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今年2月份湖南湘潭法官劉獻文的辭職信就引起業界一片唏噓,受到來自各界的關注。
劉獻文辭職信全文
辭 職 信
人生或如登山,仰頭望峰高路窄,人云堅持方能登頂;又或如掘井,扶鋤立石堅泉微,告己專注才可得金。入職岳法十載,不可謂未堅持,耕耘民商一線,不可謂不專注,誠惶誠恐,未敢失卻初心。初則喜正義之伸張,樂法律得施行,不屑媚俗,安于清貧。久矣疲命于雜務,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盡孝心,今已累案牘,顯勞形,業務未見精進,激情日漸消弭。雖不懼司改,奪員額有信心,然不思鉆營,佇山底久矣,再十年當仍如是。年逾不惑,細思極恐,憂年華不再,登臨無期,趁惰形未成,愚勇尚存,下決心,舍法槌于公堂,求自在于市井,不褒獬豸([zhì],古書上說的沒有腳的蟲),不辱女神,既往不悔,當下不疑,未來不迎。
懇請領導準予本人離職。
申請人 劉獻文
2016年2月23日
附圖
“辭職信”火了,“不辭職信”隨之而來,就在大家熱烈討論“法官離職潮”時,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向長安劍投遞了一封《法官不辭職信》:
《法官不辭職信》全文
“吾為法曹廿余載,斷案數千,囊括行民刑諸訟。曾因抑郁之時,亦有憤然掛冠之意,奈何心性已磨,喋喋之聲亂耳,洶洶之拳拂面。致馬至藍關,太行雪滿,躊躇不前。涎戀月俸三千,猶可為房奴者也。 想當初吾輩于科舉入仕,自恃文能治世,武可衛國,雖年屆不惑,頭發日稀,光陰荏苒,然功成不必在我。遙想馮唐老于武帝,右軍隱于鵝池,彼輩釋然,我亦釋然。 古來法途多舛,然則奉法者強。正值舉國變法之初,雖不能展鴻鵠之志,卻不失螢蟲之光,或為昆侖之笑可也,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大抵于深夜捫問,良心猶存,樂為試水之鴨,靜候春到!”
不管辭還是不辭,這些事兒發生的大背景是:近幾年來,法官辭職的消息頻頻在業界和各種媒體上頻頻曝出,甚至有人驚呼:律師離職潮!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法官管理部部長在《法官應當勤勉敬業》一文中透露,2015年全國法院辭職的法官達1000多人。
另來自云南省的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3年,怒江州兩級法院共有27名法官調離法院或考到外地,昭通市兩級法院2009年至2014年共流失法官122人。
那近年來全國各地到底有多少法官辭職呢?為此,筆者特意花了大半天時間到網絡上搜集了關于法官辭職的信息,盡管官方對法官辭職之現象還是比較忌諱,但筆者還是通過零散的信息整理出了一份2014年至今全國各地辭職法官的名單
法官辭職這事兒呀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為網絡增添了幾分熱鬧,下面來看看網友對此都啥反應啥態度:
既然民間輿論已經熱鬧起來了,相應的,官方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新任政協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我注意到有些媒體報道個別現象的時候喜歡用“離職潮”這三個字,我不太贊同。我覺得沒有成“潮”,只是一種辭職現象,我想應該從兩方面看,一方面這反映了新時期人才流動的一個新特點,我覺得我們應該為人才流動喝彩,這是好事。這幾年來創業創新蔚然成風,這有利于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從另一方面看,用人單位要樹立重視人才的觀念,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社會人才總是有限的,所以一方面要鼓勵流動,另一方面要想辦法留住,這兩邊都要把握好,這應該是一個健康的人才觀。
人民網:公務員辭職熱,說明現在我們的擇業觀正在逐步發生“脫胎換骨”式的變化,人們不再追求“穩定”,而是追求“有夢”,公務員在百姓心中也不再是“一張報紙一盞茶”的“輕松一刻”形象。面對這種“新熱潮”,絕不可“一棍子打死”,要究其因,尋其本,利用這種熱潮為公務員“有進有出”再添一股勁兒,逐步肅清公務員隊伍,使之真正成為一個“夢想于斯,信仰于斯,奉獻于斯”的公務之伍。
省人大代表、省檢察院檢察長鄭紅:在珠三角地區,法院、檢察院“案多人少“的狀況的確存在,工資待遇也有待提高,但目前法官、檢察官辭職并不是主流,更不是趨勢;司法責任制落實之后,法官、檢察官的工資待遇將會有明顯改善。
廣州中院院長劉年夫: 辭職潮在廣州法院不存在。廣州兩級法院行政編制有2700個,去年離開法院大概有100多人,但其中辭職的只有27人,占比1%。其余離開法院的有幾種情況,有黨政機關調走的,有法官超過50歲且有30年工齡的申請提前退休的。辭職的少數人,是被律所和大企業法務部門出高薪“挖”走了,這些人基本上都是30歲左右,上有老下有小,沒有房子,經濟壓力大。
廣東省人大代表、佛山市三水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廳長麥景桃:“我在基層做了15年,現在還是一個股級,不是我不努力,我努力了,但在這個同道上要更大的努力。“
廣東省人大代表、揭陽市榕城區檢察院副檢察長林劍如:“‘案多人少’都提了很多年了,但問題依然。2015年11月,普寧市一位法官猝死在辦公室,年僅47歲,他去世當天還在辦公室和同事研究案件。據我所知,普寧法院刑庭2015年審結案件1022件,這些案件幾乎每一件都要經過這位法官審批。“林劍如同時表示,自己2015年的年薪為7.9萬元。
包括法官在內公務員也曾懷揣自己的理想抱負,但為了實現心中的社會理想、服務百姓,可能多年來一直奮斗在一線,離自己的專業,離自己當初的興趣特長越來越遠。但當其發現自己并不適合繼續走這條路,毅然決然放棄“鐵飯碗”,從頭再來,追逐夢想,是值得我們為其點贊的,是應該“鼓勵走”的,鼓勵他們去干事創業,去另外一片天地實現價值,去另外一個崗位奉獻余熱。
最后引用蘇格拉底的一句話與各位共勉:“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