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  站內搜索:
網(wǎng)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錢乘旦:“修昔底德陷阱”是美國人杜撰的理論陷阱
點擊:3991  作者:錢乘旦    來源:思想火炬  發(fā)布時間:2016-09-03 08:12:13

 

 

  “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所提出,而是美國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杜撰的。英國崛起從來不受“修昔底德陷阱”困擾。英國的外交謀略可以歸納為三大原則:英國利益至上;沒有永恒的朋友和敵人;打擊最強國。美國承襲了英國外交手腕,二戰(zhàn)結束后,蘇聯(lián)、日本、歐盟先后被美國視為對手或潛在對手,并以不同的方式被整治下去。現(xiàn)在輪到中國了。

 

  近年來,“修昔底德陷阱”之說被熱炒。它是一個新名詞,把一般人嚇唬住了,覺得它深奧無比,蘊藏著無限玄機。然而撥開這層迷霧卻并不難,只要弄清楚歷史的真相,“陷阱”之說就昭然若揭。

 

  “陷阱”非修昔底德預言

 

  要搞明白“修昔底德陷阱”是什么,必須了解一些歷史知識。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古希臘發(fā)生過一場戰(zhàn)爭,交戰(zhàn)的雙方是兩個城邦國家斯巴達和雅典,以及各自領導的城邦同盟。古希臘有幾百個城邦,各自為政,相互間經(jīng)常械斗,戰(zhàn)爭頻繁。但這場戰(zhàn)爭的特殊之處是幾乎所有的希臘城邦都卷入了戰(zhàn)爭,而且分成兩個陣營,即斯巴達領導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和雅典領導的提洛同盟。伯羅奔尼撒同盟是伯羅奔尼撒半島上各城邦的一個防御性同盟,斯巴達握有主導權;提洛同盟是在公元前478年由雅典建立的,起初是為了對付波斯,后來變成雅典控制其他城邦的工具,雅典強迫各城邦聽命于它,并向其抽稅。

 

  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之所以爆發(fā),其根本原因是歷史學家們所說的“雅典帝國主義”,即雅典試圖控制整個希臘,為此不惜動用武力。

 

  《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的作者修昔底德這么說:“在這些年中,雅典人使他們的帝國日益強大,因而也大大地增加了他們自己國家的權勢。斯巴達人雖然知道雅典勢力的擴大,但是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制止它;在大部分的時間內,他們仍然保持冷靜的態(tài)度,因為在傳統(tǒng)上,他們如果不是被迫而作戰(zhàn)的時候,他們總是遲遲而作戰(zhàn)的;同時也因為他們自己國內的戰(zhàn)爭,他們不能采取軍事行動。所以最后,雅典的勢力達到頂點,人人都能夠清楚地看見了;同時,雅典人開始侵略斯巴達的盟國了。在這時候,斯巴達人感覺到這種形勢不能再容忍下去了,所以決定發(fā)動現(xiàn)在這次戰(zhàn)爭,企圖以全力進攻,如果可能的話,他們想消滅雅典的勢力。”

 

  這是對事件的客觀陳述,也是后來歷史學家們的共同理解。必須指出:修昔底德是雅典人,還擔任過雅典的最高官職將軍,他對戰(zhàn)爭的解釋如此客觀、不偏不倚,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不失為史德的表率。

 

  但中國的大眾媒體對這次戰(zhàn)爭是這么說的:“公元前5世紀,雅典的急劇崛起震驚了陸地霸主斯巴達。雙方之間的威脅和反威脅引發(fā)競爭,長達30年的戰(zhàn)爭結束后,兩國均遭毀滅。修昔底德總結說,‘使得戰(zhàn)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接下來的這段話就引出了“修昔底德陷阱”這個概念:“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tǒng)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正如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和19世紀末德國人面臨的情況一樣,這種挑戰(zhàn)多數(shù)以戰(zhàn)爭告終。”

 

  這些媒體還特意標明:如此說法“是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提出來的,他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指雅典)與既有的統(tǒng)治霸主(指斯巴達)競爭時,雙方的沖突多以戰(zhàn)爭結束,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就是如此”,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

 

  很明顯,這是強加給修昔底德的,修昔底德不是這個意思。在修昔底德那里,雅典不是新崛起的大國,斯巴達也不是既有的霸主,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不是大國關系的“鐵律”,修昔底德不想做歷史的預言家。

 

  “張冠李戴”有弦外之音

 

  既然“修昔底德陷阱”并非修昔底德之意,那么它是從哪里來的?來自一個美國人格雷厄姆·艾利森,他曾擔任過美國國防部長特別顧問,與美國政府過從甚密,同時也是哈佛大學教授。他為了給21世紀的中美關系定性,特意把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的將軍兼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請出來為自己助威,杜撰了一個“修昔底德陷阱”。為了證明“陷阱”的存在,他煞費一番苦心廣征博引:據(jù)他說,歷史上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新崛起的大國挑戰(zhàn)現(xiàn)存大國的事例,而多數(shù)以戰(zhàn)爭結局;他特別強調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典型性,說這次戰(zhàn)爭的根源就是新崛起的大國德國挑戰(zhàn)了當時的現(xiàn)存大國英國,從而引發(fā)了世界災難,正如同雅典挑戰(zhàn)斯巴達,斯巴達便發(fā)動戰(zhàn)爭,導致整個希臘世界受到重創(chuàng)。

 

  如此一來,“陷阱”理論的弦外之音就很清楚了:既然艾利森是為中美關系定位,那么,中國挑戰(zhàn)了美國,兩國就必有一戰(zhàn),因此美國要做好應付中國的準備,要準備打仗。顯然,此人是典型的美國“智庫”,為美國政府出謀劃策。不過,此弦之外還有他音,讓我們再來看看歷史。

 

  斯巴達和雅典,誰是新崛起的大國、誰是現(xiàn)存大國,那是說不清楚的,因為那個時候既沒有現(xiàn)代統(tǒng)計學,又沒有GDP之類的數(shù)據(jù),無法衡量誰比誰更強。我們只知道古代希臘世界有幾百個城邦,雅典和斯巴達是其中最大的兩個。斯巴達與雅典居民人口數(shù)量相仿。但雅典以工商業(yè)為主,斯巴達基本上是農業(yè)經(jīng)濟,以財富論,工商業(yè)應該比農業(yè)更富裕。另一方面,雅典的公民人數(shù)遠多于斯巴達——在古希臘,只有公民才有資格上戰(zhàn)場,所以雅典的軍事潛力應該大于斯巴達。雅典的富裕使它擁有一支海軍,而斯巴達基本上是一個內陸國家。這些情況都說明:將斯巴達定義為現(xiàn)存霸權國家,而將雅典定義為新崛起國家,可能與事實并不相符。也許雅典本來就比斯巴達強,因此它更加冒進,更愿意執(zhí)行帝國主義政策;斯巴達則比較謹慎,更專注于內部事務,修昔底德就是這么說的。

 

  但“修昔底德陷阱”理論卻將戰(zhàn)爭責任歸于斯巴達:它不能接受雅典的崛起,于是發(fā)動戰(zhàn)爭。在雅典和斯巴達的這個案例中,“陷阱”理論顯然站在所謂的“新崛起國家”雅典一邊,指責“現(xiàn)存國家”斯巴達。不過讓人迷惑不解的是,當這個理論被套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時候,指責的對象卻是德國:德國的窮兵黷武和擴張野心威脅了英國,而作為“現(xiàn)存國家”的英國是被迫卷入戰(zhàn)爭的,它原本不愿與德國打仗。乍看起來出現(xiàn)了邏輯混亂,因為依照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的范式,英國應該是戰(zhàn)爭的責任方,是英國這個“現(xiàn)存國家”對德國的“崛起”感到恐懼,才會導致大戰(zhàn)。

 

  然而恰恰是在這個貌似混亂的邏輯后面,我們聽到了更多的弦外之音:在西方思維模式中,斯巴達一向是強權、專制、軍國主義、蠻橫無理的象征,雅典則代表著民主、自由、理性、智慧等等,是西方價值觀的集中體現(xiàn)。因此在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中,雅典一定是正確的,斯巴達必定是邪惡的。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英國卻代表著民主、自由、理性和智慧,所以,英國應當是正義的一方,德國則必定邪惡。可是,正是在這里,一陣陰沉的弦外之音隱隱可聞:“陷阱”理論在最近幾年突然走紅,因為它預測了今后的中美關系,按西方的邏輯,中美是價值觀完全相反的兩個國家,拿“陷阱”的思維去定位,它想說什么其實已經(jīng)昭然若揭了!因此,這個理論受到西方的歡迎是不足為怪的。

 

  讓我們再來看歷史的真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問題上“陷阱”理論再次背離事實。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原因,史學界基本上有公論:戰(zhàn)爭是西方國家爭奪殖民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正是這種“結盟”的政策把所有西方國家都卷進了戰(zhàn)爭,任何國家都身不由己。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責任完全歸咎于德國是不公正的,兩個集團都應該承擔責任。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性質完全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世界人民反侵略戰(zhàn)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則是兩個軍事集團互相廝殺,不存在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有趣的是,實際上英國在那個時候還不是西方人自己說的“現(xiàn)代民主國家”,當時它還沒有走完民主化路程;當時,沒有哪個西方國家完成了向現(xiàn)代“民主”的轉型,所有國家都不是現(xiàn)代意義的“民主國家”。要講清楚這個問題并非本文目的,所以此處不展開。

 

  中國需破“當老二難題”

 

  由此我們已經(jīng)明白,“陷阱”論帶有很強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并非“鐵律”,而是一個杜撰的理論。可是在人類歷史的現(xiàn)實中我們確實看到大國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有時會發(fā)展到相當激烈的程度,最強國家之間經(jīng)常交惡乃至戰(zhàn)爭。如何處理大國關系,便成為國家的大事。為此,我們考察一下英國近幾百年來的處理方式,英國從一個偏遠島國崛起為獨霸世界的頭號強國,得益于它的外交謀略。

 

  英國崛起與“修昔底德陷阱”毫無關系,在英國崛起的過程中,它先是挑戰(zhàn)者,后來是守成者;但它從來不受這個“陷阱”的困擾,它的外交謀略幫助它一路破關斬將。

 

  英國的謀略很簡單,可以歸納為三大原則:英國利益至上;沒有永恒的朋友和敵人;打擊最強國。

 

  這三個原則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的:在處理與其他國家的關系時,永遠以英國利益為判斷標準,無需考慮意識形態(tài)和道德義務;因此,朋友和敵人都依據(jù)英國的利益來擇取,一個時期是朋友,另一個時期可以是敵人,利益發(fā)生變化了,對他國的關系定位也就發(fā)生變化;可是,誰是朋友、誰是敵人?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最強大的國家是敵人,站在敵人對立面的都是朋友,英國要拉住所有的“朋友”結成同盟,摧毀它的敵人。

 

  幾百年中,英國都遵循這些原則,從而在風云變幻的世界上立于不敗之地。16世紀西班牙是歐洲最強國,英國聯(lián)合其他國家打敗西班牙,自己也成為歐洲強國。17世紀荷蘭稱霸海洋,是最強大的商業(yè)國家,英國與其他國家結成同盟打敗荷蘭,把荷蘭的海權奪到自己手里。18世紀開始,法國成為英國最強大的對手,為了戰(zhàn)勝法國,英國與法國在世界范圍內打了一百多年仗,這時,荷蘭已經(jīng)是英國的盟友,而奧地利和普魯士交替成為英國結盟的對象——它們之中誰站在法國一邊,那么另一個就是英國的盟友。到19世紀初,英國把所有歐洲國家都糾集起來共同打敗法國,這以后,英國就穩(wěn)坐世界第一把交椅了,它成了世界第一大強國。此后英國的外交政策,就把矛頭對準所有歐洲國家中最冒尖的那一個,就是“殺老二”,誰當老二就殺誰:19世紀中葉它把矛頭對準俄羅斯,法國是它的盟友;19世紀末德國成了封殺的對象,英國與法、俄結盟,共同對付德國。

 

  簡單回顧英國的外交謀略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處理大國關系時英國很自覺地把矛頭指向歐洲最強國,為此不惜發(fā)動戰(zhàn)爭,把對手徹底摧毀。在這里,看不到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只有外交謀略。然而,英國的外交手腕現(xiàn)在卻被美國完美承襲并且執(zhí)行了,二戰(zhàn)以后的歷史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二戰(zhàn)結束后短短的幾十年里,蘇聯(lián)、日本、歐盟先后被美國視為對手或潛在的對手,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被整治下去。現(xiàn)在輪到中國了,因為中國是“老二”。因此,中國需要關注的不應該是“修昔底德陷阱”或者它是否存在,而是如何解決“當老二難題”。

 

  我相信這個難題是有解的,出于人類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出于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我們應該高高舉起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大旗,在聯(lián)合國講壇上正式提出締結“和平解決國與國爭端的國際公約”,反對用武力解決國際分歧;同時用歷史的教訓說明結盟的危險性,它只能引發(fā)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中國不僅自己不結盟,而且應公開反對一切軍事結盟,使其成為國際準則。

 

  出于中國自己的傳統(tǒng)價值與歷史智慧,我們可以倡導許多有益的做法,使其成為各國都愿意接受的原則,比如“非戰(zhàn)”,比如“懷柔遠人”,比如“以德服人”,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中國的發(fā)展需要和平,世界的發(fā)展也需要和平。一個大國為自己利益而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的“英國方式”應該過時了,世界應該遵循新的行為模式。

 

  (作者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世界史研究院院長,中國英國史研究會會長,英國皇家歷史學會通訊會士;來源:思想火炬)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wǎng):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高天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jīng)濟論壇
  • 光明網(wǎng)
  • 宣講家網(wǎng)
  • 三沙新聞網(wǎng)
  • 西征網(wǎng)
  • 四月網(wǎng)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guī)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
  • 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 新華網(wǎng)
  • 央視網(wǎng)
  • 中國政府網(wǎng)
  • 中國新聞網(wǎng)
  • 全國政協(xié)網(wǎng)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wǎng)
  • 中國軍網(wǎng)
  • 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wǎng)
  • 人民網(wǎng)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