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三十年,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小半輩子,但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卻是滄海一粟,但這一粟的時間,卻是一個宏大的時代,這是一個巔峰外國人三觀的的時代!
如今的中國與八十年代相比,差距甚大。2012年一個倫敦大報的記者來中國乘坐一次高鐵之后,當即驚呼:“中國是一個神話般的國家。”
2013年過去了,一如早已遠去的八十和九十年代。我總想寫一些東西來紀念這些過往,又想寫一些東西來寄語未來。英雄不問出身,貧賤可以逆襲,不僅國如此,家如此,個人也如此。
人生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在逆境中絕望或者自暴自棄,但幸好,在過去的一年里有那么一群人開始發出不同的聲音和不同的吶喊,為中國人正名,為自己的命運正名!中國八十年代貧窮令人震驚,所以在打開國門后,人們面對國外的“花花世界”時受到的心里沖擊是可以想象的。很多人都被外面世界的繁華震撼了,并徹底拜倒在地,喪失了追趕的勇氣。
于是乎,我們小的時候,耳濡目染的都是各種關于外國天堂般美好的事例。比如日本小學生在夏令營中表現十分厲害,一個日本孩子完勝十個中國孩子,比如日本政府如何聰明地購買中國的資源而沉在近海以備后用(純屬瞎編,根本不具備可操作性),而中國政府卻毫無知覺。
再比如美國人的月收入能過萬,水龍頭能出熱水,連電視都是彩色的。
再比如歐洲人的城市里全是樓房,每家每戶都有抽水馬桶,連私人都買得起小轎車…
在今天看來,當時人們的那種羨慕之情顯得如此可笑,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習慣使用“只有中國才是……,人家外國……”之類的句式,試圖來證明中國或中國人是劣等的。
只不過如今說這種話的人,大多是受到了老舊文人的影響,而不是他們的親身的體會。當下的中國社會,有一大批在八十年代被巨大的中外差距震碎了脊梁的人,他們如今正值壯年,活躍在傳播和思想界、學術界以及網絡輿論界。
盡管中外差距已經不大,甚至在很多方面中國已經超越了太多國家,但他們依然固執地認為中國很差。這種固執通過他們的書籍、影視、博客、微博影響著中國的很多年輕人,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導致很多生活在2013年的強大中國的年輕人,對中國和外國的認知卻停留在八十年代。八十年代,中國是孱弱的,那時候不但有像英、法、德、日、美等發達國家凌駕在我們的頭上,還有“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香港、臺灣、新加坡、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在我們身邊耀武揚威,仿佛是個國家或地區就比中國強。
前段時間和一名搞戰略研究的前輩聊天,他說當年中國科研領域里成績最好、業務最優秀的一批人,都選擇離開中國,因為他們覺得中國沒有希望了。尤其是那些學航天、宇航、飛機制造、現代船舶、發動機等這類學科的高科技人才都選擇了離開這個國家。盡管他們中的大多數去國外后只能在一些小公司打一輩子零工,但他們依然義無反顧地離開中國。因為那時的中國沒有任何平臺給他們施展技術才華,而在國外一個月就能賺到幾千元薪水,這幾乎等于當時在國內研究機構干一輩子的工資。
而當初選擇留下來和中國一起成長的人們,有些也并非出于愛國,而是因為他們不是成績最好的那批人,沒有達到讓西方強國收留他們的標準,所以他們不得不選擇留下來,和自己的國家站在一起。但事實證明這些留下來的人反而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而選擇離開的那批人,則默默無聞地浪費了自己的生命和才華。
隨著這些年中國航母、“天宮”空間實驗室系列、“神舟”飛船、隱形戰機、核聚變、運-20、096型核潛艇、056型驅逐艦、99-A坦克、多核手機芯片、IT硬件、數控設備、精密加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國之重器不斷研制成功,那些創造了它們的人也將名留青史,總有一天,后人會不斷地去書寫他們的故事,因為這追趕過程之艱辛、奮斗之辛苦、犧牲之巨大,舉世罕見。在我們這代人出生的時候,不要說趕英超美,就連日本和韓國、新加坡似乎都是無法逾越的大山。記得八十年代時,幾乎所有的社會名人都在各種場合宣稱中國的人力成本優勢是沒有意義的,日本的工人效率比中國高得多,一個日本工人能頂200個中國工人。
所以別說中國的經濟總量將來能超過美國,就連超過日本,在他們看來都是永遠不可能. 早些年,有人在論壇上發帖說:“以中國的經濟結構優勢,到了2015年,GDP將趕超日本。”結果那個帖子被人追著罵了好幾年。網民都覺得這個人瘋了,認為這個人不是**就是政府雇傭的吹鼓手。“日本怎么可能戰勝呢?”這是當時是絕大部分人共有的想法。但是還沒等到2015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日本,并且以一發不可收拾的勢頭直追美國,據推算最快2018年、最遲2025年,中國就將奪走美國經濟總量第一的位置。
其實說起愛國這回事,一開始我還真的只是天然樂觀,但隨著接觸和認識的人越來越多,的這份樂觀反而有了更多的依據。最初我只是從常識上認為聰明的中國人不可能會在整體上輸給老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一直以為自己很聰明,可是隨著自己交往的人越來越多,我才知道比我聰明的中國人多了去了。多復雜的事都難不倒中國人當中的優秀人才,比如現在一些網絡公司開發個游戲、做個網站什么的,設計文案也就幾百頁,像這樣的一些小項目在制作過程中都會出現很多bug,需要技術人員反復修正。
而在科研領域開發一件新設備的難度比這些高了不止萬倍,且不能出現絲毫的差錯。比如殲-10戰斗機,僅資料圖就重達三十多噸,上千萬頁,涉及幾十個科技領域,幾百種產業配件,幾千種技術細節,需要幾十萬個硬件和極其復雜的軟件配套系統,并且飛機一旦上天,每一個硬件和軟件都必須正常工作,零bug,否則就可能出現重大事故。
我們中國人,用幾十個人的核心科研團隊,就把這件事辦成了。這還僅僅是一架第三代戰機,更別提殲-20、航母、“神舟”飛船以及“天宮”空間實驗室這些更為復雜的大國重器。據公開資料顯示,這些科技壯舉的研發人員,有一些還是80后。
所以,這些代表了中國頂尖實力的人才,不可能在競爭中輸給外國人。幾十噸圖紙,就算是堆小說,大多數人一輩子也未必讀得完。但他們卻可以用比老外少得多的時間讀透徹,弄明白,造出來,還沒有bug。這就是中國人的才智。以前我總說“總有一天我們中國人會證明自己是最優秀的”,但即便是我也沒有想到這一天會來得如此迅猛。
曾經耀武揚威的“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早就被一次次的金融風暴打得粉碎。臺灣所謂“民主”之后,竟然將全臺灣經濟命脈全部交由美國操盤,以至于這個曾經遙遙領先與大陸的經濟發達地區,發展徹底停滯了。如今的臺北街頭看起來很像九十年代的成都,那些年曾經讓無數大陸人艷羨的各種現代化樓房,現在看來竟是如此的普通,中國任意一個二線城市的購物中心和商圈都比臺北最繁華的核心地帶要顯得現代和時尚得多。
曾經的“花園國家”新加坡,如今得名“李家坡”。新加坡人三十年來改變命運的機會很小,基本上父輩的工資是多少,自己的工資就還是多少。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而當年新加坡僅僅是在市中心種上幾顆椰子樹,安裝了自動噴水龍頭,就被八十年代出國的那批人艷羨地稱呼為“花園國家”。而如今看來,當年那種大呼小叫的艷羨顯得如此可笑。
日韓民眾的真實生活質量隨著韓劇的流行也被大家了解了,更不要提金融危機后大批韓國企業家欠薪跑路的慘狀。在今天的韓國,不僅吃排骨是一種奢侈行為,而且經常因為鬧白菜荒而向中國求援。我們把大白菜出于人道主義以幾塊錢一顆的價格出口給他們,但到了韓國的超市,還是因為搶購飆升到一百多元人民幣一顆,我真的不知道在這種物價下,韓國人所謂的人均收入過萬有啥值得羨慕的。
就連香港,如果不是當初中國政府動用24家央企與國際金融巨頭殊死一搏并取得勝利的話,香港早年創造和積累的財富早就被英美搶劫一空了。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在看韓國、新加坡和臺灣、香港的時候已經不再仰慕了,很多去韓國、新加坡旅游過的網友都紛紛吐槽說它們的首都還不如中國的二線城市漂亮。很多人都沒想到,“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會在我們這代人的眼鼻子跟前變成“四小蛇”和“四小蟲”。 2010年中國的GDP總量超過了日本,比那篇被幾萬條評論痛罵的預言帖還早了五年。
即便如此,那些執意崇拜外國的人又說:“我們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以上,GDP總量超過了,但人均還很低,所以中國依然不如日本。”這話看似沒錯,其實經不起推敲。
美國的人口也比日本多3倍,而GDP卻只多2。4倍,難道說美國還不如日本? 很多人對這種GDP的超越感到不以為然,但就人類整個歷史而言,發生這種事情的概率并不多,而每一次它的發生都必然伴隨著一個超級大國的隕落和另一個超級大國的崛起,從無例外。八十年代那批被國外人人都買得起彩色電視機的現實而嚇得軟了腿的老舊文人始終沒能站起來,他們當年一直堅信中國人民不可能達到那種生活水平,所以他們找出了很多論據來證明這一點。比如他們長期堅稱中國人是一盤散沙,一旦出現大災大難根本不可能團結,更不可能超越日本那種強大的國民文化。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東海大地震,把他們吹捧起來的日本神話打破了。不僅救災遲緩,而且幾乎找不到志愿者,災民長時間得不到救濟,尸體大量倒伏路邊,慘不忍睹。核泄露地點因為遲遲得不到封堵而一再擴大,日本自衛隊一開始就明確拒絕參與核事故救災,傳說中不可戰勝的日本年輕人沒有一個肯站出來解決核災難,最后日本政府不得不弄了一批平均年齡65歲的老人去核泄漏事故現場堵漏送死。
通過此類事件暴露出來的日本的令人感到背心發涼的遲鈍政治體制,以及自私到可悲的普遍國民意識,讓很多崇拜日本的人感到迷惘和陌生。這就是那個曾經被《夏令營里的較量》的作者大肆褒獎的日本超級下一代?這就是那個號稱能隨時夠讓中國人從夢中驚醒的日本自衛隊?這就是傳說中一個日本人能頂兩百個中國人的強大國民文化?
記得小時候全國都在熱議《夏令營里的較量》一文,從老師到家長無不對文中描繪的日本孩子佩服得五體投地,而我們這一代人也因此在“唉,中國人就是不行,你瞧人家外國人,嘖嘖嘖……”的論調聲中長大,搞得精神很是壓抑。
我們這代人中很一大部分人聽多了以后,自己也開始對著別人說:“唉,中國人就是不行,你瞧人家外國人,嘖嘖嘖……”只有一少部分人學會用自己的眼睛看清真相,并對這種論調表示出不屑。汶川地震后當中國80后軍人在氣流復雜的群山中空降,駕駛直升飛機或者揮舞著工兵鏟逢山開路遇水填橋地拯救老百姓時,日本的80后自衛隊卻縮在營區不敢也不愿出去面對險情。也許日本人在某些產業細節的處理上,還值得中國人借鑒,但在整個國家和民族的角度以及整體實力上來說,他早已經不是我們的對手了。一個缺乏責任感的民族,一個充斥著遲鈍官僚主義、不作為的民族,在經濟上的優勢也必然維持不了多久。
以前中國官方常把“美日”并稱為中國在文化、經濟、軍事、政治上的全方位對手,而現在這個對手只剩下美國了。而且就連美國也敗象初露,雖然這種敗象還很輕微,不太可能讓大多數人相信美國也會倒下,但起碼能讓更多人明白美國并非完美。
這一切,不過就是三十年。
前幾天我和朋友喝茶聊天,他說在八十年代,一個朋友去了加拿大,在冰天雪地里做一份簡簡單單的工作,八十年代的加拿大和八十年代的中國,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
那位朋友在加拿大工作很多年后買了輛便宜的汽車,覺得很滿足;直到不久前,闊別多年后第一次回到北京探親,被眼前的現實所震撼。 然后幾乎是毫不猶豫地,那個朋友賣掉了加拿大的房產,選擇了回國生活,然后每天樂得跟開了花兒似的。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曾經那個狂呼“中國應該被殖民三百年,才可能買得起彩電”的人已經淪為一個笑話,而輿論鼓吹了三十多年的“中國即將崩潰”也從未發生,反而連我們的一些二線城市普通工薪階層生活水平也達到了一些發達國家的生活質量。今天仍然記得八十年代的雜志和報紙是如何吹噓日本的高科技及其精密程度,仍然記得雜志上總是在說中國人是如何傻、懶、蠢、只會耍小聰明,仍然記得無數國外專家如何信誓旦旦地宣稱中國崩潰迫在眉睫。
仍然記得剛入職場時領導和經理們對我們說:“中國公司永遠不可能和外國公司拼技術,只能做代工。” 但是今天,一切都變了,一大批自信的中國企業早就在國際市場上和外國人拼技術了,并且把外國巨頭打得節節敗退。
八十年代中國第一批白領紛紛膜拜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以及思科那樣的外國公司,并信誓旦旦地宣稱它們都是無法戰勝的,而如今這些公司都快倒閉了,在全球市場上將他們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公司。今天還是這批白領,又開始跪拜蘋果那樣的外國公司了,又一次信誓旦旦地宣稱它是無法戰勝的。——有些人跪久了,就習慣了,你扶他站起來,他還站不穩,你一松手,他就又跪了下去。沒有了跪拜的對象,會讓他們失去安全感,這是一種奴性,也叫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2012年一個倫敦大報的記者來中國乘坐一次高鐵之后,當即驚呼:“中國是一個神話般的國家。”而最關鍵不是這個英國記者的驚嘆,而是中國老百姓對這些事情的平淡態度。因為這些年中國創造了太多奇跡,以至于其中任何一個巨大的改變在我們看來都很稀松平常、沒什么了不起。
巨大的改變對中國人來說習以為常,只有在國外生活過很久的人才會體會到這種不平常。因為全世界三十多年來幾乎什么都沒變,只有中國在日新月異。這是一種奇跡,而我們都是見證者。我問一個從事這方面的科研人員:“這表明中國的高科技領域技術達到什么樣的水平了?超過日本和歐洲或者俄羅斯了嗎?”他哈哈大笑說:“別開玩笑了,日本、俄羅斯、歐洲算個啥啊?”然后他花了一個多小時給我講解了中國的火箭技術現狀,讓我明白了和外國火箭相比,中國的火箭不僅重量輕得多,發動機效率也要強數倍,更了不起的是中國的太空技術事故率是全球最低的。
我又問他:“那比起美國如何?”
他回答我說美國的高精尖技術還是比我們先進一些,但美國產業空心化很嚴重,發射衛星都得去租俄羅斯的火箭,而且這些年來美國科研機構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已經十多年沒有取得什么實質性的進展了,NASA未來絕不是中國的對手。——“美國人現在還是領先一步的。”他頓了頓又說,“不過他們終歸是要失敗的,時間站在我們這邊。
瞧,我們中國最聰明的那批人已經沒有了自卑病和外國夢。
那么,你呢?
延伸:其實你不知道,很多外國人很羨慕中國
一直都聽到的是身邊誰誰出國之后就不回來了,又或者是出國旅游一趟之后,對國外的整潔街道,車讓人的行為那是滿滿的羨慕……
可是,你們看,又到了轉折的時候,其實外國人是很羨慕中國人的,絕對是真的!
1、前段時間,天涯對于中國和外國對于大麻的態度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啊,然后樓主就想了,有些人羨慕國外,其實有些外國人還很羨慕中國呢!(小編:這是真滴)
比如一個米國大叔,還有瑞典的朋友會覺得中國治安很好,沒有槍支泛濫,而且晚上可以出去玩,根本沒有危險啊!(小編:我剛到美國就被朋友告知,晚上9點后最好不要出門。吼吼!)
還有澳洲的朋友,他會覺得哇塞,中國商店會營業那么晚,節假日也營業啊!(小編:米國商店關門實在是太早了,過個大節晚上就沒得逛了)
還有英國的朋友,噗哈哈哈哈哈,中國的食物真的很好吃;
德國朋友對中餐也喜歡的不得了,我那個朋友手機里用中文還有英文還有拼音寫了幾道菜,就是為了去餐廳點菜的。而且……而且他們很喜歡山寨貨,學會淘寶以后,他們經常買廣東制造的山寨品,包括包、鞋子、食品,就是為了回國給人當禮物,所以后來誰對我說德國人嚴謹,我都會呵呵一下;
還有拉丁美洲,他們覺得醫院特別好,基本無預約,看病時間短,有病就可以直接去醫院看。(小編:中國醫院的問題是有很多,但隨時看確實方便)
大家說說呢,中國肯定有很多地方值得別人羨慕啊!
2、對于毒品這塊,外國朋友也是很贊成的,有個來自毒品泛濫的國家的歪果仁就和我說過,他覺得中國這么嚴厲的打擊毒品,非常好,他們那有個傳聞,只要帶毒品進入中國,一旦被抓,立馬槍斃,不管你是高官還是富商。不知道這個傳聞是不是真的,但是說明國內打擊毒品交易很嚴厲,對犯罪分子很有威懾力。
3、中國人工便宜,快遞發達啊。歐洲快遞費好像都蠻貴的,大家偏向于東西都去超市買。然后超市也關的早,所以不是很方便。(小編:米國快遞也像牛一樣的慢)
4、很多老外過來下載盜版,我教會他們國內幾款軟件以后,就瘋狂地下載啊,還讓我一起聽,可惜葡萄牙語聽不懂,而且那個軟件在他們電腦上就是一團亂碼文字,我都沒法看,他們還是下的很開心……電影也是,我上次給了他們一個bt下載的地址,告訴他們有中英文字幕,還有在線可以看,還免費啊,不用登陸啊,他們淚流滿面啊……(小編:其實人性都是一樣的,愛占便宜滴,米國人也這樣,就跟美國大促銷,也會出現瘋搶一樣)
5、以前有個外教,英國人,本來打算在中國就呆一年,結果現在4、5年了都沒回去,他跟我們說中國好,人民友善物價低(小編:中國人對外國人一直都比對自己人友善,在美國坑華人的多是華人,這里用個語氣詞“呵呵”),會拿便宜貨跟我們講款式好看。
6、說一個身邊的故事,我閨蜜的姐姐(長相很一般,身高160+,體重120+),在德國念書找了個190+的德國帥哥。兩人感情很好,在德國訂婚,本來大家都以為人家要在德國定居住洋房別墅了,結果過年的時候回來探親說,準備下在國內辦個中式婚禮再回去,結果德國帥小伙住了半年不想走了。
我們家鄉這種三線小城市被他各種夸,每天都開心得要命,一到飯點就很激動(小編:要說吃貨,個人感覺外國的比中國多很多),最愛跟著閨蜜的媽媽逛超市,還有寵物市場。說治安好,人也好相處,很熱情,啥都有,生活的很方便。在人家眼里已經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了。
7、在澳洲出差過,真的,那些大的SHOPPING MALL下午六點就關門的。只有每周四會延遲到晚上9點。國內真的方便一些。
8、有個楓葉國外教就超級羨慕我們槍支不合法啊,說晚上睡的倍兒香,安全!
9、中國的紅綠燈有秒數顯示,國外有一些是沒有的,這點倒滿人性的。
10、之前去美國時,商店下午五點都關門了!包括稍微大一點點商場都是!周末更甚,我就想說難道不是下班了才去買東西什么的嗎?!
還有之前學雅思,教我的老師是從英國回來的,她給我們講在英國的看病經歷。她說英國那邊看病都是免費的,政府買單,所以有一個情況就是醫生能不給你做檢查就不做檢查,能不給你開藥就不給你開藥,為了節約成本。然后她有一個同學,有一陣脊椎疼還是什么,就去醫院看看,想讓大夫給拍個片子看看是不是脊椎有什么問題,結果大夫不給拍,給了她一本教你如何正確坐姿的小冊子……讓她三個月后如果還疼的話再來……后來剛好趕上放假,她就回國檢查,拍了片子一看確實是脊椎的問題,而且已經蠻嚴重了,在國內外做了手術,修養了一年才重新回英國讀書。最后那個老師給我們說,你去了英國最好不要生病,病了要么自己抗過去,要么就回國來治吧……所以說國內看病難什么的問題,其實國外也有,有時候政策看起來很人性化,很好,執行起來就不一定真有那么好,總是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找到不足之處改正才能進步,只知道噴是沒有用的。
11、各有各的不好,也各有優勢,這是肯定的,但是最討厭那種認為中國什么都差外國什么都好的人……在國外待久了的人如此說。
12、等你見識了夜晚的紐約地鐵小巷和臟亂差的巴黎后,你就能體會到中國是多么的安詳和平了,至少在國內不會站在列車站臺邊就被人莫名其妙推下去(小編:確實中國地鐵有兩道門安全一些,不過我們不用推,安全門可以夾的,吼吼),更不會一到天黑就窩在家里不開車絕對不敢出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占豪:蘋果北京首發不見排隊,黃牛來了又走了,中國人思維發生顛覆變化讓外國人措手不及!
2017-09-24?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