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權國家,通過熱線在糧食市場興風作浪,他們一方面策劃、制造了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危機,同時又利用他們的強勢宣傳工具,將世界糧食短缺的責任,歸之于發展中國家。國際糧價上漲的原因明明是與他們關系曖昧的國際糧食巨商有意炒作,卻被他們說成是發展中國家糧食消費大量增長。美國人布朗早就著書惡意為中國耕地不可能養活中國人大造輿論;美國媒體則公開指責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該對全球糧荒負責。
美國人這樣宣傳,完全是服務于它要稱霸全球的糧食戰略。早在1974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就在他的“秘密備忘錄”《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中寫道:“世界越來越依賴于發展中國家的礦產資源供給,如果迅速增長的人口妨礙了它們未來的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由此而產生的不穩定可能會對這些資源的增長和持續供應的環境造成破壞”。基辛格所說的世界越來越依賴于發展中國家的礦產資源供給中的“世界”,其實就是“美國”。美國一直在掠奪發展中國家的“礦產資源”。基辛格這些被美國經濟學家恩道爾稱為“冠冕堂皇的官方語言表述,在實際上就是:如果這些劣等人種妨礙我們獲得充裕的高價原材料,我們必須想辦法除掉他們”(引自威廉.恩道爾《糧食戰爭》第10頁)。而控制糧食是除掉發展中國家“這些劣等人種”最好的辦法。
正是在這種國際背景下,國際上四大糧食巨頭等外國資本,在控制了中國大陸85%的食用油市場,奪走了中國食用油定價權的同時,大舉搶占中國糧食市場。他們從糧食的上游種子種植、小麥收購、面粉加工、稻谷收購、大米加工;到中游的食品生產,再到終端的流通銷售,實現全面滲透。
隨著外資的強勁滲透,中國食品領域即中國人的“一日三餐”,完全被外資掌控,今天已不再是那句哄小孩的“狼來了”。
2000年小麥收購期間,國際四大糧食巨頭中的法國達浮、新加坡豐益國際有限公司旗下的益海集團等外資公司,紛紛加入了糧食搶購潮。益海集團在這年“三夏”期間,搶先插手山東、河北等小麥產區的糧食搶購,僅在山東濟寧一地就投放了6億元巨資,按當地市場價可收購不少于30萬噸糧食。
我們不合理的價格體制,也幫了外資在中國搶購糧食的忙。在國際糧價大漲,糧食危機已經凸現的情況下,國內糧食價格卻“波瀾不驚”。而且,糧食部門收購資金普遍不足,而農資卻不斷漲價,農民種糧收益一直不佳。比如,2008年,全國夏糧豐收,國家規定小麥最低收購價為每斤0.77元,與農民預期相差很遠。這種“谷賤傷農”的“托市價格”,導致農民不愿賣糧,從而出現夏糧豐收,國有糧食部門卻收不到糧食的尷尬局面。這就給了外資搶購糧食以可乘之機。
比搶購糧食更可怕的是,財大氣粗的國際糧食巨頭,首先追求的并不是經濟效益,主要是著眼于開拓和搶占糧食市場。他們收購糧食的出價普遍高于國家規定的價格。2010年秋天,益海集團糧食有限公司,從8月1日早稻收割開始,就搶先掛牌收購早稻,每100斤出價98元。這個價格既高于國家制定的每100斤93元的收購價,也高于市場平均價,站到了糧食收購價的最高點,不僅使糧食搶購戰更加激烈,也加重了中國糧食企業收購糧食的難度,使不少中國糧食企業陷入困境。截至2010年9月,僅江西省就有超過2000家大米企業陷入倒閉或停產困境。面對資金雄厚的國際糧食巨頭們旨在搶占中國糧食市場的糧食搶購大戰中,很多中國糧食企業缺少招架之力。
為著搶占中國糧食市場,外商還不斷改變策略。比如,益海集團往年主要是靠購買國有糧庫的糧食,用于滿足自己加工廠的生產需要,從2010年起,已改為直接委托糧食主產區一些私人糧食企業以及糧食系統通過改制后,被剝離出來的糧庫等糧食收購主體,幫他們代收代儲。益海集團為了多收糧食,總是先給那些私營糧食企業和商人,提供優惠的收購價格和收購資金,完成任務后再發給豐厚的傭金,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而且,他們還會每天給關系戶打電話,及時了解收購情況,其目標是“只要有糧,就想方設法拿下來”,“找糧食就是要先下手為強”,而在價格上都比較“寬松”。
外商利用這種辦法,通過私營糧油渠道進入糧食市場,使政府部門根本無法掌握糧食庫存和銷售情況。因此,很難對糧食問題做出正確決策。而那些受雇于外商的私營糧食企業和糧商,由于擁有多種關系,都是熟門熟路,價格又比較寬松,收購糧食很容易。一旦糧食出現通脹預期,他們就會大量囤積糧食,同時放出虛假信息,制造緊張空氣,趁機抬高糧價。人們不該忘記,飽受大蒜、綠豆價格暴漲之苦,就有外資企業的炒作身影。2008年在河南一袋大蒜,才賣兩三元,到了2010年,同樣一袋大蒜,要價已飆升到200元,幾乎漲了100倍,大蒜可以不吃或少吃,“一日三餐”,糧食是不可或缺的。
資金雄厚的外商打入中國糧食市場后,由于開出的收購價格普遍高于市場價格,往往能左右糧食市場,使中國糧食部門處境被動。在河北早就有糧食部門無可奈何地說:“我們的糧儲企業要制定糧食收購價格,還得與跨國糧商益海嘉里協商”。中國糧食企業在中國大地上收購中國糧食,制定收購價格還得與外資“協商”,豈不是天大的笑話嗎?這就說明,在一些地方收購糧食的主動權,已被外商掌控。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