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飛機項目今年可謂捷報頻傳。7月23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首架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實現總裝下線,并將于今年下半年實現首飛。
而在此前的7月6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運輸機運-20正式列裝空軍航空兵部隊。自此,我國真正擁有了自己的大飛機,成功躋身于世界上少數幾個能自主研制200噸級大型機的國家之列。這對推進中國經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應對搶險救災、人道主義救援等緊急情況,提高空軍戰略投送能力和中國軍隊履行使命任務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2016年7月23日,全球在研最大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珠??傃b下線。
9月7日上午,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營銷部副部長陸崢表示,C919大型客機各項試驗穩步推進,力爭在2016年底前后實現首飛。一旦C919在年內完成首飛,就意味著我國C919大飛機工程將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不但會進一步促進我國大飛機產業的快速發展,還將有助于國產大飛機產業集群的加速成型。
頻頻傳來的好消息表明,我國大飛機產業全面邁入系列化、專業化發展新階段。國產大飛機運-20列裝與AG600、C919預計將在今年四季度首飛,國產三型大飛機將在中國天空比翼齊飛。其戰略價值與重大意義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1 大國重器研制領域是大國間博弈與角力的主戰場
2013年底,我國第一部裝備工業題材的紀錄片《大國重器》播出,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全社會對大國重器的現狀和發展有了全新的認識。大國重器既有民用,也有軍用;既有大體量的如大航母、大型軍用運輸機、大型民機、重型運載火箭等,也有小體量的如衛星、航空發動機、高檔數控機床等。但其共性是結構極為復雜,技術非常尖端。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使中國成為大國重器的制造強國,既是《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組成,也是中國成為制造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吨袊圃?span lang="EN-US">2025》明確提出:“組織實施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民用航天、智能綠色列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智能電網成套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核電裝備等一批創新和產業化專項、重大工程。”這些高端裝備均屬典型的大國重器。
大國重器的研制早已脫離了單一經濟范疇,而上升為大國間的一種國家行為,成為大國間博弈與角力的主戰場。大國重器堪稱大國立國、強國,以及捍衛大國利益之本,故世界各國在其研制上均是不惜成本、不計代價,以求實現具有完全自主產權的技術突破。即便是美國“鐵桿”盟友的日本與歐盟,也不愿在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上只依賴美國的GPS,而是想自起爐灶,自成體系,不難看出大國重器的價值與意義。
2 總書記的考察與總理講故事的深意
2014年初,被寄予厚望的國產大飛機C919曾被拋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境外媒體競相炒作稱C919飛機“因技術原因”推遲首飛。不久之后,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中國商飛公司設計研發中心,并親自登機體驗國產C919大飛機樣機,強調“一定要把大飛機搞上去”,表明國家領導層對國產大飛機C919項目的堅定支持。
2014年6月10日,李克強總理向參加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大會的院士們做經濟形勢報告,向院士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某外國政要向他推銷本國飛機,順勢將一款同類飛機模型作為禮物送給了他。“我接過模型,翻過來一看,底下竟然是‘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他說,“模型是我們造的,飛機卻是他們賣的。
你們想想,我們要造多少飛機模型才能換他們的一架飛機?我越想這買賣越不劃算呀!”李克強總理接著強調:“中國經濟要向中高端躍升,靠什么?靠創新。這是中國發展的根本出路。”飛機模型是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產品,用它換飛機,與前些年曾流行過的“八億件襯衫換一架大型空客”的外貿交換模式如出一轍,均是以中國低附加值產品去交換國外高附加值產品。這對中國當然不劃算。只有中國自己的大飛機盡早研制成功,才可能終止“飛機模型換飛機”的不劃算買賣。
3 從蘇聯到俄羅斯在大國重器領域的前車之鑒
蘇聯從強盛到衰敗,與其大國重器的興衰密切相關。
眾所周知,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就是在蘇聯“瓦良格”號航母的基礎上改建而來的。1993年,時任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在烏克蘭總理庫奇馬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研究把“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建造完成的可能性。當時“瓦良格”號航母已建造了67.3%,還剩下32.7%的工程量。
2010年5月6日,一架俄羅斯安-124軍用運輸機在4架戰斗機伴隨下編隊飛過莫斯科紅場上空。安-124綽號“魯斯蘭”,1985年曾創下載重171噸、飛行高度10750米的載重飛行高度紀錄,此外還擁有多項國際航空聯合會承認的世界飛行紀錄。
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羅夫則說,已不可能再完工了。俄、烏兩國高官們問道:“為了將‘瓦良格’號航母完成,工廠究竟需要什么?”馬卡羅夫回答道:“需要蘇共中央、蘇聯政府、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蘇聯軍事工業委員會和蘇聯9個國防工業部門的密切協作。”馬卡羅夫最后強調:“只有偉大的強國才能建造它,而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
馬卡羅夫的“只有偉大的強國才能建造它”并非虛言。早先的蘇聯的確是“偉大的強國”。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經過戰后30多年的恢復發展,蘇聯進入勃列日涅夫時代。那是個停滯與輝煌共存的年代。盡管當時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十分平庸,但在全體蘇聯人民的努力奮斗下,蘇聯國力蒸蒸日上,邁入“偉大的強國”的巔峰時期,成為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而與“偉大的強國”一同輝煌的,是蘇聯大國重器的輝煌。
當時蘇聯建造的臺風級戰略核潛艇,是當時也是現在噸位最大的核潛艇,其體積幾乎是美國最大的俄亥俄級核潛艇的兩倍。一艘臺風級戰略核潛艇所攜帶的20枚多彈頭洲際導彈足以毀滅美國所有大城市,美國媒體驚恐地稱之為“水下毀滅者”。
蘇聯建造的安-225“夢幻”運輸機是一架起飛重量超過600噸的超級軍用運輸機,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的運輸機與飛機。其主要用于運輸大型航空航天器部件和其他大型成套設備。專家估計以安-225的巨大機艙容積,如果轉用作為客機,可同時容納1500~2000名乘客。而當今最大客機A380最多載客550人,相比之下是地道的“小巫”。
蘇聯不僅在軍用、民用大國重器領域與美國并駕齊驅,甚至還在部分領域超越美國。至于勃列日涅夫后來野心過度膨脹,悍然決定入侵阿富汗,“偉大的強國”從此由盛轉衰,踏上解體和崩潰的不歸之路,則是后話。
雖說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在大國重器領域的主要“遺產”,但盤點俄羅斯現有的軍用、民用大國重器,就會發現,從民用的7.5萬噸級的巨型鍛壓機到唯一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從“質子”號運載火箭到“聯盟”號運載火箭,再到最大的臺風級核潛艇、最大的軍用運輸機伊爾76、最大的圖式遠程戰略轟炸機、最大的直升機米-26等,都是清一色的“蘇聯制造”。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竟沒有造出一樣能與蘇聯時代相媲美的軍用、民用大國重器,連“復制”蘇聯時代的大國重器都感到力不從心,更談不上創新與發展。不知道這些“廉頗老矣”的裝備還能為俄羅斯效力多久?
2011年5月,法國就向俄羅斯出售4艘價值15億歐元的“西北風”級直升機航母與俄方達成最終協議,這也是北約國家首次與俄羅斯達成類似大宗軍購協議。昔日的大國重器制造強國,如今卻要從其北約對手手中購買大型武器。
而這一購買協議因烏克蘭危機的爆發而擱淺。2015年8月5日,法國總統奧朗德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確定了解除法國向俄羅斯交付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合同的具體方案,法國將向俄羅斯賠償高達12億歐元的合同款項,并獲得兩艘艦船的完全所有權,且可以自由處置。
這意味著法國對俄國第一個軍售大單因烏克蘭危機所導致的西方制裁背景而被取消。有俄媒稱,法國阻止俄羅斯接收已交付全款的“西北風”級兩棲艦,讓俄感到“刺骨寒意”。
俄羅斯在對外交往中一向態度強硬,但俄羅斯人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的腰桿不夠硬,因為俄軍用、民用大國重器的實力地位早就因“超期服役”而力不從心,俄羅斯由超級大國降為普通大國也就不足為怪。一個大國要在國際舞臺上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不是靠大話與態度強硬,而是靠自己的實力與綜合國力,而軍用、民用大國重器的研制能力正是衡量大國實力與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
4 馬卡羅夫的絕望與感嘆
俄羅斯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是“瓦良格”號航母的姊妹艦,由于其開建時間早于“瓦良格”號航母,幸運地在蘇聯解體前的1985年12月建成下水。當年負責建造“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也是黑海造船廠的馬卡羅夫廠長。當“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建成下水時,其原名是“蘇聯”號,用以威懾美國。望著“蘇聯”號航母高大宏偉的船體,馬卡羅夫發出自豪的感嘆:“只有偉大的強國才能建造它!”而1993年,“瓦良格”號航母被迫下馬時,馬卡羅夫也發出同樣的感嘆,但兩次感嘆的意境卻有天壤之別。
馬卡羅夫兩次感嘆說明一個深刻道理,以航母、大飛機為代表的軍用、民用大國重器研制是涉及大國整個工業、科技產業鏈的“系統工程”,20世紀80年代為建造“庫茲涅佐夫”號與“瓦良格”號這兩艘航母,蘇聯政府動用了全國約7000多家工廠為其制造眾多的配套裝備、零部件與材料,可謂傾舉國之力。
所以,沒有大國的強大國力做后盾,航母、大飛機等大國重器是不可能研制成動的。蘇聯國力鼎盛時期恰是蘇聯大國重器研制的興旺期。高峰時,蘇聯一年竟有五六艘核潛艇下水,美國同期最多不過二三艘,這自然令美國膽寒。
蘇聯在“偉大的強國”時期,其綜合國力可與美國相抗衡。而如今的俄羅斯之所以只能“復制”而無力創新與發展,是因為俄羅斯綜合國力已與蘇聯時期不可同日而語。俄羅斯為印度改建的“戈爾什科夫元帥”號航母按合同本應2008年交貨,結果拖到2013年底才勉強交貨。改建航母尚且步履維艱,更何談新建。俄羅斯已經喪失超級大國地位,成為多極世界中的一極。
俄羅斯研發和制造能力的衰落表明,大國地位要靠大國重器來維護,大國利益要靠大國重器來捍衛。中國要崛起,必須具備航空母艦、大飛機等大國重器的研制與生產能力。
5 中國在大國重器領域崛起的機會與選擇
俄羅斯國力雖在恢復,但短期內難以恢復到蘇聯鼎盛時期。美俄兩國原本強大的大國重器研制能力均因綜合國力下降而受到沖擊,一個是絕對優勢地位開始動搖,另一個則是明顯衰退。而中國綜合國力蒸蒸日上,為中國在大國重器領域后來居上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們要抓住時機,力爭實現跨越式發展與趕超。
圖為C919飛機的工程模擬器,由飛行仿真、飛控仿真等系統構成,為工程師和飛行員提供了一個具有運動感覺和高逼真度模擬飛行環境的設計試驗平臺。
大飛機等大國重器需要以大國國力為支撐,甚至需要動員組織全國相關力量來研制,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智慧與能力。2014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商飛公司考察國產大飛機項目時指出:大型客機研發和生產制造能力是一個國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標志。制造大飛機承載著幾代中國人的航空夢。
我們的事業剛剛起步,前面的路還很長,但時間緊迫,容不得半點懈怠,要一以貫之、鍥而不舍抓下去,用前進的目標激勵自己,用比較的差距鞭策自己,力爭早日讓我們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機在藍天上自由翱翔,面對時代機遇與技術挑戰,中國要像當年研制“兩彈一星”那樣,把大國重器作為中國產業發展最優先方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助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