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從不贊成“人口紅利”的說法,因為,這一說法不過是把老人當“廢人”看待,把年輕的“勞動者”當財富的創造者進而以“幾個人養一個人”的簡單算術題蒙騙世人的假設而已。但是,它忘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在成為勞動力之前的少年兒童也需要養;不少雖則成年但根本不能成為合格的勞動者的人也必須養;而老年人反而可以通過自主勞動自食其力。所以,印度人很多,但它永遠不會成為中國第二,因為那里文盲多、懶漢多,有資格成為合格的產業工人的人口少。因此,中國的今天絕不是因為所謂“人口紅利”,而是“勞動紅利”,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以其超越世界所有人的辛勤勞動(加班加點及不斷創新)、簡樸生活(超額儲蓄及合理消費)形成了超越世界所有國家的快速積累。因此,所謂“人口紅利”完全是偽命題。
但是,既然不少人喜歡使用舶來概念,這個詞匯頗能吸引眼球,在這里,青衫老祖也不遑借來一用(僅此而已),以便成就一個真正可以成為中國未來發展重要支撐的新概念-------機器人紅利。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基本原理,只有勞動和土地可以創造財富,用趙本山的解釋說,勞動是爹,土地是媽,有這兩樣就能發家(趙本山所以能迅速發達,與他善于運用此原理密切相關------土地開發與徒弟制相結合)。而所有的機器都不過是人手的延伸。但是,馬克思并不反對機器替代,并認為可以通過機器替代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積累更多的財富。因為,人的機能有限,更多的機器替代可以彌補人的局限性而實現勞動能力的無限拓展。而機器人,很可能是今后數十年乃至數百年、數千年推進“人類替代”的終極勞動工具。
截至目前,人類的機器人替代已經呈現浪潮之勢。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表明: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4.8萬臺,同比增速12%。全球工業機器人本體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85億美元增長至2015年的123億美元。其中,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全年銷量累計6.67萬臺,占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超過1/4,中國自2013年起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而據俄羅斯機器人協會主席內德爾斯基介紹,從2000年到2015年,工業機器人全球供應量增速是每年12%。至2015年,工業機器人供應量達到254000萬臺,全球正在使用的工業機器人增加了11%,總共達160萬臺。2015年機器人系統的市場規模大概是350億美元。按全世界工業機器人供應的主要行業統計:9 5000個機器人用在了汽車行業,53000個機器人用在了電子電氣行業,此外機器人推動的主要行業還包括,金屬、機械、橡膠和塑料。全球正在使用的工業機器人總數量預計會從2015年的160萬臺增長到2019年的約260萬臺。“主要的趨勢包括工業4.0、人類和機器的協作、移動機器人和移動生產、超輕機器人、增加傳感器和視覺感應一體化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在未來都會更實用,價格也會更便宜。而價格的下降也會使一些中小企業開始使用機器人。”
為什么會出現機器人替代趨勢?原因很簡單,就是蘊含其中的豐厚的“機器人紅利”。為什么會產生“機器人紅利”?原因包括:(一)機器人可以從事人類不宜從事的高危性、復雜性、繁重性、重復性作業。一個質量合格的機器人將不知疲倦、不辭辛苦、不會投機。(二)機器人可以實現精準作業,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制造業水平。一個質量合格的機器人在焊接、打磨、組裝等方面可以做到分毫不差。(三)智能機器人可以幫助人類做更復雜的工作,包括計算、設計、數據分析、存儲、家政、管理等等。智能機器人不可能全面超越、征服人類,但是,它的能量最終將讓人類望塵莫及。
中國有一家叫做黃陵一號的煤礦,年生產能力超過2000萬噸。按照慣常的做飯,實現這樣的開采規模,其井下作業人數應當在1000人以上。但是,由于它使用了智能機器人,它目前的井下作業人數只有區區2人。這2人的主要職責也不是采掘,而是看管,看管機器人本身的健康狀況。更多的礦工被轉移到井上、進入辦公室工作。因此,這個礦稱已經實現了“辦公室采礦”、穿著“白襯衣采礦”。他們把礦工的這種轉變比喻為兩個解放,即把礦工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從危險的作業崗位上解放出來。這里的智能機器人是這個礦的自主發明,它不是單元機器人,而是系統機器人。這個采煤系統就是一個智能機器人,它的“大腦”在總控室,包括采掘、回采、運輸、裝運、瓦斯等災害預警預控、井下通訊及導航定位等等,都是這個機器人的機體。這樣的一個機器人替代,完成了采礦業的顛覆性革命,實現了“零事故、零傷害”。為此,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已經把“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作為安全生產的治本之策,大力推行。如果能夠把550萬煤礦礦工以及數千萬危險作業、繁重作業人員解放出來,中國的礦業、制造業將發生翻天覆地的革命,其面貌將煥然一新。我們的工人將實現更體面的勞動,我們的人民將擁有更足的休閑時間、更美好的家庭生活。
展望中國未來,“機器人紅利”潛力無限。目前,盡管中國的市場增速達到了17%,成為過去3年來工業機器人應用的領跑者。但是,與韓國相比,我們還有很大差距。韓國是機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國家,2015年的平均密度是每萬人69個,而我們中國的密度還只有每萬人49個。未來,中國的機器人保有量及萬人使用量都將會大幅度增加。如果使用密度達到1000臺的話,機器人保有量將達到7000萬臺,成為繁重、復雜、精密、危險、創新等作業的生力軍。加之目前正在發生的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網絡金融等技術革命,所有的制造都可以實行個性定制、在線結算、快遞到戶,我們將步入一個全新的社會--------人的全面和自由發展的社會!
同時,我們還不能忽視另外一個“機器人紅利”,那就是“戰爭紅利”。未來的戰爭必將有更多的機器人投入。當中國成為機器人大國、強國的時候,也必將成為廣泛依靠國防機器人強軍的大國強國。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