想要得到什么樣的自由,我們也必須給別人同樣的自由……我們不能在自己的原則上打折扣。”
1674年,威廉·佩恩和其他貴格會教友來到了北美殖民地。他從一位新澤西的業主手中購買了一片土地作為棲身場所。這塊土地被命名為“西澤西”——是今天賓夕法尼亞州的雛形。在這里,威廉·佩恩試圖開始實踐共濟會的主張和理想,他賦予幾乎所有自由男性以選擇權力,保證移民享有宗教自由和出席陪審團的審判。他的名言便是“我們把權力交給人民”。
威廉-佩恩的父親佩恩上將在去世之前終于和兒子重歸于好。
盡管佩恩上將從來沒有接受貴格會的信仰,但作為一個老共濟會員,他非常敬佩兒子的勇氣與良知。因此,父親去世后,年輕的佩恩繼承了父親的遺產——每年在英格蘭和愛爾蘭的地產有1500英鎊的收入。
英王查理二世私人曾經欠佩恩上將購買他的地產欠付16,000英鎊的債務。由于當時國王面臨財政危機,所以查理二世的法律顧問向佩恩表示,愿意接受“以地產抵消債務”的償還方式。
于是佩恩要求查理二世在美國殖民地賜給他一塊土地。這塊土地在馬里蘭州北面,特拉華的西面,西部邊界與馬里蘭的西邊界一致,往北一直延伸包括所有可耕種區域。
該提議最關鍵的部分是佩恩要求自己對該區域具有完全的所有權和支配權,有權在土地上組建自己的政府以及制定法律。佩恩的夢想是在這塊土地上建立一個新的理想國——宗教自由共同體。
這一請求于1680年6月14日被提交給英國國王,1681年3月4日,英王查理二世簽字批準。這片疆土的名字由國王親自填寫。查理國王將其命名為賓夕(佩恩的)法尼亞(土地),這是為了紀念佩恩的父親佩恩上將。
佩恩曾經希望將這里命名為新威爾士,但是他最后接受了賓夕法尼亞這一命名。他擔心別人誤解這是因他自己的名字而命名的,“因為我怕有人會將這一命名看作是我個人的虛榮”。
1681年,佩恩接到賓夕法尼亞的特許狀時寫道:我相信把它賜予我的上帝將保佑他成為國家的種子(注:他的理想而今確已實現)。清教排除異己希望社會同質同宗教。佩恩則向往建立各文化宗教和諧的殖民地社會,過一種和平共存的生活。他的政府絕不會凌駕于公民的意愿之上。
威廉·佩恩構思了全新的殖民社會方案。他設想這個完美的殖民地應該成為一切遭受迫害人士的避風港和遠離專制的避難所。威廉·佩恩熱忱邀請更多來自不同宗教和國家背景的人來到他森林茂密的殖民地,并保證他的政府絕不凌駕公民意志之上,甚至不要求服兵役。1682年開始,貴格會的成員大批來到賓夕法尼亞,同時這里也吸引了來自荷蘭、芬蘭和瑞典的移民。
佩恩方案規定自由男子投票選舉立法委員和官員,憲法保證宗教自由和陪審團審判。對此,威廉·佩恩說:我們為后代理解他們作為人和基督徒的自由奠定了基礎,他們不可奴役,除非他們自己同意,因為我們把權力交給了人民!賓夕法尼亞的選舉制度奠定了美國的政治制度、賓夕法尼亞陪審團審判奠定了美國的司法制度。
1682年,貴格會的兄弟們大批涌入賓夕法尼亞,他們通過選舉立法、代表參與政府工作,并恪守和平主義、愛、非暴力等這些已被現代社會唾棄的美德。佩恩在得到賓夕法尼亞時,給當地印第安部落酋長的信中寫道:我希望在享有這片土地的同時能夠得到閣下的友愛和應允,我們可以作為鄰居和朋友生活在一起。僅僅這一句話,佩恩就把自己和血腥的殖民者分離開來,把自己和骯臟的殖民史分離開了。他承認印第安人是他封地內土地的合法所有者,他保證再從酋長那里購買前不出售一英畝土地。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貴格會的宗教寬容、自由政府等政策吸引了大批移民的到來。他們對土地的貪婪和對印第安人的種族藐視,逐漸損害了貴格會建立起來的信任和友誼。德國人、愛爾蘭人大量涌入,他們不認同貴格會的大同理想。土著與移民之間開始沖突。貴格會內部也由于失去了外部的迫害導致了內部的不團結。
威廉·佩恩的和平主義吸引了大批逃難的印第安人,他們從四面八方趕來。此外來自德國、愛爾蘭—蘇格蘭的移民在1720年已經使賓夕法尼亞膨脹到3萬多人之多。1700年時,賓夕法尼亞殖民地首府費城的人口已經超過紐約,數十年后成為全美最大的城市和獨立宣言的簽署地。
威廉·佩恩在1684年回到英國,后來又陸續兩次回訪了殖民地。他對殖民地所做的是一個理想國的理念的規劃。佩恩撰寫的關于政府的主要文獻就是《權利憲章——政府構架》,它為建立一個以新約圣經教導原則為基礎的自由共同體創造了機會。這篇文獻后來為《獨立宣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教會自治;
政教分離;
個人信仰自由;
對公民提供非正式的信仰教育,以創建必要的道德體系,提高公民素質;
各地各州以自然規律為知識基礎,制定政策。
★ 該憲章賦予所有的基督徒以宗教自由,不管是新教徒、天主教徒、貴格會等,也賦予了猶太教徒和穆斯林宗教自由。
★ 在這部憲章里,宗教自由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憲章的開端和結尾都提到了宗教自由這一主題。賓夕法尼亞憲法的首部憲法也是如此。
★ 當時正值英國人反對天主教群情激奮,佩恩如此強調宗教自由,使得費城和賓夕法尼亞成了羅馬天主教徒惟一可以合法敬拜的地方。
★ 《憲章》還明確規定了基督徒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地位。
佩恩所撰寫的《權利憲章》,是賓夕法尼亞的第一部州立憲法。該憲法宣稱將保障公民的自由信仰——任何一個公民都不得因其信仰而受到“騷擾或歧視”,亦不得在“任何情況下受到強迫參加或者委身于任何與其個人信仰相異之宗教及場所”。上述權利意義重大,佩恩宣布上述規定永遠不容侵犯。
這一憲章在那個時代具有很強的革命性,因此被稱為是美國宗教自由的大憲章。
佩恩另一個夢想是要將費城建立成為一個人與人之間相愛的城市——共濟會兄弟們的相愛之城。佩恩要在自己的夢想之城將自由合法化并切實付諸實施。這種自由此前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是前所未聞的。
佩恩憲章的重要性以及他所提出的政府構架,在當時的移民中影響甚為深遠。佩恩積極地向歐洲受宗教迫害的人們宣傳賓夕法尼亞“向所有根據自己的信心與傳統敬拜上帝的人提供自由”。佩恩的憲章為宗教自由樹立了全新的標準,也深深地影響著美國的而歷史。后來美國的人權憲章和法國大革命的人權宣言都以他的這個憲章為藍本。
由于在其他殖民地都存在此類限制性的信仰自由,費城和賓夕法尼亞在整個新大陸成了人口增加和發展最快的地方。喬治?華盛頓、托馬斯?杰斐遜以及其他精英都對于費城因著實施信仰自由而帶來的增長以及經濟上的祝福做出過評論。后來,開國總統華盛頓擔任了賓夕法尼亞共濟會會長。
佩恩試圖在賓夕法尼亞建立共濟會的兄弟相愛之城,也成為殖民地其他各州效法的典范,甚至《美國憲法》也佩恩發起了這項“神圣的實驗”。
佩恩后來兩次造訪美國大陸,以查看在這里該項實驗之進展。在1681年3月1日佩恩寫給羅伯特?特納的信中,他精心宣示他對費城的設計:
“這是一項清晰而又公義的事業。我堅信既然我所信奉的上帝在我經過各種苦難之后將這里交給我,他也必親自祝福這里,并且使之成為一個國家的種子。我要悉心觀察這里的政府,確保起始之初萬事合理。”
正如書信中所言撒布“一個國家的種子”——費城真的成了一個新國家的種子。
【賓夕法尼亞簡介】
賓夕法尼亞州 (Pennsylvania -- PA) 是美國東部一州,為立國13州之一。
1787年12月12日,聯邦憲法批準,賓夕法尼亞成為加入聯邦的第二個州。西北臨伊利湖,北和東北接紐約州,東界新澤西州,東南臨特拉華州,南連馬里蘭州,西南為西弗吉尼亞州,西與俄亥俄州接壤。其間有特拉華河水道,是賓夕法尼亞州東南部出海的通路。東西長超過400公里,南北寬超過200公里。最高點為海拔979米,最低點為海平面(在特拉華河口)。面積117408平方公里,在50州內列第33位。人口12,440,621(2006年)。首府哈里斯堡 (Harrisburg)。
1600年前后,荷蘭人、瑞典人及英國人都移民到此。
1638年,瑞典人在特拉華河上建立殖民區,稱為“新瑞典”。
1643年,新瑞典殖民區總督約翰·普林斯在蒂尼克姆島建立首府。1647年,荷蘭移民建立貿易點。
1655年,荷蘭人與瑞典人發生戰爭,荷蘭獲勝后統治了這個地區。
1664年英國以約克公爵的名義從荷蘭人手中奪取了這塊殖民地。
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簽署特許狀,把這塊地方送給小威廉·佩恩 (William Penn),以償還所欠他父親威廉·佩恩爵士的16000鎊債款。并指定以“賓”的名字命名這一地區,同時應小威廉·佩恩的請求,加上“夕法尼亞”(林地)一詞,形成現在的州名,州名的含義即“賓(佩恩)的林地”。
該州自從建立之初就以宗教自由和政治民主著稱,在北美有很大影響。
美國歷史上的許多重要篇章都是在賓州譜寫的。
由于該州地處13州的正中(北部有6個州,南部有6個州),再加上該州在美國獨立時的中堅作用,故有“拱頂石州”之稱。
776年,13州代表聚集在該州東部的費城,簽署了《獨立宣言》,宣告了一個新國家的誕生。賓州的廣闊天地成為華盛頓將軍率軍隊縱橫馳騁、抗擊英軍的戰場。著名的布蘭迪萬河戰役就是在本州打響的,戰場在費城以西40公里的朗伍德公園附近,現已辟為紀念公園。在福奇谷(費城西北40公里),華盛頓將軍曾扎營過冬,訓練部隊,熬過了最艱苦的一個冬天。
人們稱此地為美國“革命圣地”。
當年華盛頓的司令部,原是一位磨坊主的石砌小層,被完好的保存下來,供人參觀。南北戰爭期間,賓州再次成為軍事、政治活動的重要舞臺。賓州南界,即梅森-狄克森線,曾被視為北方自由州和南方蓄奴州的分界線。在此線附近的葛底斯堡,聯邦軍奮勇血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從此,代表農奴主利益的南軍一蹶不振,開始走向最后的敗局。
最早在這個地方定居的西方移民是瑞典人和荷蘭人,但這個州的名稱是英國貴格會教徒威廉·佩恩起的,是拉丁文,意思是“佩恩的林地”。
州內最大的兩個城市也是美國的大城市,是費城和匹茲堡,費城是美國獨立戰爭時起草獨立宣言和聯邦憲法的地方,所以賓夕法尼亞州也被稱為“美國的搖籃”,匹茲堡曾經是著名的鋼鐵城。賓夕法尼亞州是中大西洋5州中唯一不濱海的州。但從大西洋開來的船只可沿特拉華河上溯到費城。圍繞費城發展起來的賓夕法尼亞—新澤西—特拉華綜合港區,別稱為亞美利港,是世界第三繁忙航運中心。
【貴格會—教友兄弟會】
貴格會(英語:Quaker),又稱公誼會或者教友派(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是基督教新教的一個派別。
該派成立于17世紀的英國,創始人為喬治·福克斯,因一名早期領袖的號誡“聽到上帝的話而發抖”而得名“貴格”(Quaker),中文意譯為“震顫者”。
但也有說法稱在初期宗教聚會中常有教徒全身顫抖,因而得名。該派反對任何形式的戰爭和暴力,不尊稱任何人也不要求別人尊稱自己(即不使用“先生”、“女士”、“夫人”頭銜,對任何人皆以名字相稱呼),不起誓。主張任何人之間要像兄弟一樣,主張和平主義和宗教自由。該教會堅決反對奴隸制,在美國南北戰爭前后的廢奴運動中起過重要作用。貴格會在歷史上提出過一些很進步的思想,其中一部分現在得到廣泛接受。
貴格會信徒曾受到英國國教迫害,與清教徒一起移民到美洲,但又受到清教徒的迫害,大批貴格會教徒逃離馬薩諸塞州而定居在羅得島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等地。由于賓西法尼亞州有大量貴格會教徒聚居,習慣上以“Quaker City”作為費城(Philadelphia)的別名,因而費城人也被稱為“Quaker”。
貴格會后傳播到美國、肯尼亞和玻利維亞。貴格會也曾經傳入中國。美國差會(俄亥俄年議會)在1887年派遣第一位傳教士Esther H. Butler來華,1890年到南京,主要在六合(1898)工作(今日六合區基督教堂系源于貴格會傳統),1953年遷往臺灣繼續工作;英國差會(稱為公誼會)曾經在四川的重慶、成都、三臺等地工作。
貴格會的教友現在大約六十萬。
[參考文獻:
Encyclop?dia Britannica. 2010,New Castle Crier]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