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實力維護國家尊嚴
——從4次大閱兵看中國火箭軍成長
新華社記者張選杰、李兵峰
在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組建50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帶你通過4次大閱兵,感受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建設發展輝煌成果,了解火箭軍發展脈絡和歷史進程。
從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到2015年的勝利日大閱兵,新中國成立之后舉行的15次大閱兵中,先后出現過4次戰略導彈部隊的身影,每次都令國人振奮、世界矚目。
1984年大閱兵:首次亮相“驚艷”世界
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從組建之日起,就被稱為共和國的“和平利劍”,是黨中央直接掌握的戰略力量。特殊的使命任務,使其歷來被視為國家的核心機密,一直被蒙上神秘的面紗,鮮有在公開場合出現。
1984年的國慶35周年閱兵式上,是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首次公開受閱。受閱導彈方隊一出現,就把閱兵慶典推向了高潮。
9輛大型牽引車分成3排,載著我國自行設計、研制和生產制造的東風系列導彈,駛向長安街。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雄姿威武,彈頂為鮮紅色,彈體為乳白色,尾部中段涂有國防綠,引來觀禮群眾的熱烈歡呼。
當時的受閱導彈方陣,雖然只有1個地地戰略導彈方隊,展現的卻是勝利之師風采——1966年7月1日,新中國為應對核威懾、打破核壟斷、維護國家安全,老一輩革命家英明決策,組建成立了第二炮兵。
這9枚受閱導彈,凝聚著黨和人民的深深重托和殷切關懷,浸染著前赴后繼的“兩彈一星”前輩先烈的心血和汗水,也濃縮著這支剛跨入解放軍序列“新軍”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的艱辛歷程。
1999年大閱兵:從“大”到“小”實現跨越
第二次亮相是在時隔15年后的1999年的世紀大閱兵,在世人的期待中,壓陣的戰略導彈部隊受閱方隊,以4個方陣駛向長安街,一枚枚大國長劍傲然挺立,昂首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在這次受閱中,中國的戰役戰術導彈、戰略核導彈、洲際導彈首次集中亮相。
更讓世人驚訝的是,中國新一代戰略核導彈變小了。提起戰略核導彈,普通民眾往往都認為,那是一個高聳云天的龐然大物。然而,在這次國慶閱兵中,人們在為威武雄壯的戰略導彈部隊方隊喝彩時,卻發現中國新一代戰略核導彈的“個頭”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從“大”到“小”的變化,折射出這時的火箭軍已經向著現代化軍隊扎實邁進,也反映了我國核武器發展水平,標志著我軍戰略導彈部隊的現代化建設和質量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2009年大閱兵:作戰能力發生重大變化
在共和國迎來60華誕的國慶慶典上,戰略導彈部隊以5個受閱導彈方隊,共計108枚戰略導彈的強大陣容,展現在世人面前。以軍校大學生為主體組建的學員方隊,也身著導彈作戰服、手持95式自動步槍,第一次以徒步行進的形式接受檢閱。
在閱兵式上,人們欣喜地發現,戰略導彈部隊經過幾十年的建設成為一支具有雙重威懾和雙重打擊能力的整體作戰力量。
這次受閱的5個導彈方隊中,3個都是本系列導彈中的最新型號,與1999年受閱的導彈相比,性能有了明顯提高。其中,航程遠、精度高,能夠低空飛行、隱蔽突防,被譽為中遠程精確打擊利劍的中國陸基巡航導彈,是首次公開亮相。
常規導彈、核導彈、巡航導彈……在國家發展的雄厚基礎和改革開放的輝煌成果上,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裝備正在向世界一流水平接近,為共和國鑄造了大國長劍、和平之盾。
勝利日大閱兵:核心軍事能力持續提升
經過近50年發展,火箭軍全面推進強大的信息化戰略導彈部隊建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201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戰略導彈部隊以6個導彈方隊、7種導彈型號、上百枚大國長劍的空前規模,同時亮相“神州第一街”。大氣磅礴的“巨無霸”方陣,無論是參閱方隊的數量,裝備展示的規模,還是導彈武器的信息化程度,都遠超前幾次閱兵。
從受閱裝備可以看到,這支戰略導彈部隊已經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武器裝備體系。展示的導彈武器裝備,在武器射程、打擊手段、打擊精度和機動能力等方面,都實現了大飛躍、大發展,彰顯出更強大的打擊能力。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在這次閱兵式上,戰略導彈部隊莊嚴地向全世界展示正義、和平的強大力量,也必將在遏制戰爭危機、維護國家安全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新形象、新使命、新征程。今天,由“兵”成“軍”的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正按照“隨時能戰、準時發射、有效毀傷”的火箭軍能打勝仗核心標準要求,履行好職能使命任務,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火箭軍。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